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艾灸,必須每次都灸腿!對人來說,灸腿就是養命!

2021-02-08 艾灸筆記

艾灸驗方(附穴位圖),身上重要的30個艾灸穴位

高清經絡循行動圖,人體穴位大全!

穴位配好對;治痛翻10倍!(最全收藏版)

九種體質的艾灸方案(非常全面)

史料中這些驚人的艾灸案例,值得拜讀!

艾灸配穴一覽表

艾灸雖好不要盲目灸,超全艾灸知識大普及!(收藏)

最全艾灸排病反應,艾灸愛好者必收藏!

【艾灸】常見病症的艾灸配穴

總是有灸友這樣留言:老師,為什麼我艾灸後月經變少(推遲、閉經)?艾灸不是活血的嗎?為何反而月經變少?每當這時,我會先問她們:

  今天你灸腿了嗎?

  也許很多人都知道,多灸腿可以避免上火,但對於女性來說,灸腿的意義不只是避免上火。很多灸友在艾灸過程中,總是忽視對腿部穴位的艾灸,然後導致氣血不下行,導致經量減少、推遲甚至閉經!

  不妨這樣想,人體是個圓,腰腹部是上半圓,腿就是人的下半圓,如果不灸腿,氣血就不能形成完整循環,單灸腰腹部,氣血只在上半圓局部打轉,氣血就沒有往下走的引導,月經也就不來了。

  有位灸友就是這樣,平時只灸腰腹部,而且因為心情過於急切,三個月來幾乎每天不停的在艾灸,然後就出現閉經現象。經驗豐富的灸友可能會看出來,她在艾灸過程中犯了兩個錯誤:①只灸腰腹,沒有灸下肢穴位,引血下行②施灸過程中沒有休息,陰血損耗!  

  中醫認為,人有四根,即耳根、鼻根、乳根、腳根。四根的根本,是腳根。「人老腳先衰,木枯根先竭」,足以說明腳在人體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只有雙腳健康,經絡傳導才暢通,氣血才能順利送往各個器官。

1、腿是「第二心臟」!人體血液運行包括動脈和靜脈。對靜脈來說,肌肉收縮產生的壓力是血流動力之一,腿部靜脈回流就主要靠小腿肌肉收縮,把小腿照顧好,就等於在身體下部加了一個「泵」,可助心臟一臂之力,堪稱人體「第二心臟」。

2、腿是「交通要道」!人體50%的神經、血管、血液都在雙腿,小腿上還分布著60多個穴位,足三陽經、足三陰經這六條重要經絡也從小腿經過,是人體的交通要道,維持著氣血的上下通達、循環往復。

3、衰老從腿開始!俗話說:樹老根先枯,人老腿先衰。人老後,腿部和大腦間指令的準確性和傳導速度都有所下降,不像年輕時那麼默契。且雙腿承受上身的所有重量,如果不注意保護,自然就「年久失修」了!

4、腿是「疾病反映區」!很多疾病都會反映在小腿上,比如小腿抽筋可能和缺鈣有關、腫脹說明臟腑有病、發涼意味著體質虛寒等,及時發現症狀,利於早期防治疾,治未病。  

  女人多灸腿部,除了可以避免閉經,還有很多其它作用,如:

1、引火下行:最近很多灸友反饋艾灸後上火的情況,大概是因為秋季乾燥,艾灸後容易出現上火的現象,所以每次艾灸要兼顧腿部穴位,把上半身的火氣引到腳上,也叫引血歸源(湧泉),可清虛降火,緩解灸後上火症狀。

2、潤肺濡腸:雙腳是人體穴位最密集的部位之一,存在與肺腑相對應的反射區,且脾、胃、肝、腎等重要臟腑的經脈都經過此,艾灸通過經絡傳導刺激,能達到促進氣血循環、調節臟腑的功能,滋潤乾燥的臟腑以及器官。

3、滋陰補腎:腿是足三陰經的起始點,包括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這三條都是陰經,艾灸即可滋陰,尤其是那些陰虛的灸友,要多灸腿部的三陰交、太溪、湧泉。

4、解決手腳冰冷:雖然氣溫還沒用大幅度降低,卻已經有灸友反饋手腳冰冷,可見是腎陽虛比較厲害了。陽虛即寒氣重,寒凝則氣血凝滯,氣血傳遞不到四肢,就容易出現手腳冰冷,而艾灸腿部穴位可以化解寒氣、促進氣血循環,解決手腳冰涼。

5、促進排毒:曾經有位灸友向我諮詢足三裡起水泡如何處理,並反饋多囊卵巢引起的小腹疼痛,在足三裡灸出水泡後不疼了!這是因為病邪從足三裡的水泡、疤痕中排出,然後才腹部疼痛得以減輕。《醫說》也記載了:「若要安,三裡常不幹」,就是古人在長期實踐中得出來的經驗總結。  

  腿部穴位有很多,我們一次灸不過來,就算灸過來了,也會因為灸量不夠而效果差。所以,下面列出幾個最適合女性多灸的穴位。

1、血海:活血生血,月經量少、閉經、子宮肌瘤必灸!

2、足三裡:增強脾胃的運化生血能力,脾胃差、體虛必灸!

3、三陰交:通調脾、肝、腎,婦科必灸。

4、太溪:滋生腎水,全身最補穴位,不孕、腎虛、月經量少必灸!

5、太衝:疏肝解鬱,行氣活血,肝氣瘀滯者必灸!

6、湧泉:引血歸源,引火下行,陰陽不調、體寒易上火,都可灸它!

☞☞進【美容院從業者微信群】,與全國美業人交流學習!請點擊這裡

相關焦點

  • 不管什麼病,一定要灸腿!你知道為什麼嗎?
    此後艾灸減量,每天仍繼續灸百會,上、下午各3 小時。一周後患兒意識進一步恢復,並能扶物站立。15 天后,在續灸百會的同時,又加灸左右足三裡,上、下午各一次,每次2小時。防止百會穴因灸量太大而引火上行。敲黑板,劃重點:多灸腿部穴位可以引火下行。
  • 艾灸是否有效的標準——灸透!看看你灸透了沒?
    以最常用的懸灸為例,艾灸時,建議在距離皮膚三、四橫指寬差的位置處施灸,別跟烤肉一樣,產生刺熱,因為「壯火食氣」,太熱了反而耗氣,能感覺到溫熱的熱量就行。穴位重要,但也不重要,什麼最重要呢?氣!氣最重要,氣通了,人的骨、筋、肉、血就都順了、通了、活了。所以,艾灸之後,我們手底下要感覺到這種變化。就像摸一個重病患者與健康之人的差別。同時,施灸者和受灸者都必須心神合一。
  • 只灸「上半圓」,不灸「下半圓」,您錯了!
    總是有灸友這樣留言:道長,為什麼我艾灸後月經變少(推遲、閉經)?艾灸不是活血的嗎?為何反而月經變少?也有灸友留言問:為什麼我最近上火了?我之前灸了幾個月都沒問題的啊?細問之下,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都沒有灸腿。
  • 艾灸的知識:什麼是灸透?
    所謂「灸透」,形象的說就是在艾灸時,穴位處於「打開」的狀態,這樣,艾火的熱力和藥性才得以通過穴位和周邊的皮膚滲透進身體,而不僅僅浮在皮膚表面。灸透有兩個重要前提:「火足」與「氣到」,「火足」就是灸量到位,「氣到」就是氣至而有效。生活中,多數灸友在灸至皮膚紅暈時,便認為穴位灸透了。這是一個嚴重的誤區,因為如果經絡瘀堵嚴重的話,皮膚再怎麼紅暈,經絡還是不通。
  • 逢九必灸||原來冬季艾灸有如此多的好處,看完馬上灸起來~
    讓我們都動起手來,輕鬆學習艾灸,愛自己愛家人,讓艾走進千家萬戶。逢九必灸多數人,尤其是女性在冬季會表現出面色淡白,精神萎靡,懶言懶語,嗜睡喜臥,畏寒肢冷,倦怠乏力,腰酸腿軟,小便清長。這些均是脾腎虧虛,陽氣不足的表現。
  • 艾灸一個穴位,怎麼才叫灸透.
    以最常用的懸灸為例,艾灸時,建議在距離皮膚三、四橫指寬差的位置處施灸,別跟烤肉一樣,產生刺熱,因為「壯火食氣」,太熱了反而耗氣,能感覺到溫熱的熱量就行。穴位重要,但也不重要,什麼最重要呢?氣!氣最重要,氣通了,人的骨、筋、肉、血就都順了、通了、活了。所以,艾灸之後,我們手底下要感覺到這種變化。就像摸一個重病患者與健康之人的差別。同時,施灸者和受灸者都必須心神合一。
  • 艾灸一個穴位,怎麼才叫灸透
    因為這些量化標準都是表面功夫,真正決定一個穴位在施灸過程中有無變化、發生了什麼程度的變化,關鍵取決於這個穴位是否灸透!打個比方,這就跟蒸饅頭一樣,光時間夠了沒用,熟透才是關鍵。古人曾有「灸法效如桴鼓」的說法,認為艾灸就像敲鼓,一敲即響。顯然,這種立竿見影的效果必須建立在灸透穴位的基礎之上,唯有灸透,才能得氣、有灸感、有排病反應,進而取得療效。
  • 艾灸最重要的一個指標——灸透!如何才能「灸透」?
    古人曾有「灸法效如桴鼓」的說法,認為艾灸。就像敲鼓,一敲即響。顯然,這種立竿見影的效果必須建立在灸透穴位的基礎之上,唯有灸透,才能得氣、有灸感、有排病反應,進而取得療效。因為艾灸的過程其實就是以火行氣的過程,在氣的運行過程中,神無處不在,喜怒憂思悲恐驚,都是心神變化的表現。唯有「心神合一」——將心神之力滲透到施灸行為當中,身體才能更好地吸收灸量,進而儘快地灸透,反之,心神渙散,調理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 灸友分享:如此灸一灸,調理好全身小毛病~
    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給我做艾灸的LH說:這一排都吸,羶中吸感最重,把艾條拉過去~一灸上,我的熱感是直接到脊柱肩胛處,再延脊柱往上蔓延到大椎,不上脖子~再延脊柱向下到八髎。然後後背脊柱都是熱的,最熱是2處:肩胛,後腰。熱感在變寬。最後上面熱感上肩胛骨。灸的時候,我感覺不到具體灸的哪個位置,灸感都在背後。
  • 艾灸是否可以長期灸?注意了!艾灸前後還有這些「禁忌」!
    如果是單純的為了保健而艾灸,那麼選幾個扶正的穴位,例如中脘,神闕,關元,足三裡,三陰交這些穴位,每周灸兩到三次,每次灸15-25分鐘。中脘湧泉艾灸簡單,不過艾灸前後的注意事項倒是被很多人忽略,其實這些細節往往會影響艾灸的效果。
  • 怎樣艾灸,更容易有灸感?
    灸感來了,一次艾灸抵十次!很多人都不知道,一個人有灸感,與沒有灸感,差別簡直太大了。有灸感的人,一次艾灸,好處可能比沒有灸感的人艾灸十次還要厲害,效果天差地別!一、艾灸有灸感,一次抵十次!>⑥施灸部位或遠離施灸部位產生其他非熱感覺,例如熱、脹、涼、跳、麻、酸、重、痛等灸感(開頭留言的灸友就是這種);⑦上述灸感傳導之處,病症隨之緩解,施灸部位產生的熱、脹、痛等感覺發生深透遠傳,所到之處病症隨之緩解。
  • 灸感來了,一次艾灸抵十次!
    【導語】很多人都不知道,一個人有灸感,與沒有灸感,差別簡直太大了。
  • 艾灸對女人5大突出有作用,灸了即賺到!
    艾灸對女人5大突出作用,灸了即賺到! 我們常說,艾灸與女子天生一對。 純陽之艾於女子,好比冬天的火爐,不僅帶來溫暖舒適,還會消除女子身上的隱患,打消各種煩人症狀。 那麼,艾灸對女人到底有什麼具體的神奇作用呢?
  • 灸法醫案 艾灸直接灸治皮膚贅疣
    《鮑姑祠記》文曰:「鮑姑用越崗天產之艾,以灸人身、灸贅瘤,一灼即除。歷年久,而所惠多。」從各種灸法古籍中,我們見到很多艾灸治療贅疣的記載。今日,瀟湘君就為灸友們提供一篇艾灸治療贅疣的文章——治療方法: 取陳年艾絨少許在贅疣四周貼 一圈膠布以保護正常皮膚 , 再在贅疣頂端粘上麥粒大小艾柱點燃 。 每次每隻贅疣燃五炷 。 如有數個贅疣 , 則一 次只治療一 個 。 經 1~ 2次灸治後 , 頂端有焦黑現象 , 贅疣本身可稍微腫脹 , 根部周圍皮腫可有灼紅現像 。
  • 艾灸時穴位是慢慢打開的,需要灸師做好這一點
    如果幫他艾灸了半個多小時,還反饋說,沒感覺,你會怎麼辦?如果幫他每天艾灸兩小時,灸了半個多月,還反饋說,沒感覺,你會怎麼辦?這幾個問題都是在幫人艾灸時經常遇到的,但是很多已經聽完第六講的同學,並不能很好地回答上面這幾個問題——於是很多同學選擇重聽課程。帶著問題學習果然效率更高一些,優質的答案撲面而來。答摩學員群裡的學霸可真不少啊!
  • 艾灸--灸出健康來(8-9)【扶陽灸督脈以及失眠和小孩發燒的灸法】
    在給灸督脈扶陽,是從大椎開始的,然後就用四種手法,然後一直順下來到尾骨,到尾骨時,得停留的時間會久些,然後就會感覺有兩條熱流,就順著腿一直刷的往下走。這就是扶陽,這時陽氣進入了體內,就是艾火的陽氣進入體內;然後能夠激發到體內固有陽氣。
  • 逢九必灸||你不能不知道的艾灸好處,快來了解一下
    艾灸時採取溫和灸的方法,使用艾條,每個主穴必須灸,配穴可以從中選取2到3個進行輔助,每天艾灸1次,每個穴位灸10分鐘左右,1個月為一個療程,三個療程一般可以見到顯著效果。艾灸取穴:肺俞、脾俞、大椎、神闕、足三裡 、關元。艾灸灸法:可用艾條懸灸或者配艾盒溫和灸 。每日1~2次,每次每穴20~40分鐘。
  • 艾是純陽之物,熱性病為什麼也能灸?選擇什麼穴位和方法灸?
    就像你在幫人艾灸內關時,可以出現被灸者手上一會兒熱一會兒涼的,這些感覺如果是艾熱走竄形成的,難道艾熱的性質就一會兒是溫性的,一會兒是涼性的嗎?這肯定是錯的。另外一個證據是什麼呢?就是當我們用其他的中醫外治法時,也可以出現類似艾灸時的灸感。比如我給人點中脘穴時,點的時候他可以出現腰部熱,手放開的時候他可以出現兩條腿,譁的一下就一路熱下去。他怎麼描述這個熱感?
  • 子宮肌瘤,灸痞根
    用艾炷灸姑娘的痞根穴,每次灸30分鐘。    治了一次之後,姑娘的症狀減輕了,乏力也好多了。又治了兩個療程,所有的症狀都消失了,月經也正常了。姑娘再到醫院去做B超,出來的檢查結果讓她高興壞了:恢復正常,子宮肌瘤消失了。
  • 熱症不能灸、陰虛火旺之人不能灸.......?!(艾者必備)
    ,這裡補充說明一下:隨身灸只是冬天用方便,但是治療效果不好,跟無煙艾條一樣,你要用可以,但是艾灸時間得翻一番,就像那個主角,每個穴位艾灸一個多小時以上。「灸」字從久從火,本來就是用火長時間烤灼的意思。因為艾灸與火息息相關,所以,很多人認為艾灸陽熱,艾火燥化,耗人津血,引起上火。因此,熱症不可灸的觀點也就一直存在。實際上你這時出現的「牙痛、眼乾、舌苔黃...."只是熱症反應,是艾灸把你體內本來淤積的燥熱之氣給宣洩出來了。再灸,這些燥火就沒有了。灸火不傷人,喝水、泡腳、搓腳既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