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當年一木
自古以來,與人相處都是一門學問。
遺憾的是,很多年輕人往往在這一塊兒吃了虧。相反,很多老人卻精於此道,與人相處起來能夠左右逢源,正如一句話所說的,「薑是老的辣」。
古人往往把這些為人處世之道,以及生活的經驗教訓,總結成通俗易懂的短句子,再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流傳至今,這就是「俗語」。
這些俗語傳下來,就是為了讓後人少走彎路,遇到類似情況的時候不吃虧。
可惜,很多俗語都已經失傳了,但是有一些得以倖存下來,成為我們耳熟能詳的句子,比如「逢人且說三分話」。
這句俗語,最早出於明代曠世奇書《增廣賢文》。其實,這句俗語只說了一半,後面還有下半句,只是很少有人知道。
「逢人且說三分話」,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這是老祖宗在告誡我們,在與人交往的時候,不要一股腦地把話全說了,即使自己心裡有10句話想說,我們也只能說出3句。
那麼,為什麼只能說出三分話呢?它的下半句給出了解釋,「未可全拋一片心」。
只說三分話,是因為不能將自己的心思全部告知別人。也就是說,和人交談,一定要多留個心眼,要有所保留,不能讓人知道你的全部想法。一旦你對別人透了底,別人對你了如指掌,再無半點秘密可言。哪天你跟人交惡,就會吃大虧。
要知道,最後傷害自己的,往往是自己最信任的人。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有被最親近之人傷害的事。比如,你在公司向一個好姐妹吐槽了一位上司,轉過背她就當了傳話筒,把這句話原封不動地告訴了上司,結果人家升職加薪了,你卻得乖乖走人。
這句俗語,就是說告誡涉世未深的年輕人,如何去面對紛繁複雜的人際關係。與人相處固然是要以誠相待,但是也不能毫無戒備之心。正如一句俗語所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社會畢竟是很複雜的群體組成的,正所謂「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不可能每個人待人都會真心實意。
有句俗話說得好,「人心隔肚皮,做事兩不知」,別人心裡在想什麼,不是誰都能猜到的。因此,無論說話還是辦事,都要為自己留有餘地,以免讓人抓住把柄。
雖然這樣說聽起來感覺人太現實了,並且帶有消極避世的色彩,但是對於初出茅廬、涉世未深的年輕人,還是有一定好處的,畢竟他們閱歷尚淺,沒有什麼社會經驗,如果再不謹言慎行,做事只憑感覺和衝動、不知進退,吃虧是必然的。
做人,不能太期待這個世界處處光明,當然即使再光明的地方也會有陰影存在。有時候,真心的付出不但得不到任何回報,而且還有可能被小人作為肆意踐踏你的資本!
但是,如果你足夠強大,一身正氣,就不用怕宵小之輩!
人若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並且長存正義之心,事事問心無愧,就能「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即使人心叵測,你的真誠,你人性的光輝也會感動世人,為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對於這句俗語,你覺得現在還有道理嗎?你有過因為掏心掏肺,說話口無遮攔而吃虧的經歷嗎?
其實,很多古人流傳下來的俗語,都被編進了這本《增廣賢文》裡面,比如:
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無錢休入眾,遭難莫尋親。
《增廣賢文》,都是講的俗語,通俗易懂,卻又飽含古人的經驗智慧,對於不懂人情世故的年輕人,很有指導價值和借鑑意義。
這套《增廣賢文》精裝正版,有完整的原文+白話譯文+解讀,現在購買這套《增廣賢文》,再送您一本《道德經》,只要49.8元,相當於一頓飯錢,就可以借鑑古人總結的智慧。
點擊下方橫條裡面的「購買」,立即購買。
年輕人,多看看書,聽聽老祖宗的告誡,少走彎路,會做人,離成功就會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