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棒棒》一部看了絕對不會後悔的電影

2020-09-05 灰暗騎士

最近國內電影市場的焦點都聚集在黃渤、沈騰和巨石強森這樣的國內和國際明星身上,他們的存在也絕對的保證了票房成功。而就在2018年的8月17日,一部由同名紀錄片改編的叫做《最後的棒棒》的電影悄無聲息的上映了,據說僅有200萬的宣發費用,在如今充滿大製作大手筆的電影市場也只能選擇「悄無聲息」的方式出現在大家的面前了。不過,這並不是這部電影的悲劇,恰恰相反這樣的宣傳方式和上映方式和導演低調樸實的做事風格十分一致,一個純粹為了自己追求的東西而去行動的人是值得尊敬的。《最後的棒棒》能夠在大銀幕與大家見面本身就是一種成功,不管票房如何這部在豆瓣上獲得9.7分高分的紀錄片觸動了很多像我這樣的人,而且我相信在大銀幕上與大家見面後還會觸動更多的觀眾們。

《最後的棒棒》最早是在2015年以13集紀錄片的形式出現,真實的記錄了山城重慶的棒棒大軍這個群體的沒落,他們曾經有過輝煌的歲月,隨著時間的推移棒棒這個行業已經開始被時代所淘汰,年輕人不會選擇這麼辛苦的工作,而年齡大的棒棒們又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沒有其他的生存技能,所以很多歲數已經不小的棒棒依然為了生活在艱辛的從事著這個行業。山城重慶曾經的發展離不開棒棒軍的存在,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這個行業的需求急劇減少,看著自己曾經為之奮鬥過得城市開始不需要自己了,很多棒棒開始轉行,但仍然有些人在堅守著這個職業,他們自己也說不清是因為生活的無奈,還是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方式。

本片的導演何苦,就和他的名字帶有一個苦字一樣,選擇了棒棒這一艱苦的行業來進行拍攝,而很多人知道他曾經是軍隊的正團級幹部後,也不由自主的對他喊出了他的名字——你這是何苦呢?確實,一個正團級的軍隊幹部,退伍轉業後身上揣著1300元生活費,2000元一個月在一個婚慶公司找了一個攝像小哥(後來小哥嫌太辛苦拒絕拍攝,結果工資漲到了2100......),就扛著一根木棒拜一個叫老黃的資深棒棒為師,開始了為期一年的棒棒生涯,這是很難讓人相信是事實存在的事情。當你看完了整部的紀錄片後(我相信大部分人只要看了第一集,就會一直看下去),你就會由衷的發自內心的敬佩起何苦導演,這個追求藝術理性的軍人,即使退伍後依然用軍人的勇氣和毅力在繼續著自己的對於藝術上的追求。而他的藝術非常的質樸,非常的寫實,就是生活本身。一個根本沒有拍過紀錄片的導演,用軍人雷厲風行的做事風格,說拍就拍,沒有豐富的拍攝經驗和華麗的拍攝技巧,但是卻用真誠的態度與真實的拍攝風格徵服了觀眾。

說實話在前兩個月聽說《最後的棒棒》將被製作成電影在大銀幕上上映的時候,我是非常的激動的。這樣的好片子是應該讓更多的中國觀眾所看到所欣賞的。何苦導演以及其自然的生活畫面給我們創造出了不同的人物角色,片中的主角們大都生活的不容易,但這絕對不是一部單純叫苦賺眼淚的片子。導演在親自上陣融入棒棒生活其中的角度去拍攝影片,並且客觀的把握了時代發展背景下棒棒行業發展的沒落,和一個一個不同性格的角色們不同的命運走向。影片風格上充滿了大家苦中作樂的喜劇成分,整部電影非常的立體,一年的時間足夠導演去完整的講述棒棒行業的現狀,而何苦導演做的相當出色。

《最後的棒棒》這部紀錄片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它雖然只是記錄了棒棒這個行業的人與事,但是給觀眾的啟發與感觸絕不僅僅是局限於這個行業的。何苦導演根本不需要什麼劇本,在一年的棒棒生涯中,身邊每個人的生活和背後的故事就是最好的劇本,真實的生活與命運軌跡讓我們對於社會的變遷和每個人物的喜怒哀樂聯繫到一起,並且由衷的進行種種社會問題的思考。當你看完本片後,你就一定會記住劇中的每一個重要的角色,在棒棒生涯中建立深厚友誼的老黃與老杭、經常吵架又總在一起的老甘與老金、愛賭錢又特別能吃的河南、通過自己的努力過上了不錯生活的大石,這些劇中的角色都有自己明顯的缺點和局限性,但他們又是那麼努力認真的生活著。

這部電影已經在今天8月17日上映了,各大影院的排片不多,但是非常推薦您能夠抽出一點時間去看一下,看完一定不會後悔的,對於很多人來說是在這個浮躁社會氛圍內對於心理的一次淨化。由於筆者本人也還沒有去觀看這部電影,所以今天就寫到這裡吧,如果有興趣可以點一下關注,後續可能還會有觀看影片後的感想,和每個人物的解讀。最後真心的希望看到此文的朋友們可以多多支持這部充滿態度和良心的電影——《最後的棒棒》。

相關焦點

  • 《最後的棒棒》:9.7分神片,不看真的虧了
    今天要隆重推薦一部電影。不為別的,就怕大家一不小心把它給漏掉了。
  • 《最後的棒棒》用最粗糙記錄最真實
    ■李俐電影《最後的棒棒》上周五上映,首日排片還不足0.2%,這倒並不奇怪。在強片林立的暑期檔,這樣一部小成本的紀錄片原本就不是市場關注的對象。但《最後的棒棒》亦有它獨特之處,該片的劇集版網絡評分高達9.7分,不少觀眾甚至成了它的粉絲、「自來水」,對電影版的上映期待已久。
  • 《最後的棒棒》:與一個時代告別
    做棒棒的第一天,何苦和老黃接了五個活,總共賺了67塊錢。老黃說,最近很多天沒有賺超過30塊了,是何苦帶來了好運。何苦之所以成為棒棒,是因為他想拍一部關於棒棒的紀錄片。他從婚慶公司找了一位攝影師,用攝影機記錄他和其他棒棒的生活。拍攝從2014年1月一直持續到次年初。2016年,這部名為《最後的棒棒》的紀錄片在網絡播出。豆瓣上,8600多人給它打出了9.7分。
  • 《最後的棒棒》上映3天 為何票房口碑遭"雙殺"?
    原標題:《最後的棒棒》上映3天 為何票房口碑遭「雙殺」?   《最後的棒棒》導演何苦帶傷出現在見面會。   軍人轉型紀錄片導演的重慶人何苦,自編自導自演的紀錄電影《最後的棒棒》已於17日全國公映。
  • 電影《最後的棒棒》重慶亮相 勞動者奮鬥冷暖被搬上螢屏
    18日,在中國首部自拍體勵志紀實片《最後的棒棒》原劇集基礎上改編而成的同名電影在重慶舉行首映禮。電影主創人員和片中主人翁齊聚亮相,講述他們的近況。改革開放後,由於山城重慶的特殊地理環境,孕育了「棒棒」這個特殊的行業。這些上山下坡,幫助商賈旅人搬運貨物行李的挑夫,分布在重慶的各個碼頭,被人們稱作「棒棒軍」,但隨著時代發展,這一群體正在逐漸「消失」。
  • 紀錄片《最後的棒棒》
    13集紀錄片《最後的棒棒》在愛奇藝播放,觀眾在豆瓣上給影片打出了9.7分。
  • 豆瓣9.7,他用一部低成本紀錄片見證了一個棒棒群體的最後消失
    紀實電影《最後的棒棒》最近在全國各大影院上映了,這是一部由13集紀錄片改編的電影,作為一部退伍軍官導演和婚慶公司攝像執機的低成本紀錄片,它在豆瓣上獲得了8000多人打出的9.7分高分。電影版本壓縮了一些情節,增加一些新近後續,跟紀錄片的觀影感受不太一樣,但無論最後評分如何,這個山城重慶最特殊的行業,還有記錄故事的人,他們都值得被銘記。
  • 專訪《最後的棒棒》導演何苦:不打情懷牌,我們影院見
    2015年,紀錄片《最後的棒棒》橫空出世。五天後的8月17日,電影《最後的棒棒》即將上映。
  • 朝天門,和最後的棒棒
    朝天門批發市場 棒棒最後的「舞臺」 如果時間倒退20年前,在重慶大街小巷,你一定聽到過這個聲音!探尋朝天門棒棒現狀 這會是「最後的棒棒」嗎?儘管現在是冬天,豆大的汗珠還是從額頭滲出一直滑到下巴,不時還滴進眼睛裡,只能不停眨眼,但他已經習以為常,並不會專門停下腳步擦一擦。
  • 紀實勵志紀錄片,山城重慶棒棒精神,這部電影的故事值得銘記!
    《最後的棒棒》這是一部精神力量的紀錄片,它的社會價值體現得很充分,這部電影的名字叫《最後的棒棒》這個棒棒指的就是山城重慶,碼頭有特別多的貨物要運,所以最方便快捷的一種方式無疑就是靠人力,所以就出現了這麼一個群體,重慶人拿這個竹棒,別幫助別人運東西,萬科可以說他們是最早的快遞員,值得一提的是重慶的江水孕育了棒棒這個群體
  • 誰記錄下何苦的「棒棒」生活?揭秘《最後的棒棒》幕後團隊(組圖)
    何苦(左)與棒棒在街頭尋找活兒幹。 《最後的棒棒》視頻截圖  :「棒棒導演」不好當 「一個好漢三個幫」華龍網6月23日6時訊(記者 闕影)最近一段時間,何苦從部隊轉業後去當「棒棒」的事,在重慶炸開了鍋。
  • 《最後的棒棒》:苦功是不是用錯了方向
    紀錄片電影《最後的棒棒》是在2015年的同名紀錄片劇集的基礎上,進行重新剪輯,以及補充拍攝部分鏡頭之後而成。影片在院線的排片率低到可以忽略不計並不出人意外,影片在拍攝過程中所下的苦功也很難不讓人心生敬佩(詳見《專訪|何苦拍這樣「太苦了」的片子》),然而看完這部時長99分鐘的「偽」紀錄片,除了對影片中所記錄下的幾名「最後的棒棒」們的生活「哀民生之多艱」,也還是不得不說,影片的質量實在是讓人大失所望。
  • 何苦紀錄片《最後的棒棒》:紀錄片帶給觀眾的是希望,不是絕望
    2016年,首屆金樹國際紀錄片節在德國舉行頒獎典禮,何苦自導自演的《最後的棒棒》獲最佳短紀錄片獎。前段時間一個朋友極力推薦去看紀錄片《最後的棒棒》,他說這是他看過最好的一部紀錄片,後勁力太大了。說實話,在這之前我很少接觸紀錄片,總覺得有那閒功夫和耐心,倒不如舒舒服服看一部電影。疫情期間在家裡閒得恍惚,電影也都看膩了,於是便搜了這部紀錄片來打發時間。
  • 《最後的棒棒》:何為紀錄片客觀性
    若將《最後的棒棒》單單定義為「紀錄片」或許是片面的,我們可從符號學的伴隨文本理論視域出發對此加以理解。電影文本是典型的符號文本之一,在該片中,導演何苦本身又成為了其中藝術文本符號之一,進而主觀上對伴隨文本產生了影響。
  • 《最後的棒棒》,何以能拿下豆瓣9.7高分?影評人:口碑重於一切
    就靠這點菲薄的資本,重慶渝中區解放碑街頭的苦力棒棒們,這些「這個時代即將消失的一群人」,得以被重新講述他們的人生。《最後的棒棒》,雖然攝製簡陋到不堪,但它內裡是蘊藏著極大的深刻性的。如果有一天,有人評選中國最優秀紀錄片,我會力挺這一部。
  • 紀錄片《最後的棒棒》上、中、下(高清)
    《最後的棒棒》上《最後的棒棒》中  《最後的棒棒》下『
  • 逃獄經典電影,不看後悔的3部,最後一部看了10遍!
    逃獄經典電影,不看後悔的3部,最後一部看了10遍!第一就是《空中監獄》,主演是尼古拉斯凱奇,飛機本來是運送一些高級的囚犯的,他為了節約時間去給女兒送禮物,然後上了這趟飛機,沒想到這個裡面關押著一個超級變態的囚犯,還有一群殺人魔,飛行過程中囚犯劫持了飛機上面的警察,他們都想搶了這架飛機逃走,一開始準備直接擊斃這架飛機,後來因為上面又警察沒有下手,尼古拉斯在上面鬥智鬥勇,中間還進行了通風報信,後來在一個廢棄的地方開啟了很強烈的戰爭,最後最後逃出了飛機
  • 紀錄片《最後的棒棒》重慶首映 一名退役軍官的特別「獻禮」
    據央視新聞直播間報導,由退役軍官依託1300元啟動資金創作製作完成的紀錄片《最後的棒棒》日前在重慶首映。首映現場,原本只能容納400多名觀眾的3個影廳擠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的600多名觀眾,過道裡都擠滿了人。
  • 活著,總得用一種方式——紀錄片《最後的棒棒》推薦
    最近看完了一部小製作的紀錄片《最後的棒棒》,這部紀錄片紀錄了導演本人深入重慶市棒棒群體體驗一年的經歷帶著一個攝像師拍攝的,據說整部紀錄片只用了1000多塊錢和一部攝像機。整部紀錄片分為十三集,每一集大概二十五分鐘。因為沒捨得一下子看完,整部紀錄片花了我大約五天的時間。這部紀錄片優秀之處在於並不僅僅是拍攝棒棒這個職業,而是通過幾個棒棒去看待這個群體的生活狀態。
  • 「最後的棒棒」被騙千餘元,騙子看紀錄片三年後還錢寫道歉信
    信中可見,當事人知道老杭的腿病,看了《最後的棒棒》後,他充滿自責,備受煎熬,常常「睡不著殼(瞌)睡」。這個騙子在信中承認「做了很多壞事」,並保證「以後再也不搞壞事啦」,「當一個有道德的壞蛋,還不如做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