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該玩汽車,女孩該玩娃娃?別讓性別局限影響孩子!

2020-12-23 1分鐘育兒知識

前段時間tiktok上有一位媽媽上傳了一段帶兒子去買芭比娃娃的視頻。

媽媽發現5歲的兒子總在玩姐姐的芭比玩具。但媽媽並沒有覺得奇怪,反而牽起兒子的手,帶他去百貨店買了屬於他自己的芭比娃娃——回家路上小兒子滿臉幸福,還不停地說:「謝謝麻麻!」

很多網友評論道:有這樣一位開明且溫柔的媽媽,孩子的童年一定很快樂吧!

01

在傳統印象中,男孩好像天生喜歡機械類的玩具,而娃娃是女孩的專屬玩具。若一個男孩喜歡玩娃娃甚至很有可能會被同性夥伴嘲笑 成「娘娘腔」。

而在實際生活中,這樣的觀念也經常充斥我們的周圍:

男孩子不塗指甲油;女孩子才穿裙子;娃娃是女孩子玩的,男孩子都玩小汽車;粉色代表女孩,藍色代表男孩。……

諸如此類,生活中關於刻板印象的種種並不少見。

然而要知道關於藍色代表男孩,粉色代表女孩的歷史其實並不久。

在上個世紀初,童裝都是白色的,並沒有顏色代表性別的觀念。

到了19世紀中期,粉色、藍色和其他暖色調的童裝開始出現。在一戰前,童裝顏色才有了一點點代表性別的意義,只不過當時顏色代表的性別和現在相反。

那時人們認為粉色果敢而強烈,適合男孩;而藍色像天空和大海的顏色,比較沉穩優雅,更適合女孩。

圖片來源:網絡

從某種程度上講,顏色代表性別其實都是商業營銷的結果。

02

對於男孩女孩喜歡什麼樣的玩具、穿什麼衣服、參加什麼運動、玩什麼遊戲,其實並不是與生俱來就有的性別差異,更多的其實是社會文化賦予和塑造的結果。

在印象中,男性天生是力量的代表,富有冒險與激進精神。

圖片來源:Pexels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很多方面看出,甚至連各種童話故事、名著和動畫片,關於冒險類的故事主人翁基本都是男性,比如《魯賓遜漂流記》、《老人與海》、《金銀島》、《湯姆索亞歷險記》等等。

因此,在撫養男孩時,很多家長也自然而然地會教育孩子「男孩有淚不輕彈」、「別動不動就哭,一點都不像男孩」。

在教育過程中,對男孩自然也就在不知不覺中會採取更直接粗暴的方式。

圖片來源:Pexels

被這樣教育長大的男孩,自然更內斂與不善於情感表達。這同樣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大多數父母在孩子長大時都有「這孩子長大了什麼話都不和爸媽說了」這種感覺。

在生活中,有時候總會聽到「女孩子不可以這樣」、「男孩子才踢足球」、「一個女娃娃像男孩子一樣頑劣,像什麼樣」。

在很多方面上,對於女孩有著各種各樣更多的偏見。小到玩遊戲要玩典型如過家家、布娃娃等「女孩遊戲」;大到讀書時女孩學不好理科;就業時安穩的公務員、老師、文員等是「適合」女孩的工作。

圖片來源:Pexels

其實哪有什麼男孩應該怎樣,女孩就該什麼什麼樣,這一切不過是人的觀念在作祟。

03

現在的很多人都奉行「窮養男孩,富養女」的教育觀念。

嬤嬤並非想反駁這個觀念的好與壞,只是請爸爸媽媽們教育男孩的時候可以允許男孩表露自己的情感。

在養育女孩時,可以告訴女孩人生沒有那麼多限制,你可以擁有力量,你有無限可能。

圖片來源:Pixabay

父母的認知決定了孩子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突破思維的限制,幫助孩子構建自己的價值觀,是幫助孩子成長,更是讓孩子活出真的自我。

喜歡今天的內容記得分享讓更多人看見哦,點擊關注可查看更多育兒文章

相關焦點

  • 比男孩女孩性別角色更重要的,是做你自己!
    今天,想重點談談書中的第三條建議:要教育孩子「性別角色」是徹底的胡扯。絕對不要讓她「因為你是女孩」所以該做什麼或不該做什麼。「因為你是女孩」這句話從來不是任何事的緣由。從來不是。同樣,你出生是男孩,這個事實,也並不代表你就該做什麼, 不該做什麼。陽寶小時候,很長一段時間沉迷《小豬佩奇》,他非常喜歡看粉紅豬一家發生的事情。
  • 女孩喜歡玩男孩玩具?孩子反性別愛好別著急阻止,要了解這些好處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小狀況,可能與我們的期望會有很大的反差,給家長帶來了一些煩惱。記得兒時鄰居家的小女孩跟男孩子一樣,還很喜歡玩男孩的玩具,彈弓,玻璃球,上樹爬牆,她是樣樣都會,而且玩的比男孩子都要好。小女孩不喜歡穿裙子,總是喜歡穿哥哥的舊衣服,頭髮短短的,乍一看像極了男孩子。跑得快,跳得遠,整天一副精力旺盛的樣子,英氣十足。
  • 嚴格男孩,寵愛女孩?教育不該有性別對待!
    但可惜的是,很多家庭有耐心理解女孩的情緒,予以聆聽並回應,但受到性別刻板養育的影響,卻不會給男孩們太多的機會。  如果在情感上被父母刻意的嚴苛對待,並且情緒長期被忽視。最明顯的傷害就是,男孩可能會缺乏共情能力,而在將來與人相處的過程中,這必然是一個硬傷。  偏愛女孩的父母往往對女孩更加寬容。
  • 「性別標籤」是最不該施予的桎梏,會毀了你的孩子!
    女孩剛說完,臺下一陣歡呼。接下來,媽媽在天台下面問:「假如你老公也不會做家務,你該怎麼辦?」女孩說:「那我就生個女兒,讓我女兒幫我做。」原以為女孩是解放了思想,沒想到還是延續了古老的觀念。也就是說大人們對性別的刻板印象,禁錮了孩子的天性。毫不誇張的說,家長們在孕育小天使的過程中,就在腦中假設寶寶的性別,按照性別規劃嬰兒房,孩子的衣著等等。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有他們自己的特長和天性,但這些特長和天性都是基於他獨特的個體差異衍生出來的,而並非性別。阿梅莉亞·埃爾哈特就是很多女孩心中的女神。
  • 喬治王子練芭蕾被嘲不夠「男孩化」,別再對孩子灌輸性別偏見了!
    雖然我們的社會進步很多,但是很多父母依然保有傳統的性別觀念:女孩就該溫溫柔柔,安靜玩布娃娃,男孩就該風風火火,活潑玩小汽車。如果女孩過於活躍,就會被別人說成是不夠穩重,沒有女孩樣,男孩太過於安靜,就會被別人說成窩囊,沒點男子氣息。
  • 男孩喜歡女孩玩具?有些孩子出現「反性別」喜好,父母應該高興
    因為,他特別愛乾淨,愛打扮,還愛買女孩玩具。男孩喜歡女孩玩具?這不是明顯的「反性別」喜好嗎?想到這裡,朋友頓時直冒冷汗,真擔心兒子跟網上的那些亂七八糟的男孩一樣,長到十八歲變成一個「大姑娘」。「反性別」喜好正常嗎?其實,不僅是我朋友,很多父母都會無意間發現孩子有「反性別」喜歡。比如,我家女兒就很喜歡跟男孩子打打鬧鬧,一點也不像個文靜的小姑娘。
  • 男孩子想玩芭比娃娃,你會如何反應?這位媽媽的做法,值得學習
    Q1:男孩子應該玩什麼?在我們的認知中,一定是汽車飛機,坦克恐龍,瘋跳爬樹......Q2:如果男孩子喜歡跳皮筋、玩娃娃,你會是什麼反應?大多數家長一定會感到惶恐不安,擔心孩子性別認知有問題,於是會積極幹涉,主動阻攔孩子玩「女孩子的遊戲」,引導孩子玩「男孩子的遊戲」。國外的一位媽媽面對兒子玩娃娃,卻做出了另一種選擇。
  • 男孩聰明還是女孩聰明?了解性別差異,發揮優勢彌補劣勢最重要
    一說到男孩聰明還是女孩聰明,這個問題可以直接影響到是男人聰明還是女人聰明,所以,我們討論一些有實質的大眾話題。男寶和女寶在發育過程中,大腦會有一定的區別,女孩更善於語言的表達,所以對於閱讀,寫作,聯想,記憶等,都會更容易拿高分,味覺,觸覺等能力也會稍高於男生。
  • 男孩來自火星,女孩來自金星?也談談孩子的性別意識
    試著想,當一個小嬰兒出生後,我們的第一句話常常是「是男孩,還是女孩」?雖然說這句話是基於生理基礎,但是我們同樣因為這個確定的性別而帶來一連串相關的期待,包括了性格、行為、愛好、甚至吃喝食睡的方式,這些都是我們的性別期望。
  • 嚴格男孩,寵愛女孩,教育不該有性別對待
    演員胡軍也是個典型的刻板教育失敗案例,他在《魯豫有約》裡面談到過,因為受了自己父親的影響,他教育孩子們也一度奉信「女孩富養,男孩窮養」的理念。女兒的要求,胡軍覺得都可以,但是兒子康康就不行。對於表達能力和情商普遍弱於女孩的男孩們而言,他們也需要父母的溫柔和耐心,從正常的互動中學習如何表達情緒和與人相處。但可惜的是,很多家庭有耐心理解女孩的情緒,予以聆聽並回應,但受到性別刻板養育的影響,卻不會給男孩們太多的機會。如果在情感上被父母刻意的嚴苛對待,並且情緒長期被忽視。
  • 男孩子用粉色被人說娘氣,這樣的區分對孩子的性別偏見影響大
    一、性別偏見對孩子的影響1.導致孩子出現認知偏差由於父母用藍色和粉色來區分男孩和女孩,導致孩子從小就對男孩和女孩有了不同的認知。甚至家長的一些老舊的思維也會影響到孩子。而女孩子想要玩一些汽車模型等被認為是男孩子的玩具,也不會得到父母的認可。甚至受到老舊思想的影響,認為女孩子不應該留短頭髮,穿暗色系的衣服。男孩子必須留短頭髮,不能穿亮色系的衣服。在這樣環境的影響下,孩子們即便有明確的性別意識,但也不利於他們個性發展。
  • 支持女孩做程序媛,不對男孩說「像個男人」,就是好父母
    當時,所有的廣告,都把電腦描述為「男孩的玩具」。一遍一遍的廣告洗腦,讓電腦像芭比娃娃一樣,成了有性別色彩的玩具。 從小接觸電腦的男性,就像從小專攻數學的洛夫萊斯一樣,有著先發優勢,比玩洋娃娃長大的女同學、女同事當然顯得更在行、更擅長、更有天分。
  • 別讓「褲子」贏了「裙子」,避免孩子性別認同錯位,家長要這樣做
    當孩子三歲左右的時候就可以識別出自己的性別,喜歡和同性的夥伴玩,會遵從自己內心的性角色要求,表現出行為上的性別差異。男孩會表現出男性的行為,女孩會表現出女性的行為,性別差異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更加明顯。但有些孩子表現出的言行舉止卻與自己的真實性別截然相反,即在穿著和愛好上更像異性,他們會否定自己的真實性別,這種現象被稱為性別認同錯位。
  • 幼兒園裡男孩和女孩之間的性別小秘密
    因此,老師要幫助孩子認清自己的性別、身體構造,以及男孩和女孩之間的不同之處,同時培養其隱私意識,讓孩子懂得保護自己和尊重他人。01 / 一個遊戲,引出男孩與女孩的「小秘密」茜茜和軒軒剛上中班,他們是班裡最好的一對朋友。他們在一起搭積木、粘泥人、玩過家家,每次遊戲幾乎都形影不離。
  • 最該翻轉的不是性別而是落後的觀念
    求助信息是這樣的:一個讀高三的孩子被一群自稱是警察的人從家裡帶走,在她的好朋友報警之後,警察卻稱孩子並不是他們傳喚帶走的。詢問父母,父母只說孩子去上學了。當事人曬出的聊天記錄顯示,失蹤的孩子是假兩性畸形,且對自己的性別認同為女性。但父母重男輕女,不允許她做女孩子,雙方也因此發生過多次激烈的爭執。
  • 花木蘭——性別角色是什麼?
    從小,男孩和女孩就不一樣:穿的衣服不一樣、玩的玩具不一樣、遊戲夥伴不一樣,連玩的遊戲也不一樣。「性別角色」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是一種社會環境的要求,也因為性別社會化,從而形成了人們對於自我的態度和要求。性別認同是一個人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組成部分。
  • 男孩女孩天生大不同!這些性別差異,你家娃中幾條?
    這使男孩們精力更旺盛,體力更出色。所以,男孩總是有使不完的勁,喜歡上躥下跳,而女孩則可以安靜地坐在那玩上很久。04 情感理解能力:女孩更複雜,男孩更直接■ 女孩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別人的情感,很會「察言觀色」。而男孩則會更直接,更喜歡用肢體動作來解決問題。2歲多的女兒可能已經會對你說,「媽媽,你生氣了嗎?」
  • 北歐悄然流行的性別教育觀,震撼了世界
    2010年,斯德哥爾摩設立了一所名為「Egalia」的幼兒園,這所幼兒園扛起了踐行性別中性教育的大旗。在Egalia,孩子們的繪本、玩具等用品都要經過精挑細選,一切帶有傳統性別刻板印象的信息都會被過濾掉。男孩和女孩被統稱為「小朋友」。女孩被允許甚至是被鼓勵玩小汽車,男孩玩過家家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圖書館裡,以男孩和女孩為主人公的藏書數量相同。
  • 13歲男孩成最美星二代,網友:有這樣的顏值,性別已經不重要了
    雖然在現實中還是會遭到歧視,但也有不少人對此表示理解,隨著各大女裝大佬的出現, "性別認知障礙"一詞也頻頻被提及。根據兒童心理學家的說法,孩子的性別意識是從3歲開始的,這時候的孩子,男孩會更傾向於和男孩子玩,女孩也會更傾向於和女孩子玩。
  • 為何中國男孩越來越娘?父母應該好好反思一下,男孩究竟該怎麼養
    原來是涵涵和仔仔在座位上玩芭比娃娃時,小女孩萱萱過來了,大放厥詞的說:「芭比娃娃女孩子才可以玩。」並順勢一手奪了過去,兩小夥為了搶回玩具,於是就和萱萱打起來了,可是呢?萱萱的「九陰白骨爪」一抓一個準,於是兩男孩敗下陣來。此時另一個小男孩豪豪為了幫好兄弟也加入了「戰爭」,可是還是屢戰屢敗,最終萱萱拿著戰利品高興的回到了座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