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感來了,一次艾灸抵十次!

2021-02-12 艾灸360

【導語】

很多人都不知道,一個人有灸感,與沒有灸感,差別簡直太大了。有灸感的人,一次艾灸,好處可能比沒有灸感的人艾灸十次還要厲害,效果天差地別!

灸感的出現,意味著人體正氣壯大,開始深入病灶,祛除病邪之氣,是病情好轉的象徵!下面的七種灸感,是我們最期待出現的7種感覺,一旦出現,說明艾灸的純陽之氣沿著經絡傳導,處於修復病灶的持續過程中!

①透熱,灸熱從施灸點皮膚表面直接穿透肌肉,甚至直達臟腑;

②熱,灸熱以施灸點為中心向周圍擴散;

③傳熱,灸熱以施灸點開始循經絡向遠部傳導,甚至直達病灶;

④局部不熱(或微熱)而遠部熱,也就是施灸部位不熱(或微熱),而遠離施灸部位感覺很熱;

⑤表面不熱(或微熱),而皮膚下深部組織,甚至胸腹腔臟器感覺很熱;

⑥施灸部位或遠離施灸部位產生其他非熱感覺,例如熱、脹、涼、跳、麻、酸、重、痛等灸感;

⑦上述灸感傳導之處,病症隨之緩解,施灸部位產生的熱、脹、痛等感覺發生深透遠傳,所到之處病症隨之緩解。

古語有云:「灸之要,氣至則有效。」艾灸的人有很多,但感覺各不一樣,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氣至病所」,讓艾灸及人體之正氣抵達病灶,發揮作用。

有人艾灸了幾周,一兩個月,都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有人第一次艾灸,卻能明顯感覺到陽氣被調動,在身體裡流動,遊走全身,這就是灸感,說明艾灸在他身上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為何會產生這樣的差異?為什麼別人很輕易就有灸感,而我遲遲沒有?原因很簡單,因為灸感的強弱、有無,很大程度上代表的是人體經絡阻塞的程度!每個人的先天體質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經絡通暢敏感,有的人經絡於堵遲鈍,經絡通暢的人,則灸火易循導經絡,人體就會出現灸感,且灸感明顯,反之經絡堵塞,則灸感難以傳遞。

灸感並不是一個籠統的概念,相反,它也有細緻的劃分,程度的強弱,灸法之中,根據人不同時期出現的不同灸感,大致可劃分為如下3個階段:

艾灸最重要的目的,當然是為了養身和祛病,所以在艾灸時,如能感受到穴位、局部,或整個身體有熱氣流動,那意味著你體內的正氣被激活,灸火循經,滲透進病灶所在,發揮作用,就感覺而言,多表現為皮膚透熱、擴熱、傳熱等現象。

人的正氣剛剛抵達病灶時,自然就會與病灶所在的病邪之氣發生衝突,但因為此時的正氣還不夠壯大,以至於邪氣處於強勢,或者均勢,於是二者便會發生激烈的搏鬥,衍生出較為明顯的灸感反應。主要表現為皮膚肌肉的酸、麻、脹、痛、癢,這個時候大家需要做的當然是堅持艾灸,隨著艾灸的進行,正氣越發壯大,邪氣越發衰微,此階段的灸感也會不斷減弱,身體隨之出現病邪減輕後的舒適感覺。

艾灸的收官階段,病灶會隨著艾灸的持續被祛除,此時肌體深處的邪氣陸續排出,多表現為風、寒、涼、冷的灸感。如果艾灸一段時間後出現了這種情況,那說明你體內的正氣飽滿,由內至外將病氣驅除體外。

艾灸有灸感,那當然再好不過,只需堅持艾灸即可。始終沒有灸感的小夥伴,也不用灰心,因為在這些地方,你也許還有改進的空間!

首先我們要知道,灸感的出現,與艾灸的持續時間、艾灸頻率密切相關。艾灸過程斷斷續續,灸感剛要出現就被打斷。還有些小夥伴單次艾灸持續性可以,但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能系統的規律艾灸,也會延緩灸感的出現。

很多小夥伴的灸量可能是不足的。每個人體質不同,有些小夥伴體胖痰溼厚重,經絡瘀堵嚴重,如果艾條火力太小,根本不會有太明顯的熱感,更別談灸感,這種情況就需要加大火力,在病灶處可循環多灸幾次。

很多小夥伴艾灸,只會採取固定的穴位埋頭灸,不能隨身體變化而辯證調整穴位,這樣會導致一個後果:經絡可產生一定的「抗灸性」,所以建議大家定期辯證換穴位艾灸,或循環灸,以讓灸感更容易出現。

有些小夥伴喜歡用隨身灸,艾灸的同時做家務、看電視,卻不知這樣會讓經氣「三心二意」,不往病灶跑,也就不能「氣至病所」,更難產生灸感。艾灸就像泡茶,是一個要走心、有態度的行為:意守灸火、認真耐心、心平氣和的來艾灸,會比急躁草率更易衍生灸感。

如果你從沒有灸感,那是因為先天經絡遲鈍、不敏感,並不是沒效果,我們不需要盲目追求灸感,也千萬不要因為一時沒灸感而放棄艾灸。

沒有灸感絕不意味著艾灸沒有效果,更多代表了被灸之人的經絡於堵嚴重,以致灸感的出現緩慢。更需要堅持艾灸,開淤散阻,疏通氣血經絡,之後就會慢慢好轉。最後請大家記住:「靜心、耐心、愛心」,應是每位艾灸人必備的三個品質!

掃碼關注

了解更多中醫艾灸健康養生知識

⊙註:本公眾號為中醫健康知識交流共享平臺。文章僅供學習參考,如涉及用藥療方,請在執業醫生指導下進行。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供交流學習使用(非商業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往期精選

相關焦點

  • 怎樣艾灸,更容易有灸感?
    灸感來了,一次艾灸抵十次!很多人都不知道,一個人有灸感,與沒有灸感,差別簡直太大了。有灸感的人,一次艾灸,好處可能比沒有灸感的人艾灸十次還要厲害,效果天差地別!一、艾灸有灸感,一次抵十次!艾灸的收官階段,病灶會隨著艾灸的持續被祛除,此時肌體深處的邪氣陸續排出,多表現為風、寒、涼、冷的灸感。如果艾灸一段時間後出現了這種情況,那說明你體內的正氣飽滿,由內至外將病氣驅除體外。四、怎樣艾灸,更容易有灸感?
  • 艾灸的知識:什麼是灸透?
    比如,沒灸之前,撫摸皮、肉、筋、骨感覺僵硬、涼,艾灸過後,再撫摸看看,感覺完全不一樣了,皮膚有彈性了、柔軟了,筋也順了。總之就是皮肉、筋、骨成為一個有活力的整體。艾灸前後,人體的變化好比由固態的冰化成了液態的水,原本的瘀堵、陰濁,在艾灸的作用下,融化了、溫暖了。比如皮膚溫熱了、溼潤了,筋肉之間有粘性了,這種感覺就說明灸透了。
  • 艾灸是否有效的標準——灸透!看看你灸透了沒?
    顯然,這種立竿見影的效果必須建立在灸透穴位的基礎之上,唯有灸透,才能得氣、有灸感、有排病反應,進而取得療效。艾灸體現在效果上,就是要透過穴位及人體找到那個"活"的感覺。活的和死的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呢?死的就像石頭一樣,摸上去涼的、硬的、僵的、死沉沉的。用火一灸,火的溫氣一點點透進去,上手一摸有彈性了、柔軟了、柔和了、順了,這就叫有變化了。
  • 艾灸一個穴位,怎麼才叫灸透.
    顯然,這種立竿見影的效果必須建立在灸透穴位的基礎之上,唯有灸透,才能得氣、有灸感、有排病反應,進而取得療效。艾灸體現在效果上,就是要透過穴位及人體找到那個"活"的感覺。活的和死的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呢?死的就像石頭一樣,摸上去涼的、硬的、僵的、死沉沉的。用火一灸,火的溫氣一點點透進去,上手一摸有彈性了、柔軟了、柔和了、順了,這就叫有變化了。
  • 艾灸一個穴位,怎麼才叫灸透
    平日裡,大家用艾灸調理身體時,都會給出一組穴位,有時還會具體到哪個穴位灸幾次、灸多少分鐘,但是不少人都不能取得完美的艾灸效果。
  • 90%的人艾灸是在烤肉,想要感受神奇的灸感,只需要4點就能做到
    艾灸有效的前提就是一定要「氣至」,那麼什麼是氣至呢?其實就是灸感的產生。想要產生灸感的一個關鍵前提就是不能太燙,所以我們施灸的時候(溫和灸)一定是追求溫熱的感覺,而不是燙的感覺。艾灸時覺得燙那是在烤皮,溫熱並且有滲透力才是艾灸。
  • 艾灸能不能每天灸?艾灸多長時間做一次比較好
    艾灸能夠天天灸嗎 人們究竟可不可以每天艾灸,一定要根據自身的體質以及自身的症狀來決定,要是身體嚴重不適,這樣的話大家能夠天天做,如果是有慢性疾病,或者是靠艾灸來養生,這樣的話我們就不需要天天做。艾灸多久做一次好 急性疾病艾灸 生活中有些人身體不適,情況比較嚴重,或者是有其他的急性炎症,這樣的話艾灸的時間就需要長一些,要是大家的身體能夠接受,一天艾灸一次兩次實際上都可以。
  • 艾灸--灸出健康來(8-9)【扶陽灸督脈以及失眠和小孩發燒的灸法】
    9完稿於:己亥年 丁卯月 辛未日艾灸--灸出健康來9【四要穴灸法及水腫慢支灸法】本期主題:灸出健康來9-9       凡病,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灸之。在冬天裡一個月內可以灸十次左右,以上說的是用艾條懸灸。如果用直接灸的話,足三裡可以直接灸七壯,一年灸一次就可以了,這都是身體正常的人,主要用於預防和養生。這是古人一生中的四次灸的第三類灸法。
  • 艾灸是否可以長期灸?注意了!艾灸前後還有這些「禁忌」!
    在艾灸界,有句話叫:「灸不得法,不如不灸」。施灸不當,不但影響效果,嚴重時還會傷身!如果是為了調理急性病,比如突然頭痛腦熱,腹痛積食等,就灸的時間久一些,一天灸一次到兩次。剛開始可以每天灸,灸十五天,如果感覺身體有明顯好轉,之後就可以隔天灸,或者一個星期灸兩次到三次。
  • 艾灸最重要的一個指標——灸透!如何才能「灸透」?
    古人曾有「灸法效如桴鼓」的說法,認為艾灸。就像敲鼓,一敲即響。顯然,這種立竿見影的效果必須建立在灸透穴位的基礎之上,唯有灸透,才能得氣、有灸感、有排病反應,進而取得療效。「氣至」就是:表面不熱深部熱,局部不熱遠部熱,此處不熱他處熱(或者麻脹痛及其他非「燒灼皮膚」的熱感)。艾灸某處,發生「感傳」現象,從此處傳到彼處,就說明得氣了。
  • 艾灸時穴位是慢慢打開的,需要灸師做好這一點
    請問:當你幫人艾灸時,手上感覺很好,覺得艾條被穩穩吸住,被灸者卻感到灸處有點燙,你該怎麼辦呢?另外,當出現灸得好好的,你刮完灰回來,被灸者感到灸處有點燙,你覺得可能的原因是什麼,該換點艾灸了嗎?大家可以自願回答這個問題,如果看完問題還沒能立刻心中生起答案來,建議重聽課程第六講。再問一個小問題,當你幫人艾灸時,開口問被灸者:有什麼感覺?
  • 女人艾灸,必須每次都灸腿!對人來說,灸腿就是養命!
    (最全收藏版)九種體質的艾灸方案(非常全面)史料中這些驚人的艾灸案例,值得拜讀!艾灸配穴一覽表艾灸雖好不要盲目灸,超全艾灸知識大普及!(收藏)最全艾灸排病反應,艾灸愛好者必收藏!很多灸友在艾灸過程中,總是忽視對腿部穴位的艾灸,然後導致氣血不下行,導致經量減少、推遲甚至閉經!  不妨這樣想,人體是個圓,腰腹部是上半圓,腿就是人的下半圓,如果不灸腿,氣血就不能形成完整循環,單灸腰腹部,氣血只在上半圓局部打轉,氣血就沒有往下走的引導,月經也就不來了。
  • 艾艾貼灸出水珠,這是什麼原因?(淺析艾灸排病反應)
    平常在艾灸的過程中,很多初學者經常會碰到一些疑問,比如說艾艾貼灸出水泡是為什麼呀?
  • 灸法醫案 艾灸直接灸治皮膚贅疣
    《鮑姑祠記》文曰:「鮑姑用越崗天產之艾,以灸人身、灸贅瘤,一灼即除。歷年久,而所惠多。」從各種灸法古籍中,我們見到很多艾灸治療贅疣的記載。今日,瀟湘君就為灸友們提供一篇艾灸治療贅疣的文章——治療方法: 取陳年艾絨少許在贅疣四周貼 一圈膠布以保護正常皮膚 , 再在贅疣頂端粘上麥粒大小艾柱點燃 。 每次每隻贅疣燃五炷 。 如有數個贅疣 , 則一 次只治療一 個 。 經 1~ 2次灸治後 , 頂端有焦黑現象 , 贅疣本身可稍微腫脹 , 根部周圍皮腫可有灼紅現像 。
  • 逢九必灸||你不能不知道的艾灸好處,快來了解一下
    今天是2020年7月9日,519倡導「逢九必灸」每逢9日、19日、29日愛自己「艾」家人,尤其是在夏季「三伏灸療法」是通過利用全年中陽氣最盛的三伏天,人們體表陽氣也相對充沛的時機,進行灸療,以起到溫養經絡、祛溼散寒、補虛助陽的作用,改善各種冬季疾病。可謂借天時來治病。
  • 逢九必灸||原來冬季艾灸有如此多的好處,看完馬上灸起來~
    艾護健康,灸享未來,讓艾走進千家萬戶。今天是2020年12月19日,519我要灸倡導「逢九必灸」每逢9日、19日、29日愛自己「艾」家人,尤其是在冬季,人們體表陽氣開始收藏的時機,進行灸療,以起到溫養經絡、祛溼散寒、補虛助陽的作用,改善各種冬季疾病。可謂借天時來治未病。艾灸是現代少有的自然綠色療法之一,簡單易學且無副作用,是我國流傳已久的中醫療法。
  • 艾灸可續命的真相,60條艾灸法則,一次全講明白
    在施灸的過程中,會適量或大量的出汗,這樣悶熱之氣會隨汗液得以宣洩,而且積蓄一冬的毒氣也得以散發,灸完之後,再喝一些溫薄荷葉水,頓時人就會感覺到清爽無比,悶熱之氣一掃而光。所以夏天艾灸,瀉熱清涼是養生避暑的最佳方法。據說日本人也都是在用我們老祖的這種方法來過夏的。11、艾灸的純陽是什麼?
  • 灸友分享:如此灸一灸,調理好全身小毛病~
    在網絡上看到一位灸友的灸療體驗,對於治療過程和灸感的描述很詳盡,在此分享出來供大家參考。給我做艾灸的LH說:這一排都吸,羶中吸感最重,把艾條拉過去~一灸上,我的熱感是直接到脊柱肩胛處,再延脊柱往上蔓延到大椎,不上脖子~再延脊柱向下到八髎。然後後背脊柱都是熱的,最熱是2處:肩胛,後腰。熱感在變寬。最後上面熱感上肩胛骨。灸的時候,我感覺不到具體灸的哪個位置,灸感都在背後。
  • 讓艾灸養生變得簡單點,一貼一開輕拍調溫-左點小艾蘊生小宮灸
    現在的艾灸養生不區分年齡和性別,只要是有所需就可直接使用,沒有什麼條條框框的約束。我想左點小艾蘊生小宮灸對於當下喜歡養生的人來說,已經成為了日常攜帶的常見養生產品。說到艾灸養生,也已經是中國千百年來的健康養生方式之一,對於這次我親身體驗的這一款左點小艾蘊生小宮灸來說,其實也是承襲了宮廷古法艾灸,順應當下國潮養生文化的智能健康生活。
  • 艾灸找不準穴位灸壞了誰負責?
    今天徐姐就給大家講一下艾灸貼錯穴位或者位置不準造成的問題。艾灸並非扎針,採穴並不相同 !針和灸,作為兩個主要的經絡治療方法,千百年來常常被醫家以一種聯合的方式進行稱謂,時至今日,還在流行。很多不明白的人常常以為針灸就是扎針,然後以為艾灸採穴也要像扎針一樣,特別精準。事實上,針和灸是兩種不同的手段,採穴的要求也是不盡相同的針:使用特製的銀針插入人體,依靠針的刺激作用,發揮治療的作用,其特點是對操作者的專業水準、操作手法要求高,採穴必須精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