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為大家帶來的電影解說是一部名叫超脫的電影。小編強烈建議不要觀看!這是一部描寫人性中各種情緒關係的影片,講的是男主面對心理困境時自我懷疑和救贖的痛苦心路歷程。在這部影片中導演採用了紀實與虛構影像交融的鏡頭讓整部影片在一種亦真亦幻、真實而又頹喪的氛圍中展開。縱觀這部電影不管作用的鏡頭還是人物形象情感的提現都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來。
這部電影的導演託尼·凱耶是一個在主流商業電影環境下的另類導演。他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度遠超常人的想像,曾經拍攝過許多現實題材的影片。比如探討種族主義的《美國x檔案》、顯示墮胎的紀錄片《墮胎權之爭》以及致力於環境問題的影片《黑水船運公司》,在這個充滿商業色彩的時代下他反而更注重人性和內心的情感表現。
他曾說:「我拍下人們的啼哭、笑聲、恐懼、所愛的和所恨的事情。我覺得只有這樣電影才有意義,對於我來說鏡頭既是顯微鏡又是望遠鏡,他該被用來研究一切關於人的事物,這是我拍攝電影的一貫原則。」
《超脫》這部影片曾獲得第二十四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提名,而導演憑藉他個人迥異的視覺風格,獲得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
影片一開始就用了兩句詩奠定了電影灰暗的主基調。
我從未如此深刻地感受到與靈魂相距甚遠,而我的存在卻如此真實。
男主的童年也好,長大後也好,他一直生活在自我封閉的內心之中。他妄想去改變這個世界但是所有的一切似乎都無能為力。他說:我知道去引導和幫助他人了解人世中複雜的事物有多重要,我其實沒有真正長大。而如果失去了和人的連接,又如何去幫助他人,如何去了解複雜的事物呢?所以在此時此刻影片中出現了亨利小時候一手拉著門,把門打開了一條縫的這個鏡頭,而且這個鏡頭在影片中出現了好幾次。表現出了他想要和外界聯繫想和外界交流但是他並沒有完全的打開一扇門,他充滿了猶豫還有不知所措。
全劇情沒有連貫只是分開講述了男主亨利童年母親自殺的童年陰霾,亨利工作後到學校教書面對叛逆學生的力不從心,還有偶遇妓女後產生的感情。其實全片反應了很多社會人性問題。人與人之間的麻木情感,當妓女被打時,男主並沒有出手相助,大家有沒有想到現實生活中那些吃瓜群眾,每個人都置身事外地看著。片中的每個人分別飾演了社會中各種各樣的角色,通過不同人的心理反應出不同的問題。
作為教育者他還是願意給予別人關懷;所以面對不良學生的咒罵與挑釁,他也只是微笑以對。當學生的發洩被他溫柔化解,最軟綿無力的是學生的窘迫。那是學生發洩的出口,卻被他輕而易舉地堵住了;他深諳學生們的心理,所以才會能夠如此輕易化解他們的焦慮。但面對叛逆的學生有的老師卻力不從心;因為這種令不從心他們陷入了一種焦慮,儘管陰暗的童年讓他喪失了樂觀的能力,但他仍願選以「偽裝」的方式扮演老師的角色。
他給予自卑的女同學以安慰,告訴她生活並不是一片死寂,他指引她向前,儘管他自己都不相信。即便如此他的方式仍然有所收穫,自卑的女同學開始變得樂觀起來。原本是好事一件,至少又多了一個人擁有彩色的世界。但是由於溝通不暢,女同學將這種溫暖當作了愛意;當他驚慌失措地拒絕了這份愛意時,卻引發了一場悲劇。最後女同學,一邊吃著自己親手製作的蛋糕一邊看著他。
最後直到她倒下,直到她失去生命。但當他的生活被陌生人闖入,他維繫的平衡也就不存在了。當妓女看到的他的悲傷,將他當作了「生意」,尾隨其後只想通過「交易」來換取生活必需品;他開始陷入了兩難。他既不願意被女主打破自己生活中的平衡,又不願目睹一位孩子墮落。出於教育從業者的關心。
他幫助了她給予幫助,女主也逐漸的對他開始依賴;而這種溫暖也漸漸地緩解了他內心的空虛,生活也逐漸變成了彩色。但是當他發現女主對他產生依賴後他又想到了之前的女學生,他不得不讓女主被收養中心帶走。
整部影片都蔓延著冷漠而悲涼的氣息。
所有的角色都存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漠不關心也互不侵犯;承受著自己的難過,接受這自己的烙印,他們以為這樣就可以相安無事。但絕大多數時候,沒有人能夠跟世界劃清界限。因為沒有自成一體的孤島。願世界和平願所有人都能幸福。
小編剛開始做影評,還望日後多關注支持!如有意見和點評可以留下哦!接下來我還會推出視頻版本的60幀剪輯哦!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