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Need a Doctor」 智能可穿戴設備為何能救人一命?

2020-12-25 騰訊網

近日,一則智能手環救命的消息引起了小編的注意。事件的主人公本身心臟一直不太好,今年5月晚間,她熟睡時佩戴的榮耀手環5突然震動報警,醒來後發現胸悶、氣短、心悸,於是趕緊吃下放在枕頭下的救心丸,再接上床邊的輸氧機吸氧,休息了一陣才緩過勁兒來。第二天前往醫院經過診斷後確定為「冠狀動脈肌橋」引發的冠心玻回顧當時手環記錄的心率,發現從40跳變到130誘發了手環報警。

近年來智能穿戴設備救人的新聞時常出現,近來有榮耀手環5及時提醒救老人一命,在這之前Apple Watch也挽救過多人性命。根據CNET報導,運動達人Heather佩戴Apple Watch時檢測出她心率超過每分鐘120次,經過醫院專業詳細的檢查後,醫生診斷出她患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誘發危及生命的併發症。

智能可穿戴設備作為全天候隨身佩戴的智能終端,是非常適合作為24小時監測健康的接口,而心率監測功能,能為用戶提供舒適的長期心律監測,也可以及時發現問題,通過智能可穿戴設備來進行健康監測和管理,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今年30歲的周恆,是IT工作者,購買米動健康手環1S後,手環發出了異常心搏提醒,於是他根據手環指示,進行了ECG心電圖測量,通過App上的心電圖發現在兩個波形之間存在明顯的長間期。經過診斷,周恆患有二度二型房室傳導阻滯,隨後住院治療,經過一周治療後康復出院。

除心率監測外,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其他功能,也可以及時救命。去年2月的一個清晨,68歲的挪威記者Toralv在衛生間跌倒時頭撞在了地板上而昏迷,當時他的妻子正在熟睡,並沒有發現異樣。好在摔倒觸發了Apple Watch的跌倒檢測功能,當Apple Watch在1分鐘內檢測不到任何動靜後就觸發了報警,警察隨後趕到並把他送到了醫院。

來自佛羅裡達州的年輕媽媽Kacie和她九個月大的兒子在一個雨夜裡發生了一起車禍,一位醉酒司機開車撞了她們,猛烈的撞擊讓她的手機不知所蹤,幾近昏迷的她用手腕上的Apple Watch撥通了急救電話,隨後趕來的警察救了她和兒子的生命。

Elsevier分析了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全球發表的阿爾茨海默症研究文章,於近日發布了《阿爾茨海默症的研究見解:影響,趨勢,機會》研究報告。報告顯示,隨著全世界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阿爾茨海默症的患病率也逐年攀升,據統計,世界範圍內患阿爾茲海默病的人口已達4500萬。阿爾茨海默病引發的老人走失問題也成為了社會性問題。

為此,目前許多主打老年市場的智能可穿戴手錶都配有定位和地理圍欄功能。監護人在對應的App上就可以設置一定範圍的電子圍欄,一旦老人越過圍欄,手機就會接收到警報提醒。同時sim卡和定位功能的加入,在智能手錶上不僅可以實現通話,還可以查看到老人的路線,常去地點以及路線圖,一旦老人走丟,可以根據這些數據更快找到的老人。

智能可穿戴設備已經切實影響著你我的生活,為了老人和自己的健康著想,該如何有針對性地選擇智能可穿戴設備,感興趣的朋友聽聽宅秘小編怎麼說。

對蘋果用戶而言,Apple Watch Series 5是不二之眩首先Apple Watch Series 5內置多個傳感器,在佩戴過程中,手錶會時刻監測我們的心率,當心率過高或過低時,都會第一時間推送信息。而在Apple Watch Series 4上,蘋果就為Apple Watch加入了「摔倒檢測」功能,一旦用戶在摔倒後的60秒內沒有回應,Apple Watch會自動撥打急救電話,並向緊急聯繫人發送位置。

全新的Apple Watch Series 5內還配備了「噪聲監測」功能,當周圍的噪音分貝值超過閾值時,Apple Watch Series 5也會第一時間為我們推送消息。如果你將系統更新到watchOS 7後,蘋果還加入了睡眠監測和洗手自動監測功能,睡眠監測對國內用戶來說已經非常熟悉了,開啟睡眠監測後,手錶會通過傳感器來判斷我們的睡眠時間是否達到了設定的標準。洗手自動監測也非常有趣,Apple Watch會通過傳感器來監測手部運動,配合麥克風收到的水流聲音來綜合判斷我們是否處於洗手狀態。疫情期間,這個功能還是非常好用的。

如果你是一個職場精英,希望能佩戴一塊顏值非常高的手環,華為剛剛發布的華為手環B6就非常適合你。在健康方面,華為手環B6支持全面健康監測功能,包括睡眠、壓力、心率、血氧、睡眠呼吸暫停、心臟健康研究和女性生理周期等健康功能。還與301醫院深度合作,發起心臟健康研究,不僅可以為用戶提供心率、心律的信息,還可以支持篩查早搏/房顫,以及房顫風險預警。

而這一切,都離不心率傳感器和算法上的優化,為此,華為手環B6搭載自研TruSeen心率監測。基於高精度的PPG傳感器,同時結合大數據深度神經網絡算法,可以更精準地檢測心率。

提到心率監測,就不得不提到華米科技,近日,華米科技攜手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推出了《2020可穿戴設備心臟健康藍皮書》,共同呼籲全社會關注心臟健康。根據藍皮書顯示,中青年人的心血管患病風險不容低估,並且男性的心血管風險高於女性;另外,肥胖、久坐、睡眠質量差也是影響心臟健康的重要因素。

智能可穿戴設備已經成為監測心臟健康的重要手段,能幫助人們長期持續監測心率、心電、睡眠、運動等多維度的健康數據,對健康風險評估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數據顯示,活躍用戶平均佩戴時長達15小時以上,年紀越大平均佩戴時間越長,其中60歲以上人群平均佩戴時長超過17小時,並且心電數據的測量頻率也隨著年齡的增長更為頻繁,部分人群使用智能可穿戴設備監測心臟健康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Amazfit GTS鈦金屬搭載華米自研的 BioTracker PPG 生物追蹤光學傳感器,可以對用戶進行24小時不間斷高精度心率監測,還支持心律不齊(含房顫)AI自動甄別,深度了解心臟健康水平,預警潛在心臟問題風險。

如果家中有患有阿爾茲海默症的老人,宅秘小編建議您可以為老人家佩戴一塊360健康手錶,作為專為老年人打造的智能穿戴設備,子女藉助360健康手錶能時刻了解老人的身體狀態。在App中守護,擁有包括電話、監聽、心率、血壓、安全區域。在App上可以開啟全天心率測量,能看到測量數據和心率曲線圖,當老人心率若低於或超出設置的範圍,手機App就會收到報警提醒。手錶還支持血壓測量,只不過血壓採用PPG光學測量算法,測量方便,結果僅供參考。

在App中子女可以查看到一個月內手錶每日的行動軌跡,了解老人的活動範圍和生活情況。用戶還可以設置安全區域,當手錶佩戴者離開或者進入設定範圍後,手機App都會收到相應的消息推送。同時在地圖上還能時刻顯示手錶所在的位置,方便子女時刻了解老人的位置。如果老人不慎走失,在守護界面可以開啟一鍵導航,通過導航指引子女找到佩戴手錶的老人。

結語

「你有一萬種功能,你可以徵服世界,甚至改變人種,你沒有健康,只能是空談。」 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資本和最珍貴的財富,無論是自己還是家人,記得關注健康,擁有健康才會擁有幸福的一生。

相關焦點

  • 請聆聽埃米納姆的RAP |《I Need a Doctor》
    I’m about to lose my mind我已瀕臨崩潰邊緣了you』ve been gone for so long你離開太久了I’m running out of time我所剩時間已經不多I need a doctor,call me a doctor我需要醫生 給我叫個醫生I need a doctor
  • 智能手環VS智能手錶:哪一個才是可穿戴設備市場的突破口?-虎嗅網
    為何微軟的智能腕帶Band會脫銷?這背後對於尚處在爭議中的可穿戴設備市場又帶來怎樣的啟示? 業內知道,智能手錶一直被認為是可穿戴設備市場的敲門磚,所以進入可穿戴設備市場的諸多廠商也多以智能手錶作為進入該市場的突破口。
  • 用一首RAP講述一段人生——I Need A Doctor(Dr.Dre+Eminem)
    a doctor我需要個醫生(此Doctor為一語雙關,暗指Dr.Dre)Call me a doctor為我叫個醫生I need a doctor, doctora ray of that期待著,我需要的僅僅是人生中的一絲曙光』Cause no one see's my vision when I play it for 『em因為他們沒人能了解我歌中的內涵They
  • [i穿戴]10款有愛智能穿戴
  • 耐克、UA後阿迪退出可穿戴設備競爭,智能運動藍海為何仍未爆發?
    事實上,採取類似業務調整舉措的並非阿迪一家,相繼入局的運動品牌巨頭也紛紛退出可穿戴設備市場。從智能硬體興起開始,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原以為會乘上風口騰飛的可穿戴設備行業,卻似乎在近年陷入了發展的瓶頸期,這片藍海仍然沒能迎來爆發。
  • 「智能眼鏡」能否支撐起可穿戴設備的下半場?
    除了「健康」可穿戴設備需要更多元素日前,IDC公布了最新可穿戴設備市場追蹤報告,報告顯示第三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3293萬臺,較上年同期增長15%。品牌排名方面,華為、小米與蘋果分列前三。同期,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高達1.25億臺,同比增長35%。
  • Eminem Ft.Dr.Dre 《I Need A Doctor》 (中英字幕)
    Dr.Dre)Call me a doctor給我叫個醫生I need a doctor, doctor我需要個醫生,醫生To bring me back to life來讓我起死回生[Eminem]I told the world one day I would pay it back
  • 【i穿戴】開啟智能手環新篇章 Ritot 投影「手鐲」
    關注【i科技】成為i友 我們只為你送上最實用的科技信息 覺得有趣有用有料把這篇文章分享給小夥伴吧!
  • 田徑世錦賽 博爾特能用的穿戴設備盤點(全文)_智能手錶_智能穿戴...
    1田錦賽與可穿戴設備的關係  [中關村在線可穿戴頻道原創]隨著譚維維和沙寶亮的一首《乘夢飛翔》,2015世界田徑錦標賽在北京的鳥巢拉開了帷幕。雖然到現在我們的國手還未給國家上繳一塊金牌,但中國的田徑實力大家也是有目共睹。希望之後的幾天裡,中國的小夥子們能多多努力,早日捧金。
  • 智能可穿戴設備正在開啟健康管理新時代
    而可穿戴設備檢測到的不同生活場景下人們的實時身體指標數據,是一座丞待開發的黃金礦山,將推動健康管理市場的爆發。疫情刺激健康需求,可穿戴市場瞄準未來健康在智能穿戴設備的普及過程中,健康管理的理念越來越被公眾重視。
  • 智能浴室鏡如何搭配智能穿戴設備
    獲取進入浴室的用戶佩戴的智能穿戴設備發送的對用戶採集的實時體溫數據,並將實時體溫數據顯示在浴室鏡顯示屏上,進而檢測實時體溫數據是否屬於預設的正常溫度,若檢測獲知實時體溫數據不屬於正常溫度,則提醒用戶體溫異常。
  • 「I Need A Doctor」在你陰暗灰霾的日子裡還有我 #小故事#
    I'm about to lose my mind我就快要無法自制了you've been gone for so long你走了太長時間I'm running out of time我快等不下去了I need a doctor, call me a doctor我需要個醫生 幫我找個醫生
  • iDoctor - iDoctor_創業項目_投資界
    idoctor項目做了一款三合一的家用醫療器械,將血壓測量、心電圖測量和pad集成在一起,使血壓計和心電圖機也變成了智能設備。idoctor將家用慢病設備智能化,就是要建立父母與子女的醫療關愛通道、建立父母與專業醫療服務的通道,使父母得到更有效的慢病服務,使生命更有質量。我們的口號是,讓idoctor做父母的貼身護士和家庭醫生,讓子女無論多遠都能聽到父母的心跳聲。
  • 海外20個最佳嬰童智能可穿戴設備大盤點
    隨著可穿戴設備的興起,眾多專門為嬰童打造的專用可穿戴智能設備也備受父母的寵愛。編譯:張帆 責編:卜豔除了最常見的定位功能外,還有一些嬰兒智能可穿戴設備可監測睡眠、體溫、測量陽光攝入量等。下面將為大家介紹海外備受關注的20個最佳嬰童智能可穿戴設備。(見下表)Mimo由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生發明,適合嬰兒穿戴。
  • CES 2019 | 奇特的牙刷、智能酸奶機和腕式可穿戴設備
    Healbe的GoBe3腕帶我有兩個經常使用的腕式可穿戴設備:一個基本的計步器(我已經使用了五年的Fitbit Flex,現在它仍然在正常工作),以及旅行時使用的ReliefBand 2.0防暈器。對我來說,沒有任何其他可穿戴設備能讓我感到足夠舒適以至於我幾乎不會察覺我戴著它,或者能讓我覺得足夠有用以至於我會長時間不在意其笨重的。
  • 【趨勢觀察】可穿戴設備/網際網路電視/OTT TV
    可穿戴智能設備的日益發展,或將給網際網路電視/OTT TV注入新價值的體驗方式,其創新性可以體現在以下幾點:1)技術上可穿戴智能設備與電視客廳娛樂系統結合,首次用智能穿戴設備取代智慧型手機、PAD、遙控器、遊戲手柄、攝像頭、麥克風等移動終端和電視外設。
  • 全球首款用於可穿戴和耳穿戴設備的自學習人工智慧傳感器
    全球首款用於可穿戴和耳穿戴設備的自學習人工智慧傳感器 MEMS 發表於 2020-12-23 11:35:24   全球首款用於可穿戴和耳穿戴設備的自學習人工智慧傳感器
  • 準備好變身,那些時尚界的可穿戴設備
    自2005年起,人們對可穿戴技術的興趣突然爆發。正是從那時起,Winters開始展出她的高科技服裝,其中包括了著名的Clubbing Couture系列光影禮服裙。她跟上了可穿戴設備的風口,然而這一過程並不簡單。可穿戴設備的相關會議一個接一個,規模越來越大,參會人員從幾百位增至上千位,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網絡出版物也爭相報導可穿戴設備領域的每一個進程。
  • 智能服裝:引爆2016智能穿戴新發展
    目前,研發這項技術的團隊已經開發了一款智能內褲,能根據男性「黃金部位」的變化,可以24小時實時記錄男性生理變化、自然性衝動延續時間、次數等信息;而另一款智能文胸,穿上它便可以監測女性的運動、呼吸、心率、情感狀況;還有一款智能腰帶受到減肥人士的關注,戴上它,可以每天監測自己的腰圍變化,系統會適時提醒你注意控制飲食,加強運動。智能服裝的市場空間何在?
  • 重新思考物聯網和可穿戴存儲設備的設計
    如果當下無處不在的智慧型手機是《星際迷航》所幻想出來的溝通工具,那麼可穿戴設備(例如智能手錶、健身腕帶或是將我們的手指變成手勢控制器的指環),則最終能將最新的高科技帶給大眾。但可穿戴設備並不僅僅是現有行動裝置的演變,它的物理尺寸和電路要求與智慧型手機有著極大的不同,這讓它們屬於完全不同的硬體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