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男子漢不許哭」?比起男子氣概,父母更應該告訴兒子這6件事

2021-02-22 曾敏敏老師

有次周末我帶孩子去遊樂園玩,很多小孩當時搶著要玩新開的項目,兩個小男孩因此產生了一些推搡,差點打起來。

尾隨在後的雙方父母趕緊拉開孩子,互相道歉後,各自批評了自家孩子幾句。其中一個小男孩被父母安撫後,臉一下子陰轉晴,拉著一起來的小夥伴去別處玩了。

而另外一個小男孩情況則完全不同,被爸爸訓了幾句話,全程嘟著嘴不出聲、臉漲得通紅,過一會兒哇地一聲哭了出來。

察覺到身邊的人都看向這邊,小男孩的爸爸臉色瞬間變得難看,馬上提高音量對兒子說「別動不動就哭,小小男子漢有淚不輕,趕快把眼淚給我憋回去

那天回到家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反思當天遇到的情況。

孩子之間的哭鬧本來是常見的事情,但在現代社會中,很多父母似乎會對女孩的軟弱表現抱以同情理解、認為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放在男孩身上,一旦他們表現出任何哭哭啼啼或者懦弱無能的情緒,就會被斥責:

"女孩子才會哭。"

不要讓別人笑話你。

要像個男子漢,彆扭扭捏捏的!」

「像個男子漢」「男兒有淚不輕彈」——多數父母在教育自家的兒子時,有意無意之間都說過類似的話。

然而,誰規定男孩生來就應該勇敢堅強呢?

哈佛大學曾進行過一項研究,他們發現:

6個月大的男嬰比女嬰更愛哭,對父母的面部表情也更敏感;小學階段的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建立親密的同性友情;但進入到15歲,男孩會突然減少哭泣的次數,也不再輕易對朋友吐露心事。

這說明男孩壓抑情緒並非天生獲得,而是後天學習的成果。

而男孩進入青春期後開始學會隱藏負面情緒,源於整個社會對男性的普遍期待拔高,即要多具備男子漢氣概。

有趣的是,大眾對於這個概念並沒有統一具體化的表述,而是用一些缺乏邏輯的行為來反向解釋,比如男孩子等於不哭哭啼啼、不吹毛求疵、不娘娘腔或女性化、不軟弱無能。

美國有一位關注性別議題的紀錄片導演 Jennifer Siebel Newsom,她的第二部紀錄片《面具之下》(The Mask You Live In),想要探討男性面對社會對「男子氣概」、「陽剛之氣」的狹隘定義時,所面臨的掙扎與奮鬥。

片中最開始是給一群小男孩帶上紙面具,並要求在正面寫上,他們認為自己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形象,很多人寫著「酷」「強壯」「陽光」「幽默」之類的詞語。

但在面具背面,男孩們要寫出他們被迫隱藏起來的內心感覺,幾乎所有人都寫了「憤怒」「悲傷」「脆弱」等詞語。

可見,一切代表男性受歡迎的形容詞,都夾雜著不被外人所知的苦楚。

最耐人尋味的內容,當屬對一群男囚犯的採訪。

導演發現,每一個犯人或多或少都會將自己的犯罪行為歸因為對自身的判斷失誤。比如,一名殺人犯認為是自己的不自信衍生了罪惡,從而對自己瘋狂迷戀的異性痛下殺手。

男性刻板印象對人的影響之深,可以從片中這些統計數據中窺見一二:和同齡女性相比,美國青春期男孩更有高几率輟學、被開除甚至走向自殺。

男性偏高的自殺率,同樣發生在其它國家。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的報導,澳大利亞男性的自殺可能性,是女性的3倍;俄羅斯男性的自殺可能性,則是女性的4倍之多。

究其原因,是男性在心理健康問題(大多是抑鬱症)上尋求幫助的可能性較小,他們將心理疾病視為一種軟弱的象徵,而不敢或者不願意主動尋求幫助。

他們擔心身邊的人會認為自己不夠堅強、不夠男子氣概,要依靠其他人才敢面對社會的「歷練」,所以他們選擇獨自吞咽負面情緒,相信著自愈的力量,說不定只要幾瓶酒的幫忙。

在這個表現得「要跟別人一樣」的時代,如何幫助男孩們擺脫過時的男性刻板印象,似乎沒有想像中容易。

養育出一個有同理心並思想開明的男孩,關鍵在於父母們要保持一個開放、坦誠並不斷去溝通的態度,嘗試告訴孩子以下這些事,將會有所幫助。

1.展露並分享情緒是完全可以的

傳統觀念裡,男孩較不被鼓勵隨意表達自己的情緒,大眾也更看重他們在體育技能或學業上的傑出表現。

雖然社會進步飛快,但即便是最好的父母,內心仍不免有「男兒有淚不輕彈」「要有男子氣概」等過時心態。

父母首先要自我灌輸並認同的是,男孩可以去打架、上躥下跳、調皮玩火,也可以表現出脆弱的一面,這是人類正常的情緒,應該被承認且接納,父母可以在孩子哭泣的時候抱一抱他,告訴他你會永遠支持他。

2.不要被小事所拘束

孩子所擔心的事情,通常和他們的年齡和發展階段有關。

對於男孩來說,尤其是十幾歲的青少年,身體和人際關係的變化會讓他們感到焦慮,因此很容易情緒失控。青少年階段,可能是男性一生中最艱難的時期,這其中可能有諸多原因。

鼓勵你的男孩把注意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比如培養紮實的心理來明辨是非,放棄一些不太重要的瑣事。

3.學會讚美和自己不同的人

教導孩子去讚美、欣賞他人的不同之處,這是在培養他最基本的同理和包容能力,同時也讓他能夠認可、愛自己的不同之處。

4.教孩子「推己及人」

教孩子學會遵循「黃金法則」,即對待別人,要像你希望如何被別人對待一樣,也要告訴他,尊重固然需要雙方共同的努力,包容與接受同樣很重要。

教養作家Dana Williams認為,只是告訴孩子推己及人是不夠的,有時候父母必須得向孩子解釋會有一些不良善或不公平的事情發生在他們身上,互相尊重只是走向接納邁開的第一步。

5.懂得說「對不起」

對於很多人來說,特別是男性,最難說出口的無非是「對不起」三個字。相比之下,女性則經常被訓練要學會道歉,無論是否真的有道歉的必要。

教導男孩說出「對不起」,將會幫助他們懂得自我審視和謙虛,並讓他們早一步明白為自己負起責任會對他們未來極有幫助。

6.做好自己


不管你的男孩喜歡運動還是洋娃娃,讓他了解並接受自己本來的樣子就夠了,這會極大地帶給他愛自己的力量,不論他背負著什麼樣的外部文化、社會壓力或閒言閒語。

向他強調一點,所謂的「男子氣概」並沒有任何單一的評判標準,它取決於自己對一個成熟男性形象的理性認知也就是性能做到做好的樣子。

如果他認為男性應該尊重女性,那麼男子氣概意味著懂得尊重和接納他人;如果他認為男性應該威懾他人,那麼男子氣概可能就意味著「變得暴力」。

男子氣概可以成為潛在侮辱或鼓勵的話,客觀地看待這句話的魔力,將有助男孩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

同學們家長們,不妨把我們「設為星標」★點個「在看」吧!不錯過中美新鮮事~

「閱讀原文」可預約諮詢留學。

相關焦點

  • 地鐵上媽媽累到睡著,兒子的舉動引人稱讚,網友:真正男子漢
    更有圍觀者將孩子的照片發到網上,也瞬間引起網友們的熱議,大家都對孩子的懂事讚賞有加,還有網友在評論區說道:"這才是真正的男子漢!"生活中很多家長可以發現,自己的孩子一點男子氣概都沒有,做什麼事都畏手畏腳的,甚至一丁點小困難都要依靠家長解決,但是家長應該注意的事,很多孩子的男子氣概不是靠自己養成的,而是有經過家長有意識地引導和教育。
  • 什麼是真正的男子氣概?
    男人是什麼,誰能告訴我?告訴我!誰是原型,我到哪裡尋找?在《世界需要父親》裡,作者卡西·卡斯滕斯(Cassie Carstens)引用一位無名作者的詩來提出疑問:什麼是真正的男子氣概?為什麼堅持原則、證明自己是真正男子漢的人如此少?在那個夜晚,他學到關於真正男子漢的第一件事。
  • 男孩子過度「女性化」不是好現象,家長注意這6點,提升孩子氣概
    不少新聞媒體也針對「男生女性化」的問題發聲,認為這種男生越來越女性化的風氣應該停止。現代社會,家庭應培養出來的是有勇氣和擔當的孩子,而不是讓孩子成為人們嘲諷的對象。如果父母在男孩子小的時候不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娘」,那麼,父母該怎麼讓孩子成為男子漢?
  • 男孩子總是喜歡哭怎麼辦?如何才能培養他的男子氣概?
    事實上,大部分的情況下,男孩確實比女孩少哭。可這並不意味著,世界上就沒有愛哭的男孩子。並不是男孩子愛哭就一定無法接受。愛哭男孩的家長要接受這樣的想法,焦急的心態就能得到緩解。面對兒子哭的時候,家長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忽視。當孩子哭的時候,如果家長總說:「你真糟糕,真差勁,男孩子,還哭,沒出息。」越這樣說,越會強化兒子哭的衝動。
  • 霸道的獅子座,其實不是大男子主義,而是男子漢氣概
    身為現代女性,有時對大男子主義不滿當然可以理解,但是,在一些反對的聲音中,有不少人誤以為是真正的大男人。例如:不少男人只是單純地追求主義,或者,他們生來就有男子漢氣概,但也可能被誤認為是大男子主義。所以,女性朋友需要明白一個道理,即大男子主義與大男子主義的區別。
  • 家長審視教育方法,別毀掉他的男子氣概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在咱們國人的生育觀念中,有了兒子預示著家裡就有了後,預示著有了傳承香火的繼承人。 而作為一個男孩,他將來是這個家庭的頂梁柱,也必須有能夠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氣概。
  • Youtube影片《男孩不哭》惹爭議:「不許哭」,是這個世界對男孩最大的傷害
    回想過去,面對我們的男孩,你是否也常把這種話掛在嘴邊呢? 「不許哭!」「你是男孩,應該堅強。」「哭哭啼啼像個女孩子,真沒出息!」被父母以刻板印象培養的男孩,常常被要求不許哭、不許示弱、不能太「娘」,凡是負面、軟弱的東西,儘量要掩藏起來。 可一個情緒情感無法充分釋放的孩子,也同樣無法敏銳察覺他人的感受。
  • 大男子主義和男人氣概,你分得清嗎,婚姻中又會激起什麼樣的火花
    好多人也分不清大男子主義和男人氣概到底是哪裡不同,其實他們兩個的區別還是很明顯的。這兩種不同的表現在婚姻中會激發出什麼樣的火花呢?那麼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首先來聊一聊大男子主義都有哪些特點死要面子活受罪。
  • 家長要審視教育方法,別毀掉他的男子氣概
    如今很多男孩子都是獨生子,父母從小對孩子的要求都是盡其所能地去滿足,所以這些男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真的不缺什麼,因為父母都會將最好的給他們。但是在這些男生中,有很多人存在著性格的缺失,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因為過於依賴家庭,還有部分孩子存在自卑的心理。這些軟弱的心理會讓孩子看起來弱不禁風,缺乏男子氣概,甚至表現得有些"娘"。如果男孩子有些"娘",會對他們產生什麼不好的影響?
  • 如果你有兒子,請告訴他這幾件事,能助兒子的人生之路走得更順利
    家有兒子,想把兒子教育好,那麼作為父母,一定要儘早告知兒子這幾件事,能助兒子的人生之路走的更順利,孩子長大後成才有出息的可能性也才更大。如果你有兒子,請告訴他這幾件事①告訴兒子,成功沒有捷徑家有兒子,父母一定要告訴他,任何成就,都是需要自己用心地一點點去努力才能實現的。
  • 如果你生的是兒子,希望你別做這兩件事
    這兩件事不應該是你的育兒手段  那麼,韜韜爸爸說的兩件犯了育兒大忌的事是什麼呢?  第一件事,是給孩子貼標籤。因為貼標籤沒有任何積極意義,長期被貼標籤的孩子,出於對父母的信任,很容易真的認為自己就是膽小鬼、不堅強,他並不會如你希望的那樣努力改變,相反會逆來順受地接受這個身份。  第二件事,則是對寶寶表現出自己的失望之情。  比如寶寶已經很難過了在哭泣,你還對著他說出例如:「哭哭啼啼有什麼用!
  • 偽裝的「小男子漢」,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對於很多家長來說,愛哭的孩子都是脆弱的「玻璃心」,不堅強的孩子將來也無法應對社會各種挫折,孩子一哭就是玻璃心的話題,一直也沒有停止過探討,尤其是男孩子的成長更應該堅強,摔了不應該哭、被欺負了更不應該哭。
  • 父母一碗水端不平是什麼結果:劉燁兒子委屈曝光父親更喜歡妹妹
    女兒五歲了,你一抱起她,她還會趴你肩上,軟軟的,貼身小棉襖,你會一直想抱著她。男孩呢諾一,我抱著他,他把腰板挺直,也不摟著我,我倆像哥們一樣看著對方。不到半分鐘,就讓他自己去玩了。,但他的行為舉止在無意間給別人表達出來的是「他好像更喜歡女兒」,甚至連兒子諾一都誤會並且有點委屈認為「爸爸愛妹妹更勝於我」。
  • 除了「man」,還可以這樣形容「男子氣概」
    一提到「man」,你都能想到什麼呢?帥氣的外表?健美的身材?還是陽剛的氣質?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哪些英文單詞可以用來形容「男子氣概」吧!1. manly 男子氣概的,強壯的I was deeply attracted by his manly beauty. 我被他的男子氣概深深吸引了。
  • 愛哭的何炅又上熱搜了,我們憑什麼不許孩子哭
    他從不會在不適合的場合、氣氛與不應該的人面前濫用哭泣這件事。大S之所以對老公不許兒子哭這件事如此敏感「勇敢的人從來不哭,你因為這麼小的事就哭,一點都不勇敢!」何炅和鄭爽,同樣在父母「不許哭」的教育下長大,兩人走上了完全不同的性格路途,讓人不免唏噓。
  • 不說「不許哭」,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當你們的孩子是第二種,比較敏感愛哭的孩子時,當他們哭的時候,會怎麼對待他們呢?有些家長往往缺乏耐心,不勝其煩,會呵斥他們「不許哭」,威脅他們再哭就「收拾你」。但是,用威脅阻止孩子哭泣,聽上去都是不靠譜的做法,要怎樣做才是最好的方法呢?家長們知道,是人都有發洩情緒的需要,特別是在孩童時期,是人哭得最頻繁的時候。
  • 謝霆鋒大兒子生日,張栢芝依偎在兒子懷中,13歲成了小男子漢
    謝霆鋒和張栢芝離婚之後,兩人的生活一直備受關注,謝霆鋒和王菲又在一起,轉眼間已經過了6年的時光。她把頭靠在了大兒子Lucas的肩膀上,僅僅13歲的Lucas長成了十足的小男子漢,看起來很有男子氣概,一向高冷的Lucas也嘴角彎彎,閉著眼睛,很是開心。第二張圖片則是母子二人的牽手照,母子二人手牽手,很是親密,張栢芝的手臂很瘦,身材也很纖細,看來作為母親的張栢芝,沒少付出心力,人都變瘦了不少。
  • 家有男孩的爸媽注意,有四句話別對兒子說,否則別怪兒子變「娘」
    在這個越來越多元化的時代中,我們發現有不少男孩子身上似乎都缺乏男子漢的氣概,無論是在肢體語言還是心智成熟度上,帶有更多的「陰柔」之感,顯得比較「娘」,處理事情待人接物的表現,也更傾向於女性化。雖然在這個新時代,我們也能接受這樣的男性,但對已經做了父母的人來說,都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將來成為這樣的人。
  • 「男孩子哭什麼哭!」男孩就不能哭?別讓傳統觀念害了孩子
    正是因為性別和性格上的差異導致,很多人有一種刻板的印象,那就是男孩子就應該是堅強的、不輕易哭的,而「男兒有淚不輕彈」也成為了特有的標誌。生活中隨處可見,父母不讓男孩子哭的情景。大街上,有小男孩想買冰淇淋而號啕大哭,媽媽就會嚴厲制止,認為在大街上哭很丟人,沒出息!
  • 男孩從小「娘娘腔」,父母該接受還是糾正?這裡會告訴你答案
    常常聽到身邊一些父母抱怨自己的兒子缺乏男子氣概,被人嘲笑為"娘娘腔",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困擾。4.父母家人的過多保護和寵溺有的孩子是家中的獨生子或者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從小受到家人過度的保護和溺愛,致使孩子看起來比較柔弱,缺乏男子漢氣概。因為他們做什麼都有人幫忙包辦,所以養成他們遇事缺少擔當,懦弱無能的性格。5.變聲期的原因有的男孩子只是聲音聽起來像娘娘腔,他們可能在變聲期,聲音沒有發育好,致使聲音尖銳,說起話來像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