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聯幫:未來生鮮消費50%會在線上

2020-12-27 紅商網

  還有一種,比如有些相對來說在社區生鮮行業屬於「後進者」,他們進入這個行業的過程當中會發現他們不缺資金,但缺乏對行業的認知和理解,最終會變成即使有錢也燒不出來。

  未來的生鮮競爭不是單一的資本競爭,也不是規模的競爭。社區生鮮是一個多維度的綜合體系,要有綜合認知,和行業沉澱——對客戶的理解,對行業的理解,對產品的理解,最後才能夠有機會去參與到後續的白熱化競爭。

  目前真正能夠進入到下半場賽道去競爭的,都是很早之前就已入局,在零售行業、生鮮行業沉澱了很多年——都不是「跟風」生鮮零售風口再進入、起來的。

  04

  2020

  《商業觀察家》:2020年肉聯幫核心目標是什麼?

  袁志強:第一,是內部模式的打磨、迭代,團隊的打磨、提升。

  第二、往上遊更深入地去鞏固供應鏈。

  第三、在可控的範圍內,儘可能快速地去搶佔市場。

  至於說肉聯幫的長遠未來、願景,誰都是想往第一去幹。

  《商業觀察家》:今年,肉聯幫稱要大拓展,有壓力嗎?

  袁志強:辯證來講機遇和挑戰是共存的。挑戰是,肉聯幫的著力點並不是想做一個地域版的生鮮企業,而是要做成一個頭部的全國性的大企業。這樣肉聯幫很多方面需要走在前面。

  機遇,是我們覺得在過程當中,自身所準備的東西——前些年在社區生鮮門店端的沉澱,上遊供應鏈資源,在將來的布局上可以做一些發揮。

  這是我們自認為的一些機會。

  做社區生鮮,即使把整套模式說下來,錄下來,文字全部梳理清楚了,給到你,你也未必玩得轉。

  裡面有很多細節的執行、落地的東西。模式並不複雜,不是商業模式、架構、數據模型的問題,社區生鮮是門店經營、運作更為細化的零售,本身和做「大超」不太一樣,根本是看企業的理解層次。

  比如永輝超市在人才、供應鏈、零售技術等很多方面,可以說是國內生鮮NO.1的,但是他在做mini小店的嘗試、社區新業態、線上到家等各方面的嘗試,會發現,即使是永輝——一個生鮮零售領域的大佬,他都不是完全能夠走得很順暢。

  社區生鮮的賽道是一個完全新的賽道,核心是看企業的轉化能力。比如誼品生鮮是在原來做大超生鮮的基礎上有了自己對社區生鮮的理解,轉化之後,包括創始團隊的調整到位,就是轉對了。

  05

  拓展

  《商業觀察家》:肉聯幫提出到年底要開1000家店,甚至衝2000家店,今年疫情疊加,肉聯幫拓店計劃有沒有調整?實現拓店目標有否壓力?拓展上是否有核心區域?

  袁志強:還好。疫情救了很多生鮮電商、社區生鮮企業,很多企業本來近乎要倒了,因為疫情活過來了,我們認為,疫情過後,反向的趨勢是社區生鮮行業會有更好的機會,投資反而更活躍,社區生鮮也有了更多關注度。

  肉聯幫今年是珠三角、長三角同步並進,集中滲透。肉聯幫今年關鍵點還是在於自身內核的迭代和遞進。

  業態上,從之前的樂家生鮮到肉聯幫,我們肯定是不斷去調整、迭代,去迎合未來客戶的市場需求,和未來的競爭。

  《商業觀察家》:肉聯幫在華南繼續拓展的空間主要在哪?

  袁志強:肉聯幫目前集中在珠三角拓展,主要基於倉配運營的高效角度來做輻射。

  目前肉聯幫在中山、珠海、廣州、佛山、東莞、深圳、惠州這幾個城市做密度滲透,這一部分市場就可以容納上千家店。

  像友商在珠三角地區目前應該是有1500-1600家店左右,而且他還在擴張,在往周邊的江門、肇慶等三線城市擴。

  肉聯幫會認為,有一個參照對標的友商來看的話,單點對單點的話,其實肉聯幫是不差的。

  只是說友商在前期的拓展步調、速度上已經走在了前面,但是從單一的模式、單店競爭來看,友商能做多少,我們也能做多少。

  《商業觀察家》:肉聯幫今年要快速搶佔市場,核心是加盟模式,如何驅動加盟快速拓展?

  袁志強:從經營層面、商品結構,肉聯幫的經營利潤模型和一些友商不太一樣,有些友商可能更多是用補貼的形式去做加盟,肉聯幫會比較實。

  比較實是說肉聯幫不倡導大面積燒錢、燒數據、燒模型,不會是這種方式去做。

  在生鮮領域拿錢燒,一旦停止,客人是很敏感的,因為生鮮是每天都買的東西。要燒出生鮮的一個消費習慣,很難燒出來,反而可能是回歸到正常時,顧客就走了,沒辦法留存。

  從商業經營的角度來講,社區生鮮商業模式要跑通,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客戶為什麼選擇你這件事情。

  因為便宜選擇你,如果這個便宜是因為企業自己的內核——自身供應鏈能做到的,那麼這個商業模式是成立的。如果是用資本燒出來的便宜,那最終這個商業模式是不通的。

  解決賣菜這件事情,是要給到客戶選擇你的理由。如果顧客買菜買生鮮,選擇你的理由有很多,那就看企業選擇把哪條路走到底。

  06

  到家

  《商業觀察家》:肉聯幫跟美團的合作,曾計劃要在產品、供應鏈、門店運營、線上到家、科技投入上做充分融合、推進,截止目前進展如何?

  袁志強:肯定是有了實質性進展。現在,肉聯幫門店全部上線了線上到家業務,肉聯幫也有做自己的線上商城。線上到家訂單比重目前應該在10%左右。

  美團給肉聯幫的是多維度的幫助,包括技術上的支持,以及行業動態分享上也會做一些賦能。

  《商業觀察家》:社區團購賽道當下正成型,初創公司、傳統商超、線下門店都發力社區團購業務,肉聯幫對社區團購怎麼看?社區團購有衝擊到肉聯幫嗎?

  袁志強:我們會做社區團購,面臨衝擊我們倒不太擔心。

  因為線下店經營的生鮮品,包括興盛優選、十薈團這些社區團購,其實跟社區生鮮店有很大的差異化。應該說,傳統的生鮮品類,目前社區團購是沒碰的,他們碰不了,他們也不敢碰。

  社區團購針對線上做的還是凍品、標品等居多,傳統意義上「買菜的生鮮品」基本上還沒碰的。

  這個背後的主要問題在於消費場景。像買菜買生鮮的日常消費場景、消費心智,主流還沒有轉到社區團購上去,一般社區團購還是會以新奇特的產品為主,或者凍品,或者標品。也就是說社區團購幫助消費者解決的還以替代和轉移「大超」裡面的低頻次、高客單值等商品為主,幫助顧客把大超的一些商品搬到手機上來,社區團購目前的供需關係主要是幫助顧客實現便利性、即時性購買,增加消費頻次。

  但很難用社區團購的模式去驅動做大眾、日常的高頻次生鮮。高頻的跟社區生鮮店,有一定重疊性的是叮咚買菜、樸樸超市等到家、即時達平臺。

  所以,線上肯定會佔比越來越大。我們陳生總有個觀點,未來的生鮮,大概用不了三年會超過50%以上在線上。所以,線上到家也是肉聯幫今年發力的重點。

  來源: 商業觀察 顏菊陽

2頁 上一頁  [1] [2]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生鮮

相關焦點

  • 美團數億元注資肉聯幫 加持壹號食品旗下生鮮電商
    在過去的2019年,生鮮行業哀鴻遍野,被資金鍊斷裂、裁員、關店等陰影籠罩著,而近日,生鮮品牌「肉聯幫」傳來消息,獲得美團點評產業基金龍珠資本獨家投資。2020年1月2日,肉聯幫方面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美團的投資額是數億元,但未進一步透露具體的數字。
  • 生鮮零售連鎖品牌肉聯幫完成A輪融資,美團龍珠資本獨家投資
    【獵雲網(微信:ilieyun)北京】1月1日報導獵雲網近日獲悉,生鮮零售連鎖品牌肉聯幫宣布完成A輪融資,由美團龍珠資本(美團點評產業基金)獨家投資。肉聯幫創始人陳生表示,線下依然是生鮮消費的主力場景,目前70-80%的買菜人群還是到店消費,如何做好線下零售是關鍵。
  • 廣東「養豬大王」陳生:新增5000崗位,「肉聯幫」打響生鮮「反擊戰」
    60歲「二次創業」打造社區生鮮肉聯幫」陳生表示,早在2013年的時候,自己就預見到,傳統的農貿市場可能會衰落,必然要往線上發展。但當他生鮮店收縮之後,像「錢大媽」這樣的線上生鮮和線下店又迎來了大發展,他形容自己,「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3年前,陳生開始收購樂家生鮮,重新回歸生鮮領域。面對萬億市場的生鮮領域,尤其是在社區生鮮板塊,近年來隨著各大網際網路巨頭的爭先入局,競爭已經進入了慘烈的「肉搏」階段。但對於這些網際網路出身的參賽者而言,往往又把關注點放在了生鮮產業鏈的末端消費服務環節。
  • 壹號食品董事長陳生:「肉聯幫」很可能是退休前最後一次創業
    直到前年,壹號生鮮才開始自己開店,然後戰略性地收購了廣州樂家生鮮、廈門廣物等零售品牌,並在去年正式改名為「肉聯幫」。如今,肉聯幫在全國已經有接近500家門店,每個月銷售額上億元。   「現在美團也進來了,我們的短期目標是今年(2020年)保底做到1000家以上,長一點的目標是2000家,到時候整個肉聯幫的年營收規模可以達到50億。」陳生透露,目前肉聯幫三成是直營門店,其餘七成採取的是加盟的模式,對於今年千家門店目標,他表示「未來不排除任何方式的合作。」
  • 剛剛,美團旗下龍珠資本宣布投資壹號食品子公司肉聯幫
    2013年,陳生開始探索社區生鮮零售業務,先後戰略收購了廣州樂家生鮮、廈門廣物等零售品牌,並在2019年全面升級為「肉聯幫」品牌,以發揮其產業資源及供應鏈優勢,聚焦做好肉禽蛋類優質食材。廣東壹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肉聯幫創始人陳生認為,線下依然是生鮮消費的主力場景,目前70-80%的買菜人群還是到店消費,如何做好線下零售是關鍵。
  • 誼品生鮮進駐家樂福,外婆家推「老鴨集」
    據吳國平介紹,目前老鴨集首店中,外賣銷售佔比約為30%,未來期望能達到50%,即到店、到家佔比均等,其中到店的消費者也多為家庭消費。◆ 比格比薩縮店面控成本,試水小店據北京商報報導,自助餐品牌比格比薩在北京龍湖長楹天街開出一家240平方米的小面積門店。據了解,該店比普通的門店面積小近100平方米,座位也減少了50個左右。
  • 壹號食品、「肉聯幫」董事長陳生: 擁抱數位化 謀求高質量發展
    數位化如同一場重生 是一個流血和痛苦的過程  有著「廣東養豬大王」「北大豬肉佬」之稱的陳生出生於廣東湛江一個小山村,北京大學畢業後經歷過短暫的公務員生涯,隨後一直在農業領域摸爬滾打:從1990年他辭職下海去擺攤賣土雞,到1997年創建以蘋果原汁為主要原料的果醋飲料品牌天地壹號;從2004年進軍養殖業,到2007年「壹號土豬」品牌在廣州誕生,再到2019年5月創辦社區生鮮零售連鎖企業廣東肉聯幫壹號控股有限公司
  • 蒂姆·斯坦納引領生鮮電商消費潮流
    奧卡多(Ocado)是英國最大的線上生鮮雜貨零售商,公司總部位於倫敦。截至2019年末,奧卡多年銷售額達17億英鎊。蒂姆·斯坦納(Tim Steiner)是該公司執行長。斯坦納曾就讀於曼徹斯特大學經濟學專業,畢業後做了8年債券交易員,在2000年與兩名同伴一起創立奧卡多。
  • 工銀瑞信基金林夢:反彈後是結構性行情,看好生鮮電商、在線...
    「尤其是未來一段時間內財政和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對流動性可能帶來寬鬆的預期,我們預計後市隨著有關事件的發展變化還有可能會出現反覆,整體上可能會呈現振蕩的格局,結構性的行情也將繼續分化。」對下一階段走勢,林夢認為,從盈利面上來看,短期的宏觀經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也將對A股2020年的盈利增速帶來一定的影響。
  • 便利蜂薛恩遠:疫情中便利店優勢凸顯,未來會據需求拓展生鮮業務
    在一些社區門店,考慮到居民有做飯的需求,便利蜂會提供大量瓜果蔬菜和米麵糧油等生鮮食材,方便居民。在未來,我們會根據形勢和用戶需求來拓展生鮮業務。」近日,便利蜂執行董事薛恩遠在接受藍鯨產經記者書面專訪時,對疫情影響下便利店行業的困境、未來發展和規劃提出了自己觀點和看法。作為近年來國內發展最為迅速的頭部連鎖便利店品牌,便利蜂的觀點或許能為從業者提供更多的思考。
  • 【行業報告】生鮮電商行業深度報告:生鮮到家,流量、數據、供應鏈...
    2)消費習慣轉移:據艾瑞諮詢調研數據,每周購買 1 次以上的生鮮網購用戶佔 比達 63.8%,每周購買 1 次以上蔬菜的用戶佔比 72%,消費者網購生鮮的習慣 已經逐漸養成,未來隨著業態成熟,線上消費頻次預計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 16家線上生鮮平臺哪家強?結果來了!前三名意想不到……
    >每天打開手機點一點不出門就能買到想要的各類生鮮產品方便又快捷不過,就算是線上平臺相信各位小夥伴也會習慣性地貨比三家「2020年上海線上生鮮平臺消費評價」活動正好給出了一個客觀的答案!為促進上海在線新經濟發展,鼓勵新零售模式創新,服務「六穩」「六保」大局,圍繞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上海市消保委現代農業專業辦、金山區消保委聯合中國消費者報上海記者站於2020年6月-2020年8月開展「2020年上海線上生鮮平臺消費評價」活動。
  • 買生鮮,線上線下共同做旺市場
    通常,他會在晚上下班時提前下好單,40分鐘內送達,回家後就能在家門口拿到。  「我一般是花費30多元錢買一次,夠吃上兩天的了,這可比每天點外賣實惠啊!我也就是圖個方便,工作一天回來很累,只想躺床上多歇會兒,懶得再出去逛超市了。」李奇說。  品類豐富、效率較高,是很多消費者選擇生鮮電商的首要考慮。
  • 青島+每日優鮮,一場直通未來的消費產業升級
    據悉,這一大手筆,不僅是迄今為止生鮮電商在地方落地的最大規模戰略投資,也創造了當地政府產業基金的單筆投資之最。由此,在生鮮電商最為熱鬧的2020年,從到家到社區到自提,從誼品生鮮到每日優鮮到盒馬,各類模式裹挾著資本與機會,都在找自己的舞臺。那麼,農業第一大省的中心——青島為何又會選擇前置倉生鮮電商領頭羊——每日優鮮?
  • 氫創沙龍會第2期:生鮮電商下半場 攜手加速融合
    ,商議如何線上線下融合,如何加強自身優勢,通過建立生鮮電商創業社群聯盟,攜手探索本地生鮮電商差異化發展的創新路徑。社區團購生鮮電商專場氫創投資媒介總監林宇恆,作為本場沙龍會主持人,首先介紹了氫創投資圍繞「零售渠道、零售科技、消費品牌」三大領域的投資邏輯和投資優勢。
  • 冷空氣「吹暖」線上生鮮消費 上海人最愛的「霜打菜」也上市了
    原標題:冷空氣「吹暖」線上生鮮消費,上海人最愛的「霜打菜」也上市了   近日,受強冷空氣影響,全國不少地方迎來了2020年的第一場雪,上海地區也進入了「速凍」模式
  • 生鮮行業深度報告:萬億市場百家爭鳴,供應鏈能力是致勝關鍵
    如需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消費者對便利性需求增加,高收入地區客戶更願意線上下單、配送到家。伴隨生鮮 消費群體的年輕化,用戶對配送的便利性需求更高,年輕用戶生活節奏更快,更傾向 於在線上下單並選擇配送到家。根據 Fastdata 數據統計,生鮮線上訂單的配送距離在 1-3 公裡內的佔比最高,達到 62.1%,而大於三公裡的只有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