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邊陲山村「石旮旯地」:桑樹再長10天就能育小蠶了

2020-12-24 新京報網

新京報訊(記者 王紀辛)廣西靖西市,中越邊境線上的縣級市,溶蝕高原地貌給當地農業提供的資源相當稀缺,缺水、缺土。如今,這裡相對平坦的空地用來建房居住,散碎的小片土地,被整理出來種上桑樹等經濟林木,當地稱這樣的土地叫「石旮旯地」。進入3月,靖西平均氣溫已經上升到28℃,去年入冬前齊根剪平的桑樹發出新枝。「現在桑樹枝條已經長出50釐米,再長10天左右就可以開始育小蠶了。」靖西市南坡鄉布龍屯的蠶農黃文學告訴新京報記者,「春季是最適宜養蠶的季節,此時桑葉營養豐富,蠶繭質量也是全年最好的。」 

 

桑樹田裡枝條已經長出50釐米。受訪者供圖


「石旮旯地」支撐起蠶桑產業

 

應著春天的節奏,廣西靖西市邊陲山村種植的大片桑樹,開始長出心形的翠綠色嫩葉。

 

印象中,傳統種桑養蠶多在江浙一帶,但是,自2001年開始,廣西推行「東桑西移」,蠶繭年產量快速提升,成為蠶桑產業的大省。而按照靖西市的規劃,2019年,新老桑園總面積達到20萬畝以上,產鮮繭700萬公斤,蠶農養蠶收入3億元。

 

在靖西,當地蠶農種的桑樹品種,大多是抗旱能力強的「桂桑優12」和高產的「粵桑51」,桑樹是以見縫插針式的方式種在石旮旯裡,截至2019年底,南坡鄉桑園面積達4萬畝。

 

和富饒的江浙不同,靖西大部分村屯處於大石山區,當地土壤氣候條件更適合耐瘠薄的桑樹。

 

當地的氣候條件適合桑樹生長。受訪者供圖


「現在桑樹枝條已經長出50釐米,再長10天左右,桑葉足夠小蠶吃的時候,就可以育小蠶了。」靖西市南坡鄉布龍屯的蠶農黃文學是當地負責撫育小蠶的專業戶,他告訴記者,「以前村裡沒有什麼產業,都外出打工。我在2011年帶著三戶種桑養蠶,2O12年全村80%都跟著種桑養蠶了,一直到現在。」

 

「蠶保姆」帶著村民養  

 

在南坡鄉,黃文學的身份有兩個,一個是自種65畝桑樹的蠶農,另一個是南坡鄉的「蠶保姆」,他在自家開設農家課堂,教鄉親們養蠶。


在靖西市,像黃文學這樣的養蠶帶頭人還有不少。

 

當地「蠶保姆」開課教鄉親們養蠶。受訪者供圖


布龍屯的民居大多是近年新蓋的樓房,一個共同的特點是,房子基本不做內裝修,所有地面都用來養蠶。


在養殖季,村民家裡蠶蟲直接放在地面養,房子裡會擺幾塊方磚,蠶農踏著磚塊撒餵桑葉。

 

當地村民在自家樓房裡養蠶。受訪者供圖


黃文學家的4層樓房主要用於培育小蠶。通常,3齡會作為一個養育節點。3齡前的蠶相當於「學齡前兒童」,體質相對弱,只有經驗較豐富的蠶農才能養好。黃文學的家就是當地的小蠶共育室。


當小蠶養到3齡,就可以由蠶農帶回家,放在家裡地面養殖了。這樣的「青年蠶」再養20天。從3齡到5齡的20天裡,蠶蟲每天要吃上千斤的桑葉。蠶農的工作採餵桑葉,達到5齡的蠶,停止進食,搬進帶有方格的木框,準備吐絲作繭。

 

第一批鮮蠶繭下月迎來上市期

 

據介紹,蠶農一年至少養6批,最多的可以養到15批。由於廣西春季溫暖溼潤,新長出的桑葉營養價值高,蠶蟲很少得病,蠶絲質量好,春季獲得的蠶繭,往往能賣上好價錢。


蠶蟲吐絲作繭意味著完成一個批次的養殖。受訪者供圖

 

按照現有條件,95%以上的桑農第一批養殖量在2張以上,每張蠶繭量在48公斤以上,按照鮮繭每公斤43元的均價,一張蠶繭的產值在2000元以上。據介紹,布龍屯50%的家庭單靠養蠶年收入都能在10萬元左右。


去年,靠著種桑養蠶,布龍屯50%的家庭年收入超過10萬元。據靖西市扶貧開發辦公開信息,2019年底,南坡鄉特色產業對全鄉脫貧攻堅貢獻率達到60%左右。

 

這兩天,趁著天氣晴好,黃文學開始給育蠶房消毒,指導村民為桑園追肥,新建的600平方米大蠶房今年也將投入使用,4月第一批鮮蠶繭將迎來上市期。

 

新京報記者 王紀辛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李世輝

相關焦點

  • 中江縣:荒山變桑園 「電梯公寓」養小蠶
    「明年桑樹長得好不好,接下來這段時間的剪枝、施肥特別關鍵。」在基地裡,四川鍵博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趙俊向村民介紹桑園管理要點。  近年來,中江將蠶桑業納入「2+2」農業產業規劃,計劃到2022年在16個鄉鎮發展現代蠶桑基地12萬畝。在發展蠶桑產業這條路上,青槓村跑在了前頭。
  • 蠶與桑樹:一隻蟲的桑心歷史,東方文明的傳播先鋒,歷久彌新
    桑樹發源於7600多年前的中國雅魯藏布江流域。因它綠色的葉子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質,種類有2000多種而深受蠶喜歡。 桑葉是蠶,天牛星,桑毛蟲的主要食物。最讓人喜歡的是蠶,因為蠶得到了桑葉的營養後就吐絲成繭,人們利用它織成精美的絲綢,獲取豐富的利潤。桑葉也是蠶唯一的食物。
  • 《天蟲禮物》帶你走進蠶的世界
    揚子晚報網5月10日訊(通訊員 吳奕 記者萬凌雲) 是誰發明了養蠶?蠶絲可以織成刀槍不入的防彈衣?絲綢之路有哪些掌故?……日前,江蘇大學陳克平教授出版科普讀物《天蟲禮物——走進蠶的世界》,以獨特的視角書寫中華民族在蠶業科學史上的勤勞智慧,展現繁華的天蟲世界。
  • 懷念樓前的那幾棵桑樹
    那時孩子還小,對這個活動也很喜歡,而且在這乾淨美麗的校園,在野花遍地的草坪上,撿拾桑葚也很愜意。孩子呢,還很調皮地把嘴巴吃得黑乎乎的,逗我發笑,她就更加開心地咧開嘴大笑。有時也有學生來採桑葚,他們可以爬到樹上,也可以搖一搖,大家雖然彼此不認識,但是也互相幫忙。還有兩棵桑樹是不同的品種,長得很直很高,枝條也基本是直的,葉子也不如這兩棵肥厚,桑葚也結的小。
  • 青蟲對桑樹危害有多大?如何有效防治桑樹青蟲?看完你就懂了!
    比如說臺灣地區可能在4~5月份和9~10月份危害較為嚴重,而浙江、江蘇等地大多是在九十月份危害比較嚴重。 一方面,青蟲幼蟲會吐絲將桑葉捲成卷葉或者疊葉,然後自己藏身其中,以取食嫩葉為主。造成的結果就是桑葉只有表皮和葉脈,葉肉全部被吃光了,看起來就像透明的薄膜一樣,呈灰褐色狀。嚴重的情況下會直接導致整個桑樹上的桑葉枯黃,無法養蠶。
  • 桑樹組 | 「說好不哭」,拍攝組被她折磨得泣不成聲……
    在中國,桑與蠶早就脫離了動植物屬性,升華為華夏民族的圖騰。蠶食桑葉吐絲,中國人的祖先用這種優質的動物蛋白纖維,編織出了華美的絲綢。在中國,桑、蠶、絲綢早已深入人心,我要拍的桑樹該如何與眾不同?2013年,隨著中國科學家成功破解桑樹基因,讓蛋白質與桑樹奇妙地結合在一起。
  • 小一班蠶寶寶的幸福之旅(二)——吐絲結繭
    隨著蠶寶寶的到來,我們班上也更加熱鬧起來了,孩子們對蠶寶寶充滿了好奇和疑問,他們談論的話題也多了起來:我們這哪裡有桑樹,蠶寶寶有幾條角,蠶寶寶什麼時候才吐絲
  • 小滿三天杆子響 蠶寶茁壯葚飄香
    桑樹為落葉喬木,最高可達30米,一般的也都在10米左右。因此,很多桑葚你直接用手是摘不到的。那就只有三種方法了:搖樹、爬樹、杆子打。搖樹只適合那些細小一些的桑樹,粗壯高大的就搖不動了;爬樹是個力氣活和技術活,採摘的也慢;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杆子打,這也就是「小滿三天杆子響」的由來了。以前桑農收桑葚都是用一根長竹竿去搖晃桑樹枝,使桑葚掉落到地面後,再去撿拾。
  • 文具中的蠶,那是往昔的美好玩伴
    每當這時,鄰居小夥伴率先弄來不少的蠶卵,不斷在眾小夥伴面前炫耀著,給大家展示自己的寶貝,一邊數著有多少顆卵,一邊看著有沒有孵化的蠶寶貝。 小夥伴們眼饞,總是緊緊跟隨著,成了小跟班。在每次取出卵的時候,邊喝彩邊幫忙數著,鄰居小夥伴看著小跟班如此用心,很大方的給每個人發點。
  • 解析「金蠶」
    圖2 石泉縣金蠶(陝西歷史博物館藏)     1995年夏,四川省鹽亭縣金雞鎮南部的石老村嫘甸壩的村民們,在耕地下的石棺裡發現了一對金屬蠶,經人民銀行鑑定,分別為銅蠶和金蠶。金蠶為純金製品,長4.5釐米,重7克。
  • 【學術隨筆】唐啟翠 蠶為龍精:金蠶、玉蠶探秘
    圖2 石泉縣金蠶(陝西歷史博物館藏)1995年夏,四川省鹽亭縣金雞鎮南部的石老村嫘甸壩的村民們,在耕地下的石棺裡發現了一對金屬蠶,經人民銀行鑑定,分別為銅蠶和金蠶。金蠶為純金製品,長4.5釐米,重7克。
  • 記錄:女兒蠶寶寶開始吐絲啦!還是金黃色的·····
    女兒的蠶寶寶終於長大了。白白胖胖的,肉乎乎爬行在桑葉上看這挺好玩的。幾隻蠶小的時候,一天一片桑葉就夠了,可是現在,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這幾隻蠶要吃幾片桑葉。城市中生活不比鄉村周邊沒有桑樹葉,被女兒逼無奈,這幾周一項「艱巨又光榮「」的任務,就是到處為女兒的蠶寶寶找「糧食」。
  • 女孩失信化為蠶,蠶神傳奇意在誠信二字,做人要信守承諾
    商人家裡只有一個小女兒,還有一匹商人以前在家的時候養的馬,他走的時候把馬留給了小女兒,希望小女兒有個伴。這一天,小女兒甚是想念父親,她抱著馬頭,哺喃自語地說:「馬兒啊馬兒,你要是能把我父親接回來,我就嫁給你做妻子。」沒想到馬兒聽了小女兒的話,立刻跳起來,三下兩下掙脫了韁繩,噠噠噠地跑出家門,很快就不見了。
  • 重慶萬州梓桐村:「石旮旯」地裡「刨」出致富路
    重慶市萬州區宣傳部供圖 中新網重慶7月11日電 題:重慶萬州梓桐村:「石旮旯」地裡「刨」出致富路作者 馬佳欣 黃玉保 滕鵬7月的大雨洗禮著大山,空氣中清新的泥土氣息撲面而來。在海拔1200多米的重慶市萬州區羅田鎮梓桐村7組石寨堂,石斛林在雨水的衝刷下蒼翠欲滴,年逾七旬的譚仕忠正站在泡桐樹下專注地清理自家石斛林裡的雜草。「你可別小看這些指頭大小的藥材,每年能給我帶來幾千塊錢的純收入。」譚仕忠指著石頭縫裡和樹上的石斛對記者說,這主要得益於當地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石斛產業。
  • 我那遙遠的桑樹園!
    玉米一人高的時候河水泛濫,村東成為一片澤國,榆樹只露出樹梢,有人曾在水退後的玉米地裡捉到了大魚,引來了鄰居的圍觀。再經過一大片槐樹林就到了,槐樹林裡是個好地方,槐花可以吃,樹上還有許多鳥,我最喜歡的是春季和夏季。桑樹園的北邊和東邊是莊稼地。麥子快成熟的時候,一望無際的金色麥田麥浪滾滾,綠色的桑樹園宛如一座小島,我就在這座小島上快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