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沒分寸感的交往是災難

2021-02-18 傳奇國學

      前段時間前段時間有一位網友給我留了一封留言,他問我:人與人之間交往,掏心掏肺到底要不要得?對此我只是很簡單的回答一句:不管是愛情還是友情,對一個人太好,自己也有可能會輸得徹底。曾經看到這樣一句話:「彎腰彎得多了,你偶然挺直身杆,別人就會視之為你的傲慢。

       人與人之間可以彼此親近,也可以彼此疏遠,有時候憑藉的就是雙方的一種感覺,無論是出於愛情還是友情,可以一直濃烈,也可以平淡無奇,往往看的是雙方的心意。

      但是不管怎樣,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還是要留有些許餘地,話不要說得太過,感情不要投入的太飽滿,不是自私,這麼做於己於他都是最好的成全和保護。

      用南懷瑾大師說過的一番話來解釋,那便是「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這個世界上最沒有價值的交際,就是沒有分寸感的來往,其背後代表的含義不是彼此親近,而是互相折磨。

      南懷瑾大師曾經說:「這個世界上難以捉摸的事物千千萬萬,其中『交友之道』也屬實令人頭疼。」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過這麼一種感受,有時候與人相處,兩個人之間太熟悉,彼此之間就非常隨便,平日裡也經常開一些無傷大雅的玩笑,所謂的熟不知禮,想必便是如此。

      但是雙方太熟,在「待友」一事上太過隨便真的是一件好事嗎?這也不見得。

      就好比如平時開玩笑互懟,因為雙方都熟悉,所以說起話來也就口無遮攔,專挑痛楚譏諷,能把持得住還好說,可一旦上了頭過了火,那就容易發生矛盾。

      更惱火的是,在這種情況下越是熟悉的人反而越拉不下顏面,都不願意主動承擔錯誤,把問題擱置在一旁冷漠處理,雙方感情日益消減,日久生怨,原本的親密無間到最後反而變得生疏。

      所謂「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這句話的意思是老虎間生疏還可以相互靠近,而人與人之間再熟悉,也不能太過親近。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南懷瑾大師就曾提到,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在交流的過程中沒有分寸感,沒有束縛感。其實人的心理也有一定的「耐藥性」,湊得太緊,難免會產生一些排斥作用,人們常說「距離產生美」,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現實中戀人也好,友人也罷,要想彼此之間維持長久的情感,就要有一定的距離限制和束縛,愛情不一定要整天膩歪在一起卿卿我我,才算真愛;友情不一定要事事與人分享,才叫感情濃厚。

       給自己留一些空間,給對方留一些空間,有濃厚的感情基礎,卻又可以做到「相敬如賓」,這樣才是真正令人舒適的交際方式。

      南懷瑾大師說道:「咱們中國人交朋友,絕大部分都是講兩個字,面子。什麼是面子,誰天天請客吃飯,誰天天說好話捧場子,那誰就是我的朋友,這就是面子。」

      南師所言雖然尖銳,但卻是一語道中了如今交際場上的關鍵。是啊,現在的人誰熱情,誰最會討喜,那五湖四海便皆是朋友了。

       可這種想法偏偏就是最幼稚最可笑的。

       古語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真正的好朋友絕對不是逢場作戲的酒肉朋友,今朝自己有權有勢便來捧自己,他日自己落魄了,回頭望去,也正是這種人離你最遠,待你最冷漠的也說不定。

      有時候真心待自己的朋友並不一定會天天和自己來往,平日裡也不過是打上幾通電話問候,聊上幾句家長家短,平常且平淡,但這並不是說冷漠無情;

       或許他只是不善言辭,又或許是他與人交往只在乎情誼,不在乎功名,他落魄之時不會主動低聲下氣的懇請幫助,但是當朋友碰到困難時,他往往最會挺身而出。

      這種人就好似一碗白開水,淡然無味,無味卻又是最大的味道,外表冷酷,內心卻又最深藏情誼。

      故此與人交往,一定要學會慧眼識人。誤交損友,錯失益友是人生莫大的悲哀,孰輕孰重,需要自己去衡量。

      同樣,別人對自己如何心中有數即可,對待朋友時,自己更要有自己的立場原則,朋友得意時,不去錦上添花;朋友倒黴時,也不去火上澆油。保持平常心去對待朋友,讓彼此之間的友情能夠更純粹,四季長青,這才是交朋友之道。

      南懷瑾大師所言就是在告誡世人如何應對世俗間的交友處世之方,總結來講無非兩點:交友要有分寸,交友要有慧眼。有分寸的交際才能細水長流,帶慧眼交友才能利己利人,把該做的事做好,把該留的人留住,這樣才是最最舒適的一種狀態,其他的順其自然便好。

      家事國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煩心憂心玻璃心,開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萬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湧動的真實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相關焦點

  • 「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古人的這句俗語說透了人性
    而中國古代的人們通常都會負責抱團取暖,人與人之間也會相互述說自己的心得,俗語就是古人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俗話說得好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接觸的人多了,各種各樣的人都會接觸到,經歷得多了自然也就看透了,古人往往會將自己所遭遇到的事情告知後人。在人情世故方面就有著這樣的一句俗語「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這句話說透了人性,道盡了人心。
  • 古人講:「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啥意思?很現實,很扎心
    事實上這種人際交往關係,在古代社會中又被稱為「厚黑」學。所謂「厚黑」 其實指的就是人性的陰暗面,在每一個人的心中都住著兩個人。一個是天使另一個則是惡魔,當惡魔戰勝天使的時候,很多人甚至會變得禽獸不如。這在民間很多俗語中都有所體現,「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就是其中一句。 看起來有一點深奧,但如果大家能夠繼續分析其中的道理。
  • 俗語:「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道出了與人相處的大智慧
    俗語:「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道出了與人相處的大智慧人生在世都離不開「人情世故」這四個字,經歷過人情世故的人又往往會把「世態炎涼」四個字掛在嘴邊。因為這個世界上最有溫度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而最險惡的同樣也是人心。
  • 俗語「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啥意思?古人說的有道理嗎
    賀紹傑國畫虎《步步高升》作品選自:聚藝上品今天要講的俗語,就是來自增廣賢文中的一句話「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這一句話乍一聽讓人感覺很奇怪,兇猛的老虎都可以靠近,為什麼相熟的人卻不能太親近呢?賀紹傑國畫虎《英雄醉》作品選自:聚藝上品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刺蝟效應」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刺蝟都喜歡擁在一起取暖,但因為他們身上都有尖銳的刺,每當他們靠的很近的時候,就會被刺傷,這時候它們找到了一個合適的距離,這個距離讓它們之間既不會被刺到,也不會因為離得太遠被凍死。
  • 古人云「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什麼意思?能懂的情商都不低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脾氣,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性格,各自利益不相同各自生活習慣不相似。在這種好的和壞的的明爭暗鬥之中,很多人都很難分清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是否存有敵意,所以大部分人都選擇中庸之道用同樣的態度去面對所有的人。因為如此複雜的人際關係,在我國古代也有描寫他的一句俗語「虎生尤可近,人熟不堪親」。
  • 你對《增廣賢文》中的名言「虎生猶可近,人熟不相親」有何感悟
    《增廣賢文》中的這句諺語「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意思是說,陌生的老虎之間或許還可以彼此接近,但是,人與人之間,即使再熟悉,也不應過分親近。它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保持適度的距離才美好。這有些接近於「遠香近臭」的意思。
  • 沒有分寸感,是一場社交災難
    作者:洞見Autumn人到掏心窩子時,就離分開不遠了。微博上有個話題:跟沒有分寸感的人做朋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高贊回答說:我從來不跟沒有分寸感的人做朋友。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是死於久不聯繫,而是走得太近。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在每一段關係中都有著各自舒適的安全空間。再親近的關係,一旦越界,也逃不過愈走愈遠的宿命。
  • 李誕玩笑激怒張歆藝:沒有分寸感,是一場災難
    本是朋友圈一個段子,沒想給大家帶來不適,知錯就改。感謝部分朋友善意的提醒,也感謝部分朋友『善意的祝福』。」人際交往中,開個得體的玩笑,可以鬆弛神經,活躍氣氛,拉近彼此的距離。但是玩笑開得不當,則會適得其反,甚至會造成難以挽回的影響,傷人害己。
  • 李誕玩笑激怒張歆藝,百萬網友狂噴德雲社:沒有分寸感,是場災難
    本是朋友圈一個段子,沒想給大家帶來不適,知錯就改。感謝部分朋友善意的提醒,也感謝部分朋友『善意的祝福』。」人際交往中,開個得體的玩笑,可以鬆弛神經,活躍氣氛,拉近彼此的距離。但是玩笑開得不當,則會適得其反,甚至會造成難以挽回的影響,傷人害己。
  • 陳數老公親表妹,曬親密照片,成年人的感情要有分寸感
    令我沒想到的是,趙胤胤竟然會引起全網的爭議,他發出了和一位女性的照片,舉止看起來很是親密。除此之外,我們可以看到他摟著該女子,並且還親吻著她的頭髮。要知道他的妻子是陳數,二人也會經常秀恩愛,怎麼會突然和陌生女子如此親密?不得不說,這樣的行為實在是有一些毀三觀,這樣的畫面看了難免讓人浮想聯翩。許多網友都懷疑他是出軌了,甚至還有些人直接罵他,認為他對不起了陳數。
  • 李誕玩笑激怒張歆藝,500萬網友狂噴德雲社要角:沒有分寸感,是一場災難
    美國哲學家愛默生說:「同人開玩笑務必要掌握分寸感。適當的幽默玩笑就如同飯裡的佐料一樣,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的輕鬆和愉快。然而,過量的或者不適當的佐料卻會糟蹋掉一頓美餐。」言談的分寸感,體現著對他人的尊重,藏著一個人的頂級修養。
  • 李誕開玩笑激怒張歆藝,德雲社演員遭500萬網友抗議:沒有分寸感,是一場災難
    人際交往中,開個得體的玩笑,可以鬆弛神經、活躍氣氛,拉近彼此的距離。但是玩笑開得不當,則會適得其反,甚至會造成難以挽回的影響,傷人害己。美國哲學家愛默生說:「同人開玩笑務必要掌握分寸感。適當的幽默玩笑,就如同飯裡的佐料一樣,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輕鬆和愉快。然而,過量的或者不適當的佐料,卻會糟蹋掉一頓美餐。」言談的分寸感,體現著對他人的尊重,藏著一個人的頂級修養。
  • 李心艾曝唐嫣龍鳳胎:關係再好,也要懂得分寸感
    自以為很熟是地跨越邊界,過多的幹預他人的生活,反而容易遭到他人嫌隙、隔離。,最怕的就是不懂得分寸感,在不該多嘴的時候多嘴,在不該幹涉的時候過多的插手,在該避嫌的時候靠的太近。再好的朋友,也要保持分寸感,保持一個讓雙方都感到舒服的距離。周國平所說:「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標誌,它懂得遵守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這個距離意味著對於對方作為獨立人格的尊重」。距離產生美,保持分寸感,是最體面的交往方式。學會保持分寸感,是每個人必學的社交之道。那麼,分寸感都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 「螃蟹效應」:人性最愚蠢的一面,是見不得身邊的人好
    生活當中,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又何嘗不存在「螃蟹效應」呢?人性最愚蠢的一面,就是見不得身邊的人好。所以說,生活當中的嫉妒與傷害,其實很多時候都是身邊人造成的,老話常說「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往往身邊人才會讓我們防不勝防。那麼,我們平時就應該為人低調,切忌到處招搖炫耀引起他人嫉妒而被人暗算。
  • 心理話 | 讓已婚男星親額頭,那個沒分寸感的女孩你夠了
    但鬼鬼提出「親額頭」的懲罰,顯然已經越了界。節目片段放到網上後,許多人表示:就算是為了節目效果,也無法接受鬼鬼這樣「調戲」一個已婚男性。不管是不是玩笑,和已經有另一半的異性保持距離,都是男女交往的一條底線。既是尊重對方,也是自重。
  • 關係再好,也要懂得分寸感
    曾看到這樣一段有趣的對話:問:「跟沒有分寸感的人做朋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答:「我從來不跟沒有分寸感的人做朋友。」何為分寸感?再簡單點:做人要有分寸感,切忌越界。任何關係,都有其界限,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更需要分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