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艾貼灸出水珠,這是什麼原因?(淺析艾灸排病反應)

2021-03-01 艾艾貼楊澤計

    平常在艾灸的過程中,很多初學者經常會碰到一些疑問,比如說艾艾貼灸出水泡是為什麼呀?那麼今天咱們就針對艾灸的一些現象來進行分析。其實在艾灸的過程中出現水珠,是非常正常的一種現象,主要的原因有兩點

    第一是因為身體內的寒溼比較重,所以艾灸的陽氣進入身體,會把體內的溼寒往外排。所以會在皮膚上有一些表現。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艾艾貼的原理是倒流塔香。那麼艾煙的倒流與皮膚的出汗進行結合,從而也會形成一些水珠。所以通過這兩點的分析,大家完全可以放下心來。

    我們在艾灸的過程中,一定要明白艾灸的一些常見排病反應,這樣才能在碰到的時候不會太害怕,擔心灸壞了身體什麼的或者是要不要繼續艾灸呢。艾灸的陽氣進入我們的身體,那麼必然會和體內的病邪做鬥爭,那麼在這個過程中,艾灸肯定要慢慢的把病邪排出體外,從而會出現排寒溼、出水珠等等一些自然反應,這也是好的一種現象,說明艾灸正在起作用。

    其實為什麼艾灸會出現一些反應,這得要從中醫上分析,中醫講究疾病怎麼來的,那麼就要怎麼排出去。比如我們身體經常的受寒溼了,那麼體內溼寒自然會很重。所以我們在養生的過程中,就必然要把這些寒溼排出體外,從而才會恢復健康。而艾灸就是其中的一種方式。

    另外還有一些人在艾灸後可能會出現水泡,不是水珠哦。一般會有一些輕微的疼痛,而有的人沒有任何疼痛感。如果你遇到水泡後,一定不要過於擔心,咱們可以繼續在水泡的附近進行艾灸。這種如果是小水珠的話,我們不用太在意它,讓它自己自然變小,然後結痂。如果是大水泡的話,那麼可以用消毒針把它戳破,然後塗點艾灰,這樣可以加快結痂。

    這些種種其實都是艾灸中一些正常反應,身體內的這些垃圾和毒素只有不斷的排出,我們的身體才會加速恢復健康,所以我們也要期待正常的排病反應哦。

相關焦點

  • 艾艾貼產品說明書丨元月手把手教你,想灸哪裡貼哪裡
    元月示範使用艾艾貼艾灸是流傳千年的養生方法,然而傳統的艾灸方法很繁瑣,「
  • 悠家新包裝艾熱灸價錢如何?艾灸後出現這23種現象,是好事!千萬別停,否則前功盡棄
    ④【美胸貼&豐胸貼】⑤【悠家順芝堂新包裝艾熱灸】⑥【順芝堂新包裝艾熱灸吸附貼】⑦【新紅顏縮陰】⑧【新紅顏宮頸糜爛】②曲仙塑身衣 ②新紅顏縮陰曲仙止彈豆減脂瘦身不用節食③艾艾貼與艾條灸的區別  ④艾艾貼與艾條灸的對比 ⑤艾艾貼腎虛灸哪裡圖片  ⑥新包裝艾熱灸,吸附貼主治哪功能⑦新包裝艾熱灸,吸附貼是不是合法產品  ⑧新包裝艾熱灸,吸附貼哺乳期能用嗎①【新包裝艾灸貼】②【悠家新包裝艾熱灸有什麼作用
  • 艾艾貼代理商分享:帝王之灼艾分痛,艾灸之千年傳承!
    見弟弟飽受疼痛之苦,趙匡胤心有不忍,於是也給自己艾灸,分擔弟弟的疼痛。古人讚賞趙匡胤對弟弟的深情厚誼,於是用成語「灼艾分痛」來頌揚他的美德,讚賞兄弟之間的情分。從這段記載可以得知,艾灸療法不僅僅在民間盛行,甚至連皇帝都是艾灸的粉絲。趙匡胤親自為弟弟艾灸、也取艾自灸,可見其對艾灸操作熟練,並且相當信任。
  • 艾灸找不準穴位灸壞了誰負責?
    灸:通過燃燒艾條,會產生短紅外波,藉助這種紅外波的良性刺激,艾灸才會有效。因為這種短紅外波的發散性的,所以艾灸是對 一片區域進行的能量覆蓋,而不是一個點。總而言之,扎針和艾灸起效的原理大相逕庭,對採穴的精準要求也不盡相同。扎針採穴是一個點,艾灸採穴是一個區域,請大家記住!艾灸採穴允許有誤差!
  • 女人艾灸,必須每次都灸腿!對人來說,灸腿就是養命!
    (最全收藏版)九種體質的艾灸方案(非常全面)史料中這些驚人的艾灸案例,值得拜讀!艾灸配穴一覽表艾灸雖好不要盲目灸,超全艾灸知識大普及!(收藏)最全艾灸排病反應,艾灸愛好者必收藏!  有位灸友就是這樣,平時只灸腰腹部,而且因為心情過於急切,三個月來幾乎每天不停的在艾灸,然後就出現閉經現象。經驗豐富的灸友可能會看出來,她在艾灸過程中犯了兩個錯誤:①只灸腰腹,沒有灸下肢穴位,引血下行②施灸過程中沒有休息,陰血損耗!    中醫認為,人有四根,即耳根、鼻根、乳根、腳根。四根的根本,是腳根。「人老腳先衰,木枯根先竭」,足以說明腳在人體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艾聽】艾灸後都有哪些排病反應?出現這些嚇人症狀,千萬別停灸!
    陪你一起療愈不為人知的傷最近有很多艾友留言說:艾灸後出現了,皮膚起紅疹、瘙癢;艾灸後出現頭暈胸悶.實際上這些都是艾灸後的正常反應,也就是「排病反應」。排病反應是我們在艾灸治療中大都會遇到的問題!有些人的排病反應是很嚴重的、很可怕的。大多數人也因為遇到了覺得恐怖忍受不了,或者聽信了外人的勸阻就放棄了艾灸,很是可惜!排病反應是身體給「病邪」一個出路!體內的病邪不除,這種排病反應就會層出不窮,你總要給體內病邪一個排出來的路徑吧。
  • 艾灸的知識:什麼是灸透?
    灸透有兩個重要前提:「火足」與「氣到」,「火足」就是灸量到位,「氣到」就是氣至而有效。生活中,多數灸友在灸至皮膚紅暈時,便認為穴位灸透了。這是一個嚴重的誤區,因為如果經絡瘀堵嚴重的話,皮膚再怎麼紅暈,經絡還是不通。
  • 23種艾灸排病反應和處理方法
    大家在家艾灸,難免出現一些排病反應,很艾灸新手可能會發慌,不知道是該停灸還是繼續,甚至直接認為是艾灸把自己身體灸壞了,從而放棄艾灸。所謂排病反應,其實就是不只是艾灸過程中才有的,只要是中醫調理大多都會出現,扎針、中藥、推拿等等各種方式都會出現。是通過中醫方式調理以後,正氣充足,體內正邪相搏過程的一種外在表現。
  • 艾艾貼品牌百科
    艾艾貼創立於2015年,是深圳前海艾艾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艾艾貼以「弘揚國粹之美,傳承艾灸文化」為己任,致力於成為中國艾草科技生態領創者,以現代科技賦能傳統艾灸,讓艾灸養生更具便利性和時代性。;合作成立蘄艾艾灸培訓機構;共同研發以艾為核心的全系列大健康產品;共同打造全國最大的艾灸技能培訓中心。
  • 艾灸時穴位是慢慢打開的,需要灸師做好這一點
    請問:當你幫人艾灸時,手上感覺很好,覺得艾條被穩穩吸住,被灸者卻感到灸處有點燙,你該怎麼辦呢?另外,當出現灸得好好的,你刮完灰回來,被灸者感到灸處有點燙,你覺得可能的原因是什麼,該換點艾灸了嗎?大家可以自願回答這個問題,如果看完問題還沒能立刻心中生起答案來,建議重聽課程第六講。再問一個小問題,當你幫人艾灸時,開口問被灸者:有什麼感覺?
  • 怎樣艾灸,更容易有灸感?
    有灸友問,說「艾灸後手發麻,是不是灸出問題了
  • 灸感來了,一次艾灸抵十次!
    古語有云:「灸之要,氣至則有效。」艾灸的人有很多,但感覺各不一樣,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氣至病所」,讓艾灸及人體之正氣抵達病灶,發揮作用。有人艾灸了幾周,一兩個月,都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有人第一次艾灸,卻能明顯感覺到陽氣被調動,在身體裡流動,遊走全身,這就是灸感,說明艾灸在他身上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為何會產生這樣的差異?
  • 艾灸是否有效的標準——灸透!看看你灸透了沒?
    平日裡,大家用艾灸調理身體時,都會給出一組穴位,有時還會具體到哪個穴位灸幾壯、灸多少分鐘,但是不少人都不能取得完美的艾灸效果。
  • 艾灸一個穴位,怎麼才叫灸透.
    平日裡,大家用艾灸調理身體時,都會給出一組穴位,有時還會具體到哪個穴位灸幾壯、灸多少分鐘,但是不少人都不能取得完美的艾灸效果。
  • 【艾灸知識】艾灸療法的歷史
    所以慢慢的他們對灸火的材料有所選擇,古人認為有八木不宜作為灸火,分別是:松、柏、竹、橘、榆(Yu)、枳(zhǐ)、桑、棗。這八種木火不宜作為灸療的原材料。所以在古書籍《黃帝明堂灸經》就有這樣的記載,「古來用火灸病,忌八般木火,切宜避之....有火珠耀日,以艾承之,遂得火出,此火灸病為良,凡人卒zu難備矣」。
  • 灸後不出汗、出汗多、出臭汗虛汗粘汗,分別代表什麼?怎樣健康出汗?
    因為工具灸是靜止的,且因工具結構的原因受熱量蒸發的水汽不能及時散發,聚集到一起就形成水珠。在艾灸的強大施灸過程中,患者往往會大汗淋漓,溼透床單,施灸一次出一次大汗,有許多患者很顧慮,如此出汗身體是否會虛脫?會不會對身體有害?
  • 艾灸一個穴位,怎麼才叫灸透
    平日裡,大家用艾灸調理身體時,都會給出一組穴位,有時還會具體到哪個穴位灸幾次、灸多少分鐘,但是不少人都不能取得完美的艾灸效果。
  • 艾灸是否可以長期灸?注意了!艾灸前後還有這些「禁忌」!
    在艾灸界,有句話叫:「灸不得法,不如不灸」。施灸不當,不但影響效果,嚴重時還會傷身!如果是為了調理急性病,比如突然頭痛腦熱,腹痛積食等,就灸的時間久一些,一天灸一次到兩次。剛開始可以每天灸,灸十五天,如果感覺身體有明顯好轉,之後就可以隔天灸,或者一個星期灸兩次到三次。
  • 25種艾灸反應和應對方案大全,艾灸必備的專業知識
    艾灸能有效果的一個最主要因素是保持艾灸的持續性,但是目前存在的一個狀況是,很多灸友在家施灸過程中,發現艾灸一段時間身體會出現各種不適的反應,比如頭痛、上火、腹瀉、紅疹、失眠等,所以,很多人就放棄了艾灸。而對於有豐富艾灸經驗的灸友,出現以上問題卻是一件開心的事情。到底是灸出毛病了,還是艾灸見效了? 今天我們就聊一聊艾灸中的30種常見反應和處理方法。
  • 地表最強艾艾貼是如何煉成的?
    介紹一下艾艾貼的企業榮譽:介紹一下艾艾貼獲得的證書: 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註冊許可證,國際通行證‼️ 全世界最好的艾灸產品,當之無愧☄️艾艾貼集團硬核實力❷四大動作 品牌煥新升級經過艾艾貼研發團隊的精心研發和反覆試驗,2020年5月,艾艾貼發布了全新產品——艾灸精華貼,短短半年收穫巨大好評,讓艾灸養生變成了一件適應多元場景、簡便高效的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