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寄生蟲》:夢想與現實打起來了,你會支持誰?

2020-09-05 人生是比賽

看過電影《寄生蟲》最大的感受就是愛恨各一半,心裡的滋味是愛有一半、恨也有一半,但卻沒有被中和,反而是一種貪嗔痴混合的滋味。愛,是對追逐夢想的熱愛,可惜夢想好像鏡花美麗;恨,是對無法擺脫現實的怨恨,現實像一座大山牢牢壓住我們的手腳。

基宇一家四口的生活境遇是芸芸眾生的現實。《寄生蟲》是從一扇狹小的半地下室的小窗戶開始的:這扇小窗戶後面住著貧窮的基宇一家四口,家裡位置最高的是馬桶,因為他們住在半地下。四人都沒有正常收入,靠給外賣店摺紙盒維持生計,還經常因為紙盒折得不整齊被扣工錢。兒子考不上大學,女兒上不起補習班,家裡最開心的事就是能蹭到鄰居家的WiFi信號,為了這樣一件「喜事」,他們一家四口可以聚在一起喝啤酒。在他們正要舉杯慶祝的時候,一個醉漢在小窗戶邊上撒尿,他們大氣不敢出,卑微的像一隻蟑螂。大多數的普通人,也許房子比基宇家的大,但是一樣都覺著太擁擠,總是希望多一個房間;也許有一份穩定收入,但錢總是不夠花,說不定每月也會被扣掉考勤獎;孩子總是不如朋友家的孩子成績好,也上不起天價補習班;家裡很少有驚天動地的喜事,就算有個小驚喜,頂多就是在家裡喝杯酒,去不起星級酒店;也許很討厭鄰居們嘈雜的聲音,但頂多就在心裡抱怨幾句,第二天見了面,一切如常還是親切的好鄰居。平凡人的生活如同基宇一家一樣,充滿了心酸和卑微。

基宇家的窗戶

樸太太一家的富足生活是大多數人的夢想。樸太太一家四口住在半山腰的別墅裡,客廳裡有一面巨大的落地窗,院子裡是綠綠的草地。家裡靠樸先生一個人的收入就已經實現財富自由,樸太太是全職太太,家裡有司機、專職女管家。女兒、兒子都可以請的起私人教師,就算繪畫水平一般的小兒子,也被當成繪畫天才來培養。兒子過生日,可以全家集體去露營,每年都不在家裡過。為了兒子的生日宴會,可以在草地上舉辦盛大的party,邀請了全城的上層人物大駕光臨。樸太太家的生活滿足了普通如你我一樣的平凡人的所有夢想和想像。


基宇第一次到樸太太家

現實對夢想的貪戀,就像潘多拉盒子,一旦打開了根本就停不下。基宇通過朋友介紹,獲得了給樸太太的女兒做英語補習老師的工作。正常來說,這是一份不錯的收入,對貧窮的家庭是一個不小的補助。但是接下來,基宇編造了妹妹基婷的身份,基婷成為了樸太太小兒子的美術教師。然後,基婷用一條內褲栽贓了樸先生的司機,推薦了一個號稱老成穩當的司機給樸太太,其實這個司機是基婷和基宇的爸爸。之後,基宇、基婷和他們的爸爸聯手陷害了樸先生家裡的女傭人,成功的讓基宇的媽媽也混進了樸家作了女傭人。甚至在樸太太一家出門露營的時候,基宇一家住進了樸太太的家裡,放肆的享受起了富人的生活。從赤貧到巨富,基宇一家好像做夢一樣一步登天。得到一個,還想下一個,這是現實的「貪」。


基宇一家在樸太太享樂

夢想對現實的討厭,就像拒絕你表白的女神,總有一個理由能拒絕你。琉璃易碎,美夢易醒。樸家四口突然提前返回,慌亂中基宇、基婷和父親躲到樸家桌子下面,好像蟑螂一樣四處逃散。並沒有發現基宇三人躲在桌下的樸先生夫婦,在沙發上過起二人世界。樸先生向太太吐槽,說自己不喜歡基宇爸爸身上的味道,那個味道像是餿了的抹布一樣。更加諷刺的是,樸先生和樸太太居然在客廳的沙發上,一邊談論著基宇父親身上抹布一樣的讓人討厭的味道,一邊旁若無人的親熱起來。就算現實住在夢想的房子裡,天天和夢想在一起,夢想也永遠不會喜歡現實身上的味道。說不出理由,就是不喜歡,這是夢想的「痴」。

躲在桌下的基宇爸爸、基婷

短暫享有的夢想不會改變悲慘的現實。在基宇父子三人躲在樸先生家裡桌子底下的夜晚,大雨滂沱。等樸先生夫婦睡去,基宇三人逃回自己的家時,家裡早已是一片汪洋。基宇家早被兇狠的雨水灌滿了,從齊腰深的雨水裡,基宇父子三人,收拾僅有的細軟,頂著齊脖深的雨水,像難民一樣向臨時避難所走去。「黃粱一夢」終究要醒,從順境突然轉換為逆境,心裡必然有巨大的落差感,這種不滿的情緒就是「嗔」。

雨水淹沒了基宇的家

現實與夢想的衝突在生日宴上大爆發。風雨之後第二天,是樸太太兒子的生日。在生日宴會上,原女傭的丈夫殺死了基婷,基宇的爸爸卻殺死了樸先生。這樣的結局是突然的,也是必然的。現實和夢想本就是互不相容,偏偏遇到一起,總有一天會爆發衝突。就像基宇在樸太太女兒的房間看著院子裡來來往往的富人們,悠悠的問了一句:我搭嗎?

樸先生被刺死

現實與夢想是不搭的。當產生衝突打起來的的那一天,如果讓你選擇,你會支持現實還是支持夢想?

電影導演奉俊昊說,《寄生蟲》是一部沒有小丑的喜劇,沒有壞人的悲劇,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在現代這個社會已經不能單就結果去定論。的確如此,我們沒有理由去責怪現實或者夢想,也沒有理由去支持現實或夢想,因為基宇就是我們的現實,樸太太家的生活就是我們的夢想。

每一個生活在現實與夢想之間的 人,都為「貪嗔痴」所著迷。就算是知道自己執迷於「貪嗔痴」、追逐「鏡花水月」,又有什麼用呢?

影片的結尾,基宇還是夢想能夠成為那座大房子的主人,只是這次他還會那麼「貪」嗎?

相關焦點

  • 《寄生蟲》影評:也不是誰的錯
    用一下午時間看完了《寄生蟲》,又去知乎刷了一遍「《寄生蟲》裡那些細思極恐的細節!」突然就感覺自己膚淺的不行,回去囫圇的又看了一遍,方才覺得這部電影應該沒有什麼被我遺漏的用心。我總是很擔心,看一部劇,一部電影,看的太草率,忽略了製作者的精心設計的細節。這種感覺從我開始明白我好想成為著名編導那天起就很強烈。
  • 誰是「寄生蟲」?
    是的,一種無力感,似乎誰也拯救不了誰。最佳導演《寄生蟲》是導演奉俊昊精雕細琢的一部優秀的影片,十分引人入勝。2個多小時,一刻不離地盯著看完整部電影。尤其第二遍,回放多次,細細品味影片的精巧之處,值得學習。雨夜寄居富人家狂歡、前管家的突然到訪及後續衝突,樸社長一家計劃突變,暴雨中落荒而逃回到現實遭受水災的地下室,這場戲,我認為是電影的精華部分,節奏緊湊,環環相接,扣人心弦。
  • 韓國電影《寄生蟲》推薦,誰才是這個社會真正的「寄生蟲」?
    說來肯定也有人覺得,《寄生蟲》超越了《殺人回憶》。就像無論《燃燒》有多好,同樣有為數不少影迷認為,《燃燒》不能夠代表李滄東。作為近兩年來入選坎城主競賽的韓國電影,《寄生蟲》和《燃燒》之間的比較好像是很多看完兩部片子的影迷朋友都樂意去做的事。
  • 電影《寄生蟲》窮人一家四口寄生在有錢人家裡,真正的寄生蟲是誰
    大家好我是有晴影視,今天我們來講一下奧斯卡最大贏家《寄生蟲》,初次聽到這個名字,是不是也感覺要上演一部活生生的人蟲大戰呢?其實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三個家庭。第一個家庭:富有的樸社長一家四口,居住在豪華的大宅。
  • 解密《寄生蟲》電影符號的極致運用
    水,對於富人是愜意的,它就是金錢支配的現實世界,有錢人能夠多少掌控它,即便這種掌控最後導致樸家遭遇了殺生之禍,但至少在樸社長斷氣之前,擁有資本,讓他在這個資本社會活的相對愜意。而對於金家來說,水就是災難。即便他們有那麼一會兒跑進樸家豪宅內,過了一會兒土豪的生活,但是在雨水到來的時候,他們瞬間被打回現實。
  • 《寄生蟲》電影符號解析
    水,對於富人是愜意的,它就是金錢支配的現實世界,有錢人能夠多少掌控它,即便這種掌控最後導致樸家遭遇了殺生之禍,但至少在樸社長斷氣之前,擁有資本,讓他在這個資本社會活的相對愜意。而對於金家來說,水就是災難。即便他們有那麼一會兒跑進樸家豪宅內,過了一會兒土豪的生活,但是在雨水到來的時候,他們瞬間被打回現實。
  • 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寄生蟲》刷屏了!!!電影源於生活,生活卻比電影更加離奇!最近電影報導都被《寄生蟲》這部電影屠版了!!!它共獲得59項獎項。在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中,《寄生蟲》獲得最佳導演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最佳國際影片獎,並且創造歷史成為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獎的非英語片。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住在廉價的半地下室出租房,以為披薩店摺紙盒為生的基澤一家四口,在長子基宇隱瞞真實學歷,去住著豪宅的樸社長家擔任家教後,因此引發的兩家人的種種變化。
  • 《追夢赤子心》有了夢想,會讓現實變得可愛起來
    夢想,這個虛幻的名詞,到底會對我們的人生有什麼意義呢? ——2020-09-05一。有了夢想,會讓現實變得可愛起來。其實在暮鍾之年,回想自己的一生,不過白駒過隙。這時候,可能會追溯哲學的三大問題,我是誰,我從哪來,我往哪去。人的一生何其短暫,放到人類史上更是滄海一粟。
  • 電影《寄生蟲》裡隱藏的可怕現實
    這是可怕現實之一。劃重點二:二、豪宅內晚上會莫名有燈亮,樸家小兒子嚇到心理有陰影。首先說,這個晚上會莫名亮起來的燈原本是隱藏地下室前傭人的老公用來給自己的老婆的發信號的工具,也是後來男主爸爸給男主傳遞信息用的。
  • 《寄生蟲》:類型的殼,現實的肉
    寄生蟲特徵為在宿主或寄主體內或附著於體外以獲取維持其生存、發育或者繁殖所需的營養或者庇護的一切生物。 許多小動物以寄生的方式生存,依附在比它們更大的動物身上。 我還是很喜歡「寄生蟲」這個翻譯過來的名字。因為取這名字的電影,一般只會有兩種題材:要麼它是現實主義作品,要麼它就是類型片。
  • 導演背景、電影元素和現實意義細品《寄生蟲》的魅力
    這樣的榮譽對於亞洲電影作品,很難得了。第一遍看,覺得有點意思,第二遍看,全片經得起推敲,第三遍,這電影值得重刷,第四遍,還真不錯,第五步,該寫點什麼,思考思考。所以,接下來,我將從導演背景、電影細節和現實意義三個方面解讀這部電影。
  • 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到底誰是寄生蟲?
    早前聽人講過韓國電影《寄生蟲》,聽片名以為是生化片或者科幻片,就沒太在意,一直到前兩天,熱搜上報導:《寄生蟲》斬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原創劇本四項大獎,成為奧斯卡史上首個非英語類最佳影片,作為一個資深偽影迷,嚇得我趕緊卻觀影壓壓驚。看完,原來是部諷刺片,下面,我要劇透一波,不要打我。
  • 《寄生蟲》主演片酬曝光,國寶級演員不如國內三線,在打誰的臉?
    2月10日,由韓國導演奉俊昊執導的電影《寄生蟲》獲得奧斯卡四項大獎,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影片個個都含金量十足,創造了韓國電影的歷史。 之後,韓國國內為了慶祝這一歷史時刻,已經打算修一條以導演奉俊昊命名的街道,預計將成為新的觀光名跡。
  • 《寄生蟲》拿奧斯卡時,最後發言的女士是誰?
    看過《寄生蟲》的觀眾應該很奇怪,在影片中也沒有見過她,她究竟是誰呢?所以即便中國今年把《地久天長》送去奧斯卡,也會在最佳國際電影的評選中敗下陣來。因為沒有名導加持、沒有經費公關,沒有本土人脈,根本打不贏。李美卿在美國是有常年耕耘的土壤的,像奉俊昊導演的好萊塢電影《雪國列車》就是李美卿投資的。
  • 誰才是「寄生蟲」?豆瓣8.8,你不得不服韓國電影人
    這部電影在今年的坎城電影節,也就是第72屆坎城電影節上獲得了金棕櫚獎。被評價為導演奉俊昊的「巔峰之作」,目前豆瓣評分8.8分。《寄生蟲》這也是韓國電影史上,第一部獲金棕櫚的影片。真正值得奉俊昊和宋康昊驕傲的電影!
  • 《寄生蟲》、《肖申克的救贖》重映,經典重現你是否還會支持?
    在前不久的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來自韓國的電影《寄生蟲》一舉斬獲最佳影片的獎項。外國電影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這是自奧斯卡成立以來從未發生過的事情,但是現在就真真實實地發生在了《寄生蟲》的身上。俗話說得多,人怕出名豬怕壯,在《寄生蟲》獲得奧斯卡後,不少人就開始「碰瓷」這部影片。先是某個印度的電影工作者,他發出聲明稱《寄生蟲》抄襲了他在1999年製作的電影,並表示自己已經開始準備對《寄生蟲》的製作團隊發出訴訟。
  • 二刷韓國巨作電影《寄生蟲》,才懂寄生蟲其實代表更加隱秘的真相
    而《寄生蟲》也是一部揭露現實,諷刺人性的電影。在這部電影中,頻繁出現了很多窮人的標籤,比如洗澡也洗不掉的黴味、比如沉重但是在水中卻又會浮起來的石頭,比如地下室與半地下室,這些代表著窮人的符號將窮人與富人隔開,也讓熒幕前的觀眾憤憤不平。
  • 《寄生蟲》:窮人與窮人在爭搶資源的時候也會拼命,打得不可開交
    從觀影體驗來說,《寄生蟲》這部片子拿到奧斯卡四項大獎實至名歸。而從電影所表達的內容和價值觀來說,這部片子更像是一部紀錄片,用短短兩個小時講述了階級分化對身處不同階級人的影響,以及這種分化將導致無產階級革命的歷史必然。
  • 韓國電影《寄生蟲》:下等人的上流夢想,兩個字概括電影結局
    對於通過電影來反映社會現象的這種電影創作手法。韓國一直運用得十分得當。今天我們來聊的就是熱門韓國電影《寄生蟲》。如果用一句話或者幾個字來概括整部電影。我想,那應該就是「味道」兩個字。這個貫穿整部電影劇情的兩個字。
  • 電影《寄生蟲》撕開生活的偽裝。現實社會的照妖鏡
    首先我們看寄生蟲這個定義:1.寄生在別的動物或植物體內或體表的動物,如跳蚤、蝨子、蛔蟲、薑片蟲、小麥線蟲。寄生蟲從宿主取得養分,有的並能傳染疾病,對宿主有害。2.比喻能勞動而不勞動、依靠剝削為生的人。沒錯,電影《寄生蟲》主角一家就是這樣一類靠著給富人打工維持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