其實周星馳和成龍的電影裡有類似他人影視作品的鏡頭,也不完全可以說是致敬。
對周星馳來說,有的叫惡搞。
對成龍來說,有的叫挑戰。
惡搞與抄襲的區別在於,雖然他們都跟原片有部分很相似的內容,但抄襲者,會怕別人知道;而惡搞者,怕別人不知道。
如果他惡搞的東西,你不知道出處和緣由,那惡搞就失去了他的趣味性,或者趣味性就不那麼強了。
比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被改成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群太監上青樓」和「老虎不發威。你當我病貓啊」,被改成了「老虎不發貓,你當我病危啊」。
如果不知道原句,那後面惡搞的趣味性就會大打折扣。這種東西在周星馳的電影裡很常見,比如梁家輝有部電影在樓上梳頭髮的鏡頭很帥,周星馳在《國產凌凌漆》中也有一個很類似的鏡頭,但鏡頭一拉遠的時候,周星馳穿著短褲,漏著大腿,擺著很滑稽的站姿在梳頭髮。如果你不知道他在惡搞梁家輝,那這段惡搞就少了很多笑果了。
所以惡搞與抄襲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後者怕人知道,而前者怕人不知道。
還有人說成龍的電影都是抄襲巴斯特·基頓的,這話很扯淡,成龍的電影中有很多中國傳統武術的打鬥場面,難道基頓我具備這些?
不可否認的是,這兩人都是特技大師。如果說成龍有個別鏡頭的靈感來源於基頓或其他人,那麼成龍的危險性和難度係數可以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
比如《A計劃》中成龍從鐘樓上掉下來的鏡頭,靈感就來源於勞埃德的作品,但勞埃德當時是巧用錯位視覺來拍攝的。成片看起來很危險,但前期拍攝的時候,一點危險性和難度都沒有。
而成龍是真從樓上往下摔的。
可能有人要說了,成龍那個鏡頭是替身完成的。老實講,拍攝的過程中,確實有成家班的人替成龍摔過,但成龍也是親自上場的,並且成片用的就是成龍的鏡頭,而非替身。
成龍那些類似於基頓電影裡的鏡頭,會增加很多危險性和難度。所以,這是挑戰,而非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