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廣州12月19日電(盧鑑)近日於廣東廣州舉行的2020世界數字農業大會讓農業農村現代化成為業界熱議的話題。天地壹號、壹號食品、「肉聯幫」董事長陳生就如何看待數字農業和企業數位化轉型實踐等話題接受了新華網的獨家專訪。
陳生接受採訪。新華網 林曉蕾 攝
數位化如同一場重生 是一個流血和痛苦的過程
有著「廣東養豬大王」「北大豬肉佬」之稱的陳生出生於廣東湛江一個小山村,北京大學畢業後經歷過短暫的公務員生涯,隨後一直在農業領域摸爬滾打:從1990年他辭職下海去擺攤賣土雞,到1997年創建以蘋果原汁為主要原料的果醋飲料品牌天地壹號;從2004年進軍養殖業,到2007年「壹號土豬」品牌在廣州誕生,再到2019年5月創辦社區生鮮零售連鎖企業廣東肉聯幫壹號控股有限公司,旗下擁有品牌「肉聯幫」,如今,58歲的他依然與三農打交道,思考著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未來。
陳生認為,過去幾年,中國的農業在數位化探索方面取得了突飛猛進的躍遷,不僅打造了一系列世界領先的自動化養殖模式,一批頭部企業在農業信息技術和農業裝備現代化中也處於世界前列。
從農業企業的維度看,數位化包括財務端的管理數位化、生產端自動化和匹配線下渠道的營銷端數位化拓展,這一轉型是傳統企業現代化的必然趨勢,勢不可擋,而網際網路新零售及疫情加速了這一進程。「網際網路零售佔比近幾年一直都在持續增長,疫情只是把行業數位化轉型的臨界點、爆發點提前了,這對傳統企業是挑戰,也是機遇。網際網路頭部企業倒逼傳統企業去更激烈更專業的賽道提升自己,去擁抱新變化。」
但轉型伴隨著陣痛,有時甚至是痛苦的。陳生也看到了一些傳統企業受限於數字技能人才和現金流儲備不足,面臨著數位化「轉型找死、不轉等死」的兩難困境。他說,數位化轉型就像一場「重生」,是一個流血和痛苦的過程。
重生是對自己的否定,但它不是盲目和衝動的,而是經過痛苦、理性的思考的。「我們做企業實際上就是每天都在不斷地否定,不斷地試錯,每天都會遇到很多問題,不斷否定中前進。」他說。
要適應數位化轉型的衝擊 需在陽光燦爛的時候修屋頂
壹號食品公司在我國北方建設的現代化養殖基地。新華網發
財務政策的穩健、未雨綢繆的準備是數字農業時代企業家們生存發展的「利器」。
2004年禽流感,陳生遭遇創業危機,當時他養殖的土雞隻能低價甩賣,他當機立斷轉型賣豬肉。近兩年,經歷了非洲豬瘟疫情和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兩個大的「灰犀牛」事件後,常說自己思想激進,行動保守的陳生,再次印證憂患意識對企業的重要性,他認為,企業應「在陽光燦爛的時候修屋頂」。
他透露,去年的非洲豬瘟疫情和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壹號食品公司的養豬業及「肉聯幫」線下門店擴張戰略遭受到衝擊和挑戰。「幸好依靠穩健的財務制度,我們渡過了難關,現在我們恢復了充裕的現金流。」
壹號食品公司位於廣州從化的現代化養雞場生產流水線。新華網發
「多撿些柴火,好過冬」。在央企資本融資資金和網際網路頭部企業美團總額達數億元戰略投資加持下,如今, 壹號食品公司旗下土雞、土蛋雞、土豬每年出欄量已超過300萬羽、500萬羽和60萬頭,「肉聯幫」已在廣州、深圳、上海、杭州等多個城市開設超500家社區生鮮店。
企業內部的數位化:刀口向內的革新和自我挖潛的覺醒
除了外部戰略上加速外聯外擴,陳生也把目光投向了企業內部調整。
他說:「我們也在不斷地與一些網際網路頭部經營、數位化經營的團隊和公司進行溝通交流,在此過程中,大家發現,我們完全是『拿著金飯碗在要飯吃』,在他們看來,我們有著巨大的流量入口與裂變潛能,但我們沒能充分挖掘。」
「肉聯幫」廣州一處門店。新華網發
對於未來,他說,他希望讓更多的年輕人參與數位化轉型:「 我們公司內部的組織架構在調整,我們高層的思想思維意識在改變。最近,我們引入一批有現代數位化經營意識的人。當我看到一個1996年的孩子對數字營銷、網際網路這些東西那麼熟悉,我就想說,這個時代能把這些最優秀的人給塑造出來。每代人有每代人的歷史使命,也許我們就應該退出,該走人的走人,當然,我們也可以當他們的顧問或購買他們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