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夜凌晨一點半,拼多多的員工,一位23歲的小姑娘猝死在下班回家的路上。
她沒什麼特別的,畢業不久,愛唱歌,愛做飯,就宛若一粒普普通通的小水滴。
但就是這粒消逝的小水滴,滴入了沸騰的油鍋,炸開了「加班福報」下血淋淋的現實。
而她為之奮鬥到猝死的老東家呢?
拼多多一系列不知廉恥的迷幻操作,將事件反覆推向了高潮。
先是表示:用命換錢很正常。
最可怕的是,經過一系列反覆打臉的騷操作後,拼多多的股票於今日暴漲12%,甚至創下了歷史新高。
拼多多可謂賺足曝光量,等於用一個無辜生命打了一個響亮亮的廣告。
資本家、投資者看到的,只有站在勞動法律之外的「機會」,即使死了人也不會受處罰,這家企業的前途,可太光明了吧!
多麼諷刺。
不可否認的是,拼多多的主要受眾來自三四線及以下城市與農村,微博、知乎上的抨擊再重,多數也只是來自非拼多多用戶。
拼多多的用戶繼續享受著優惠,非拼多多用戶辱罵著企業。
一點也沒耽誤他們掙錢。
「不過是死個人而已,又不是賠不起。」
996文化,會就此結束嗎?並不會。
996已經成為一種無法扭轉的社會現狀。
@中新經緯 在微博上發起了一個投票,目前共有39萬人參與。
其中,有12萬票投給了「給多少錢都不願意」(小編也是其中一員);
剩下的三個選項、近27萬票,都在主動或被動地選擇了996。
企業不斷為你洗腦:996是福報,公司需要狼性員工!
重金之下必有勇夫:只要錢給到位,全年無休都可以!
競爭使你不敢懈怠:不加班就是不積極。你不996,有的是人願意取代你。
無論你的選擇是什麼,都並無對錯之分,畢竟每個人的境況條件各不相同。
但996,這種制度無疑是錯誤的、違反勞動法的。
然而——我們當中的很多人,已經麻木地以其為理所應當了。
難道只有令人痛惜的新聞登上熱搜時,才能換來我們一時的警覺?
長期的加班不但不會提高效率,反而會蠶食你的身體,助長身心的重壓。
最新出爐的上海白領體檢異常率高達99%,飆高的數字令人心驚——然而,100%,就真的是上限了嗎?
我們的身體,到底能不能承受這些?
也許偶爾也會反問自己:加班文化盛行的當下,到底是「生命不息奮鬥不止」,還是「重回奴隸時代」?
等拼多多事件熱度降下來之後,一切都會如常運轉,996不會因此取消,拼多多不會因此受處罰(甚至還會漲一波股票)。
而這個美麗的生命的流逝,也許只會隨年年月月沉寂,甚至連茶餘飯後的談資都算不上。
拼多多給3年經驗的PM的年薪是多少?
150萬。
出事之前,我一定會為了這個心動價拼了,拿命換錢有什麼?這筆錢,「普通打工人」一輩子也賺不來。
可現在,我不想做那個有命賺沒命花的「高級打工人」。
我相信也有更多人在覺醒。
為996發聲的人,越來越多。
Python之父Guido van Rossum 就曾真心實意地為中國996現象發聲:怎樣才能救救中國程式設計師?
GitHub上發起的https://996.icu/活動,其域名顯而易見:工作 996,生病ICU。
網站中詳細列舉出的法律法規,條條框框都對996說「不」。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等到整個社會的覺醒?
國外的月亮並沒有更圓,加班的現象不可能完全不存在。
但將加班作為日常?這是什麼鬼理論。
相比國內企業的一味洗腦壓榨、強調付出、剝奪人權享受紅利,國外企業更看重的是個人能力的體現,與ideal的激發。
馬斯克都造上火箭了。曾經他被嘲笑是白日夢想家,現在的他是夢想實現者。
我們就不多言語國內外工資與福利的多寡了。單就生活與工作的平衡而言,國外工程師,似乎過得滋潤很多。
午餐、班車、健身房、遊戲室、coffee break等已成為大廠標配福利。
國內女性生個孩子都面臨辭退風險的時候,Apple甚至為員工提供凍卵報銷服務。
激進的小鬥士,打打雞血可以各種年終獎拿到手軟;
不在乎薪酬,早10晚4不裁人,23歲也能過上60歲的生活,下了班還能和家人一起聚個餐、衝個浪;
號稱成人託兒所的Google自然不錯,升職宛如坐火箭的FB同樣令人心動.
所以說,真正的balance,並不是在繁忙中給予無法撫平焦慮的「金錢甜頭」,那麼簡單又那麼難達到的,其實是身心的舒適與健康向上的職業發展路徑。
相比國內的地獄級晉升,國外工程師漲級可就太輕鬆了。
歐美留學經驗已不是什麼「鍍金專屬」,但工作經驗向來受到世界公認。國外科技公司學習到的硬核技能、積累的行業經驗,無論是在國內、英國還是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同樣能夠學以致用。
無論去向何方,變強才有更多選擇權。
亡羊補牢,從來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