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億老人呼籲:我們有100個理由支持安樂死!要活得有尊嚴,更要死得有尊嚴!

2021-01-19 中老年文藝

在全世界只有少數的國家能夠實行安樂死,在咱們中國,安樂死還不被法律允許,但是它卻已經是很多老人關心的話題了。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在活著的時候,有尊嚴、有自由,同時,也希望死也要有尊嚴。每每看到一些ICU病房老人插著各種管子,被連上各種儀器,無法動彈,無法說話,只是為了延長几天或者幾個月的生命時,我感到十分悲傷,我就想,等我到了那一天,我絕對不要這樣!


沒錯,把死亡的權利還給本人,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人們只認為優生才是一個問題,但是有沒有想過,優死也是一個人的權利。

著有《還珠格格》的知名臺灣作家瓊瑤就曾公開表示過:「不論我生了什麼重病,不動大手術,讓我死得快最重要。」「萬一我失智失能了,幫我『尊嚴死』就是你們的責任!能夠送到瑞士去『安樂死』更好!」

國人忌諱生死,覺得很敏感,其實正視生死特別是正視死亡或許才是幫助我們活得更加健康、更加充實的方法。


全國人大代表馬一德和李傑就曾建議:安樂死應該合法。這是咱們國家第一次在法律層面提到安樂死。

北京市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馬一德提議,「經醫學界定,無法救治且無法減輕病痛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有權依法自主決定實施安樂死,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欺詐、利誘、脅迫自然人實施安樂死。自然人同意實施安樂死的意思表示可以隨時被撤銷或者撤回」。

全國人大代表李傑說,「重度癌症患者到了晚期的時候實際上就是鎮痛,往往人到最終沒辦法治療的時候就是癌痛。每當逢年過節的時候,有很多老同志找到我,希望我們能給他一點麻醉藥品鎮痛,但是麻醉藥品必須要經過醫生才能給,可是醫生也不敢給,怕擔責任。給了就違法,醫生給了,萬一病人死了,就找麻醉醫生的責任,麻醉醫生擔不起,而真正的患者在這個時候只想安樂死,實際上就是給予鎮痛,而現在人格權裡沒有這一條,我認為應該有安寧療法或者是姑息療法。人的最終尊嚴應該受到保護」。  

安樂死也許不能一步到位,裡面涉及的法律、道德倫理的問題還有很多,但是也許我們可以允許病人在清醒的時候立下遺囑,如果是病危卻無法表達治療意願時,要求選擇不接受維生治療,不插管,不切喉。


小編以前曾發過關於安樂死的文章,下面是小編從眾多留言中,精選了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留言,這或許也是很多中老年朋友的心聲吧!

與其沒有自我和尊嚴的苟活,選擇靜悄悄的安樂離世是最好、最完美的生命終結!


凡是選擇安樂死的病人,身體,心理都在承受極大的痛苦,作為醫生幫他進行又舒服,又有尊嚴地結束生命,可以說是一種很人性的治療。


支持安樂死,如果無藥可救,儘可能減少病魔痛苦的折磨,減少家庭沉重的經濟與精神壓力,同時也減少社會一些負擔。所以推廣安樂死是利國利民的一項善舉!


我是很贊同安樂死的!在疾病無法治癒的情況下,能讓病人有尊嚴地走向死亡,何樂而不為呢?但是我們國家還沒有這條法規,希望能有這方面的規定允許有自願的原則下進行安樂死!


如果能每天天早晨,迎來燦爛的太陽升起,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是快快樂樂的度過每天天,去迎接第二天的太陽升起。


我已八十,終生的工作是中學,中專及大學的中文數師,我知道的,據我的身體情況,來日不會很多了,但是中國沒有安樂死,我很是遺憾,我喜歡那種安樂的離去,平靜的死亡!


今天,我如此強國,就應該有安樂死的國法,利國利民,讓那些有尊嚴的老人,到最後一刻都有自己的尊嚴。

隨著社會的開明,我們對於死亡的話題也有著更高的開放度,許多中老年朋友,也意識到要正確面對這件事,那麼,你支持安樂死嗎

相關焦點

  • 體育主播傅達仁,患癌後赴瑞士安樂死:活得瀟灑,死得有尊嚴
    或許觀眾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會責怪固執的威爾就這樣終結了和克拉克的愛情,但是換個角度,對於威爾來說,在他之前的激情歲月裡,有過刻骨銘心的愛情,也有過環遊世界的經歷,世間的一切都對這個毫無行動力的自己失去了誘惑力,他不能夠用自私的愛綁架克拉克。
  • 北京晨報:尊嚴死還是賴著活?
    市衛生局表示,生前預囑概念在我國並無法律明確支持或禁止,目前尚處民間推廣階段。(7月30日《京華時報》)  贊成  以人為本 很有必要  無論「尊嚴死」還是「安樂死」,都是為了減輕患者痛苦和家屬負擔的一種死法。人固有一死,選擇「尊嚴死」和「安樂死」,何嘗不是一種死法?生前預囑已經在民間推廣,「尊嚴死」入法還遠嗎?
  • 周蓬安:支持安樂死!讓絕症患者擺脫折磨有尊嚴地離世
    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安樂的無痛苦死亡;二是無痛致死術。很明顯,「安樂死」絕不等同於一般意義上的「自殺」。申請「安樂死」的患者,僅僅因為現代醫學無法解除他的痛苦,更不能治癒他的病痛,因此主動請求「死」以結束痛苦的生命。「安樂死」給予患者死的有尊嚴,讓患者死得安祥,且不失人格,不帶遺憾地離開人間。
  • 尊嚴死
    更離譜的是,有個老人已處彌留狀態,子女請相士算命,相士說老人如果在某月某日前死亡,家道會衰敗,後人會貧窮,子女就要求醫師無論如何不能讓老人死。結果,老人經過十幾次急救,打了1000多支強心針,終於拖過相士講的那一天,子女才同意拔掉老人身上所有管子,讓他安息。
  • 羅瑞卿之女創辦網站呼籲「尊嚴死」
    本報駐京記者 孫磊  中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截至2012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94億,佔總人口的14.3%,預計2013年將突破2億,2034年突破4億,2054年突破4.72億。空巢老人家庭增多,老年人的臨終選擇愈來愈引起社會的重視。
  • 羅點點 「尊嚴死」不是「安樂死」
    你發表了《尊嚴死不是安樂死》商榷文,沈德詠作出了回復,你怎麼看回覆中的觀點?羅點點:就我們商榷的最核心的內容,沈主任回復,他們現在有一個專題組,就安樂死的立法進行各方面的學術研究。他認為,他們會在安樂死的立法過程中創立出一個新的空間。對此我們非常期盼,我們也希望專題組和沈先生在合適的時候,能把他們的研究結果告訴我們,我們特別想知道立法的突破和新的空間將是怎樣的。
  • 什麼是「尊嚴死」和我們常說的「安樂死」又有什麼區別?
    什麼是「尊嚴死」和我們常說的「安樂死」又有什麼區別?還是放棄一切,有尊嚴、無痛苦地等待死亡降臨?據報導,北京市現在已成立生前預囑推廣協會,在北京市衛生局主管下開展業務。協會旨在通過推廣使用「生前預囑」,讓更多人知道,在生命盡頭不使用生命支持系統以保持尊嚴,是一種權利。
  • 如果國內真正實行了安樂死,你會支持嗎?
    其實還有很多患者自己本身也支持安樂死,有網友說,我媽前天還說她如果有天得了治不好的病癱在床上了,她想申請安樂死,因為活著也治不好了,死了反而是解脫兒女都是各自一家子,百日床邊無孝子,我支持安樂死,不是因為別的,就因為我回頭得了治不好的病我可以有尊嚴的走,不想在剩餘不多的日子裡飽受折磨,其實人人都怕死,因為生命只有一次。
  • 尊嚴死是不是安樂死?一個提案引發的討論
    該文介紹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沈德詠圍繞臨終關懷和尊嚴死亡等問題,向大會提交了提案,建言資政。見題欣喜,有如此高法律地位的國家管理者在如此重要的會議上提出如此重要的提案,對我們這些多年推廣生前預囑和緩和醫療,希望有尊嚴的死亡早日成為中國人生命全過程的人來說,是個巨大的鼓舞。但讀完全文,有些看法很想與沈德詠主任商榷。
  • 安樂死到底該不該被支持,痛苦折磨的病人怎麼選擇,有尊嚴的死
    我見過一個男人安樂死,一個年輕的女人哭的撕心裂肺。一個不懂得愛惜自己身體的男人年紀輕輕就患了癌症。首先強調一點,我國不認同法律也不支持安樂死。很多人認為安樂死不人道,沒有尊重人生命的選擇,所以不會被大多數人支持。
  • 選擇與尊嚴「、「尊嚴死「與中國人的生死觀:你的臨終誰做主?
    她的提議得到了親屬的認同和支持……。幾個小時後,老人平靜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在整理老人遺物時,家人發現了一張老人夾在日記本裡的字條,上面寫著不希望過度搶救的要求。字條最後寫道:「……因為點點是學醫的,所以如果我到最後的時刻,我不能夠表達我自己的願望,一切的事情都委託她來做」。這張字條成了羅點點最大的慰藉。
  • 瓊瑤想要的「尊嚴死」 是安樂還是謀殺?
    瓊瑤的這封信和「安樂死」的話題一起成為輿論熱點。  瓊瑤要求尊嚴死想法早已有之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的同事昨日(3月13日)致電瓊瑤兒媳何秀瓊得知,瓊瑤現在身體狀況很好,在這封公開信裡談到的觀點其實是她早就與家人達成的共識。
  • 你真的知道瓊瑤式「尊嚴死」在說什麼嗎?
    得到的兩句回復讓他印象深刻,一句是「你說了算嗎」,另一句是「我們敢嗎」。自此之後,他一直後悔沒能幫父親有尊嚴的離開。「尊嚴死不是安樂死」3月14日,北京青年報第二版每日評論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為《瓊瑤式「尊嚴死」離現實還有多遠》,將「尊嚴死」與「安樂死」混為一談。次日,生前預囑推廣協會公眾號發表了羅點點的文章《北青報你錯了,瓊瑤的美好告別是尊嚴死可不是安樂死啊!》。尊嚴死不是安樂死,協會的創始人羅點點在文章裡重複了三遍。
  • 臨終病人「尊嚴死」有何不可?
    但在醫療技術發達的今天,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美國著名的弗萊明案的案卷中有段話可以作為註解:醫學的發展已經成功地製造出了維持生命的模糊區域,當死亡開始時,生命卻在以某種形式延續。但窮盡各種醫療技術而延續的所謂「生命」卻痛苦不堪,一位美國醫生對此有形象的描述:這些病人常常要進行痛苦的心肺復甦術和開刀手術,渾身插滿管子,被「掛」在維持生命的機器上。即使是恐怖分子,我們都不忍心如此對待。
  • 對話羅點點:「尊嚴死」與「安樂死」,爭議的焦點是什麼?
    你發表了《尊嚴死不是安樂死》商榷文,沈德詠作出了回復,你怎麼看回覆中的觀點?羅點點:沈先生的回覆有非常良好的溝通意願,表現了很好的寬容心。就我們商榷的最核心的內容,沈主任回復,他們現在有一個專題組,就安樂死的立法進行各方面的學術研究。他認為,他們會在安樂死的立法過程中創立出一個新的空間。
  • 人格權編:讓每個人活得有尊嚴
    此後兩年間,民法總則在2017年3月的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上表決通過,民法典各分編編纂陸續提上日程,但要不要單設人格權編,始終沒有定論。   在梁慧星看來,說明裡沒提到人格權編就相當於否定,但在支持人格權編的學者眼中,「有個『等』,就等於開了口子,說明學者還有探討的餘地。」膠著之下,參與民法典編纂的司法機關開始發聲了。
  • 在哪裡都很有底氣,活得有骨氣有尊嚴的幾個星座
    與此相反,有些人是活著有骨氣的,他們不會因為某種利益而失去骨氣而活著,就像十二星座中的以下三個星座,他們一直活得既有骨氣又有尊嚴,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水瓶座談到活得有骨氣,水瓶座總是最好的行動者,不管什麼時候,他們都不會為了討好別人而讓自己活得低低的。就算最後誰也不願幫助自己,水瓶照樣能靠自己的努力過得很好,不會依賴任何人。
  • 沈德詠:希望「安樂死」能立法,讓病重患者不再煎熬,尊嚴的死去
    作為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和最高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沈德詠對於安樂死的見解遠超常人的理解,首先我們看一下他為什麼會起草那份提案。不難看出,這份提案並沒有赤裸裸的用「安樂死」這個字眼,而是用了「尊嚴死亡」這個詞,這也是照顧到了中國人別樣的"死"文化,所以沈德詠才使用了"尊嚴"一詞。
  • 臺灣主播安樂死:讓我們在死亡面前留下從容與尊嚴
    2018年6月,傅達仁飽受胰臟癌之苦,病情也已進入末期,決定去瑞士排定日期執行安樂死。在傅達仁準備去瑞士執行安樂死的前夕,傅達仁一一給親朋好友打電話告別,並告訴他們:「I Love You。」6月2日,傅達仁飛往瑞士。
  • 女人,一輩子很漫長,活要活得有尊嚴,有骨氣
    女人要修煉成的五樣東西:揚在臉上的自信,長在心底的善良,融進血裡的骨氣,如清風拂面的溫柔,刻進命裡的堅強!人這一輩子,很短,一睜眼一閉眼,一輩子就過去了;人這一輩子,很長,長到一個人根本走不完。女人一輩子要見很多的人,有男人有女人,女人一輩子要經歷很多事,有好事有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