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開了28年的小店,曾經是無數明星的食堂,可是最近它不太好.

2021-02-17 天下美食出北京

    

     1992年的春天,當年還是風華正茂的時大姐做出了一個決定,離開了工作多年效益卻並不太好的餅乾廠,決定自己創業。在那個年代,這是一個非常大膽的嘗試。時大姐住在東城區的胡同兒裡,挨著中央戲劇學院。讓她做出這個決定的原因其實也挺簡單,就是她總能聽見學生們在校門口兒或者胡同兒裡抱怨學校的飯菜難吃。

      時大姐跟那些學生一搭話兒:學校飯菜難吃啊?要不我開個小館子你們過來試試?那些學生看著當時沒比自己大幾歲的時大姐還不太相信,開飯館?吹牛呢吧?沒想到時大姐一咬牙一跺腳,這飯館兒還真就開了,一開就開了28年。

     1992年4月,景秀餐廳在東棉花胡同中央戲劇學院斜對過兒開張了。

     那個年代,人們的生活娛樂項目還很簡單,腦海裡並沒有什麼所謂「明星」「大腕兒」的概念,時大姐也從沒想到過,自己的這家小店,後來「養活」了這麼多未來的一線明星。

     樓上樓下加起來10來張桌子的小店兒,一開還真就火了。中戲的學生一股腦兒的紮根在了景秀餐廳,他們習慣把這裡稱為「中戲第二食堂」。儘管學校三令五申,希望學生們儘量在校園的食堂吃飯,外頭的小館子不乾淨。可畢竟大學生都是成年人了,已經有了自己的判斷能力,景秀餐廳是他們當仁不讓的第一選擇。

     聊起那些青澀的歲月,時大姐的記憶仿佛就在昨天一樣。她能侃侃而談的告訴你李亞鵬、章子怡、夏雨、王千源等人都是哪一屆畢業的,這些在如今大紅大紫的演員,幾乎沒有沒去過「中戲第二食堂的」。頭幾年,有個綜藝節目,大概節目內容就是讓這些明星大腕去中戲校園體驗同學生活。當時梅婷告訴去參加節目的夥伴:去了中戲,你們一定得去對過兒吃一下兒我們的第二食堂,要不然這趟體驗,就不算完整。

     28年的時間,時大姐的景秀餐廳最受歡迎的兩道菜就是碎溜雞和水煮魚。每到畢業季的時候,時大姐一定是得把這兩道菜備足了。有時候她問學生們:吃了這麼多年這兩道菜,畢業酒還吃?不膩啊!這些未來的明星大腕兒們都會說:真的怕以後吃不到了。說到畢業酒,時大姐忽而開心,忽而又有些許眼泛淚光,回憶就是這樣,總會讓人有喜有悲。

    「你知道嗎?有個臭小子,現在也是明星了,我就不說是誰了啊,這小子當年組織大傢伙兒集體不來我這兒吃飯。」時大姐說到這兒,我提起了興趣。那一年景秀餐廳的門口兒還能擺大排檔,幾個沒拿到當年獎學金的小子那天心情就不爽,喝著酒就跟鄰居起了摩擦。學生在那個年紀畢竟是年少輕狂熱血沸騰,叫來一大群同學就跟鄰居幹仗,鄰居也不甘示弱啊,兩撥兒人就在景秀餐廳門口兒碼起來了。

     時大姐一看,立馬兒就攔著這些學生們。其實當時他們不懂,以為時大姐是向著鄰居,實則時大姐是怕他們這些風華正茂的孩子們出點兒什麼事兒。這帶頭兒的小子覺得委屈了,時大姐不向著他們了,號召所有學生一個月不去景秀餐廳吃飯..當然這種看似荒唐的事兒,在我們的青春歲月裡都發生過。

    「後來呢?他們真就沒再來吃嗎?」我問時大姐。時大姐感慨地一笑:到畢業酒的時候啊,就他哭的最兇,抱著大姐就不撒手,說他當時錯了。嗨,誰沒年輕過呢.後來的歲月裡,無論這些人成為了多大的腕兒,他們都會時不常的回來看看,或者自己來不了的時候,介紹自己其他的明星朋友過來捧場。

      看了看滿牆的照片兒,我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事兒。來這裡吃飯的人,這些才叫明星大腕兒,真的沒有幾個是現如今的那種「流量小鮮肉」或許那些小鮮肉和網紅們,也不會來這種胡同兒小店吃飯吧?


      最後一個來這兒用餐的大腕兒,就是去年夏末時,倪大紅老師來這裡吃了一頓。今年的事情,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疫情對餐飲的打擊是非常殘忍的。春節的時候,時大姐和其他餐飲人一樣,無奈的看著店裡備的菜一點點爛掉,最後只能扔了。很多人或許不懂,會覺得你開飯館的都挺有錢啊,這有什麼扛不住的?何況還有這麼多明星大腕來捧場。

     你不幹餐飲你不會了解,像時大姐這種開胡同小館兒的,在北京就和我們普通的老百姓一樣。一個10來張桌兒的胡同小館真的掙不了多少錢,一趕上疫情,學生們不來吃,街坊們不敢出門兒,這員工水電的,就純屬賠錢。好不容易等到北京防控疫情降到二級,前兩天又降到三級,時大姐覺得是不是好日子該來了?可好日子沒來,時大姐的火兒來了.

     解封的第一天,時大姐遛了個彎兒,菸袋斜街、什剎海都已經隨便進出入了。時大姐決定備貨!開店!可萬萬沒想到的是,唯獨她這個胡同口兒的保安,那真是不響應國家政策標準,完全隨著自己的心情來,說不讓你進是就不讓你進,當然他心情好的時候隨便。時大姐無奈打了12345反應,也完全不好使。

      時大姐那天拍了個照,她發現這幾個胡同兒的保安呢,是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柵欄還在呢吧,人沒了。等他們回來之後呢,那就隨著自己心情來了。東棉花胡同有兩個口兒,但是去景秀餐廳呢,從西口兒進方便。東口兒的保安倒是響應了國家政策,允許人們進入,西口兒的就死活按自己心情來。這麼一折騰,時大姐也真是無奈了,街道吧沒說不讓你開門兒,讓你開門兒之後呢,拿柵欄依舊堵著,這跟沒開門兒又有什麼區別呢?

      說到這兒,時大姐從後廚給我拿出一筐土豆:兄弟你瞅瞅!這我前幾天備的菜,又成這樣兒了,這土豆啊我也不扔了,我真留著做為2020年的紀念了.聊到最後,時大姐問了我一句:兄弟,你說我這店還開嗎?...我真的不敢買菜了。

     你們說呢?一家兒胡同裡開了28年的小店,難道就不開了嗎?借用一位讀者的話說,一家28年的店,已然可以成為東棉花胡同乃至整個兒東城區的一個博物館了。這28年的每一點一滴的歷史,都應該值得人們去保護,讓它的歷史永久的流淌下去。我們一邊兒說著要恢復地攤經濟,夜經濟,與其你重新開一堆地攤兒小店,為什麼不努力的保護這有著28年歷史的小店呢?

      做為北京的美食平臺,我也沒什麼能做的,我只能把這家小店28年的故事給大家講一講。順便把景秀餐廳的訂餐訂位電話發給大家,大家去用餐之前打個電話訂位,讓時大姐心裡有個底,她就敢踏踏實實的給大傢伙兒備菜了。希望大家能幫助這家小店,把它的歷史和故事一直延展下去。

      地址:東城區東棉花胡同中央戲劇學院斜對面景秀餐廳,電話:64079502,13701219782

相關焦點

  • 黃磊的《深夜食堂》撲街了,而這家開在書店裡的深夜食堂,每天卻上演著無數個溫暖的故事!
    就像一個個城市人,不經意間走進這家叫「刀鋒書酒館」的店,遇見一些故事抑或留下一些故事。6000冊書籍堆砌的書海無數山城青年的精神棲息地▲圖:左小朵2016年7月才開始營業的刀鋒書酒館就像是江凌在重慶刻下的一首詩,押韻平仄間留下了無數山城青年的故事,它也成為很多人的精神棲息地,在這裡「好書與好酒,有趣的靈魂藉此相遇」。
  • 2019,開一家永不失業的小店!
    大多數有10~20年經營小店資歷。他們是馬路界的時尚「老克勒」!作為「跟俞菱逛馬路」2019開年大篇。當「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19年俞菱請19位開店大神級人物,告訴你,開小店的所有秘籍。好的T恤設計是前後兩個面的。以前,我們T恤背面設計精彩的,店鋪會把T恤反過來掛,這多難看!現在我們的店鋪設計看產品掛樣,是懸掛式,當中有空檔,可以看出左右前後,是立體的。我是純粹T恤,叫做上半身衣服。曾經做櫥窗,下面的配褲、帽子,每次都很難。我有不生產褲子。用外面的褲子,又不協調。
  • 吃飯可以不給錢,菜單只有一種,日本這家小店卻月入100萬+日元
    客人們難道不會覺得只有一種套餐太單調了缺乏選擇呢?這家店坐落的位置正是商務人士眾多的地方到了飯點還真有不少客人呢!最忙的時候應該就是午餐期間了有時候翻臺高達10回!今年33歲的小林,畢業於東京工業大學理學部是一位標準的理科女從高中時代開始,她就有這樣一個目標將來要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小店
  • 福州這家人氣深夜食堂,等了4年終於放福利了!!
    說到福州這家「大叔食堂·和風料理」,愛日劇的人知道,愛日料的人知道,愛小酒館的人也知道....但是當他們說起這家店時,還是會感慨一句:「好吃是真好吃,偏也是真的偏」。二九第一次去這家店是好久以前了,衝著他們家在X眾上的鼓樓區日料top,騎著小毛驢在AONE運動公園繞了幾圈才找到它,心想著:這麼偏的地方,估計只有真愛才會來吧!
  • 深夜小食堂!日本高齡老人27年堅持老舊小店,成夜歸族心靈歸宿
    最近在日本的社交媒體上流傳著很多人拍攝的一個地點。不過這個地點並非是現在流行的所謂「探店」或者「網紅拍照地」,而是一家很普通,甚至可以用不起眼來形容的小店。
  • 我的私藏食堂 | 夏日裡難忘的蘇州小店集合
    原本那些隱藏在大街小巷的店鋪,隨著時間,一間間被我們挖掘出來,有寶藏,也有雷區,這篇集結了五家不同風格的小店,不知道有沒有你的菜呢?收藏已久的一家潮汕小吃店,開在寶藏店鋪雲集的十全街頭上。最近的十全街真是驚喜重重,這家簡餐小店朋友推薦好多次了,終於有機會來嘗一嘗。一家門面很簡陋的小店,一對年過半百的老夫妻,不到十個座位呈L形排列,沒有刻意的寒暄,只有一份份用心做的美食。
  • 深夜食堂被吐槽,這個鍋日式料理不背!
    復刻場景、劇情,廣告植入,演技不在線等等阿布暫時不提,但是食物不好吃就很有意見了。任何只講情懷和溫度,而東西不好吃的深夜食堂都是耍流氓!▲圖片來自店家微博日式的裝修風格,三層空間被分割成5個空間,有獨立包間,也有屋頂小露臺。白天它是清新迷人的咖啡館,一入夜,就搖身變成了深夜食堂。
  • 我開的小店
    「太謝謝你了!」小男孩感激地走了。 現在,因為我的小店口碑好,生意十分紅火。嗯,看來過些日子,我的小店要變成大店了……(在眾多的繽紛的充滿夢幻的小店中,你的小店最普通,然而,離生活最近,立足生活而又高於生活,能看見陰影而又能給出陽光的解決方案。真的很棒!)
  • 火了14年!浙大留學生開的這家韓國烤雞店,最近怎麼又擠爆了?
    41歲的韓國店主李東迅,曾經就讀於附近的浙江大學國貿專業。2002年,韓國遭遇經濟危機,李東迅非常體諒父母的艱辛,就開始自己創業,開了這家「山料理」。2014年,李東迅的「山烤辣雞」店開到了杭州工聯美食廣場,韓風韓味,價格實惠,人均才四五十元,馬上躋身成為杭州的熱門餐廳之一。最近,山烤辣雞又重新升級,給吃貨們帶來更多韓式美味。
  • 現實版「深夜食堂」真的存在!91歲的她,一人用70年溫暖了一座城!
    而在現實中,真有這樣一家食堂,而且一開就是70年。經營這家「深夜食堂」的,是一位名叫美佐子的老人,如今已經是91歲的高齡了。而讓哲源堅持的動力,就是隔壁的老人和食堂。細算起來,光顧老人的小店,哲源也走過了匆匆40年人生。
  • 默默陪伴廈門人5年,這家有「年紀」的超暖日式小店,最近卻差點讓人「認不出」了...
    作為小條家的陳年老粉,吃飯怎麼能落後?還有看日劇時饞了無數次的章魚小丸子🍡,中間藏滿了新鮮的章魚肉,趁熱吃口感更好喲~ ■ 蘋果蛋撻&北海道雙重芝士 ■ 對於上班族來說,在小條食堂,「好好吃飯」可一點兒也不難。工作日的午餐時段都有定食供應,最近JFC店還有新品上線!
  • 泰式網紅奶茶小店,剛開就火了!
    必去理由雙井附近一家小店最近火了是一家泰國小哥開的奶茶店主打各種泰式飲品而且和泰國街頭奶茶一毛一樣直接裝在鼓饢饢的袋子裡最近這家正宗的泰式袋裝奶茶,新仔頻頻在各處的APP上看到,來打卡的人超級多!據新仔了解,這家小店是這位泰國小哥開的,原料都來自泰國。
  • 被老壇酸菜毀掉的《深夜食堂》,趙又廷也救不了
    按這位大哥的邏輯,每一個對好劇有追求的觀眾都應該向《深夜食堂》道歉:「對不起是我們錯了,不該看那麼多的好劇把自己的品味培養得如此刁鑽。」給《深夜食堂》打出2.3分的,正是這群大錯特錯曾對本劇寄予厚望的觀眾。
  • 三代人留深,這家韓國人把不到40平的小店變成韓料大本營
    李爺爺他們一家人從韓國來深圳快三十年這家店,也開了有些年頭因為距離深大十幾分鐘路程經常有學生過來吃,都稱呼他們「李爺爺,李奶奶」這裡,逐漸也有了「深大韓料食堂」他們曾經在韓國也是做美食店的,堅持下來的手藝也就讓他們在深圳這條巷子駐紮下來。李奶奶的女兒講著不太流利的中文幫我們下單,寫的都是韓文。
  • 父親再娶,丈夫出軌.她在57歲才完成修學旅行,77歲開了免費食堂,人生的美好只靠自己.
    雖然每年年初都會立下不少flag,但細細想來,好像每一次也都只是完成了星星兩兩。結束旅行的初醬,也沒有打算好好閒下來休息,而是去了一家魚店打工。工作閒暇的時候,她也愛做上幾道小菜叫鄰居們來聚餐。有一天,隔壁大爺就說了:「初醬你這手藝,再來一碗味增湯和白米飯,就是飯店的水準了。」
  • 這兩家小店最近顧客多起來的真相是……
    我家附近就有兩家這樣的小店,雖然看似平平無奇,卻有著專屬於它們的味道。一家是牛肉跟老闆一樣實在的#周記牛肉館#,一家是能夠治癒人心的#客小廚#。最近,這兩家小店的人氣,似乎比之前有所增漲,還有不少人在和招牌合影。這是發生了什麼事呢?一起來了解一下~走進這家店,撲面而來的就是濃鬱的牛肉香氣,和老闆樸實的笑。
  • 這家開了28年的滷菜店,是吳中土著的私藏!
    【藏在角落裡,一不注意就會錯過!】過分簡單的門頭,一眼望到底的狹小店面,真的太容易被人錯過。雖是一家小店,但也投入了所有精力。問到這麼多年生意這麼好的秘訣,老闆娘沒說什麼浮誇的大道理:「不過就是老老實實做生意罷了,哪有那麼多秘訣不秘訣的啊。」
  • 從路邊小攤到「登堂入室」,這14家寶藏小店走了許多年...
    下面這14家曾經的路邊小攤,承包了無數人的回憶。油潤香口的炒泡麵,一段時間不吃就會想念~地址:廈門市思明區曾厝垵後厝67-1-105號同樣深得學子們傾心老馮山東煎餅,就開在廈大學生公寓旁,也是間靠擺攤起家的老店了。十幾年前剛到這兒來的老闆,還是個年輕小姑娘呢!
  • 開在隱秘的角落,卻靠M9級和牛火出圈!南寧這家店開業2年攢無數好口碑
    提到壽喜燒,那就不得不曝光這家開在商場隱秘角落的寶藏小店,它是南寧出現得比較早的壽喜燒專門店,開業兩年以來,人氣居高不下!①在美食榜單上排名前列這家靠澳洲M9級和牛品質出圈的壽喜燒店,常年霸佔口味評價榜單,還被南寧美食吃貨達人安利,就連對肉質有嚴苛要求的挑剔食客,也對它讚不絕口!
  • 這家不起眼的小店裡竟藏著「匠心」級料理,每道菜我都想打滿分!
    牌長最近挖掘到的「千金不換」,是這家名叫水相七輪炭火燒的的臺式居酒屋。老闆和老闆娘都是曾在餐飲界縱橫多年數十年的「圈內人」,深諳料理之道,對食材和味道很是「挑剔」,苦於找不到自己滿意的餐廳,於是夫妻倆便索性開一家小店,做喜歡的菜給自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