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12位籤約主播未經授權使用歌曲《小跳蛙》鬥魚公司被告到了法院

2021-01-08 領頭兵知識聯盟

因認為武漢鬥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鬥魚公司)12位籤約主播未經授權在線直播其依法享有著作權的歌曲《小跳蛙》59次,北京麒麟童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麒麟童公司)將鬥魚公司起訴至法院。近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對該系列案件作出一審判決,認定鬥魚公司行為構成侵權,賠償麒麟童公司經濟損失3.7萬餘元。#著作權#

隨著直播網站的興起,主播在直播間中利用音樂、視頻資源進行表演的情形不斷增多。對於主播在直播間演唱的行為究竟屬於表演權還是其他權利,業界存在爭議。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在上述案件中認定,在直播間中表演並通過網絡進行公開播送的行為,應納入著作權法第十條第(十七)項規定的其他權利的控制範圍,明確了通過網絡直播進行表演行為的法律定性。

直播歌曲引發糾紛

據了解,歌曲《小跳蛙》由彭鈞、李潤共同創作,並收錄於麒麟童公司製作發行的專輯《我們愛音樂》中。彭鈞、李潤於2009年7月與麒麟童公司籤署了《著作權轉讓書》,麒麟童公司取得了歌曲《小跳蛙》在全世界範圍內的著作財產權,依法享有該歌曲的詞曲著作權之表演權。同時,麒麟童公司亦是歌曲《小跳蛙》的錄音錄像製作者權權利人。通過多年商業運作與投入,該歌曲在兒童市場取得了良好聲譽。

麒麟童公司認為,在未獲得其授權、許可,未支付任何使用費的前提下,「馮提莫」等12名主播59次在被告鬥魚公司運營的直播間中演唱《小跳蛙》,嚴重侵犯了麒麟童公司對歌曲依法享有的詞曲著作權的表演權、其他權利等著作權。故訴至法院,要求判令賠償麒麟童公司經濟損失11.8萬和律師費1.2萬元。

被告鬥魚公司辯稱,非鬥魚平臺取證的直播視頻,不能推定在鬥魚直播間產生;鬥魚公司並非涉案行為的實施主體,僅提供中立的網絡服務,不參與直播的策劃與安排,也未對直播視頻進行推薦與編輯;鬥魚平臺協議約定其對產生的直播視頻享有所有權,是協議轉讓行為,受讓人不應對權利轉讓前的主播行為負責。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經審理認定,被告通過平臺指引的方式公示了預防侵權的措施和侵權投訴的渠道,但對於瞬時發生的直播侵權行為,事後侵權投訴難以發揮制止侵權的作用。被告鬥魚平臺在應當意識到涉案直播行為存在構成侵權較大可能性的情況下,未採取與其獲益相匹配的預防侵權措施,對涉案侵權行為主觀上屬於應知,構成侵權,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判決被告鬥魚公司賠償原告麒麟童公司經濟損失3.74萬元和律師費支出1.2萬元。

目前,該案仍在上訴期內。

定性直播表演行為

該案的一大焦點是主播在直播間演唱的行為究竟屬於表演權還是其他權。北京網際網路法院認為,表演權與信息網絡傳播權、廣播權等均屬於並列的著作財產權類型,區分各項權利類型的關鍵,取決於傳播運用的途徑和技術手段,並非重在是否進行了演繹。表演權控制的是以「活體表演」或「機械錶演」形式進行公開傳播的行為,而非只要對作品進行了表演就一定落入表演權的控制範圍。

有觀點認為,觀眾通過網絡以隔著屏幕的方式實現了與表演者的互動交流,使得網絡直播行為實現了「現場表演」所要求的公開性和現場性。

對此,北京網際網路法院認為,雖以網絡技術實質呈現效果來決定權利類型的方式,能更好地順應網絡時代下、新興傳播技術不斷革新的發展趨勢,不至於使得法律因技術的迭代而產生滯後性,但我國現有著作權法律體系已包含了對具體傳播技術的考量,例如,對「幻燈片」「放映機」「有線」「無線」等各種技術手段和傳播渠道均進行了具體的規定。在此種情況下,如果推翻現有立法體系,僅以實質呈現效果而不以傳播途徑進行考量,對表演權的解釋作出例外的劃歸,將導致著作權中並列的多項權利類型發生重疊,造成體系的混亂。

涉案傳播途徑的關鍵在於通過網絡公開直播,應與定時播放、實時轉播等其他網絡直播行為在權力劃歸上保持一致,故法院認定,在直播間中表演並通過網絡進行公開播送的行為,應納入著作權法規定的其他權利的控制範圍。(本報記者 侯偉)

相關焦點

  • 12名主播未經授權在直播間演唱《小跳蛙》59次,鬥魚被判賠
    「啦……leap frog,它是一隻小跳蛙,越過藍色大西洋;跳到遙遠的東方,跳到我們身旁;春夏秋冬,我們是最好的夥伴。」據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6月30日披露,12名鬥魚主播因為未經授權在鬥魚直播間演唱《小跳蛙》59次,鬥魚被判賠37400元和律師費支出12000元。
  • 主播未經授權在直播間演唱《小跳蛙》,「鬥魚」賠錢
    接下來的案件為您一一解答案情回顧原告:直播間中演唱歌曲侵犯其表演權和其他權利原告麒麟童公司主張,其合法取得了歌曲《小跳蛙》在全世界範圍內的著作財產權,而在未獲得其授權、許可,未支付任何使用費的前提下,12名主播59次在被告鬥魚公司運營的直播間中演唱《小跳蛙》,嚴重侵犯了麒麟童公司對歌曲依法享有的詞曲著作權的表演權、其他權利等著作權
  • 主播擅唱《小跳蛙》,鬥魚一審被判侵權!
    原創鄭斯亮中國智慧財產權報編者按:因認為鬥魚公司多位籤約主播未經授權在線直播其依法享有著作權的歌曲《小跳蛙》,麒麟童公司分四案將鬥魚公司訴至法院。近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對該系列案件作出一審判決,認定鬥魚公司的行為構成侵權,四案共計賠償麒麟童公司經濟損失4000元。
  • 主播未經授權演唱他人歌曲,鬥魚平臺被判賠4.9萬元
    據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6月30日披露,12名鬥魚主播因為未經授權在鬥魚直播間演唱《小跳蛙》59次,鬥魚被判賠37400元和律師費支出12000元。對於主播在直播間演唱的行為究竟屬於表演權還是其他權利?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6月30日消息,原告麒麟童公司主張,其合法取得了歌曲《小跳蛙》在全世界範圍內的著作財產權,而在未獲得其授權、許可,未支付任何使用費的前提下,12名主播59次在被告鬥魚公司運營的直播間中演唱《小跳蛙》,嚴重侵犯了麒麟童公司對歌曲依法享有的詞曲著作權的表演權、其他權利等著作權。
  • 鬥魚主播因在直播間演唱《小跳蛙》被告侵權,賠款五萬餘元
    《小跳蛙》在網際網路上很流行,已經可以說是耳熟能詳。但是最近幾天,鬥魚主播因為在直播中演唱《小跳蛙》被告侵權了。由於歌曲《小跳蛙》被隨意演唱,因此版權所有者向法院起訴了鬥魚直播平臺。 在直播中唱歌是網絡主播常用的表演方法。但是,如果隨意演唱別人的未經授權的歌曲,平臺管理不善,需要與主播的侵權行為承擔連帶責任。
  • 鬥魚因主播翻唱歌曲《小跳蛙》被判侵權 賠償近5萬元
    首頁 > 產權 > 關鍵詞 > 鬥魚最新資訊 > 正文 鬥魚因主播翻唱歌曲《小跳蛙》被判侵權 賠償近5萬元
  • 主播唱歌《小跳蛙》侵權 法院一審判鬥魚賠原告1200元
    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12日訊 (記者 馬先震 孫辰煒) 近日,北京麒麟童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麒麟童公司」)及武漢鬥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鬥魚公司」)因侵害作品表演權糾紛訴至法院,經北京網際網路法院一審裁定,被告鬥魚公司於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賠償原告麒麟童公司經濟損失1200元。
  • 鬥魚主播未經授權直播唱他人歌曲 一審認定平臺構成共同侵權
    案情回顧 原告:直播間中演唱歌曲侵犯其表演權和其他權利原告麒麟童公司主張,其合法取得了歌曲《小跳蛙》在全世界範圍內的著作財產權,而在未獲得其授權、許可,未支付任何使用費的前提下,12名主播59次在被告鬥魚公司運營的直播間中演唱《小跳蛙》,嚴重侵犯了麒麟童公司對歌曲依法享有的詞曲著作權的表演權
  • 鬥魚因《小跳蛙》版權問題被告,LGD進軍王者榮耀
    1,鬥魚因《小跳蛙》版權問題被告因「馮提莫」「二珂」「阿冷aleng」等多位知名主播因擅自演唱歌曲《小跳蛙》,麒麟童公司已經以作品表演權、錄音錄像製作者權被侵犯為由,將鬥魚公司起訴至法院。目前,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已受理該系列案件。
  • 「馮提莫」「二珂」直播演唱他人歌曲,法院一審認定:直播平臺構成共同侵權
    (文末附判決書以供研習)原告麒麟童公司主張,其合法取得了歌曲《小跳蛙》在全世界範圍內的著作財產權,而在未獲得其授權、許可,未支付任何使用費的前提下,12名主播59次在被告鬥魚公司運營的直播間中演唱《小跳蛙》,嚴重侵犯了麒麟童公司對歌曲依法享有的詞曲著作權的表演權、其他權利等著作權。
  • 鬥魚主播直播網易漫畫侵權被法院判賠8千元
    日前,中國裁判文書網發布的1份民事判決書顯示,網易公司發現,鬥魚網站上名為「湯某光」的主播未經合法授權,向不特定公眾提供網易漫畫作品的直播服務,並將直播內容錄製成視頻上傳至被告平臺。網易於2018年7月25日發函要求被告停止侵犯網易漫畫權利的行為。
  • 案例關注|主播演唱歌曲侵權 鬥魚辯稱"非主體沒過錯"遭判賠千元
    歌曲作品《小跳蛙》由彭鈞、李潤共同創作並收錄於麒麟童公司製作發行的專輯《我們愛音樂》(ISBN:978-7-7994-3346-2)中,麒麟童公司是該專輯的錄音製作者,享有該專輯及其全部歌曲的錄音製作者權。
  • 鬥魚侵權事件頻發:被判賠償原告經濟損失,與虎牙合併或遇阻
    侵權事件頻發,鬥魚被判賠償損失據了解,這起案件起源於鬥魚主播「劉飛兒faye」(鬥魚房間號265438)在其直播間演唱了原告北京麒麟童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麒麟童公司」)擁有著作權的歌曲《小跳蛙》。麒麟童公司認為,涉事主播接受粉絲巨額打賞禮物,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
  • 主播使用音樂侵權 鬥魚被判賠2000元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在線審理音著協與鬥魚著作權案。由於主播馮提莫在直播節目中使用了未經授權的歌曲,鬥魚直播平臺的經營方武漢鬥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鬥魚公司)被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以下簡稱音著協)訴至法院。12月27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公開宣判鬥魚公司賠償音著協經濟損失2000元及因訴訟支出的合理費用3200元。鬥魚公司表示對此案不回應。
  • e案e審 | 《中國新聲代》使用歌曲《小跳蛙》被訴侵權?綜藝節目中...
    原告A公司主張其經詞曲作者的授權依法取得了歌曲《小跳蛙》的信息網絡傳播權。被告一B公司錄製的綜藝節目《中國新聲代》第五季中由他人演唱了該歌曲,B公司將該綜藝節目的信息網絡傳播權授權給被告二C公司。C公司在其運營的網絡平臺在線傳播該綜藝節目的花絮視頻,時長2分28秒,其中包含涉案歌曲。
  • 馮提莫音樂侵權,鬥魚被判賠錢!以後直播間只能放貝多芬?
    不過,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以鬥魚公司侵害其對詞曲享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為由,將鬥魚公司訴至北京網際網路法院,要求其賠償涉案歌曲的著作權使用費等共計4萬餘元。  法院一審判決的結果是鬥魚賠償2000元及因訴訟支出的合理費用3200元。鬥魚不服,上訴至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近日,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終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一審判決已生效。
  • 未經授權播放林俊傑作品 法院:蝦米音樂侵權
    遊走在各大音樂平臺,廣泛收聽自家愛豆演唱的歌曲,大概是粉絲可以自詡「真愛粉」的基本前提,畢竟要努力克服不同音樂平臺上,可能彈出「該歌曲未獲得授權」提醒的現實。  「蝦米音樂」因未經授權播放林俊傑的歌曲《完美新世界》(下稱:涉案歌曲),被權利人要求其開發經營者承擔侵權責任。
  • 法治課|直播中未獲授權能不能播放或演唱他人歌曲?或侵權
    梁宏剛說,網絡主播有的隸屬於演藝公司或經紀公司,有的以此為業,其直播的目的是通過表演或唱歌獲得打賞的報酬,因此具有商業屬性,不是個人正當使用或免費表演,因此其構成了侵權。此前已有多家網絡平臺、主播判賠澎湃新聞搜索公開報導及中國裁判文書網了解到,此前已有網絡平臺和主播,因為未經許可播放或演唱歌曲,被法院判賠。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以下簡稱音著協)曾多次將武漢鬥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鬥魚公司)以侵權為名告上法庭。
  • 因擅自使用「普通的DISCO」 愛奇藝被告侵權
    【手機中國新聞】12月4日,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發布消息顯示,因認為其享有著作權的歌曲《普通的DISCO》被愛奇藝綜藝節目非法進行網絡傳播,北京紅星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以侵害作品攝製權為由將北京愛奇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羲匠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泉州欣欣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訴至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