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文言文提不起興趣,是因為真的很枯燥,很無聊。今天呢,我們換一種方式來重新認識它。讓你知道,原來在很久很久以前你居然也可以自稱「朕」!
好啦,接下來我們走進文言文的那些事,一條龍服務講一講古代社會各界人士是如何謙虛稱呼自己的呢?
先來看一看那群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男人們,這裡可不能忘了,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則天。這些人對自己都有哪些謙稱?
朕、寡人、孤、寡君、不轂、不善
是不是每次看到宮廷劇中坐在皇位之上來一句「朕的江山要亡了!」的時候都覺得非常悽美,也想嘗試用一用「朕」這個詞。其實完全沒有問題,大家都可以用。「朕」本為古人自稱之詞,意為「我,我的」只是後來秦始皇一統天下,突然發現「咦?『朕』這個詞跟我的氣質實在是太相配了,以後這個詞就歸我了,違者殺無赦」於是從秦始皇開始,「朕」就專為皇帝自稱。不僅如此,在《史記》中還留下這麼一句「朕為始皇帝」作為證據。
「寡人」是古代諸侯王的謙稱,只是後來沒有諸侯王,這個詞又歸皇帝了。
「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稱。從漢代興起。說起這個,我就認為《蘭陵王妃》這部電視劇的導演一定是一個非常有水平有文化的人。因為這部影視劇講述的是東晉末年的事情,而這個時候在劇中王侯就用了「孤」這個詞。
「寡君」這個詞就是你去周遊列國,向別國人介紹自己本國君主的時候,就要用到「寡君」這個詞。我們在這裡說「寡」,大多是因為高處不勝寒吧!畢竟作為一個君主,上位之前,手中沾滿了兄弟們的鮮血,還得時時防備著夜晚有人偷偷前來刺殺。後宮佳麗三千,而內心甚為孤獨啊!
為何蘇培盛,敢自稱老奴!
說完了皇帝,我們就要來說一說,整天在皇帝身邊兢兢業業,工作著的那一群人。雖然像太監中的紅人蘇公公經常自稱一句「老奴」。但是其他的小太監可不敢在皇帝面前如此放肆。就像「老臣」這個稱謂有一種德高望重的意味,如果沒有在皇帝跟前混個三五十年,千萬不敢自稱「老臣」。不然分分鐘被問斬!還要跟你講點你沒聽過的東西。「臣」這個詞以你多年的經驗,你肯定會告訴我,就是皇帝下面的那一群人啊。但其實「臣」是謙稱自己不如對方的身份地位高,是一種男性謙稱。《洪門宴》中張良就說「秦時與臣遊,項伯殺人,臣活之」這裡的「臣」指的就是張良本人。
「不才」不是沒有才,此「小人」非彼小人
說完了這些有錢有權的人,我們來說一說沒錢沒權沒勢的「三無人士」(老百姓)如何稱呼自己呢?
「僕、愚,某」這三個詞,是一般人用於自稱。所以千萬不要理解為「僕人,愚蠢的人,某個人」。
「小人」也用來指代「我」,這個詞其實是跟我們現在還在用的「大人」相對的。現在呢,多指兒女這一輩。所以此「小人」非彼小人。
「不才」,從把這個詞當作自己的謙稱這一點上,對比現在的「我真是個小天才」這樣的習慣用語,我們就能看到古人真的是非常謙虛了。還有「不肖,不敏,不佞」這些詞也是自謙用語。
以上說的這些詞多用於男性,畢竟在古代除了那位女皇帝成就了一番大事業之外,婦女的地位是很低的。而女子自稱就用到「妾,賤妾,婢子」,其中「婢子」特指受奴役的女子。
古代人精心準備了一套家庭成員專用謙稱
古代是男性的天下,那麼男性都去忙事業,女性在家中無事則會生非,所以自然要給自己找點事情以供娛樂。從《紅樓夢》中我們就能看出來,姐妹們都是喜歡拉幫結派,風風火火去賞花。
而古代是很重視家世的,「世交之家」就是這麼來的。大家在一起難免會談論自己的家庭。那向別人介紹自己的父親就要說「家嚴」 ,介紹母親用到「家慈」。而父親大人出面介紹妻子用「拙荊,賤內,內子」,其中「拙荊」這一稱呼源於古代貧寒人家的婦女經常穿著荊釵布裙。介紹自己的子女也有一套謙稱詞,兒子稱為「犬子」,女兒稱為「息女、小女」,兒女雙全成為「弱息,賤息」。所以我認為現在很多父母喜歡將孩子叫做「狗子」 其實是非常有道理的啊。
說了這麼多,其實真的怕你只是魚的記憶,7秒就忘。所以還貼心地為你準備了口訣
碰見朕寡孤不善, 臣與老臣來叩見(君臣)
三無百姓多用僕 ,愚某小人不可無(百姓)
不才不肖同鄙人,不敏不佞是本人(自己)
婢子賤妾為婦人,拙荊賤內自己人(婦女)
家嚴為夫家慈母,對外稱兒是犬子(家庭)
對外稱女為息女,閨閣千金是小女(家庭)
賤息弱息兒女全,謙稱用語大團圓(家庭)
好啦,等下次我們再來一起走進文言文的那些事兒,希望今天這些對你有所幫助哦!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