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種,比如有些相對來說在社區生鮮行業屬於「後進者」,他們進入這個行業的過程當中會發現他們不缺資金,但缺乏對行業的認知和理解,最終會變成即使有錢也燒不出來。
未來的生鮮競爭不是單一的資本競爭,也不是規模的競爭。社區生鮮是一個多維度的綜合體系,要有綜合認知,和行業沉澱——對客戶的理解,對行業的理解,對產品的理解,最後才能夠有機會去參與到後續的白熱化競爭。
目前真正能夠進入到下半場賽道去競爭的,都是很早之前就已入局,在零售行業、生鮮行業沉澱了很多年——都不是「跟風」生鮮零售風口再進入、起來的。
04
2020
《商業觀察家》:2020年肉聯幫核心目標是什麼?
袁志強:第一,是內部模式的打磨、迭代,團隊的打磨、提升。
第二、往上遊更深入地去鞏固供應鏈。
第三、在可控的範圍內,儘可能快速地去搶佔市場。
至於說肉聯幫的長遠未來、願景,誰都是想往第一去幹。
《商業觀察家》:今年,肉聯幫稱要大拓展,有壓力嗎?
袁志強:辯證來講機遇和挑戰是共存的。挑戰是,肉聯幫的著力點並不是想做一個地域版的生鮮企業,而是要做成一個頭部的全國性的大企業。這樣肉聯幫很多方面需要走在前面。
機遇,是我們覺得在過程當中,自身所準備的東西——前些年在社區生鮮門店端的沉澱,上遊供應鏈資源,在將來的布局上可以做一些發揮。
這是我們自認為的一些機會。
做社區生鮮,即使把整套模式說下來,錄下來,文字全部梳理清楚了,給到你,你也未必玩得轉。
裡面有很多細節的執行、落地的東西。模式並不複雜,不是商業模式、架構、數據模型的問題,社區生鮮是門店經營、運作更為細化的零售,本身和做「大超」不太一樣,根本是看企業的理解層次。
比如永輝超市在人才、供應鏈、零售技術等很多方面,可以說是國內生鮮NO.1的,但是他在做mini小店的嘗試、社區新業態、線上到家等各方面的嘗試,會發現,即使是永輝——一個生鮮零售領域的大佬,他都不是完全能夠走得很順暢。
社區生鮮的賽道是一個完全新的賽道,核心是看企業的轉化能力。比如誼品生鮮是在原來做大超生鮮的基礎上有了自己對社區生鮮的理解,轉化之後,包括創始團隊的調整到位,就是轉對了。
05
拓展
《商業觀察家》:肉聯幫提出到年底要開1000家店,甚至衝2000家店,今年疫情疊加,肉聯幫拓店計劃有沒有調整?實現拓店目標有否壓力?拓展上是否有核心區域?
袁志強:還好。疫情救了很多生鮮電商、社區生鮮企業,很多企業本來近乎要倒了,因為疫情活過來了,我們認為,疫情過後,反向的趨勢是社區生鮮行業會有更好的機會,投資反而更活躍,社區生鮮也有了更多關注度。
肉聯幫今年是珠三角、長三角同步並進,集中滲透。肉聯幫今年關鍵點還是在於自身內核的迭代和遞進。
業態上,從之前的樂家生鮮到肉聯幫,我們肯定是不斷去調整、迭代,去迎合未來客戶的市場需求,和未來的競爭。
《商業觀察家》:肉聯幫在華南繼續拓展的空間主要在哪?
袁志強:肉聯幫目前集中在珠三角拓展,主要基於倉配運營的高效角度來做輻射。
目前肉聯幫在中山、珠海、廣州、佛山、東莞、深圳、惠州這幾個城市做密度滲透,這一部分市場就可以容納上千家店。
像友商在珠三角地區目前應該是有1500-1600家店左右,而且他還在擴張,在往周邊的江門、肇慶等三線城市擴。
肉聯幫會認為,有一個參照對標的友商來看的話,單點對單點的話,其實肉聯幫是不差的。
只是說友商在前期的拓展步調、速度上已經走在了前面,但是從單一的模式、單店競爭來看,友商能做多少,我們也能做多少。
《商業觀察家》:肉聯幫今年要快速搶佔市場,核心是加盟模式,如何驅動加盟快速拓展?
袁志強:從經營層面、商品結構,肉聯幫的經營利潤模型和一些友商不太一樣,有些友商可能更多是用補貼的形式去做加盟,肉聯幫會比較實。
比較實是說肉聯幫不倡導大面積燒錢、燒數據、燒模型,不會是這種方式去做。
在生鮮領域拿錢燒,一旦停止,客人是很敏感的,因為生鮮是每天都買的東西。要燒出生鮮的一個消費習慣,很難燒出來,反而可能是回歸到正常時,顧客就走了,沒辦法留存。
從商業經營的角度來講,社區生鮮商業模式要跑通,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客戶為什麼選擇你這件事情。
因為便宜選擇你,如果這個便宜是因為企業自己的內核——自身供應鏈能做到的,那麼這個商業模式是成立的。如果是用資本燒出來的便宜,那最終這個商業模式是不通的。
解決賣菜這件事情,是要給到客戶選擇你的理由。如果顧客買菜買生鮮,選擇你的理由有很多,那就看企業選擇把哪條路走到底。
06
到家
《商業觀察家》:肉聯幫跟美團的合作,曾計劃要在產品、供應鏈、門店運營、線上到家、科技投入上做充分融合、推進,截止目前進展如何?
袁志強:肯定是有了實質性進展。現在,肉聯幫門店全部上線了線上到家業務,肉聯幫也有做自己的線上商城。線上到家訂單比重目前應該在10%左右。
美團給肉聯幫的是多維度的幫助,包括技術上的支持,以及行業動態分享上也會做一些賦能。
《商業觀察家》:社區團購賽道當下正成型,初創公司、傳統商超、線下門店都發力社區團購業務,肉聯幫對社區團購怎麼看?社區團購有衝擊到肉聯幫嗎?
袁志強:我們會做社區團購,面臨衝擊我們倒不太擔心。
因為線下店經營的生鮮品,包括興盛優選、十薈團這些社區團購,其實跟社區生鮮店有很大的差異化。應該說,傳統的生鮮品類,目前社區團購是沒碰的,他們碰不了,他們也不敢碰。
社區團購針對線上做的還是凍品、標品等居多,傳統意義上「買菜的生鮮品」基本上還沒碰的。
這個背後的主要問題在於消費場景。像買菜買生鮮的日常消費場景、消費心智,主流還沒有轉到社區團購上去,一般社區團購還是會以新奇特的產品為主,或者凍品,或者標品。也就是說社區團購幫助消費者解決的還以替代和轉移「大超」裡面的低頻次、高客單值等商品為主,幫助顧客把大超的一些商品搬到手機上來,社區團購目前的供需關係主要是幫助顧客實現便利性、即時性購買,增加消費頻次。
但很難用社區團購的模式去驅動做大眾、日常的高頻次生鮮。高頻的跟社區生鮮店,有一定重疊性的是叮咚買菜、樸樸超市等到家、即時達平臺。
所以,線上肯定會佔比越來越大。我們陳生總有個觀點,未來的生鮮,大概用不了三年會超過50%以上在線上。所以,線上到家也是肉聯幫今年發力的重點。
來源: 商業觀察 顏菊陽
共2頁 上一頁 [1] [2]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生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