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啥意思?古人說的有道理嗎

2020-12-24 聚藝上品

古代聖賢們的經典名言名句,可以教會我們為人處世的道理,說起我們的傳統文化,不得不提《增廣賢文》,這一書中搜集了眾多押韻的俗語、諺語,讀了它之後,可以增長我們的所見所聞。

賀紹傑國畫虎《步步高升》作品選自:聚藝上品

今天要講的俗語,就是來自增廣賢文中的一句話「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

這一句話乍一聽讓人感覺很奇怪,兇猛的老虎都可以靠近,為什麼相熟的人卻不能太親近呢?

賀紹傑國畫虎《英雄醉》作品選自:聚藝上品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刺蝟效應」

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刺蝟都喜歡擁在一起取暖,但因為他們身上都有尖銳的刺,每當他們靠的很近的時候,就會被刺傷,這時候它們找到了一個合適的距離,這個距離讓它們之間既不會被刺到,也不會因為離得太遠被凍死。刺蝟都知道距離太親近,會傷害到彼此,更何況身為萬物之靈的人呢!

賀紹傑國畫虎《沐浴》作品選自:聚藝上品

我們在和熟人相處的時候,總是會放鬆警惕,對他掏心掏肺,該說的不該說的話都說了,這個時候是非常危險的,因為人心即善變又難測,你現在所有的言行舉止,以後有可能會變成熟人傷害你的利器。

《菜根譚》有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意思是做人不能有傷害別人的壞心眼,但是要有時刻防備他人的警惕之心。

劉輝山水畫《松溪登夏圖》作品選自:聚藝上品

「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老虎雖然兇猛,當它接近人們的時候,人都會有防備之心,熟人雖然面帶微笑,但人心隔肚皮,如果對方是笑裡藏刀的在算計你,那你就危險了,所以人和人之間,保持一個合適的距離很重要,要記住「逢人且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

相關焦點

  • 「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古人的這句俗語說透了人性
    俗話說得好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接觸的人多了,各種各樣的人都會接觸到,經歷得多了自然也就看透了,古人往往會將自己所遭遇到的事情告知後人。在人情世故方面就有著這樣的一句俗語「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這句話說透了人性,道盡了人心。虎生猶可近老虎是森林中的霸主,被古人稱之為萬獸之王。
  • 俗語:「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道出了與人相處的大智慧
    俗語:「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道出了與人相處的大智慧人生在世都離不開「人情世故」這四個字,經歷過人情世故的人又往往會把「世態炎涼」四個字掛在嘴邊。因為這個世界上最有溫度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而最險惡的同樣也是人心。
  • 古人講:「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啥意思?很現實,很扎心
    所謂「厚黑」 其實指的就是人性的陰暗面,在每一個人的心中都住著兩個人。一個是天使另一個則是惡魔,當惡魔戰勝天使的時候,很多人甚至會變得禽獸不如。這在民間很多俗語中都有所體現,「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就是其中一句。 看起來有一點深奧,但如果大家能夠繼續分析其中的道理。就會發現這其實講述的,就是人性中的善惡以及人際交往中的法則。只有了解與人交往的法則,才能讓自己變得遊刃有餘。
  • 古人云「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什麼意思?能懂的情商都不低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脾氣,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性格,各自利益不相同各自生活習慣不相似。在這種好的和壞的的明爭暗鬥之中,很多人都很難分清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是否存有敵意,所以大部分人都選擇中庸之道用同樣的態度去面對所有的人。因為如此複雜的人際關係,在我國古代也有描寫他的一句俗語「虎生尤可近,人熟不堪親」。
  • 「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沒分寸感的交往是災難
    人與人之間可以彼此親近,也可以彼此疏遠,有時候憑藉的就是雙方的一種感覺,無論是出於愛情還是友情,可以一直濃烈,也可以平淡無奇,往往看的是雙方的心意。      但是不管怎樣,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還是要留有些許餘地,話不要說得太過,感情不要投入的太飽滿,不是自私,這麼做於己於他都是最好的成全和保護。
  • 你對《增廣賢文》中的名言「虎生猶可近,人熟不相親」有何感悟
    《增廣賢文》中的這句諺語「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意思是說,陌生的老虎之間或許還可以彼此接近,但是,人與人之間,即使再熟悉,也不應過分親近。它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保持適度的距離才美好。這有些接近於「遠香近臭」的意思。
  • 老祖宗告誡「逢人且說三分話」,啥意思?年輕人不懂,容易吃大虧
    文/當年一木自古以來,與人相處都是一門學問。遺憾的是,很多年輕人往往在這一塊兒吃了虧。相反,很多老人卻精於此道,與人相處起來能夠左右逢源,正如一句話所說的,「薑是老的辣」。古人往往把這些為人處世之道,以及生活的經驗教訓,總結成通俗易懂的短句子,再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流傳至今,這就是「俗語」。
  • 古人說: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古人說: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是啥意思?有道理嗎?文/樂聊歷史眾所周知,在我國5000多年的歷史傳承之中,誕生了非常多優秀而燦爛的文化,而這些文化都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而在這些文化之中,有很多都是老百姓們在日常的生活之中,依靠經驗總結而出的。
  • 農村俗語丨遠搬家窮三年,近搬家窮三天,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遠搬家窮三年,近搬家窮三天」是啥意思?有道理嗎?這句話放在以前,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過去,大多數人都很窮。搬家要耗費財力、人力,所消耗的費用,窮人是難以承受的。說白了,還是因為太窮。如今,這樣的說法就設有意義了,雖然搬家要一筆費用,但不會因搬家而至窮。
  • 農村俗語「房上加房,門口開塘,家敗人亡」,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房上加房,門口開塘,家敗人亡」,是啥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裡,蓋房子也是有講究的。特別是以前,一些人在蓋房的時候,首先是選好一個好位置,而他們選用的位置也是經過高人指點以後才動工程。而在蓋房屋的時候也是一次成型,什么正屋啊、側屋啊、大門啊也要一次建設好。
  • 農村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這句話啥意思?
    農村俗語很多都有一定的警示意義,或宣揚美好品德,或教育後人遠離奸邪。雖然伴有一定的誇張手法,但從長遠看來確實是有一定道理的。就拿今天這句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來說,一起來看看吧!
  • 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啥意思?現在還有道理嗎?
    歡迎閱讀農村人事,作者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每天都將為你帶來最新三農資訊。今天為你帶來的是: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啥意思? 古人經驗,終生受益!現在小學生都知道,我們國家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並且,中華文明還是幾千年來,世界上唯一一個從未中斷的文明。
  • 俗語:「冷棺莫入村,熱孝莫登門」,啥意思?古人的告誡
    古人對於生活有著自己的總結,在農村地區廣為流傳的俗語就是古代村人的觀點和勸誡。這些俗語其實是史書忽略的角落,逐鹿中原、天下興亡是丹青卷的主旋律,至於鄉閭間的事,除了奇聞怪談,連載入州府或郡縣的地方志都辦不到。
  • 俗語「青頭蘿蔔獨頭蒜,抬頭女人低頭漢」,啥意思?有道理嗎?
    人們熟悉的俗語、諺語,就屬於這種無形的傳承。俗語、諺語都是古代勞動人民生活經驗的總結,雖然很多都只是口口相傳,在書本上很難找到,但卻有很強的生命力,通過一代又一代人不斷傳承至今。到現在,農村依然有不少老人都能脫口而出幾句俗語,聽起來平平無奇,但卻蘊含著不少道理。
  • 俗語「貧不串親,富不串鄰」啥意思?有沒有道理?聽聽老農怎麼說
    眾所周知,在我國民間有很多通俗易懂的俗語。它們都是老一輩人在長期的生活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經驗,用於指導和教育後輩人如何更好的生活。這些俗語沒有太過深奧的語言,通常朗朗上口,易於傳頌,而且形象生動,讓人一聽之下就能記住。
  • 農村俗語:「左眼跳財,右眼跳災」啥意思?說的真的有道理嗎?
    我國歷史悠久,文化豐富,俗語自然也就多種多樣了,有指導天氣的俗語,比如「一夜響雷十夜雨」,意思是若是幹打了一夜的雷,恐怕接下來的好多天都得連續下雨了,還有一些關於動物的俗語。這個時候旁邊的人可能就會說「左眼跳財,右眼跳災」,但是卻沒人能夠說出其背後的科學依據,那麼這句俗語是真的嗎?
  • 俗語:「眉不過目,一生勞碌」,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在古時候,有很多相面的,他們以此為生,也算是一門手藝。過去人們對此深信不疑,他們可以通過一個人的面相,來推測出這個人將來的命運如何,歷史上也出現過很多這樣的牛人,我們的老祖宗對此也是很有心得,總結出了很多關於面相的俗語,比如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句俗語是:「眉不過目,一生勞碌」,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民間俗語「親家上門,不值半文」,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今天我們分享的俗語話題是:「親家上門,不值半文」,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眾所周知,對於農村人而言,逢年過節都要走親訪友;親戚之間的走動,不僅能夠溝通感情,而且也能夠增進彼此情誼。《西遊記》當中有這樣一句話:「常言道: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哩。你與他相別五六百年,又不曾往還杯酒,又沒有個節禮相邀,他那裡與你認什麼親耶?」由此可見,關係親近的人,如果長時間不來往就會變得疏遠、感情也會變得非常淡薄,古人亦是如此。
  • 俗語:「不嫖莫轉,不賭莫看」,啥意思?有道理嗎
    生活在農村的朋友,對俗語都很熟悉,因為家中的老人經常會說上幾句。俗語在農村很流行,因為他語言簡單易懂,沒有那麼深奧,不想詩詞歌賦那麼辭藻華麗,讓人很難理解其中深意。俗語內容雖然簡單,大部分都是幾個字而已,但是一字千金,其中包含很深刻的道理,如果領悟到其中的真正含義,對我們的人生道路有很大幫助。
  • 俗語「本命年注意啥逢九年齡需低調」老祖宗的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以前那個社會科技還不發達的年代,我國農業生產技術可以說還是非常先進的了。這主要也是我們國家有著上下幾千年的文明歷史,而我們的老祖宗也通過實踐總結出了很多的經歷。老祖宗的這些經驗,也通過簡單的俗語諺語一直流傳在民間,經過一代又一代的驗證,能一直流傳到現代。說明這些俗語諺語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這些俗語諺語都是非常接地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