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失業,我們談笑風生吧,開一家小店!
如昨日的互動回復,
有人想立馬辭職開個花店,
有人想開一間咖啡麵包店,
有人已經開了鞋鞋包包店,開賣人生放不下的名牌。
焦慮、恐懼、糾結,不如談笑!
我探訪過巴黎百年老店,
我也探訪過上海的「百年老店」。
他們是上海最好的小店店主,
個個是談笑風雲之流。
大多數有10~20年經營小店資歷。
他們是馬路界的時尚「老克勒」!
作為「跟俞菱逛馬路」2019開年大篇。
當「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19年俞菱請19位開店大神級人物,
告訴你,開小店的所有秘籍。
對於《笑傲江湖》,這是葵花寶典,
對於《第22條軍規》,這是約瑟夫·海勒,
對於飲食男女,這是上海小店的私家地理,
對於談笑開篇,這是獨一無二篇上海開店攻略!
對於2019,這是一碗嘻哈雞湯!
德國詩人荷爾德林說,
「但在有危險的地方,亦生長著拯救的力量。」
如若失業,我就開家小店,談笑風生!
街邊店開了15年,只為做一件好T恤。認識C-PIX的店主任柳是在15年前,從事多年廣告製作的他,在40歲的時候,卻要搞搞新意思,開起了原創T恤的小店。從開張第一天,只賣掉2件T恤衫,到最巔峰的時候每天可以銷售1000件。我的第一本書《上海小店物語》曾寫到這裡,如今翻看2003年出版的這本書,採編了100家上海小店,只留存了3家,C-PIX是其中之一。對於上海這座城市來說,十年以上的店鋪已是百年老店。
1、柳如是說
C-PIX 創始人任柳
上海陝西南路39弄77號
「開什麼店?看看自己有何優勢。
我最早是做廣告製作的,做絲網印刷。T恤要通過絲網印刷,表現圖形。T恤也是最直接的媒介。T恤是能很好表達我的思想、態度的媒介。我喜歡T恤的自由表達。社會運動、搖滾明星、甚至巴黎黃馬甲運動,都能很好通過服裝反映出自己的態度。
廣告製作、絲網印刷、直接的媒介,開一家純粹的T恤店,既有我的優勢,它們之間也有直接的關聯。」
「選店址,要選活馬路。
什麼叫活馬路?首先最好是非雙向的車道,但要有非機動車道。陝西南路原來是雙向的後來改成單向,我當時有點慌的。如果陝西南路改成不能騎自行車的,這條馬路肯定就完蛋了。第二點,路的兩頭要有大部分人抵達目的地,如一頭有地鐵,一頭有一個商務中心,或一個飯店,馬路就有人流的對流。比如長樂路,最早的時候,我都不看好。幾條馬路呈橫向集聚的馬路,是活的。瑞金二路、陝西南路、富民路是活的。
陝西南路本來更好,有地鐵,一頭有襄陽服飾市場,幾條馬路橫向聚集。
注意,店門口的馬路扶欄,要留有進出的口。」
「店鋪設計,與自身產品搭界
要為產品理念服務,與產品搭界。店鋪設計與陳列,就是掩蓋弱點,放大優點。
我們也走過彎路。
以前,服裝店掛樣,只有一面的。好的T恤設計是前後兩個面的。以前,我們T恤背面設計精彩的,店鋪會把T恤反過來掛,這多難看!
現在我們的店鋪設計看產品掛樣,是懸掛式,當中有空檔,可以看出左右前後,是立體的。
我是純粹T恤,叫做上半身衣服。曾經做櫥窗,下面的配褲、帽子,每次都很難。我有不生產褲子。用外面的褲子,又不協調。比如逢年過節櫥窗布置,下半時穿什麼,上半身穿什麼,還要買兩頂絨線帽,手套,其實不是你的產品。自己做,費精力。過去顧客還要問褲子、帽子怎麼賣。
現在的C-PIX櫥窗設計是顛覆性的——櫥窗,只留出上半身T恤位置,其他的一概不要。現在顧客就不會問了褲子、帽子,一看,你就是做T恤的。
純粹做T恤的店。」
何敏是我們採訪的店主中,唯一一位店長。是自稱「賣碗搬貨」一間門面單月營業額衝過100萬的店長,她可能也是上海灘最能賺錢的小店店長。在跨年那夜,我在藏雲納蘭邊喝酒邊聽這個說笑話引得威廉哈哈大笑的小姑娘,說另一個自己——一個來自四川內江鄉下沒飯吃的初中生。
何敏經營小店13年,有很多啟發性故事。2019年,我們有機會慢慢聽她說。
2、何如是說
青瓏工坊店長何敏
上海泰安路22號(原東平路9號)
「開店重要的是讓客戶開心!
讓店鋪成為一個家,一個讓每個客人快樂的家。
一聽到東平路青瓏工坊要」搬家」,天天都有來看我的老客人,十多年的客人已經變成了好友,給我出主意,找地方,更有要投資的。我們聊生活,聊八卦,玩抖音,喝酒。我其實就是一個賣碗搬貨的,也有大公司總裁幫我搬貨…..,我們儼然已經是一家人了。」
在杭州火爆了18年的「板凳」麵館——小狗麵館。去年剛開到上海來,請來了杭州店裡的師傅來上海開灶下面,豬肝片兒川、腰花拌川、鱔段蝦仁面……都是地道的杭味片兒川,飯點的時候都沒有座位要拿牌子等叫號的。
3、曹如是說
小狗麵館老闆曹浩
上海大沽路417號
「開餐廳重要的是要有師傅教。
我是師傅的話算是個民間手藝人吧,在杭州做這行有20年了,一直也沒有帶過徒弟,我就想著能把他老人家的手藝傳承下去。杭州的店現在師傅老人家年紀也大了,基本都是我在打理。杭州的店每天大概能賣個500碗的面,到了中午飯點都是需要排隊的。在杭州都是自己找錢自己端面,在這些老客看來就已經像是回家吃飯的感覺了。
來上海開店的想法呢也是因為身邊客人,朋友很大一部分是上海人,所以被大家鼓動就在上海開了一家分店。現在的想法呢就是想把我們杭州的特色麵食帶來給上海,希望讓更多的人能嘗到老一輩的手藝。」
曾是學霸級復旦才子,畢業後花了十年時間成為一百滬西店董事總經理,隨後被易趣邵亦波看中很早就混網際網路圈。如今,一個人守著一家小店,是店主,是店長,也是店員。他就是小倉工廠直營店的張健,一個復旦才子賣大衣的故事。
4、張如是說
小倉掌柜張健
上海常熟路228弄12號樓小東門105室
「說起開店,優先考慮這樣三個問題:
第一,這店要不要開?問題的本質是:市場說了算,重點考慮顧客是否需要這家店,或者哪些顧客需要這家店。
第二,開網店還是實體店?在立體渠道的時代,開網店很方便,但有兩種情況必須開實體店:一類,經營場所本身就是服務的一部分,如茶座、美容室等;另一類,顧客必須通過體驗來完成交易決定的,比如個性化服裝。
第三,這店讓誰運營最好?情商太低氣走別人,情商太高累死自己。基本能力是能與目標顧客進行融洽的服務交流並能引導氣氛;高級能力是讓人面紅耳赤但下次還來,或讓人歡笑而去但這輩子絕不會再來。」
要數數當年排長隊的餐廳,五星海南雞飯和小龍鳳都能擠入榜單。創始人崔瑋是一個會玩的人。在微信朋友圈裡,一直看到他在玩,玩音樂、玩哈雷、玩電影…在世界各地玩耍…其實好的創意就在玩耍中誕生。他的店鋪成了《上海女子圖鑑》的拍攝地,鹿晗也曾在這裡拍攝了時裝大片。
5、崔如是說
五星海南雞飯、小龍鳳餐室創始人崔瑋
上海湖濱道168號的無限極薈B1層等
「好餐廳,一定有好風格的店鋪裝修。
說到五星海南雞飯,都會想到花磚紅牆馬賽克奧特曼和那句容易聯想的口號。
五年前當五星海南雞飯開出第一家的時候,我曾經想過怎麼來給大家一個印象深刻的南洋風格裝修,幾十年以來超級喜歡香港茶餐廳的我一直在琢磨南洋風格怎麼融入五星海南雞飯呢?有一點毫無疑問,不管是新加坡還是香港,若干年年前都是華人佔據了絕大部分的人群,所以華人的風格在東南亞乃至港澳就是馬賽克、花磚、雞公餐具……但南洋可能更融入一些馬來文化,因此從乳白牆面的改成紅色就融入了新加坡的一些色彩,在桌椅方面我選用了課桌椅,配合菜單的黑板塗鴉,感覺一個餐廳教室出現在大家面前,當然到了第二代升級版我把港式茶餐廳的另外一種特色…比如火車座和花玻璃摺疊凳放入了店鋪,當然豬肉燈的照明設計更體現了海南雞飯這種從海南傳入南洋的平民美食更接地氣的一面,因為這種燈具只有在鄰裡的菜場可以看到。最後永遠的霓虹燈和亞克力廣告牌配合復古的牌匾招牌更帶大家穿越到復古的迪斯科年代。」
周本超介紹寶珠酒釀酸奶創業,是一個西安女,一個內蒙男。兩人是一對兒。自2010年開出第一家店,9年時間,他們已在上海開出21家直營店!
6、周如是說
寶珠酒釀酸奶創始人周本超
上海徐家匯路618號日月光泰康區1層M01
「一旦選擇開店, 怎麼才能不死掉?
唯一的辦法,是把一家店發展成一個品牌。在上海,一家店的死活不是自己能掌控的,城區改造、商圈變化、租約到期 。。。各種死法等著你。品牌賦予一家店生命力和靈魂,讓她可以四處開花結果,散播各地。一家好店像一粒種子,蘊含著一個品牌的DNA,可以孕育出生命、獨特的樣貌和個性,她的生命力唯有通過發芽、生長和繁衍來展現, 就是成為品牌,品牌的獨特個性和價值賦予她持久的生命力。」
她放棄了蘇州閒適,放棄了新天地熙攘,甚至放棄了法國浪漫,要照看好莫幹山路這最後一個家!這個名叫哦紗玳的原創生活方式集合店,在上海已9年,一手打造它的這個女子叫戴娣,她說,要照看好莫幹山路上最後的家。
7、戴如是說
哦紗玳(OSHADAI)創始人戴娣
上海莫幹山路50號5號樓2樓
「要有原創設計。
一家小店,一個品牌,靠設計的力量可以走下去!
設計隨著時間的推移像蜂蜜一樣不斷重複湧出,無限循環。
死不了...但也長不大……
小小的永遠保存童顏的初心也好,天真也罷!就這麼長在土裡,融在空氣中,充滿幻想....
從最小的地方做起,走入最微小的偏境,但處處充滿細節的關照,時時也都能發出微光
沒有比一個個微小設計更貴重的心意了……我們就這樣慢慢長不大,伴隨心中的願景,沉默對話!」
這是一家奇特的餐廳,在這裡吃一頓飯,舌尖就像腳尖一樣在大地上旅行。在這裡,點幾道菜就能發現來自中國偏遠地區尋覓來的眾多優質食材,而每一種食物都有出處。
8、趙如是說
餥常食材餐廳創始人趙明紅
上海常熟路83號神州商務大廈5樓
「開餐廳,堅持原產地食材很重要。
開始這會很難,曾經營業額一天只有38元。
當堅持到第三年,我發現,營業額在穩穩的一點點的增長。
我們店用的生薑,全部來自千裡之外的雲南文山。文山的小黃姜生長環境,是我們需要的。特別是與我們合作的是當地一位身體微微有殘疾的年輕人……
我們有一道受歡迎的雲南筍尖炒臘肉,筍尖是來自雲南高山的冬筍,以半手工的方式切片,碳火烤出來的,充滿了自然純樸的山野氣~臘肉是來自湖北恩施土家族的土豬肉,只選用肥瘦相間的五花部分,一道菜,兩個省。都是濃濃的家鄉味~
我們也有菜食材,一碗菜來自三個省……」
開在陳逸飛先生工作室舊址對面的金粉世家,創立於2002年夏,至今已經有17年歷史。樟木箱裡收納著整個海派服飾博物館,店主李嘉陵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建築結構設計師,選擇女性的旗袍實現自己的海派夢想。2002年選擇在田子坊210弄7號開店,那個階段,著名鄰居還有陳逸飛、爾冬強等。
9、李如是說
金粉世家、老克勒創始人李嘉陵
上海泰康路210弄9號910室 (田子坊內)
「經營小店要有工匠精神。
你要在舊市場找到那一件陳年衣裳,像發現寶貝一樣。在一件衣裳上,深入到布匹、針腳,透過斑斑鏽跡,找到一件衣裳的往年記憶,再向前找到傳統手工工藝的奧秘。
之後,還要回到現在,找到當今布匹、針線,還原出現代人喜愛的旗袍或中裝。
無疑是充滿挑戰的,能夠堅持最初的信念、不斷創新且保持品質是件非常不易的事情。但是工匠精神就是如此,做中國傳統文化的事業更亦如此。」
她放下南京大學金字招牌,在巨鹿路做了一名繡娘,已經14年了!錦繡坊店主是一對貴州苗族姐妹,妹妹劉鴻雁每天在店裡做4小時以上手工活,原本以為苗家繡娘的手工活就是全部生活,沒料到劉鴻雁畢業於南京大學日文系。
10、劉如是說
錦繡坊掌柜劉鴻雁
上海巨鹿路616號
「開一家店,店主要自己親自經營。
我和姐姐是2004年開店的,那時大家對苗族的文化與刺繡還很陌生,僅有的資訊,也許只是電視裡偶爾飄過的新聞畫面。但,正是這短短幾分鐘的畫面,引導了大家想要去了解這個群體。對苗族刺繡有專業知識的我們來說,這是一個機遇。
上海的城市精神就是海納百川,各種文化在這裡交匯。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才有展現苗族刺繡、以及文化與藝術交流的舞臺。
從開店至今,我們姐妹倆一直堅持自己看店。用流暢的外語、專業苗族知識、藝術搭建橋梁,把苗族文化介紹給各個國家的朋友。」
被Art Deco風格包圍的江南船點船菜,藏在衡山賓館裡的尚越餐廳,而躲在這家海派餐廳背後的高手,是一位手工製作中華點心30多年的大師傅。
11、應如是說
尚越船點創始人應雋
上海衡山路534號衡山賓館內
「開一家餐廳,要重視產品的故事與傳承。
尚越行政總廚楊彩虹師傅,從業35年,屬上海第一批科班高星級酒店出身的中華麵點師,曾拜師廣幫羅坤大師,本幫沈菊文大師,京幫潘景古大師。早在30年前就獲得最高領導親手頒發的高級技能職業證書。尚越江南船點的中華點心,精於餡心口味與造型境界,因此有超越西點、日點的驚豔之作。」
阿Ken是在微博上找到我的,那時我還在《上海壹周》,當我逛到江寧路看到「深夜食堂」這個熟悉的名字時,我又回微博上找到了他。時隔三年,他已從一家小店,開出了好多分店……
12、Ken如是說
有喜屋深夜食堂店主Ken
上海延安西路2073號M101室
「開店之初,可能遇到最艱難的是什麼?
開店第一年,沒有盈利,還虧本一些。現在很多人開店幾個月不賺錢,就放棄了。 我們是做深夜食堂,一開沒有現在這麼有名,我們第一家店也是開在商務樓裡面。所以開始第1-2個月,晚上11點以後幾乎沒有任何客人,3個月到半年左右才有幾個老客人。幾乎堅持了1年,名聲才傳開。所以開店之初,最艱難的可能是需要堅持。」
「一旦選擇開店,怎麼才能不死掉?
不死掉,也就是說至少要持平或者有盈利,假設資金只能支撐半年,也就是說半年內要達到有所盈利的情況。這樣的話開店之初,一定要有詳細的方案和計劃,第一個月怎麼樣,第二個月怎麼樣,自己要懂,是內行。如果自己不懂,至少找一個懂的股東。否則開店可能會有很多不知道的花費,這樣錢很快花完,店卻還沒開始盈利,這樣的話就容易死掉了。」
最初認識CM飛躍的田波是在曾經的東平路上,喜歡在上海小馬路上開店的田波是個有情懷也有商業頭腦的店主。約十年時間裡,在長樂路西段和東段一共運營過6家門店。從東平路的關閉,到長樂路的移動,也是看過上海馬路店鋪的風雲變幻。
13、田如是說
CM飛躍創始人田波
上海長樂路47弄2號
「開店要用心,有兩件事很關鍵:
一是堅持做自己經過判斷後認為對的事,賣產品和服務,稍微高級點的還賣感覺。
單說產品,同樣是賣球鞋,我們對Feiyue品牌我們有足夠的熱愛。十年如一日,初心不變也不會變,這很重要。
好產品自己會說話,好客人自己會判斷,最近五年來,我們主推了飛躍和迪士尼星球大戰、米奇90周年、美國潮牌Tokidoki淘奇多奇、北大光華校友合作款,給市場帶來好的感受的產品。
二是站在自己也是客人的角度,在線下做線上無法實現的體驗和感受。
線上方便和便宜。這僅僅只滿足了客人不想跑和追性價比的兩件小事,一個完整的買賣,在實體的角度上去動腦筋,至少可以有兩三倍以上的點去挖掘,帶給客人更好的體驗的空間。
電商的天花板很容易就被觸達,實體的天花板可以有很高的上限,主要看用不用心,差異和特色能不能被找到和堅持。
如果全世界各地上有一千家百年老店,仔細去研究後會發現,他們如同森林裡的樹葉,沒有一片是相同的,就看你是哪一掛了。
否則,CM在五年前就已經消失了。」
在這條馬路上,我小看了袁傑4年。因為,發現他總在打折,裝修前打折,一副開不下去的模樣。2018年年底,4年一回頭,人家Minderlands家具店活得好好的。對於一家小店,活下來,是真理也有自身的道理,暗藏我不明白的智慧。所以,我對他說,袁傑,我們重新開始。
14、袁如是說
Minderlands家具店店主袁傑
上海思南路86號
「開店成功最主要因素肯定是:性價比。
性價比對我們來說我認為是重點。現在什麼產品沒有,都有。什麼品牌定位的沒有,都有。如果擬定中產這個目標市場,整個經濟全球化給中產帶來的消費理念已經不是高消費的夢幻,而是性價比。」
王臻,創辦的生活方式複合店鉦藝廊,已有13年歷史。他可以拿起任何一個產品,說這是上海。這是上海需要的產品,外國人要的中國風,外地人要的上海味。2017年發力的海上磚,尤有代表性。
15、王如是說
鉦藝廊創始人王臻
上海興業路123弄2~3號
「開店最重要的因素如下:
1、從興趣出發。2、要注重細節。3、有貴人相助。」
這家在宛平路弄堂裡的餐廳已經有34年歷史了。我是在2000年剛創刊不久的《上海壹周》上,認識了白家餐廳和店主白先生。因為他,我們在談論上海特色,怯怯說起上海百年老店的時候,才有些許敞開的自信。城市越長越高,馬路越來越堅硬,有這些溫暖細節,才是城市挺拔的軟實力。
16、白如是說
白家餐廳老闆白泉
上海宛平路189弄12號
「開店,首要的要會控制成本。
沒有開過飯店的人可能預計不到有一段時間會賺不到錢,要從各個方面計算、控制成本。比如飯店開在自己家裡,成本壓力就會低很多。
老闆須親自監控經營狀況,我的方法如下:自編一個每日報表,收支數據一目了然,及時發現問題。成本控制在合理範圍,動態成本30%,工資25%,固定成本25%,繳完稅賺不了多少錢。如果放鬆管理就面臨虧本。
只有親力親為,不懈努力,才有機會立足餐飲行業。」
異鄉朋友來上海,說想吃小籠的,我都會推薦這家,平常會點全家福,極愛蛋黃口味的。吃完小籠,我也回去隔壁瞞著爹打包幾盒海派點心,自己吃或送朋友都很特別。記得身邊的朋友也都私藏著瞞著爹,佟晨潔結婚的喜餅是這裡的,陸坤去年中秋節快遞我的鮮肉月餅也是這裡的,哈哈其實這兒也是我的私藏。
17、金如是說
麟籠坊老闆金磊
上海徐家匯路618號日月光B2層B33室
「開店第一要素就是選擇合適店面,店面貴和便宜的核心差異在哪裡,那就是客流量。客流量的品質,客流量的數量直接決定生意成敗。
所有的生意不好的真相是收入的問題,收入的問題普遍都是客流量的問題,結果圍繞著客流量,為了有顧客來一般花來花去就重資產投資。招員工搞促銷,但當今天所有的這一套通通都不靈的時候,所有的競爭真相就這一句話——-相同的一群人,用相同的方法針對相同的一群顧客。生意越來越差! 所以第二要素 開店選擇產品定位和創新很關鍵!
不要一股腦的選擇競爭已經趨於白熱化的產品作為自己的開店項目!」
這是一棟有故事的老洋房。這裡原是1937年為英商綸昌紡織廠的高級職員宿舍,至今已有82年歷史。老洋房的庭院裡,有一株幾十年之齡的桑樹,日夜滋養守護著如今的絲享薈。
18、劉如是說
絲享薈董事長劉德軍
上海武夷路199號
「開店重在創新。
每個月,我們都有一場到數場的活動分享。打破傳統單一的模式,滿足客戶對精神文化、美學方面有著更高的追求。
在絲享薈的海派洋房裡,既可以享受到英式咖啡下午茶的優雅時光,也可以觸摸到絲綢的光滑柔軟,感受人文藝術的精神洗禮,更可以一品隱市私房菜的美味,體驗藝術大家帶來的視聽盛宴。
絲享薈正在成為絲綢時尚藝術空間。」
這不是書店啦,紹興路上的服裝店也是這麼文藝。一家在曾經的漢源書店對面開了11年的服裝店。一面書牆,院子裡還有書架,是不同版本的《瓦爾登湖》和相同版本的紹興路咖啡香。這是一家俞菱喜歡逛的店,不僅僅因為《上海壹周》曾棲居紹興路.
19、瓦如是說
瓦爾登湖店主瓦爾登湖
上海紹興路92號
「瓦爾登湖,11年前它是漢源書店的對街鄰居,如今它是開了12年的紹興路老字號。它沒有高入雲端的距離感,只有高出市場的性價比。這在我看來,這是得到市場青睞的必要條件。
12年來,它承載著一大批人的關注和喜愛,也見證了一大批人的成長和快樂。這裡有太多關於緣分和情意的故事,正是這樣的故事組成了瓦爾登湖的主旋律。沒錯,一家店有沒有溫度很重要。這是得到市場肯定的又一個條件。
瓦爾登湖主營女裝及周邊商品,但在更多人的心裡,它有一顆文藝的心,是一個讓人靜下來享受慢時光的地方。
在這裡,有160多個不同版本的《瓦爾登湖》;有一個聽得清風聲、望得見藍天、曬得了太陽、看得了書的小院對所有人開放;有免費的咖啡、下午茶;有一個曾經熱愛寫小說,如今愛攝影、愛寫詩、愛交友的老闆娘,說不定遇見了還會給你拍幾張美美的照片,配上幾句詩意的文字。這是大家愛瓦爾登湖的又一個理由,也是很多朋友離開魔都後仍不忘回來打卡的理由,還是瓦爾登湖堅持到今天的重要理由。
當然,瓦爾登湖遠遠算不上成功,前行的路上還需要更多朋友們的鼓勵和支持!感恩遇見,也期待更多的相遇!」
開家小店
遵循內心,對抗焦慮,
你最終會發現小店是一個通道,
那可能就是快樂的方向,是大海的方向!
2019,恭喜你答對了!
更接近4年前,我答對了跟俞菱逛馬路!
開年大篇,
2019年,19人,19種智慧!
約瑟夫·海勒在《第22條軍規》裡說:
「只有瘋子才能獲準免飛行,但必須由本人提出申請,你一旦提出申請,恰好證明了你是一個正常人,還是在劫難逃。還規定飛行員要滿25架次就能回國,但它又說,你必須絕對服從命令,要不就不能回國。因此上級可以不斷給飛行員增加飛行次數,而你不得違抗。如此反覆,永無休止。」
所有人必須飛行——
這是2019真相,這是人生真相。
我們談笑風生吧.
2019,開家小店,談笑風生。
這難道就是我追求的人生境界?
後臺回覆:全集
你將獲得100期逛馬路榜單全集(持續更新)
本期推薦:
俞菱最早三期逛馬路文章
《華山路|上海必逛的9大榜單》(2014.12)
《武康路|上海最美的8大榜單》(2014.12)
《復興西路|上海最私密的10大榜單》(2014.12)
實體店會消失嗎?
我們跟一個舊時代告別,還是跟一個舊時代久別重逢?
上海哪一條馬路的蕭條,最令你扼腕?
我的新書已經發行,《跟俞菱逛馬路:上海50條馬路50家小店》,自序的標題是「寫給15年後的我」。這是我寫給15年後所有我們的文字。15年後,祝願書裡寫到的所有小店還在記憶溫暖的馬路上。希望出現更多10年、20年、30年醇的上海「百年老店」。
去歐洲逛巴黎,我們除了看艾菲爾鐵塔,更多百年老街上的百年小店吸引著我們抵達。在上海,我們不能只看東方明珠。必須是這樣,那些星羅棋布的小店才是一座城市有溫度的細節,是吸引我們深入生活的地方。
書和小店一樣,都是不會消失的。
點擊閱讀原文,當當網送到家
感謝關注跟俞菱逛馬路,嘻嘻
歡迎朋友們轉發朋友圈
原創文章,公號如轉載,聯繫開白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