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紀錄片 最後的棒棒.The last one.2015 生活比你想像的更殘酷但生活的黑色幽默也讓它有趣味 重慶棒棒軍紀錄片

2021-02-18 我愛紀錄片

 改革開放之初,山城重慶特殊的地理環境孕育了一個特殊的行業——山城棒棒軍。爬坡上坎,負重前行的三十多年,數十萬棒棒大軍不僅挑走了汗水浸泡的年華,也挑走了屬於自己的年代,這是一個佝僂背影即將道別正在消逝的行業。

紀錄片描述的是癸巳歲末,一個正團級的退伍軍官拜師棒棒,從此走進一個名叫自力巷53號的地方,跟著一群基層勞動人民一起一整年的生活、工作經歷。根據不同人物的經歷與發展,描述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況,進而對生活對生存做了闡述,能夠看到導演想要深入表達的那層東西,能夠看到那種內心深處的掙扎與吶喊輝煌與尷尬,艱韌和無奈,他們的人生無須評說,他們的故事值得銘記。

關於導演:

何苦導演正團級轉業軍人,本來可以到一個很不錯的單位去上班,最後毅然決然的選擇了記錄這個即將消失的行業-山城棒棒。影片從2014年開始拍攝,歷時一年的時間,記錄了老黃、河南、老金、老甘、老杭、大石等幾位棒棒的真實生活經歷和遭遇。

拍攝中的何苦導演

掃碼查看 知乎問答:如何評價紀錄片《最後的棒棒》?

-THE END-

原文連結觀看視頻


在公眾號中回復關鍵字獲得更多信息

防失聯及加入交流微信群 加微信 lovedoc2000 或掃碼

前次推送(2018/5/15)

中國紀錄片 她在金冬尼.Ladyboys of GoldenDome.2017   一部關於人妖的紀錄片,顛覆你對她們的認知

BBC紀錄片六件瓷器識中國.China.in.Six.Easy.Pieces.2013

這些漢字尬聊起來,真是哈哈哈

上月推送(2018/4)

201804推送專輯

相關焦點

  • 紀錄片《最後的棒棒》重慶首映 一名退役軍官的特別「獻禮」
    據央視新聞直播間報導,由退役軍官依託1300元啟動資金創作製作完成的紀錄片《最後的棒棒》日前在重慶首映。首映現場,原本只能容納400多名觀眾的3個影廳擠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的600多名觀眾,過道裡都擠滿了人。
  • 《最後的棒棒》:那些被生活壓彎了肩頭的人
    今天想推薦一部紀錄片。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這群真人生活在我國重慶,真實的生活源於他們手上的「棒棒」。這部豆瓣評分9.6高分的生活紀錄片《最後的棒棒》講述了重慶棒棒軍生活的酸甜苦辣。一根棒挑起的生活,一根棒記錄的小人物對生活的堅持。
  • 電影《最後的棒棒》重慶亮相 勞動者奮鬥冷暖被搬上螢屏
    陳超 攝中新網重慶7月18日電(鍾旖 王偉臣)「棒棒」(即挑夫)是重慶特有的文化名片之一。作為山城特有的行業,他們用一根短木棒加一條繩子討生活,吆喝回聲滿城蕩。18日,在中國首部自拍體勵志紀實片《最後的棒棒》原劇集基礎上改編而成的同名電影在重慶舉行首映禮。電影主創人員和片中主人翁齊聚亮相,講述他們的近況。
  • 紀錄片《最後的棒棒》:真正的底層人,窮一輩子是有原因的
    池魚/文01《最後的棒棒》是一部2014年的紀錄片,導演叫何苦,一名自主擇業的轉業軍官。他用親生體驗的方式,拍下這部紀錄片,帶著我們走進「棒棒的世界」。在片頭,有這樣一段話:改革開放之初,山城重慶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一個特殊的行業——山城棒棒軍。爬坡上坎,負重前行三十多年,數十萬棒棒大軍不僅挑走了汗水浸泡的年華,也挑走了屬於自己的時代。
  • 《最後的棒棒》:與一個時代告別
    做棒棒的第一天,何苦和老黃接了五個活,總共賺了67塊錢。老黃說,最近很多天沒有賺超過30塊了,是何苦帶來了好運。何苦之所以成為棒棒,是因為他想拍一部關於棒棒的紀錄片。他從婚慶公司找了一位攝影師,用攝影機記錄他和其他棒棒的生活。拍攝從2014年1月一直持續到次年初。2016年,這部名為《最後的棒棒》的紀錄片在網絡播出。豆瓣上,8600多人給它打出了9.7分。
  • 紀錄片《最後的棒棒》
    不少網友給出五星好評,真實才最打動人,這是我看過的觸動最強烈的紀錄片。樸實的剪輯,滿滿的誠意,導演身體力行,透過鏡頭讓我們更加了解「棒棒」這一群體,對生活和人生有了更深層的感悟。「棒棒」指的是重慶街頭的臨時搬運工,在地形獨特的山城,他們靠一根竹棒挑重物為生。改革開放初期,「棒棒」行業一度達到頂峰,從業者高達數十萬人,重慶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這一根根竹棒。
  • 紀實勵志紀錄片,山城重慶棒棒精神,這部電影的故事值得銘記!
    《最後的棒棒》這是一部精神力量的紀錄片,它的社會價值體現得很充分,這部電影的名字叫《最後的棒棒》這個棒棒指的就是山城重慶,碼頭有特別多的貨物要運,所以最方便快捷的一種方式無疑就是靠人力,所以就出現了這麼一個群體,重慶人拿這個竹棒,別幫助別人運東西,萬科可以說他們是最早的快遞員,值得一提的是重慶的江水孕育了棒棒這個群體
  • 紀錄片《最後的棒棒》上、中、下(高清)
    《最後的棒棒》上《最後的棒棒》中  《最後的棒棒》下『
  • 《最後的棒棒》:苦功是不是用錯了方向
    紀錄片電影《最後的棒棒》是在2015年的同名紀錄片劇集的基礎上,進行重新剪輯,以及補充拍攝部分鏡頭之後而成。《最後的棒棒》空有一腔熱忱,專業性嚴重欠奉,是典型的努力努錯了方向,看得人心裡發苦,更看得人心裡發堵。
  • 專訪《最後的棒棒》導演何苦:不打情懷牌,我們影院見
    2015年,紀錄片《最後的棒棒》橫空出世。五天後的8月17日,電影《最後的棒棒》即將上映。
  • 豆瓣9.7,他用一部低成本紀錄片見證了一個棒棒群體的最後消失
    紀實電影《最後的棒棒》最近在全國各大影院上映了,這是一部由13集紀錄片改編的電影,作為一部退伍軍官導演和婚慶公司攝像執機的低成本紀錄片,它在豆瓣上獲得了8000多人打出的9.7分高分。電影版本壓縮了一些情節,增加一些新近後續,跟紀錄片的觀影感受不太一樣,但無論最後評分如何,這個山城重慶最特殊的行業,還有記錄故事的人,他們都值得被銘記。
  • 何苦紀錄片《最後的棒棒》:紀錄片帶給觀眾的是希望,不是絕望
    導語:《最後的棒棒》是全國首部自拍體勵志紀實片,2018年8月7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 《最後的棒棒》豆瓣9.7分!這是我見過最真實殘忍的紀錄片!
    20年後,在棒棒軍即將銷聲匿跡的時刻,一位在軍隊做正團級的軍官轉業來到重慶,拜棒棒為師,幹起了棒棒軍的活路。他,叫何苦。18歲那年,何苦參了軍,在部隊練出一身好肌肉。思路清晰的何苦,在機關的主要工作是報導員。他將軍營裡湧現的典型事跡整理後,向各大媒體投稿。由於文筆較好,很快,何苦就從士兵提拔成正團職幹部。在重慶工作期間,何苦對當地的棒棒軍有特殊情感。
  • 《最後的棒棒》一部看了絕對不會後悔的電影
    《最後的棒棒》最早是在2015年以13集紀錄片的形式出現,真實的記錄了山城重慶的棒棒大軍這個群體的沒落,他們曾經有過輝煌的歲月山城重慶曾經的發展離不開棒棒軍的存在,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這個行業的需求急劇減少,看著自己曾經為之奮鬥過得城市開始不需要自己了,很多棒棒開始轉行,但仍然有些人在堅守著這個職業,他們自己也說不清是因為生活的無奈,還是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方式。
  • 《棒棒的幸福生活》今晚重慶衛視開播 致敬經典卻又「顛覆」
    如今,由重慶廣播電視集團(總臺)出品的32集電視連續劇《棒棒的幸福生活》,即將於今(27日)晚起在重慶衛視熱血劇場播出,這部歷時三年製作的新劇,又將帶給觀眾怎樣的驚喜呢?二十年棒棒緣分的延續《棒棒的幸福生活》由歐陽奮強執導,趙亮、袁志博、叮噹(張旭東)、胖姐(鍾燕平)、周二毛(左佳)、矮冬瓜(林曉東)、壇壇(譚慶凌)等聯袂主演。
  • 活著,總得用一種方式——紀錄片《最後的棒棒》推薦
    不得不說攝像頭的作用是巨大的,它可以通過視頻讓足不出戶的人感受不同的人生,看完這部紀錄片,如果你是一個生活平平無奇的年輕人,你的第一感覺也許會是驚訝,驚訝這個社會,竟有人可以這樣地活著。他們未必是最苦難的一群,但是絕對是極為特殊的一群。何導拍攝的地方是重慶解放碑附近的五一路,他跟著一個叫老黃的棒棒做學徒,體驗一年棒棒生活。
  • 《最後的棒棒》:何為紀錄片客觀性
    隨著時間推移、口碑發酵以及該片電影版的全國公映,這部豆瓣評分最高分9.7分的國產紀錄片,卻在其電影版上映首日僅獲票房16.1萬,豆瓣評分截至目前僅為6.7分。至此,對於該片(劇版與影版)在拍攝製作、結構設計、價值導向等方面所產生的爭議已見端倪。若將《最後的棒棒》單單定義為「紀錄片」或許是片面的,我們可從符號學的伴隨文本理論視域出發對此加以理解。
  • 反映底層生活最好的紀錄片,很怕你們錯過了
    《最後的棒棒》是一部很特別的記錄片,主題平凡的很難吸引人眼球,但是只要點開了它,幾分鐘內就會被它的真實與厚重所震撼,根本無法移開視線。這麼好的紀錄片,我是真很怕你們錯過了。它講訴了一個群體,一種最為樸質的生活。
  • 重慶山城棒棒軍,3200萬山城人永恆的記憶
    山城重慶的特殊地理環境孕育出了一個特殊的行業,他們有個重慶人都知道的稱呼——棒棒軍。▼1997年,重慶方言劇《山城棒棒軍》的播出,讓「棒棒軍」的威名遠播響至今。隨著經濟飛速發展,公路四通八達,今日山城已經告別肩挑背扛的歷史,曾經浩浩蕩蕩的棒棒大軍,正慢慢淹沒在歷史的潮流中。如果你去重慶旅遊,或許也就只能在朝天門、解放碑見到他們了。置身朝天門,一面是華燈璀璨的來福士,無數年輕人拍照打卡;一面是擁擠逼仄的批發市場,棒棒們埋頭苦幹。
  • 《最後的棒棒》:豆瓣評分9.7,1300元卻拍出最好的紀錄片,向這些平凡而偉大的人們致敬!
    此前,這部電影曾以電視紀錄片的形式公開播映,在豆瓣上獲得了9.7的高分。山城重慶,特殊的地理環境孕育了一個特殊的行業——棒棒。在舊中國,他們大多被稱為「腳夫」或「苦力」,是生活在城市最底層的勞動者。接下來的13個月裡,他與「棒棒」們同吃、同住、同幹活,近距離觀察和記錄下他們的生活。 在他的鏡頭裡,棒棒們老了,這個行業正在消逝。而他親歷一年棒棒生活拍攝的紀錄片《最後的棒棒》不僅收穫了豆瓣網友9.7的最高評分,也獲得了首屆「金樹國際紀錄片節」最佳短紀錄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