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從小「娘娘腔」,父母該接受還是糾正?這裡會告訴你答案

2021-01-08 奶果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娘娘腔,通常是指那些說話細聲細氣,做事扭扭捏捏,在生活中經常表現出女性陰柔氣質的男生。常常聽到身邊一些父母抱怨自己的兒子缺乏男子氣概,被人嘲笑為"娘娘腔",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困擾。

前幾天跟朋友一起去逛街,看到路邊站著一男生,上身穿著繡花體恤,下身穿著蘇格蘭格子裙、搭配黑色打底褲,其實我當時覺得男生的整體打扮不怎麼違和,男生的精神面貌和氣質看起來也不"娘",但是我卻聽身邊有人在小聲嘀咕說:"娘娘腔","看起來陰陽怪氣的",朋友也附和道:"現在的孩子真不知道怎麼想的,成天打扮的不男不女的,還出來招搖。"

對此,我保持中立態度,我既不反對娘娘腔也不支持,畢竟這是別人的個人愛好,我們無權質疑。但是我內心裡對於男生為什麼會表現出娘娘腔這個問題是比較好奇的。所以我想在此跟大家一起探討一下其中的原因。

一、造成男孩子"娘娘腔"的原因有哪些?

1.孩子從小由女性撫養,父愛缺失

由於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很多父親因為工作原因,與孩子接觸的機會少,從幼兒到青春期這些孩子成長的重要階段,男孩兒身邊往往只有母親的陪伴和學校的老師也多為女教師,導致男子氣概在他們的人格構建中變成稀缺元素,從而造成他們身上的女子氣過重,成為了我們眼中的"娘娘腔"。

2.生理原因,體內雌性激素過多

醫學研究表明:造成男孩子娘娘腔的原因可能是他們生理髮育的問題,也有可能是他們體內雄性激素過少而雌性激素分泌過多而導致的問題。這種問題可以及時去醫院治療,平衡雌性激素和雄性激素,問題就可以得到解決。此外,現在很多肉類食品中添加了很多雌性激素,我們平常給孩子吃東西的時候也要儘量避開那些雌性激素過多的食物。

3. 生活環境的影響有些家庭的父母喜歡女孩子,所以會在男孩子小的時候把他們當成女孩子養。比如:給他們穿女孩子的衣服,要求他們的行為方式像女孩子一樣的,要文靜,要乖,要聽話等等。當他們表現的像女孩子的時候會受到鼓勵,而當他們行為表現的像男孩子的時候(如調皮,鬧騰,不聽話)就會受到批評指責與厭惡。父母的這些行為都會對男孩子產生誤導,造成他們"娘娘腔"的傾向。

4.父母家人的過多保護和寵溺

有的孩子是家中的獨生子或者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從小受到家人過度的保護和溺愛,致使孩子看起來比較柔弱,缺乏男子漢氣概。因為他們做什麼都有人幫忙包辦,所以養成他們遇事缺少擔當,懦弱無能的性格。

5.變聲期的原因

有的男孩子只是聲音聽起來像娘娘腔,他們可能在變聲期,聲音沒有發育好,致使聲音尖銳,說起話來像女孩子。

由此可見,造成孩子娘娘腔的原因大多都是後天的原因造成的,所以父母要加以重視,儘量消除造成孩子娘娘腔的存在因素。因為孩子娘娘腔可能會對他們的生活造成一些不好的影響。

二、男孩子娘娘腔會對他的生活產生哪些影響?

1.會造成性別認同障礙

前兩天媽媽帶聰聰去看心理醫生了,因為聰聰老想穿裙子,而且像女孩子一樣喜歡粉色的毛絨玩具和洋娃娃,更嚴重的是他在幼兒園裡只喜歡跟女孩子玩,根本不想跟男生挨一起。醫生說:聰聰有性別認同障礙,潛意識裡覺得自己是女孩子。媽媽聽了很擔心,生怕聰聰以後都這樣改不過來,後來醫生建議媽媽以後不要給聰聰穿女孩子的衣服了,家裡的裝飾也儘量顯得男性化一點,如果爸爸在家就讓爸爸多帶聰聰玩。媽媽聽從了醫生的建議,幾個月後聰聰的表現好多了。

孩子娘娘腔造成性別認同障礙,家長要及時就醫,並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

2.不被社會大眾所接受

以前妞妞班上有個男孩子性子有點娘娘腔,聽說她經常模仿女孩子穿衣服,走路,還留著長發,梳著小辮子,學校老師也建議家長不要給男孩子留長髮,但是平常都是奶奶接送的,奶奶對他幾乎是百依百順的,他不願意剪頭髮,奶奶就由著他,這樣男孩子越來越像女孩子了,聽說後來上小學,學校說如果不剪頭髮就不給他去上學,他才去把頭髮剪掉了。

孩子表現過於娘娘腔,不容易被社會大眾接受,時間久了,會對他造成不好的影響。

3.做事不夠果決,缺乏陽剛之氣

"娘娘腔"的男孩子普遍性格過於軟弱,遇事會像女孩子一樣哭鼻子,唉聲嘆氣,而不會去採取行動,想辦法解決。依賴性強,行動力差,一般容易為人所不喜。

由此可見,社會上對"娘娘腔"還存在著一些偏見,人們會有意無意的排斥娘娘腔,給他們造成心理壓力,或者產生自卑感。對此家長要及時的開導孩子,並且採取一定的補救措施,儘快讓孩子的行為恢復正常。

三、孩子如果表現娘娘腔家長應該怎麼辦?

1.父親要負擔起責任,多多陪伴孩子

由於"父愛的缺失"造成的孩子娘娘腔,父親應該表現出對孩子多一些關注,平時就算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時間來陪孩子,孩子性格的養成關乎他們的一生,別的事情再怎樣都沒有這個重要。

2.讓孩子多跟其他男性角色接觸,或者多看一些突出男子氣概的電影電視

由於單親家庭或者別的原因造成父親角色缺失的,可以讓孩子平常多跟叔叔,舅舅,男老師之類的男性角色接觸,或者帶他們觀看一些描寫男性題材體現英雄主義的電影電視。

3.鼓勵孩子多與男孩玩耍

鼓勵孩子多結交男性朋友,讓他們平常多跟男孩子玩。在給他們挑選玩具方面,也儘量挑選男孩子們喜歡的玩具。

4.循循善誘,慢慢引導,而不要責備呵斥,強令他們改變。

對於孩子娘娘腔的表現,家長們不必過於焦慮,更不應該過多的去指責孩子,因為孩子並無過錯,我們要找出造成孩子娘娘腔的原因,然後幫助他們找到正確的解決辦法。

5.不要讓他們覺得做男孩子不好

父母說話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措辭,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一些諸如"你要是個女孩子多好","你為什麼是個男孩子"之類的話,這會暗示他們自己作為一個男孩子不好,不討父母喜歡。

就會想要改變自己,像女孩子的特徵靠攏。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孫雲曉認為:"父親教育的缺失是造成中國男孩子陽剛氣質的衰落與喪失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父親是男孩子通往"男子漢"的一座橋梁。男孩往往把父親當作心中的榜樣而去模仿。研究證實:如果父親在家中是具有權威性而且有尊嚴的,男孩往往表現出高度的男性化;如果父親在家裡是軟弱無能的,而母親形象比較強勢的話,男孩子就會表現出更多的女性化特徵。"所以父母們一定要擺正自己在家庭中所處的位置,不要給孩子造成錯誤的引導。

今日互動:"你家的孩子會表現出娘娘腔的特徵嗎?""你對娘娘腔有怎樣的看法?"歡迎留言參與互動!

我是奶果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親吻我的娘娘腔男孩
    即使會堂內所有超人們都等著看她們的笑話,小女警們還是很出色地通過了考驗。當然啦,毫無意外的是,聯盟內的其他超人,全是男性。但她們擁有入會的能力,不代表她們擁有入會的資格。一位超人站起來說:「我不許這些虛弱的小女生,用她們的娘娘腔,侮辱我們男人的聖地。」場內的所有世界大英雄一致表示贊同。
  • 【插畫】一位9歲的男孩告訴你,父母離異對孩子的影響,答案驚人......
    一位9歲的印度小男孩AZKA用自己的畫筆給出了驚人的答案,並值得我們成年人深深思索。1、我叫Azka,下面你看到的,是一個破碎的家庭的故事。6、他們把這些都告訴了我,並且讓我不用擔心,我也不需要在他們中選擇跟隨著誰生活。
  • 男孩在四方面下功夫,長大後必大有出息,父母就等著享福吧
    那麼培養一個優秀的男孩,需要父母在這四方法好正確引導1、 從小培養男孩明白男子漢的含義:我們都知道,現在的社會出現很多比女生還嬌弱的男生,他們缺乏陽剛之氣,看起來嬌弱無比,其實在男孩四五歲的時候,他們就開始有了性別意識,但是為什麼有些男孩子具有男子漢氣概,
  • 大連被害女孩母親不接受道歉 13歲行兇男孩父母公開道歉
    【大連被害女孩母親不接受道歉,大連13歲行兇男孩父母公開道歉】今天上午,大連13歲行兇男孩的雙親在《大連日報》上公開對遇害的10歲女孩親屬道歉,道歉信中二人對被害女孩的親屬表示懺悔,並稱將會按照判決進行賠償。
  • 4種壞習慣發現就打,糾正晚了,不僅孩子沒出息,還會拖累父母
    新生兒剛到這個世界上什麼都不懂,他們猶如一張嶄新的白紙,需要父母在上面刻畫出美麗的畫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應當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從小事培養孩子養成好習慣,這會讓他們受益終生。相反,如果平時他們的壞習慣沒有得到糾正,那麼也會對人生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不利於未來發展。
  • 告訴男孩:你勇敢堅強,但也不需要隱藏脆弱
    專家認為,當孩子們從小被引導玩不同的玩具和遊戲時,大腦會在3個月內迅速發生生理性的變化。人們更傾向於告訴男孩客觀的事實,比如:    「看!那裡有3隻兔子。」  「哇,你用10塊積木堆了一座高塔!」    而對女孩,父母們往往更傾向於強調對事物的感受:    「看,那些兔子真可愛 !」
  • 在愛情裡,你會選擇「幼稚」的男孩,還是會選擇「成熟」的男人?
    「幼稚」不是分手的理由,只是你捨不得教會幼稚的男孩成長大一剛進校門的時候,那時候的男孩剛從父母那裡獨立,依賴父母是他無法避免的一件事,因為他還什麼都不會。什麼是愛、什麼是責任、什麼是夢想,在他的心裡一直找不到答案,這種狀態,持續了好幾年。
  • 專訪|男孩和女孩,需要接受相同的「性教育」
    她尤其提到,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每一個人都需要接受相同的「性教育」。黛布拉·W.哈夫納和《從尿布到約會》。黛布拉·W.哈夫納(Debra W. Haffner),美國性知識教育理事會(SIECUS)前會長兼執行長,創立全美支持性教育聯盟、全美青少年性健康委員會,獲得耶魯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專業碩士學位和威得恩大學公共服務博士學位,擁有超過四十年的性教育工作經驗。
  • 孩子咬指甲「成癮」,如何糾正?家長該重視起來
    可能也會有人覺得咬指甲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兒。但你見過真正咬指甲上癮的人嗎?指甲咬得奇短,嵌入肉裡,甚至個別指甲被咬到肉眼不可見。有的甚至咬傷手指,咬到細胞感染、壞死,然而這都無法阻止他們咬指甲的行為。 這大多與精神緊張有關,他們緊張的時候咬、做題的時候咬、壓力大的時候咬,甚至覺得一咬指甲,什麼問題都迎刃而解。
  • 「你會嫌棄父母職業丟人嗎?」男孩一句話,全網淚目了……
    可當夫妻倆把顧慮告訴兒子時,男孩說了一句話,差點把父母感動到落淚: 「我爸爸媽媽又不偷不搶,有什麼好嫌棄的。」 母親聽完兒子的話,十分感動:「有點想哭,孩子還是非常體諒我們的。」 網友也紛紛給小男孩點讚,誇讚小男孩「三觀超正」、「理解爸媽辛苦」......
  • 男孩該玩汽車,女孩該玩娃娃?別讓性別局限影響孩子!
    01在傳統印象中,男孩好像天生喜歡機械類的玩具,而娃娃是女孩的專屬玩具。若一個男孩喜歡玩娃娃甚至很有可能會被同性夥伴嘲笑 成「娘娘腔」。因此,在撫養男孩時,很多家長也自然而然地會教育孩子「男孩有淚不輕彈」、「別動不動就哭,一點都不像男孩」。在教育過程中,對男孩自然也就在不知不覺中會採取更直接粗暴的方式。
  • 「娘娘腔」,玫瑰少年之死
    隨著事件升級,最後要給兒子解剖驗屍,接受採訪的葉媽媽泣不成聲:「我先生和我小叔一起進去看他解剖,我沒有進去。檢察官說沒有解剖你怎麼知道他有沒有生病?他們一直在講我小孩生病,其實根本不是。知情人偷偷告訴葉媽媽,葉永志個性較為女性化,在學校總會被男同學強行脫褲欺負。見怪不怪的老師,拒不伸出援手,這讓他不得不選擇上課時間一個人去廁所。屏東當地的報紙後來披露:葉永志從小喜歡玩炒菜遊戲,不喜歡玩電動玩具;聲音尖細的他,參加學校合唱團,並成為唯一的男生;因為舉止扭捏,標準動作是蘭花指,課間上廁所時,他受盡羞辱,常遭男生脫褲取笑。媽媽見兒子總是喜歡做女孩子做的事情,難免有些擔憂。
  • 「你是男子漢不許哭」?比起男子氣概,父母更應該告訴兒子這6件事
    孩子之間的哭鬧本來是常見的事情,但在現代社會中,很多父母似乎會對女孩的軟弱表現抱以同情理解、認為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放在男孩身上,一旦他們表現出任何哭哭啼啼或者懦弱無能的情緒,就會被斥責:"女孩子才會哭。"「不要讓別人笑話你。
  • 美國跨性別少女成功接受手術懷孕,實現當媽願望
    據《都市報》11月16日消息:波士頓一名出生時有男性生殖器、一直按男孩長大的跨性別少女,在發現自己擁有女性正常生育器官後,毅然接受人工受孕手術成功懷孕。但是18歲的米基說,她一直知道自己是個女孩,「從小我就和別人不一樣,周圍的每個人都這樣認為。我從不覺得自己像個男孩。我很娘娘腔,也沒有經歷過「男孩青春期。」米基13歲時認為自己是同性戀。去年米基接受常規檢查時,醫生診斷出她患有PMDS:「當醫生告訴我,我有子宮頸、卵巢、子宮和輸卵管,只要我願意,我就能懷孕時,我還以為他是在開玩笑。
  • 男孩從小愛哭和不愛哭,長大後差距很明顯,愛哭還有可能是好事
    可現實生活中,在養育男孩上打破了很多父母的認知:「兒子轉眼間都4歲了,從早上睜眼開始,全天要哭好幾次……比如看不到媽媽哭、穿鞋子哭、走路哭、打翻東西哭,無時無刻都在挑戰我和孩子爸的耐心。」「我家寶寶每回不答應他的請求,就會一直哭,每次對他說你是男子漢不許哭,這沒什麼大不了的。結果哭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真是沒辦法 。」
  • 這裡告訴你答案
    這裡告訴你答案蘭花歷來被看作是高潔典雅的象徵,也是中國的十大名花之一。但是,養蘭花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它比其他的花草都要嬌貴些,因此需要注意的地方還挺多,不過能做到以下幾點的話,隨時都能欣賞到美麗的蘭花呢。蘭花喜陰,怕陽光直射,在夏季一定要做好遮陰措施,但光照幾乎是每個植物都需要接受的天然養分,所以春秋冬三季可適當接受光照,無需太久,一般半個小時即可。
  • 父母的觀點明顯錯誤,並且固執己見,我們該沉默,還是該去爭辯?
    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來看待這個問題呢?02我們和我們的父母經歷了不同的年代,在不同的環境中長大,所以會形成兩代人不同的思維,會形成不同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年輕人受益於網際網路,所以我們所接受的信息數倍於我們的父母,這樣,我們對於事物的判斷理解,會更加準確一些。和父母聊天時,對於一些問題會有不同的看法。
  • 給孩子過生日,究竟是該選陰曆還是陽曆?別糾結,答案已經很明確
    然而對於大人來說,卻會糾結一個問題:孩子究竟該過陰曆生日還是陽曆生日呢?寶貝獨女生日家裡大人吵翻天,孩子朋友「幫忙」做決定苗苗10歲生日時,由於是一個整歲生日,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說要好好辦一場,畢竟身為獨生女的她是家裡人的掌上明珠。
  • 得知二胎還是男孩,夫倆當場抱頭痛哭,兩個男孩真有那麼可怕?
    當得知是個男孩後,我當場就哭了,老公連忙安慰我,安慰著安慰著老公也哭了,然後我們倆抱頭痛哭。老大是男孩,就想要個女孩才備孕生二胎的,為此還找醫生調理,誰知醫生開的藥還沒吃完,就懷上了,而且還是個男孩。 聽著朋友的描述,覺得很有畫面感。
  • 日本11歲男孩的一天,戳中萬千中國父母心:教育是最好的國防
    但是父母從小手把手伺候孩子,孩子長大以後真的會自己去學習照顧自己和家人嗎?相信父母的心中應該有了答案。孩子的習慣是從小養成的,如果他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那麼長大之後很難改掉,而且自己不會照顧自己,更別說照顧父母了。「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個小事都不想做的孩子,那麼大事也很難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