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本意是什麼,為什麼秦始皇要用它,當皇帝專屬代稱?

2020-12-20 騰訊網

司馬遷所寫《史記·秦始皇本紀》:秦既滅六國,議君主稱號,王綰、李斯等議:「天子自稱曰『朕』」。此後遂專為皇帝自稱。

自秦始皇開始,華夏大地的歷朝歷代皇帝,在重要場合或者是發布類似聖旨的文書時,往往都會選擇用「朕」來作為自己的自稱,以此表示莊重、正式、重視。

譬如在梁啓超所寫的《譚嗣同傳》中,當光緒帝得知自己的皇位不保,慈禧太后代表的頑固派要利用手中兵權政變之時,是直言「朕位幾不保,命康與四卿及同志速設法籌救」,此時的光緒帝是用「朕」來自稱。

不過從「朕」的最早字形出發,「朕」並不是皇帝的代稱,也沒有無上皇權的「威嚴」,甚至還有著絲絲的平民感。

「朕」字的偏旁,在秦始皇創造的小篆中,並不是我們所見到的「月」字,小篆中它是「舟」。而我們中國文字是以形表意的象形字,所以「朕」的本義,最初無疑是一個跟船直接相關的名詞,至於具體是什麼?

清朝《四庫全書》纂修官戴震,所著的古代工人必備科普書《考工記圖·函人注》,對「朕」有著非常明確的定義「舟之縫理曰朕」,簡而言之「朕」是古代木船中,不同木板之間拼接時而留下的黏合縫隙。

與此同時,先秦時留下的《周禮·考工記》,對「朕」通縫隙的用法,也有明確的反證,書中有這麼一句話「視其朕,欲其直也」,看縫隙來判斷曲直。

而縫隙在體態上,相對船本身是很小,很卑微,因而「朕」慢慢的也有了「卑微」的象徵意。

若船出現明顯的縫隙,船極有可能會走向損壞,是一艘船還能不能使用,是不是要壞了的預兆,因而漸漸的「朕」,從功能上出發,開始有了徵兆、先兆的意思。

春秋戰國縱橫家鼻祖「鬼谷子」王詡所著《鬼谷子》中,就明確借用「朕」代徵兆,寫道「變化之朕焉」,而《莊子·應帝王》中也有「體盡無窮,而遊無朕」的用法。

中國人是一個一向謙虛,並以此為美德的民族,所以在生活,向他人介紹自己的時候,都會自然而然的,把身段放的比對方低,所以也就有了鄙人、 在下 、不才等一系列自稱詞語。

而「朕」作為皇帝的自稱,其實從「朕」的本義中有「卑微」的意思來看,「朕」也是自我的一種謙卑自稱。

且這種自稱在秦始皇之前,並不是皇帝專用,平民百姓也可以用,春秋戰國時期的屈原所寫《楚辭·離騷》道「朕皇考曰伯庸」,翻譯過來為「我的父親字伯庸」,此刻此刻屈原用了「朕」當自稱,而他非君主,也不是皇帝。

同時對於「朕」在用作自稱的語境,東漢文學家蔡邕所寫《獨斷》中也有非常明確的定義「古者尊卑共稱朕」,直白的說了,在秦漢之前,「朕」是普普通通的謙卑自稱。

至於為什麼這個所有人都可以用的「朕」,怎麼就被秦始皇用來當皇帝的專屬了,目前沒有任何學者可以蓋棺定論,不過有一個比較有意思,且還能說得比較通的解釋。

秦始皇嬴政,嬴姓,趙氏,名政,「政」和「朕」相同,所以秦始皇認定這個跟自己名字有緣的謙稱,可以作為自己彰顯萬事之功的代稱。

天下皆朕、皇權獨尊。

在這裡秦始皇耍了個「小聰明」,一方面用「朕」表達了自己的謙虛,然後用「政」來表示自己的「自信」,同時配上「朕」的徵兆之意,取得宗教崇拜中最神秘的尊稱「先知」,示意自己可以代表神之旨意而高高在上。

相關焦點

  • 為何秦始皇用「朕」做專屬代稱?專家:把「朕」拆開看你就明白了
    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實現國家統一的君主,秦朝以前,所有的統治者都喜歡稱自己為王,但秦始皇雄心勃勃,他認為自己比他們歷代所有的君王都偉大,所以他稱自己為皇帝,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秦始皇是多麼的霸道了。嬴政統一六國後,決定進行「大洗牌」,廢除舊體制,重建新的天下,秦始皇認為自己的貢獻可以與三皇、五帝相提並論,所以稱自己為皇帝。秦朝以前,所有的君主都自稱為王,秦始皇曾經也被稱為秦王,現在秦始皇統一了天下,他覺得秦王這個稱呼,已經不再符合他的地位,身份,所以他稱自己為皇帝,這才配得上他的地位。
  • 秦始皇為什麼選擇用「朕」做皇帝的自稱?
    劇中的皇帝威風凜凜,坐擁天下,萬民臣服,千呼百應,享盡了人間最好的待遇。在封建社會,作為一國最高的統治者,君主的一切都是與眾不同的。所吃所用所穿的東西,都與常人有所不同。就連如何稱呼自己,都跟我們這些普通人千差萬別。關於皇帝的自稱,我們大家最熟悉不過的就是「朕」這個字了。
  • 秦始皇為何用「朕」作為專屬代稱,其中有何隱秘?專家:拆字即明
    由此,完成了大一統的秦始皇除了制定度量衡。秦半兩等關乎國計民生的政策之外,就是忙著為自己選「自稱」。經過層層篩選,秦始皇最終確定了「朕」這一專屬自稱。在春秋戰國之時,各路諸侯的自稱千奇百怪,那麼秦始皇為什麼要對「朕」另眼相看呢? 首先來說一下專屬自稱的原因。
  • 皇帝為什麼自稱「朕」?漢字「朕」的本義是什麼?
    自從秦始皇嬴政統一天下、建立秦朝後,他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稱「皇帝」的人,「朕」這個稱呼,就成了皇帝配套的專屬稱謂,獨一無二,被賦予了神聖意義。《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明確規定:「天子自稱曰朕。」從此,「朕」只屬於皇帝自稱,其所有人都不能再自稱「朕」了。皇帝壟斷了「朕」這一稱呼。否者,就是僭越重罪。
  • 秦始皇為什麼要稱「朕」?與他自身有著什麼關係?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朕」是皇帝自稱的專用名詞,但也只是從秦始皇開始是這樣的,在先秦時期,「朕」可以是作為任何人的自稱,而到了皇權集中統一時期,為了顯示出皇帝獨一無二的地位,所以「朕」變成了皇帝專屬,人民與統治者的地位一下子就拉開來。
  • 秦始皇為何用「朕」做專屬稱謂?這是有深意的,你將朕拆開看看
    東漢時期的著名文學家蔡邕就曾說過「朕者,我也,上古尊卑不嫌,貴賤共之」,這裡就能看出,在先秦時期,人人都可以自稱為「朕」,在這麼多的第一代詞的情況,秦始皇為何偏偏選了「朕」這個詞語作為專屬稱謂呢?「朕」字最早見於甲骨文中記錄,之後的《爾雅》和《說文》都有記載說「朕,我也」,而先秦時期「朕」不僅可以作為口語使用,還能夠諸子百家的書目中有記載使用。而為什麼秦始皇獨獨用「朕」來作為自己的專屬稱謂,原因有如下:第一,與「餘」「我」「吾」這類常用的第一人稱相比,「朕」所表達的意思更加的尊貴。
  • 秦始皇用「朕」代替我,史學家:將「朕」拆開後就明白其用心了
    秦始皇(前259—前210年)是「始皇帝」,在秦始皇之前,只有「皇」和「帝」,比如三皇五帝。秦始皇是第一個自稱「皇帝」的人,他認為自己文治武功,超越古人,只有「皇帝」二字才可以配得上自己。秦始皇的晚年,自我膨脹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幻想把江山傳至萬世。
  • 秦始皇為啥要自稱「朕」,專家:把「朕」字拆開,其中大有內涵
    秦始皇作為第一個建立大統一王朝的國家,自然也有著不菲的功績。雖然通過史料的記載我們可以得知,秦始皇是一個十分殘暴的君王,但是我們也不能因此而否認他對中華民族的發展所做出的成就。秦始皇是歷史上以第一個使用皇帝這一稱呼的人,此後這個稱呼便成為了各朝各代皇帝的專屬稱呼。不過,除了皇帝以外,「朕」這個自稱也被流傳了下來,秦始皇為何用「朕」做專屬代稱?
  • 秦始皇自稱為「朕」有什麼含義?
    這個時候秦始皇為了表現出自己的不同之處,就命令丞相李斯想出一個新的稱號,這樣才有了皇帝自稱為「朕」這種情況。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丞相李斯建議「朕」為皇帝專有的第一人稱代詞,取「天下皆朕、皇權獨尊」之義。
  • 為何自秦始皇后,歷代皇帝都以朕自稱?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詩人是朝中為皇帝、為國家效忠的一員,有必要為皇帝進獻良言,此時便會功成名就。自古以來皇帝就是封建社會的尊貴身份的象徵,同時在君權神授的影響之下,皇帝的號召力是無與倫比的。但是自古以來,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皇帝都會自稱為朕,而用朕這樣的自稱代號又有何淵源呢?專家表示,你把朕字拆開來念,就明白了。
  • 「朕」是什麼意思?古代皇帝為什麼要自稱為朕?
    現如今,我們從各種歷史影視劇中不難發現,裡面的皇帝時常稱呼自己為「朕」。有時候,筆者我不禁在思考著這樣的人一個問題,把「朕」這個字單拎出來究竟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古代的皇帝們都要自稱為朕呢?要想解開這一謎題,就需要先追溯到秦始皇時期。
  • 文化解析:為什麼古代的皇帝稱自己為「朕」「孤」「寡人」?
    古代皇帝都有著自己的稱呼「朕」字為何意?這三個稱謂中就數「朕」這個字用得最頻繁。「朕」字為何意?《說文解字》中說:「朕,我也。是第一人稱我的意思。在秦朝之前朕這個字,平民百姓其實也是可以用的。比如說兩個人見面打招呼:這麼巧啊,今您去哪?另外一個人說:朕去散散心。但,這個字自從被秦始皇徵用了之後,普通老百姓就不敢再用了。因為這個字的象形字是代表金錢和權力的象徵,以後就成了秦始皇的專用字了。
  • 秦始皇為何以「朕」自稱?專家:把朕字拆開,你就知道他的野心了
    秦始皇為何以「朕」自稱?專家:把朕字拆開,你就知道他的野心了秦始皇自認「德高三皇、改蓋五帝」取「帝」一字,自創「皇帝」,作為天下大一統建立者,又稱始皇帝。秦始皇還規定天子自稱為「朕」。秦始皇為什麼要自稱為「朕」?
  • 秦始皇選「朕」做代稱,有啥玄機?「朕」字拆開你就懂了
    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擁有著非常嚴格的立法制度,在家庭之中我們要尊老愛幼,放到國家中來講我們要忠君愛國,即便是在外面我們也要做到長幼有序,身為秦朝的開國皇帝,秦始皇也追求與眾不同,用「朕」來作為自我稱謂,以表示自己是獨一無二、不可僭越的存在,高人一等。
  • 皇帝自稱為「朕」,太上皇自稱什麼?李淵很憋屈,乾隆很霸氣
    從秦始皇滅亡六國稱「始皇帝」到溥儀退位成為「末代皇帝」,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也不過只有494位皇帝。毫無疑問,皇帝是古代最稀缺的一個「職業」,然而在「父死子繼」的制度之下,還有一個比皇帝還稀缺的「職業」——太上皇。顧名思義,太上皇就是皇帝的父親,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也不過只有26位。第一位太上皇幾乎是和「皇帝」的名號同時出現的,是秦始皇為自己已故的父親所上的尊號。
  • 古代皇帝為什麼,要稱自己為「朕」?這個字從何而來
    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電影中,周潤髮飾演五代十國中的後唐君主,對著周杰倫飾演的元傑皇子曾說過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天下萬物,朕賜給你,才是你的。朕不給,你不能搶」。其中這個「朕」字說的霸氣外露。但是「朕」這個字極為生僻,又不像「孤」、「寡人」等字淺顯易懂,那麼它為什麼會成為歷朝歷代皇帝的自稱之一呢?
  • 古代皇帝為何都愛自稱「朕」?你把「朕」拆開來念,就明白了
    朕,我也。古代尊卑共之,貴賤不嫌,則可同號之義也。——蔡邕《獨斷》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朝開始,皇帝這一稱號正式確立。與之一起誕生的,是皇帝專用自稱「朕」。為什麼秦始皇偏偏從眾多自稱中選擇了「朕」,而不是寡人、孤、等帝王自稱?
  • 古代皇帝為何用「朕」自稱?專家:你把「朕」字拆開念,便能知曉
    眾所周知,在我國古代,皇帝們都是用「朕」來自稱的,並且這個稱呼是皇帝的專用稱謂,除皇帝之外誰要是敢用「朕」來自稱,那就是掉頭的大罪。但鮮有人知的是,在秦始皇登基前,其實老百姓們平時都是用「朕」來自稱的。
  • 為何秦始皇放棄寡人改用「朕」自稱,專家:把「朕」拆開就明白了
    古時候帝王的自稱有好幾種,比如「寡人」、「孤」等等,到了秦始皇嬴政稱帝後,又將「朕」定為了自稱,從此以後的皇帝幾乎都是沿用此稱謂。但其實在這之前,「朕」只是各種代稱中的一種,無論天子還是販夫走卒都可以用來自稱,為何秦始皇獨獨青睞於這個字呢?
  • 嬴政為何要把「寡人」改成「朕」?專家:把朕字拆開,你就明白了
    秦始皇是名副其實的皇帝,因為他開創了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制,可以說是一個改元更始的一代帝王。但後世對他的評價卻褒貶不一,最鮮明的觀點就是秦始皇是天下第一暴君。秦始皇到底是偉大還是暴虐,千秋功過也只能留給後人評說。相信大家在觀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都會發現皇帝的扮演者們,動輒就會稱孤道寡,並且很多朝代的皇帝還自稱為「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