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友經驗談 | 陪孩子自信地成長

2021-02-25 清華招生

「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承載著父母的目送,代代清華學子的背影如荷清逸,搖曳水木清華。

孩子的成長永遠離不開父母的諄諄教誨和家庭的溫暖底色,每個優秀孩子的背後皆是智慧的長輩親友,正如每片遠洋的風帆背後都有一座堅毅而明亮的燈塔。

「清華招生」正陸續推出「親友經驗談」專欄,讓我們一起分享、學習清華親友陪伴孩子成長成才的經驗心得。今天為我們帶來分享的是清華大學2020級新生左一翔的媽媽,一起來看看吧~

2020年高考,孩子很幸運地圓夢清華大學,並且初心不改,選定建築學院城鄉規劃專業。得此收穫,非常感恩成長路上給予我們教育、幫助與關愛的師長、親朋、好友,以及許多僅為相識的友人。高三這一年,在學校的周密安排下,孩子一直在慢慢前進,但高考前的二模卻意外大幅跌落,似乎是在恰當的時候敲邊鼓,提醒他再堅持,再努力——高考回歸了好狀態。他爸常說:看他狀態是學有餘力的,保持信心就好。

回到寫這篇文章的要求上,先生和我都是很普通大學的本科和碩士,談不上會教育,帶孩子也沒有多高大上的系統論和多高水平的引領性,既然成為了孩子第一任老師,我們有動力不斷學習和調整,不斷借鑑和嘗試。家長總會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可孩子也會羨慕別人家的父母;家長總想如何培養好孩子,可孩子也想如何培養好家長。我們在努力與孩子相處相長,共同磨合適應我家的方法。以此初心,陪孩子長大的這些年裡,我們比較關注幾個方面。

書是人類的朋友,我試著帶給孩子閱讀的氛圍。在孩子還是個小不點的時候,不管他懂不懂,我會舉著報紙、繪本、圖書給他讀、給他看。家裡有本翻的爛爛《O到3歲育兒知識》,是他不懂裝懂時期的最愛。可能這個原因,在幼兒園小朋友看景的時候,他已經關心書的介紹、看說明,最喜歡認路標、看站牌。

孩子小學是寄宿制,就讀的小學有非常好的教育理念,學習生活井然有序、豐富多彩,學校每天安排閱讀時間,或者在圖書館,或者在班級,引導孩子們靜靜看書浸潤心底。

我很認同那句「書非借不能讀也」,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堅持帶孩子在少兒館定期借書閱讀,借書內容廣泛,各種類型都有,多是我和孩子翻到什麼有趣就借什麼。因為借書有期限,我會提醒孩子看書,孩子則更有動力,也更珍惜閱讀。現在回想,按期讀完書也是一份儀式感的打卡。閱讀面寬了,小朋友自然自信一些。


尊重這詞有些嚴肅了,無非是我自己不善做決定,對待孩子的事情也就如此,大多商量著來。通常是給選項,給分析,以及大概給預測,以孩子的想法為主,他選定了就支持他,即便心裡打鼓也在我心裡化解。「可以這樣」,「你覺得呢」,這樣的情況比較多。而且家庭中事情也會告訴他,一起商量,不管他8歲、10歲、15歲,都是家庭三分之一,有權利知道也有責任分享分擔

回想孩子的青春叛逆期有兩個時段,大約10-11歲和14-15歲,越過這兩拔峰值,我們一起玩一起聊,都很朋友。在青春期,我倆經常「唇槍舌戰」,他總有理由、我總有道理,是一種「水來土掩,兵來將擋」的感覺。當然,道歉和示弱同樣必要,因為家長並不總是對和強勢的,尤其是有理不在聲高、強勢不在吆喝,常感覺孩子培養了我辨論的頭腦和反應的速度。

和孩子在長白山

陪伴孩子,無論粗枝大葉,還是細緻入微,我都會關注孩子的變化。比如,他不經意說某科小紅花沒有小朋友多,我幫忙選了課外班輔助引導下興趣和信心;比如他幾科都沒起色,我們會商量補習哪科,哪科還能扔掉「拐杖」靠自己磨合。

孩子是家長的鏡子,我會堅持正能量的底色,注意談論的不同態度或不同觀點,也告訴他一些我們的缺點和失誤。有了開誠布公,想必孩子沒有猜忌,遇事不怯場。孩子比我有更穩定的情緒,也有新時代年輕人的視角,有時會在我情緒節點找我聊天,幫我化解——我很知足。

初中時候,孩子曾參加國家圖書館「少年館員培養計劃」,也許只是碰巧,在100多人中他被評為「優秀小館員」。我像發現了金子,他樂於志願服務,還挺有責任感,於是我們開始關注志願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

我們註冊了「志願北京」,有緣接觸到心飛揚青少年志願團隊,2016年開始,走上社會參加志願服務成為了一項周末課外班,參與過文化、體育、旅遊、衛生、精準扶貧、一帶一路、科創等豐富的志願項目。我的初衷是給孩子培養一點奉獻精神、責任意識,以及在過程中體會一些失敗的滋味。志願服務是去做和付出,不必在意被忽略和不認可,比如在醫院導醫項目被著急的病人誤會,在一帶一路項目被質疑不如關心國內貧困地區,還有在科創項目中關注了城市管理的規則……這些是書本上不能體會到的。

高中時,孩子的老師很有經驗,引導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團隊凝聚力,讓人人有分工,參與班級管理。於是,孩子做了三年衛生委員,上學的每一天都要等值日完成檢查結束才最後離校,能堅持下來就是一種付出。

這許多的社會工作為他贏得了自信。我一直關注要讓孩子保有自信的底氣,不斷提升自信的底氣。家校配合,水漲船高就是我想帶給孩子的正向目標。

高考改革是這屆學生面對的一大挑戰,選科實在是焦慮和糾結的事情。孩子班級在年級實力強,選物化生是大比例,選物化地意味著走班制離開班級氛圍,也有著其它方面的挑戰。但是在分析利弊後,孩子依然選擇了喜歡的地理,寧可接受分數下降的預期。說實話,挺佩服現在孩子們的視角,此後先生和我堅定地支持他,默默研究著將來的方向和可以選擇的專業。事實證明,物化地也選對了。

再一個例子是,高二時孩子自己報了《最強大腦》節目海選,過了兩輪線上測,需要家長陪同的時候才告訴我們,陪他在北京、南京考了兩輪線下測,竟拼進了節目錄製,初始百強排名13。

問題來了,雖然覺得打醬油打的還挺好,但請假上節目耽誤課,到期末就該裸考了,再燒腦的節目也是智力遊戲。他也明白這與高考無關,只是喜歡和享受晉級的喜悅。隨著100進80,80進60,我是越來越不淡定了。等他抱著必敗的決心選擇對手,止步於60進30的舞臺,看他下場後拍感言,呆在攝影棚不走,感受到他在努力化解自己的失落,還有那種依依不捨。我很佩服他的決定,參與證明了自己,見識了優秀的學長,他要承擔的不止學習的責任,更是成長的責任。我安慰孩子拍落這個小插曲,繼續前進的路。是的,選擇未免不是一個好經歷,因為優秀學長的高光,已經給他的夢想深深種了草。

高三無疑是磨心的一年,家長關注孩子,切記別把焦慮全部轉移傳導給孩子,相反我們要幫助孩子化解不安情緒和鼓勵積極能量,一方面緊跟學校的安排和引導,另一方面也磨合孩子的自身情況。

我家有兩點體會,仍然要保持睡前閱讀,倒不一定非要連結分數,青春期讀物、益智遊戲書、歷史期刊都在看,想必學習壓力大,偶爾翻翻無妨,權當換腦子了,總比手機遊戲好。仍然可以保持洗滌小衣物的習慣,體力是對腦力的暫時替代,留處空白能讓他有靈感關連或打通一些知識結點。

今年新冠疫情突發,國有行動力,家有執行力,做好防控、安心學習是主要任務。網絡學習需要自律,難得一家人在一起,為陪伴孩子,他爸讀書寫讀後感,增進與孩子交流;我插空看範文資料,和孩子交流,催著改二稿定三稿,不斷在老師指導下訓練應試技巧。

我工作雖不是防疫一線,但也在極其重要的抗疫生產物資領域,就是那個讓街頭巷尾都知道的口罩防護服熔噴布的行業,從正月初三上班,以工作責任對應學習責任,是非常有動力的陪伴了。每天告訴孩子正能量信息,消除信息雜揉帶來的焦慮不安,幫助孩子堅定信念,心無旁騖向前進。

有意無意間,感覺我們許多時候都關注了給孩子樹立信心。這樣想來,清華圓夢,既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2003年出生的娃,2020年高考,真正的「生於非典,考於新冠」。可不管遇上怎樣的困難,明天的太陽照常升起,高考重要,人生且長,希望今後孩子在新起點,擔起新的責任,唯有努力,無問西東。

相關焦點

  • 親友經驗談 | 自信,是孩子成長的原動力
    孩子的成長永遠離不開父母的諄諄教誨和家庭的溫暖底色,每個優秀孩子的背後皆是智慧的長輩親友,正如每片遠洋的風帆背後都有一座堅毅而明亮的燈塔。「清華招生」正陸續推出「親友經驗談」專欄,讓我們一起分享、學習清華親友陪伴孩子成長成才的經驗心得。
  • 親友經驗談 | 陪孩子快樂成長
    孩子的成長永遠離不開父母的諄諄教誨和家庭的溫暖底色,每個優秀孩子的背後皆是智慧的長輩親友,正如每片遠洋的風帆背後都有一座堅毅而明亮的燈塔。「清華招生」正陸續推出「親友經驗談」專欄,我們期待著各位家長能夠與我們講述孩子的成長經歷,分享清華親友陪伴孩子成長成才的教育心得。
  • 親友經驗談 | 鼓勵,讓孩子擁有源於心底的自信
    孩子的成長永遠離不開父母的諄諄教誨和家庭的溫暖底色,每個優秀孩子的背後皆是智慧的長輩親友,正如每片遠洋的風帆背後都有一座堅毅而明亮的燈塔。「清華招生」正陸續推出「親友經驗談」專欄,讓我們一起分享、學習清華親友陪伴孩子成長成才的經驗心得。
  • 親友經驗談 | 成為溫和而堅定的家長,成就自信而篤行的孩子
    孩子的成長永遠離不開父母的諄諄教誨和家庭的溫暖底色,每個優秀孩子的背後皆是智慧的長輩親友,正如每片遠洋的風帆背後都有一座堅毅而明亮的燈塔。「清華招生」正陸續推出「親友經驗談」專欄,讓我們一起分享、學習清華親友陪伴孩子成長成才的經驗心得。
  • 親友經驗談 | 恰當「示弱」,給予孩子成就感
    孩子的成長永遠離不開父母的諄諄教誨和家庭的溫暖底色,每個優秀孩子的背後皆是智慧的長輩親友,正如每片遠洋的風帆背後都有一座堅毅而明亮的燈塔。近日,「清華招生」陸續推出「親友經驗談」專欄,讓我們一起學習清華親友陪伴孩子成長成才的經驗心得。
  • 親友經驗談 | 自我管理鑄就夢想
    孩子的成長永遠離不開父母的諄諄教誨和家庭的溫暖底色,每個優秀孩子的背後皆是智慧的長輩親友,正如每片遠洋的風帆背後都有一座堅毅而明亮的燈塔。「清華招生」正陸續推出「親友經驗談」專欄,我們期待著各位家長能夠與我們講述孩子的成長經歷,分享清華親友陪伴孩子成長成才的教育心得。
  • 親友經驗談 | 無心插柳柳成蔭
    孩子的成長永遠離不開父母的諄諄教誨和家庭的溫暖底色,每個優秀孩子的背後皆是智慧的長輩親友,正如每片遠洋的風帆背後都有一座堅毅而明亮的燈塔。「清華招生」正陸續推出「親友經驗談」專欄,讓我們一起分享、學習清華親友陪伴孩子成長成才的經驗心得。
  • 親友經驗談 | 心懷夢想,貴在堅持
    孩子的成長永遠離不開父母的諄諄教誨和家庭的溫暖底色,每個優秀孩子的背後皆是智慧的長輩親友,正如每片遠洋的風帆背後都有一座堅毅而明亮的燈塔。「清華招生」正陸續推出「親友經驗談」專欄,我們期待著各位家長能夠與我們講述孩子的成長經歷,分享清華親友陪伴孩子成長成才的教育心得。
  • 親友經驗談 | 努力的青春終不負夢想
    孩子的成長永遠離不開父母的諄諄教誨和家庭的溫暖底色,每個優秀孩子的背後皆是智慧的長輩親友,正如每片遠洋的風帆背後都有一座堅毅而明亮的燈塔。「清華招生」正陸續推出「親友經驗談」專欄,讓我們一起分享、學習清華親友陪伴孩子成長成才的經驗心得。今天為我們帶來分享的是清華大學2020級新生李昱辰的媽媽,一起來看看吧~轉眼間,2020疫情後的延期高考也已經結束了。
  • 親友經驗談 | 教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
    孩子的成長永遠離不開父母的諄諄教誨和家庭的溫暖底色,每個優秀孩子的背後皆是智慧的長輩親友,正如每片遠洋的風帆背後都有一座堅毅而明亮的燈塔。「清華招生」正陸續推出「親友經驗談」專欄,讓我們一起分享、學習清華親友陪伴孩子成長成才的經驗心得。
  • 「力所能及」的任務是孩子獲得成長自信力量的源泉
    成長就是小進步集成大才智給予孩子學習成長實踐的土壤自信,是個體對自己有能力完成某項生產、生活任務而呈現出的綜合自我心理活動,是面對問題時對自己進行積極、樂觀的心理暗示,是遇事對自身能力做出充分分析後得出可戰勝困難的積極心理導向。它是對自我已具備能力和完成任務決心的充分肯定,自信心具有個體差異性,同時深受學習經驗、生活閱歷等綜合成長行為影響。
  • 多鼓勵孩子,將變成孩子成長的方向,陪孩子一起成長是最幸福的
    孩子從小就是一張白紙,起初對世界一無所知,也無從分辨,沒有更多的選項,更不懂得選擇。 孩子成長方向分別是兩個極端:1、積極樂觀良好的方向;2、消極悲觀惡劣的方向 可憐天下父母心,都希望孩子向著積極樂觀良好的方向發展,但事與願違,為什麼會這樣?
  • 《陪孩子走過每個叛逆期》:叛逆期,是孩子成長的好機會
    文:紅紅醬首發百家號:霍霍的小世界前段時間,我有個朋友跟我抱怨,說自家孩子最近有些叛逆,總是莫名其妙地發脾氣,她特別頭疼,不知道怎麼辦才好。然後特別感嘆地說了一句:「怪不得都說可怕的2歲!真的太恐怖了!」
  • 徐崢:狠狠地誇,誇到自信在孩子心裡種下一顆種子
    他說那感覺像是過節一般:「當時就像是在我心裡種下了一顆自信的種子,我覺得我一定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演員。」《極限挑戰》裡,節目組問了嘉賓們一個問題:「18歲時,父母是否一直視你為驕傲,並在親友面前炫耀你?」
  • 與幼兒談性,陪孩子認識身體與性器官名稱
    過去成長環境對性保守,家裡不談性,更別說家庭性教育,學校有時候也跳過性教育的章節,大人在面對孩子自然的性好奇或是提問時,仍感到焦慮,無法使用正確語詞來稱呼性器官也是很正常的現象,因此,與孩子談性需要準備,若大人沒有準備好,勉強自己跟孩子談性或說性字眼,往往會把對性的焦慮加入親子互動中,並傳遞下一代。性器官也是身體的一部分為什麼要使用正確名稱跟孩子談性?
  • 《陪孩子終身成長》:什麼才是陪伴孩子一生的成長支柱?
    」如何才能塑造孩子強大的內心,讓他發現生活的美好、個人的價值?樊登老師在他的《陪孩子終身成長》一書中提出了3點:無條件的愛、價值感和終身成長的心態。第一,無條件的愛。給孩子無條件的愛,那麼孩子才能有信任、尊重和安全感。
  • 夜上海·影音|陪孩子看部影片 在一起體味成長
    在克拉拉的祖母(漢內洛勒·霍格飾)的鼓勵之下,海蒂繼續快樂地成長。圖說:《海蒂和爺爺》劇照影片中,可以看到美不勝收的阿爾卑斯山,還有三個孩子純真的心靈,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都非常值得一看。小海蒂不會寫字,教書先生的乏味死板更讓孩子一個字都學不會,而奶奶用巧妙的方式稍微指導一下海蒂就進步神速。
  • 卡本特:讓孩子在壓力中享受成長
    「怪才極客」、 擁有30年各國高中生升學指導經驗的約翰·卡本特先生。但熱情、敬業的卡本特先生仍和快報記者交流了40分鐘時間,毫無保留地為中國學生的留美升學之路指點迷津。談規劃差異談規劃內容談升學建議中美高中生的最大差異在於文化從業30年時間內,卡本特曾為世界各國學生提供升學指導幫助,除了美國本土高中生,南美、亞洲等國際學生也都是他的指導對象。
  • 清華附小媽媽:這樣陪孩子,寫作業定不雞飛狗跳!
    什麼「有一種危險叫做「陪孩子寫作業」、「不談作業,母慈子孝,一做作業,雞飛狗跳」等等,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成為大家茶餘飯後輕鬆一笑的話題。雖是笑談,可是已為人父母的我們清楚明白:「陪孩子寫作業」,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滄海一粟,但僅僅是這「滄海一粟」,已經被網友評為影響家庭關係的「第一殺手」,那麼,貫穿孩子整個成長過程的教育難題,父母又該如何應對呢?
  • 14歲李嫣近照曝光自信爆棚:父母無條件的愛,是孩子自信的底氣
    只有不斷地打擊,挖苦,批評,才能喚醒孩子的自尊心和上進心,並學會努力。讓孩子自信,父母首先要無條件地接納孩子的所有缺點和問題,然後用正面的方式喚醒孩子的內在驅動力。所以,王菲和李亞鵬從來沒有缺席過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