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講:「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啥意思?很現實,很扎心

2021-02-08 史學界的9527

從古至今,人們公認的一個難題,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關係。很多人都認為人性最高深莫測,因為很多原本看起來十分善良的人,也會因為一件小事而變成惡徒。而曾經窮兇極惡的人,突然放下屠刀,就會有一種立地成佛的感覺。

在這種好與壞善與惡的紛爭中,還有一部分信奉中庸之道。在他們的思想中可惡可善,主要與當時的實際情況息息相關。當遇到對自身利益有傷害的事情時,大多數人第一印象就是明哲保身,然後才會開始絕地反擊。

事實上這種人際交往關係,在古代社會中又被稱為「厚黑」學。所謂「厚黑」 其實指的就是人性的陰暗面,在每一個人的心中都住著兩個人。一個是天使另一個則是惡魔,當惡魔戰勝天使的時候,很多人甚至會變得禽獸不如。

這在民間很多俗語中都有所體現,「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就是其中一句。 看起來有一點深奧,但如果大家能夠繼續分析其中的道理。就會發現這其實講述的,就是人性中的善惡以及人際交往中的法則。只有了解與人交往的法則,才能讓自己變得遊刃有餘。

「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的涵義

一、俗語釋義

「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從這句俗語的字面意義上去理解,可以發現主要講述了兩個事物。一個是大自然中的百獸之王老虎,另一個就是萬物之靈人類。將這兩種事物放在一起進行對比,實際上道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交際哲學。

在森林中如果遇到陌生的老虎,只要不去主動嚇唬或攻擊它們,大多數情況下老虎都不會傷人。對於很多膽子比較大的人來說,他們甚至可以走近老虎仔細觀察。但是人一旦熟悉起來之後,反而會出現不能親近的現象,而且這種現象屢見不鮮。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人性不可預測。很多動物在第一次接觸的時候會相互攻擊,但是在一起相處一段時間後,就會發現這些動物可以和平相處。但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就恰恰相反,大多數人在剛認識的時候都會十分客氣。

但是一旦熟絡起來之後,就會相互攻擊,因為只有熟人才能知道彼此的弱點。一旦拿對方的弱點進行挖苦或取笑,不僅會讓對方特別難為情,嚴重的時候甚至會發生矛盾。這其實就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禁忌,同時也是「人熟不堪親」的根源。

二、俗語出處

「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出自明代小說家鄭之珍,創作的《目連救母·劉氏開葷》:

「可惡,可惡!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和尚道士尼姑,我家待他甚厚,安人開葷,何必都來譏誚」。


這句俗語的重點在於後一句,「人熟不堪親」幾乎正中要害。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都曾經有過類似的經歷。那就是和熟人在一起的時候,自然表面上看起來相親相愛,但實質上每個人都各懷鬼胎,尤其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更是很容易出現分歧和矛盾。

一旦將自己的秘密說給熟人聽,相信就會一傳十繼而十傳百。本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秘密,而且在說給熟人聽的時候,反覆強調不要告訴他人。但是大家就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每個人都有幾個好朋友。所以將秘密說給別人聽時,就一定要做好被出賣的準備。

實際上如果深入分析這句話的含義,就是告訴大家在與別人相處的時候,可以沒有害人之心,但千萬不能沒有防人之心,畢竟「人心隔肚皮」,如果太實在,就很容易被別人利用或戲耍,最後吃虧的就只能是自己,所以多留一個心眼對自己有好處。

希望大家平時在和別人交往的時候,一定要學會拿捏尺度或者說有分寸。因為做一個有分寸的人於己都有利,如果對每一個人都掏心掏肺,那麼最終等來的結果只能是商機。所以希望大家平時在與人交往的時候,一定要記住「人熟不堪親」。

俗語是一種誕生於民間的民俗文化,雖然無法與詩詞歌賦相提並論,但是其內涵卻往往更結合於實際。「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雖然是一句廣為人知的詞語。但由於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這句俗語的重要性和實用性,所以才會在很多事情上吃虧、上當。


相關焦點

  • 俗語:「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道出了與人相處的大智慧
    俗語:「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道出了與人相處的大智慧人生在世都離不開「人情世故」這四個字,經歷過人情世故的人又往往會把「世態炎涼」四個字掛在嘴邊。因為這個世界上最有溫度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而最險惡的同樣也是人心。
  • 俗語「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啥意思?古人說的有道理嗎
    賀紹傑國畫虎《步步高升》作品選自:聚藝上品今天要講的俗語,就是來自增廣賢文中的一句話「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這一句話乍一聽讓人感覺很奇怪,兇猛的老虎都可以靠近,為什麼相熟的人卻不能太親近呢?賀紹傑國畫虎《英雄醉》作品選自:聚藝上品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刺蝟效應」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刺蝟都喜歡擁在一起取暖,但因為他們身上都有尖銳的刺,每當他們靠的很近的時候,就會被刺傷,這時候它們找到了一個合適的距離,這個距離讓它們之間既不會被刺到,也不會因為離得太遠被凍死。
  • 「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古人的這句俗語說透了人性
    而中國古代的人們通常都會負責抱團取暖,人與人之間也會相互述說自己的心得,俗語就是古人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俗話說得好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接觸的人多了,各種各樣的人都會接觸到,經歷得多了自然也就看透了,古人往往會將自己所遭遇到的事情告知後人。在人情世故方面就有著這樣的一句俗語「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這句話說透了人性,道盡了人心。
  • 古人云「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什麼意思?能懂的情商都不低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脾氣,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性格,各自利益不相同各自生活習慣不相似。在這種好的和壞的的明爭暗鬥之中,很多人都很難分清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是否存有敵意,所以大部分人都選擇中庸之道用同樣的態度去面對所有的人。因為如此複雜的人際關係,在我國古代也有描寫他的一句俗語「虎生尤可近,人熟不堪親」。
  • 「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沒分寸感的交往是災難
    用南懷瑾大師說過的一番話來解釋,那便是「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這個世界上最沒有價值的交際,就是沒有分寸感的來往,其背後代表的含義不是彼此親近,而是互相折磨。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過這麼一種感受,有時候與人相處,兩個人之間太熟悉,彼此之間就非常隨便,平日裡也經常開一些無傷大雅的玩笑,所謂的熟不知禮,想必便是如此。      但是雙方太熟,在「待友」一事上太過隨便真的是一件好事嗎?這也不見得。
  • 你對《增廣賢文》中的名言「虎生猶可近,人熟不相親」有何感悟
    《增廣賢文》中的這句諺語「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意思是說,陌生的老虎之間或許還可以彼此接近,但是,人與人之間,即使再熟悉,也不應過分親近。它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保持適度的距離才美好。這有些接近於「遠香近臭」的意思。
  • 老祖宗告誡「逢人且說三分話」,啥意思?年輕人不懂,容易吃大虧
    「逢人且說三分話」,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這是老祖宗在告誡我們,在與人交往的時候,不要一股腦地把話全說了,即使自己心裡有10句話想說,我們也只能說出3句。那麼,為什麼只能說出三分話呢?它的下半句給出了解釋,「未可全拋一片心」。只說三分話,是因為不能將自己的心思全部告知別人。也就是說,和人交談,一定要多留個心眼,要有所保留,不能讓人知道你的全部想法。
  •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到底是什麼意思?
    古人云,「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意思是說,對於自然災害還可以避免,但若為人自己造孽,果報必由自己來承受!大乘佛法講的很清楚,依報隨著正報轉!依報就是自然環境,正報則是人們自身。日月麗天佛法又具體指出,人所造的業有共業和別業之分。
  • 俗語「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在講什麼?古人為何這樣說?
    時間真的過得好快,不知不覺自己就已經人到中年。年齡大了,身體狀態也一天不如一天。記憶力也大不如從前,經常剛剛說過的話,轉個身就忘記了,真的是人老了,不中用了。老話常說:「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這講的又是什麼意思呢?古人為何會這樣說?這裡的「出山虎」指的是山中的猛虎。我們都知道,老虎為百獸之王。在原生環境中,它們沒有天敵,站在食物鏈的最頂端。
  • 「相由心生」啥意思?
    「相由心生」啥意思?他愛不愛你愛你多少能從眼神裡看出來嗎?看著我的眼睛說相由心生,第一種解釋說的是一個人的面相,美好醜陋奸詐平和自卑孤傲張狂猥瑣等等表現,是有ta的內心決定的。相由心生,第二種解釋是行為表現都是由發心心性決定的,這是佛家的解釋,說的是一個人表現得溫良恭儉讓真善美假惡醜等等行為,是由這個人的本性決定的。放到戀愛婚姻家庭經營裡來理解,就是兩口子是不是相愛,愛多愛少,愛真愛假,也是可以通過各種表現被發現的,我覺得各種具體示愛的言行當中,眼神是最重要的。
  • 俗語:酒不護賢,色不護病,財不護親,啥意思?一生至少明白一個
    比如說「酒不護賢,色不護病,財不護親」。這句話啥意思?建議一生至少明白一個。酒不護賢眾所周知,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聚會都是離不開酒的助興。「酒不護賢」的意思就是說,不管如何賢能之人,一旦沉溺於喝酒,縱然德才兼備,也不能護住名聲。因為,過度喝酒不僅有傷身心,還容易耽誤正事,爛醉之後,只會醜態百出,即便才華卓越,也務必多加注意。
  • 古人講「四十多欲,大勢已去」是啥意思?後半句才是精華
    01按照儒家的說法「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其中所表達的意思就是一個男人在不同的年齡段應該要做的不同事情至於四十不惑,意思也就是說到了40歲的時候人生已經有了相當多的體會和感悟。再也不是當年衝動莽撞的青年,遇事之後懂得冷靜和思考。其實我國古人關於年齡,還有一句廣為人知的俗語叫做「四十多欲,大勢已去」。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扎心了老鐵是什麼梗 扎心了老鐵什麼意思
    扎心了老鐵是什麼梗,扎心了老鐵什麼意思。最近大家在看直播的時候總是會聽到很多主播在說「扎心了老鐵」。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梗?又有著怎麼樣的意思呢?就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 古人忠告:「酒不護賢,色不護病,財不護親,氣不護命」,啥意思?
    民間有一句俗語:「酒不護賢,色不護病,財不護親,氣不護命」。
  • 「流氓」到底啥意思?如果用古人的話說,今天很多人都是流氓
    先說說「流」,在古代,「無地者為流」,也就是沒有土地的人,一律被稱為「流」。這是什麼意思呢?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中華文化當中「安身立命」的概念。中國古代是典型的農業社會,人們的家國觀念濃厚。先家後國,無家則無國。意思就是,如果沒有強大的農業生產力,國力就無從得到支撐。
  • 老鐵扎心了是什麼意思 扎心了老鐵是什麼梗怎麼用?
    老鐵,也作名詞用,指兄弟的意思。網絡直播用語。  扎心了老鐵是什麼意思什麼梗,扎心了老鐵出處是哪裡怎麼用?最近,扎心了老鐵這句話火遍網絡,扎心了老鐵是什麼梗怎麼用呢?1 老鐵扎心了是什麼意思   詞語解釋: 老鐵:如果這個人不姓「鐵」,那麼一般說的「老鐵」,是北方方言中,對「哥們」的別稱,類似的變形稱呼還有「鐵子」,「鐵哥們」等稱呼,意思都是一樣的,說的是關係親近,牢靠,值得信任,就是死黨、朋友、兄弟的意思。
  • 農村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這句話啥意思?
    農村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這句話啥意思? @清江春水 農村已經成家立業的人,不管男人還是女人,年過50歲了,不要和三種人交朋友,走得太近,避免惹火燒身,帶來許許多多不必要的麻煩。 這三個人具體指: 1、搬弄是非的人。
  • 老祖宗講:「腿長腳瘦,家財必漏」,啥意思?腰長腿短是異人相?
    老祖宗講:「腿長腳瘦,家財必漏」,啥意思?腰長腿短是異人相?佛教無常經中寫道:「有心無相,相由心生,有相無心,相由心滅」。「相」是給人外在的形象,而心則是一種境界,可以操控情緒,可以讓自己變成怎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