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博主小豆蔻兒做電商,110萬漢服粉絲聚集淘寶店

2021-02-17 淘榜單

笑容治癒,長相萌美,說起話來卻語速極快,時常露出「逗比」的一面。她的粉絲常在直播時調侃她:「你另一邊的髮際線粉忘記擦了!」「你的髮際線真是越來越往後了!」

她是「小豆蔻兒」,1994年出生的「怪誕」少女。她的另一個身份是知名漢服視頻博主,淘寶「十三餘」店鋪的創始人。

「我希望能盡我的力量,讓大家慢慢重視漢服文化。」說到這裡,小豆蔻兒變得嚴肅起來,「希望讓漢服成為潮流,讓更多人穿上人生第一套漢服。」

如今有110萬熱愛漢服的人,聚集在「小豆蔻兒」的淘寶店鋪「十三餘」裡,這裡就像一個巨大的秘密基地:「我真的很愛很愛漢服,但我真的很膽小,是小豆蔻兒一次次的鼓勵,讓我不在意別人的眼光,穿漢服出街。」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2016年,為自己的漢服國風品牌取名時,小豆蔻兒腦子裡突然蹦出這句詩。「豆蔻年華十三餘是一個女孩很單純的年紀,很美好,所以店鋪就這麼命名了。」

愛漢服,愛歷史,也會因為打遊戲拖延著不去寫店鋪文案。和粉絲「豆芽們」最經常的互動方式,是看他們用小豆蔻兒的視頻截圖做表情包。

時間拉回到2015年,小豆蔻兒因為喜歡歷史,就試著在網上拍了一些關於歷史人物的視頻。

《豆蔻小歷史》視頻

 在《豆蔻小歷史》系列小視頻中,李清照、蘇小小、蘇軾、魚玄機等歷史名人,被小豆蔻兒以輕鬆幽默的形式加以描述,吸引了大量漢服文化愛好者的關注。2016年,小豆蔻兒的微博粉絲數達到20多萬。

同年7月份,小豆蔻兒在淘寶上創立了「十三餘 小豆蔻兒國風工作室」,主營漢服、漢元素服以及國風類服裝。

漢服製作必須依循嚴格的文獻和規定,款式不能隨意更改。「一開始只做幾件漢元素服裝,了不起能做出一件漢服來。當時開店的想法很簡單,就是一個普通的女孩,喜歡漢服,想要一年四季都有穿不完的好看漢服。我希望有一天,我穿的漢服上,有自己給它命名的標籤。」小豆蔻兒說,「現在聽起來有點中二,但當時真的這麼想的。」

小豆蔻兒的創業之路卻是一波三折。

小豆蔻兒沒有任何電商從業的經驗,店鋪剛開起來的時候,小豆蔻兒和北京的一家公司合作,由公司負責店鋪的供應鏈等問題。

當時店鋪產品、供應鏈遇到很多問題,比如把衣服做錯了、面料掉色、做工不好、倉庫發錯貨等。這樣混亂的情況持續了一年,很大程度消耗了粉絲的信任,店鋪的口碑日漸下降。

在北京做漢服,各類資源的匱乏都是問題:「開發、打版師、面料廠都找不到滿意的,電商團隊也組建不起來。」

而當時的杭州,伴隨著淘寶、天貓等聯手布局的「電商矩陣」崛起,中國超過80%的大小電商App、網紅主播賣家、創業孵化公司,都棲息在此地。當年杭州電商收入1574.33億元,增長44.4%,電子商務發展透著生猛的勁頭。

考察過杭州之後,小豆蔻兒毅然來到了杭州,重新開始組建團隊。「杭州的電商環境要更成熟一些,我們很快招到了客服、打版師和一個店鋪運營。」

剛到杭州之後幾乎是從零開始,粉絲對店鋪的信任度也幾乎到了谷底。

培養粉絲的信任度成為整個團隊的日常工作,滲透到各個方面。「十三餘」工作人員介紹說,漢服的製作周期很長,一般以預售形式為主。

有次,到貨的面料出現不可控的輕微色差問題,當時預售下單的買家已經有4000多位。團隊就一一向他們表明了會有色差的問題,如果買家要退款,「十三餘」還會給予一定的現金優惠券賠償,如果買家願意等下一批正常的面料發貨,那麼店鋪還會給順豐包郵等優惠。

「提前告知,有什麼問題都實話實說,不拖延不隱瞞。」

經過不斷努力,「十三餘」店鋪的產品、服務、供應鏈日漸完善,店鋪銷量持續上漲,產品也遇到被抄襲的問題。最近,「十三餘」就加入了淘寶的「原創保護計劃」,通過一系列的維權申訴,來保證店鋪的利益。

今年雙11,「十三餘」銷售額達到800多萬,是當天傳統服飾風格單店銷售額第一。當天第一小時女裝銷量前100的唯一漢服商品,就是「十三餘」家的。

小豆蔻兒對漢服的熱愛毋庸置疑:一年多時間中,一起工作的團隊成員就沒見她穿過現代裝出街。「我衣櫥裡全是自己家的漢服漢元素服,也沒有別的可穿哈哈哈。」

 在漢服圈中,喜歡漢服的人互稱「同袍」。「十三餘」更像「同袍們」的巨大的秘密基地,她們在這裡分享因漢服而相遇的小欣喜。「最開始喜歡漢服,但不經常穿因為不日常。認識小豆蔻兒以後,她給每一期衣服都賦予了獨特的歷史典故和人物背景,使得它成了一件有靈魂的衣服,並且將一些繁複傳統設計改良成更適合日常的穿著,提升了漢服文化的普及程度。」買家「夏」說。

很多人通過淘寶認識了小豆蔻兒,成為龐大的新粉團體。「算起來,我應當是十三餘的新粉。不是從B站開始的,也不是微博。18年年初,我在淘寶中無意中看到了『靜梨』,當時心一下就被戳中了,奈何沒有尺碼只能作罷,但卻意外迷戀上了淘寶上小豆蔻兒的講解視頻。」

不久前,小豆蔻兒在淘寶微淘發布了「許願語」免單活動,不少買家、粉絲髮來她們的「真情告白」。「第一次知道小豆蔻兒,是看了漢服拍照姿勢的視頻,當時覺得可以勇敢地在人群中凹造型拍照片真的是一件很開心的事!」「越來越多漢服活動出現,我們也有了自己的華服日,好像漢服開始被大家接受。每次穿上漢服,每次被人看見,都是一次努力,一次傳揚。」

在「十三餘」的淘寶店鋪群聊「豆蔻兒的夜宵攤」、「豆蔻兒的大觀園」、「豆蔻兒的蟠桃會」等幾個群中,近5000多個活躍的「同袍們」每天在群裡討論:「我喜歡明制的上衣,不太喜歡交領,最近她家的衣服比較少女我就喜歡嘿嘿。」「我的天吶,終於出立領的了。」「以前覺得漢服不日常,看了墨子那期上新視頻之後,覺得不入一套枉為人啊。」

小豆蔻兒現在最喜歡拍的視頻是上新視頻。「上新視頻可以把我喜歡的傳統人物故事和我們設計出來的漢服聯繫在一起,既給大家傳遞了我認同的價值觀又分享到了漂亮的衣服。所以特別棒。」小豆蔻兒開心地笑起來,「每次上新還會在淘寶直播,跟大家聊天,經常是三到四個小時都很開心。」

 因為「十三餘」,因為漢服,小豆蔻兒認識了許許多多「同袍們」。這個剛20出頭的少女,經常被粉絲們感動到。「她們經常私信和我說,在班會課上講了我的小歷史,被老師表揚。或者,小豆蔻兒你又壓中了我們考題啦,幸好我看了上新視頻,懷素的苦筍貼都認得。還有看了很久我的視頻終於有勇氣把漢服穿出門,不再害怕別人的議論和眼光。我也非常開心能用我的方式,跟喜歡漢服的年輕人一起慢慢成長。」

相關焦點

  • 一家賣漢服的淘寶店:110萬人在這裡獲得鼓勵和勇氣
    她的粉絲常在直播時調侃她:「你另一邊的髮際線粉忘記擦了!」「你的髮際線真是越來越往後了!」她是「小豆蔻兒」,1994年出生的「怪誕」少女。她的另一個身份是知名漢服視頻博主,淘寶「十三餘」店鋪的創始人。「我希望能盡我的力量,讓大家慢慢重視漢服文化。」說到這裡,小豆蔻兒變得嚴肅起來,「希望讓漢服成為潮流,讓更多人穿上人生第一套漢服。」
  • 90後「怪誕」少女網店賣漢服,僅用3年做到年銷3個億!
    她就是「小豆蔻兒」,94年出生的「怪誕」少女,現在除了是「十三餘」店鋪的創始人,她還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漢服博主。 小豆蔻兒,原名叫連雨馨,畢業於重慶工商大學,專業是漢語言文學。早期的她,並沒有走網紅這條路子,而是跟大多數同齡人的選擇一樣,踏入社會,安安分分做上了一個朝九晚五的「打工人」。
  • 恭喜恭喜 | 十三餘漢服開啟第一家體驗店@十三餘西湖體驗店
    2020年端午期間,十三餘漢服,在浙江杭州西湖,開啟了十三餘漢服的第一家體驗店。
  • 國潮興起,切合Z世代消費新趨勢,漢服品牌「十三餘」完成數千萬元...
    文| 真梓封面來源 | 微博@小豆蔻兒36氪獲悉,漢服品牌「十三餘」近日宣布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投資方為著名天使投資人王剛的覺(JUE)資本。本輪融資後,十三餘將繼續發力推動國風文化傳播及拓展更多國風生活方式關聯產品鏈。
  • 漢服品牌「十三餘」完成數千萬Pre-A輪融資
    創始人小豆蔻兒作為一個個人博主,三年前開始在微博和b站分享將漢服穿出家門、以及將漢服穿出國門系列視頻,收穫了大量關注的同時,也鼓舞了很多年輕人加入到嘗試漢服的行列中。現@小豆蔻兒 在b站、抖音、微博等平臺累計粉絲超過800萬,淘寶、天貓店鋪的消費者粉絲達300餘萬。
  • 天貓海外:漢服在海外興起,出海銷量逆勢增長超20%
    在淘寶上,就有不少90後創業者經營了漢服生意,遊戲設計出身的南京姑娘黃茜曼就是其中第一位。辭去了遊戲設計師的工作,專心的研究漢服的打板、面料和設計,黃茜蔓經常跑工廠,去廠裡當小工。去年開始經營起屬於自己的漢服公司,如今,黃茜蔓擁有30多人的團隊,開了三個品牌的漢服淘寶店,並穩定保持每月上新。
  • 漢服暢銷榜與背後的創業公司
    「十三餘」品牌創立於2016年(「小豆蔻兒工作室」),公司註冊成立是在2018年6月。今年10月,公司獲覺資本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創始人小豆蔻兒和CEO路洋是兩個生於93、94年的傳統文化愛好者。小豆蔻兒是B站UP主,早在2016年就開始在平臺發布關於漢服的視頻內容。旗下自媒體@小豆蔻兒在全網擁有超過500萬粉絲,閱讀量過億。
  • 必看:用心做設計,用腳做質量的店家盤點
    今天,我將結合自己的購物體驗,盤點那些用心做設計,用腳做質量的店鋪。各位小姐姐記得閱讀完,避免踩坑。1、森女部落這是一家原創設計店鋪,適合學生黨,價格實惠(近幾年做大了,沒有早期那麼白菜,不過相較而言還算便宜)。風格從最早的森系軟妹到現在多方面涉及,國風、和風、暗黑風、軟萌風都有,但還是以森系軟萌為主。
  • 漢服暢銷榜與背後的創業公司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十三餘」品牌創立於2016年(「小豆蔻兒工作室」),公司註冊成立是在2018年6月。今年10月,公司獲覺資本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創始人小豆蔻兒和CEO路洋是兩個生於93、94年的傳統文化愛好者。小豆蔻兒是B站UP主,早在2016年就開始在平臺發布關於漢服的視頻內容。旗下自媒體@小豆蔻兒在全網擁有超過500萬粉絲,閱讀量過億。
  • 2020夏,漢服商家神仙打架,八仙過海各顯奇招
    、四月、清音音音音為首的大V,其優質漢服風內容也通過短視頻傳播得火熱,圈粉無數。漢服就這樣迅速崛起,漢服消費也朝著高增長、高銷量的模式演進。漢服主要銷售渠道是淘寶為主的電商平臺,隨著漢服粉絲數量的增長,幾千家新老漢服店鋪絞盡腦汁,使出渾身解數想要分得一杯羹。
  • 文創又有跨界新漢服?《中國24》欄目出現漢服~
    圖|網絡想必屏幕前的十三餘女孩、塞納河粉絲、楊迪粉絲們,次元壁都碎成渣渣了~這個組合好新鮮!視頻介紹了漢服和同袍的含義,採訪了@蘭芷芳兮 @璇璣  等大家熟悉的同袍,為想了解漢服文化的外國觀眾提供了渠道~視頻|@CGTNChina24
  • B站國風青年養活的漢服產業 如何「破圈」增長?
    B站跨年晚會國風表演片段「今天的中國,有300萬漢服愛好者,他們的平均年齡在18-24歲,新一輪的消費者開始為傳統買單。」「2019年,淘寶上好幾家漢服店,銷售額不聲不響都過了億,最多的一家一年賣了4個億。」在2020年的跨年演講中,吳曉波和羅振宇不約而同地談到「漢服」這個新消費領域。
  • 「中華文藝復興」掏空了95後的錢包,20億漢服市場的推手是誰?
    圖片來源:B站) 漢服已經成為亞文化圈子裡不可忽略的一個分支。去年,僅淘寶平臺的漢服成交額就超過了20億。根據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以下簡稱「CBNData」)聯合天貓服飾發布的《2020漢服消費趨勢洞察報告》,目前天貓上已有1800萬漢服消費者,還有4.15億潛在消費者。
  • 明星開淘寶店,能活幾天?
    截至10月16日15點30分,也就是店鋪開張的20天後,這家店的粉絲數已逼近20萬,經粗略估算,總營業額達近53萬。 雖然李小璐的演藝事業一度因負面新聞而阻滯,但是就目前這個銷售業績來看,把剩下的粉絲及時變現,做一個吃喝不愁的網紅也是擺在她面前一個不錯的轉型選擇。
  • 短視頻突圍直播電商:毛毛姐大戰李佳琦,抖音對決淘寶
    導讀:電商內容化與內容電商化,雙方均在侵蝕彼此領地。對淘寶來說,如果不做任何防禦,商家便很有可能將經營重心從淘寶轉向短視頻平臺。對抖音來說,如果形成自己的閉環,將直接切入萬億級零售市場,收入項上也多了相應服務費用,這是誘人的第二曲線。
  • 提升達人電商帶貨能力,淘寶聯盟與西瓜視頻啟動淘寶聯盟x西瓜視頻...
    近日,淘寶聯盟與西瓜視頻達成了內容電商的合作升級,啟動淘寶聯盟x西瓜視頻「星x計劃」。     雙方將為西瓜視頻平臺上的達人提供電商流量增補、電商貨品供給、電商政策保障等多維度扶持提升達人的電商帶貨能力。
  • 十三餘小豆蔻兒×銀臨女神的聯名款漢服/漢元素合集大盤點
    而喜歡漢服的朋友,因為喜歡漢服那一抹悠悠的美麗古韻,大多也都喜歡聽古風歌曲,我是這樣,我身邊的朋友也是如此,那非常熱愛漢服的十三餘店主小豆蔻兒,也不例外。當十三餘漢服與銀臨女神的歌曲結合在一起,會是什麼樣子的?
  • 重慶女子潛心三年設計婚禮漢服,一套價值6萬
    導讀:重慶女子潛心三年設計婚禮漢服,一套價值6萬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時尚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20萬大學生上淘寶開店:1年掙1億,95後也可以做到
    1年賣1個億,一般人連想都不敢想,而生於1997年的成都妹子張靜雯,就在淘寶上不聲不響地做到了。2016年,還在上大學的張靜雯創立了淘寶漢服店「蘭若庭」,第一年銷售額就過了100萬,隨後年年業績飆升,如今,她的淘寶店1年的銷售額超過1億元,是淘寶上漢服行業的銷量NO.1,還升級開了一家天貓店。  張靜雯告訴記者,作為一個視覺控,在第一眼看到漢服的時候,就心動了好久。
  • 從小眾文化到破億的大生意,漢服經濟正「破圈」增長
    在B站首頁搜索「漢服」關鍵詞,進入漢服頻道,顯示近400個精選視頻,多為頭部UP主們的UGC生產,視頻播放量累計11.1億次,訂閱數46萬,話題欄瀏覽量1.6億,討論活躍量83萬+。伴隨著漢服消費的火熱,傳統手工配飾銷量持續走高,體驗經濟下的線下漢服體驗館、古風攝影館、漢服租賃店全面開花。漢服經濟對傳統旅遊業的輻射作用增強,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西塘文化周和大唐不夜城,文化和體驗深度融合,可帶動十幾萬人次的旅遊消費。漢服行業作為新賽道,仍具有巨大的利潤上升空間,其消費潛力正吸引資本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