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超脫》

2021-02-09 齋小客棧

心裡抑鬱者慎看

"And never have i felt so deeply at one and the same time so detached from myself and so present in the worId."

「我的靈魂與我之間的距離如此遙遠,而我的存在卻如此真實。」

其實,在《超脫》這部電影裡,沒有一個人不是孤獨的。

在《超脫》這部電影中,多處引用了阿爾貝•加繆(法國小說家、散文家和劇作家,存在主義文學大師,「荒誕哲學」代表人物)的這段論述,總是令人不勝感傷,即使是在觀影結束後,仍會在觀影者腦內喧囂不休。

平日看似灑脫的男主到了深夜,會一個人在歸家列車中偷偷哭泣。

內心陰暗的虐貓少年在被男主喝止其行為時,也只會冷漠地申辯道自己只是像只可憐的貓兒,被困殺現實的空間裡。而說這話的時候,少年眼神空洞,攤開的手掌滿是淋漓的鮮血。

影片中段出現的那個趴在鐵絲網前緊閉雙眼的中年教師,無論是學校還是在家中,他都可悲地淪為了不存在之物,直到被男主無意間瞅了一眼,才悻悻地恢復了和這個世界的聯繫。

而另一靈魂角色,男主的學生——極具繪畫天賦的Meredith在學校和家裡的情緒同樣是被壓抑到了極點,連自己在暗室塗鴉的一水兒黑白作品,一眼望去,戾氣分明。

百般糾結之後,男主選擇了埋藏能與他人交心的偉大天賦,隔絕了與身邊人的情感交流,寄住在男主家裡的女主Erica也被他親自送走了。而正因為這看似溫柔體貼的漠然,甚至還加速了他的學生Meredith日常生活的徹底崩壞,使得她最終選擇了踏上自殺這條不歸路。

Meredith的死讓Henry有所醒悟:其實自己只是一直在逃避現實罷了。懼怕與人過深的交往,說到底也只是不想傷害自己。在人類的軀殼之下,在血與肉的深處,藏匿著也不過是一尾同樣卑怯懦弱的靈魂。

泅遊半生苦苦追求的所謂「超脫」,「不過是尋找一種精神上的支撐,從而較能夠忍,並非不需要忍了。一切透徹的哲學解說都改變不了任何一個確鑿的災難事實。佛教教人看透生老病死之苦,但並不能消除生老病死本身,苦仍然是苦,無論怎麼看透,身受時還是得忍。"(周國平《人得救靠本能》)

……

而在接近全篇結束時,男主終於不再受困於悲傷的過去而有所釋懷。在一個午後,他又重新接回了賣春少女,在和煦的日光下,兩人再度深情相擁,看似迎來了一個明媚的結局。

1  關於電影之外,我想說的是:人生的路終歸是自己一個人的,如果也有類似經歷並為此困擾的朋友,可以認真考慮諮詢心理醫生的選項,不要拖太久。

生而為人這麼多年了,我算是勉強琢磨出一個不知道符不符合實際的道理,和各位分享下:所謂生活,還有在其中形形色色的人,其實往往都是成分複雜的混合物,而不是一塵不染的純淨物。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一元論,而是黑與白無限交織延伸的灰色地帶。有的時候,如果保持著對這個世界太過美好或者太過絕對的想法,一旦破滅的話,可能的會對人的精神有很大衝擊。

2 靈魂依附於軀殼卻獨立於軀殼,但軀殼必然依附於現實——生存、道德、倫理、評價……所以人心便在在「人性」中尋找所謂的公平與自由,好讓軀殼得以安放,可當撕心裂肺、傷痕累累後,才發現罪惡的軀體與純粹的靈魂早已漸行將遠。

教育不說,沒有意識覺醒一切都無力。

3 對於本片,心理抑鬱者慎看,而如果看後情緒洶湧乃至於一發不可收拾,個人給的建議是:

「都別瞎想了,去生活吧!」

引用是另外一部電影《楚門的世界》的一句臺詞:

(朋友),如果再也不能見到你,祝你早安,午安,晚安。

希望你有力量對抗生活的風浪。

相關焦點

  • 聊電影——《超脫》
    《超脫》 「我從未如此深刻地感受到與靈魂相距甚遠,而我的存在卻如此真實」電影《死亡詩社》、《放牛班的春天》告訴我們,一個好老師如何感化那些處於人生轉折階段的孩子們。有這樣一部電影,同樣有著未成年的孩子們,和認真負責的好老師。但是它從頭到尾充斥著絕望。它就是電影《超脫》。亨利被一所中學聘任為文學課的代課教師。這所中學,有著全區最差的生源。很多學生的表現低於同年級學生應有的水平。
  • 【電影賞析】《超脫》
    亨利的飾演者是艾德裡安•布洛迪( Adrien Brody ),2002年憑藉在電影《鋼琴家》的表現,先後獲得了法國愷撒、波士頓影評協會、美國影評人協會最佳男演員獎,第56屆英國學院獎、第60屆金球獎最佳男演員提名、第75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成為奧斯卡歷史上最年輕的影帝。艾德裡安•布洛迪在這部電影中,將「超脫」展現的淋漓盡致。
  • 麟閱·悅聽|電影—《超脫》
    影片《超脫》,名不副實般無法給人帶來超脫的感覺,影片壓抑而沉重。總體來說,該片的感情基調是苦澀的,殘酷和絕望的。正常觀眾就不用想電影裡找到任何多餘的希望和救贖。整部電影的主體情境基本上都是發生在美國的校園裡,除去與現實生活的無縫接軌,電影本身也探討了諸多重要社會議題如青春期教育,對於女性的社會認同等。
  • 超脫 DC放電影
    ——謝晉本周放映《Detachment》(中文譯名《超脫》)本片導演託尼·凱耶(Tony Kaye),1952年生於英國倫敦,擅長拍攝紀錄片,曾6次獲得格萊美音樂獎最佳音樂導演獎。在畫面表述和鏡頭語言上,Tony Kaye認為自己的這種「風格化傾向」,並不是刻意為之的,而只是一種追求真實化影像的結果。
  • 電影《超脫》超脫靈魂、超脫生活、超脫物外的一切形式都是頹然的
    《超脫》生命以不同形式呈現生活的本真,雖然有時並不美好,我們卻不能妄圖逃脫,或是迴避它。電影《超脫》的主人公亨利·巴赫是一名代課老師,在年幼的時候靈魂就曾受過重創。母親自殺這件事,將他整個人生擾亂了。因此,他在年少時就已經學會自我封閉,靈魂脫離軀體、精神擺脫世俗,以此免遭生活中不可預測的傷害。
  • 電影《超脫》,看完我抑鬱了.
    《超脫》這部電影的感情基調是苦澀的,殘酷和絕望的。正常人就不要妄想在這部令人沉醉不可救藥的電影裡找到任何多餘的希望和救贖。整部電影的主體情境基本上都是發生在美國的校園裡,除去與現實生活的無縫接軌,電影本身也探討了諸多重要社會議題如青春期教育,對於女性的社會認同等。
  • 超脫 · Detachment
    音樂有時具有難以想像的握力,尤其是它的旋律之後還牽扯到了一部電影,而那部短短近一百分鐘的電影牽扯到了一生的時候。《Detachment》,這部2012年2月在法國首映的電影被譯為《超脫》,當然這個詞更常規的本意是「分離」,而我卻總記成了「冷漠」。從名字的記憶即可看出我的情緒化。我想我無法為這部電影寫下影評了。
  • 電影《超脫》:悲傷使人格外敏感
    導讀:說實話《超脫》這部電影能耐得下性子去看的人都是算是「斯巴達」了,因為這部影片的敘事風格讓人壓抑,劇情太過於寫實,很多情節似乎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真實到讓人害怕!一個半小時的故事結束後,我還是意猶未盡,於是我打算趁熱寫點東西,萬一我將來陷入了困局不能自拔,可以重溫一下此片,給自己打打氣!——PS:該文章嚴重劇透!
  • 電影《超脫》|教育的意義
    《超脫》是2011年4月於美國上映的劇情類電影,由託尼·凱耶執導,艾德裡安·布洛迪、克裡斯蒂娜·亨德裡克斯主演。
  • 十部必看的教育題材電影推薦之《超脫》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分享了H君的大作,《死亡詩社》影評;詳見文章:十部必看的教育題材電影推薦之第一部:《死亡詩社》本次,我們繼續此話題,分享經典教育題材電影《超脫》。十部必看的教育題材電影推薦之《超脫》 H君 今年6月,廣州大學教師殺人案再一次將教師推上了世人議論的風口浪尖
  • 奧斯卡史上最年輕影帝,再度出演電影《超脫》,每一幕都讓人淚目
    《超脫》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電影原英文名,Detachment(分離),轉譯為中文電影名就是「超脫」。相較於後者,我更願意接受原譯「分離」的翻譯。影片上映於2011年,導演一開始只是向我們揭示了「美國現代教育」存在的畸形和批判。
  • 電影《超脫》|我的身體是座神廟——然而,神卻不在那裡
    雖然這句話沒有錯,但英國導演託尼·凱耶卻導演了一部完全與「身體是神廟」這一理念相反的電影——《超脫》(Detachment)——雖然在電影裡,身體和身體的喻體依然可以被看成是神廟,但神廟中最核心的元素——神——卻並沒有在那裡。英文Detachment本義應該是「置身事外」,指的是人沒有捲入特定事情或者對某樣事物有感情或興趣。
  • 《超脫》:人生而孤獨
    看完這部電影,我的建議只有一個:不要深夜看。它是如此孤獨,絕望以及悽美,看完以後被無比巨大的冷漠潮水所淹沒。影片從頭到尾都是暗調的,灰灰的,雖還沒到黑暗的底部,卻處處顯得絕望。這部令人窒息、絕望的電影在此刻達到了高潮,伴隨著社工敲門的聲音,艾瑞卡在絕望中哭喊著,乞求他不要送走她,她愛他,他是她的一切……為什麼?為什麼亨利給了她溫柔和體貼,卻還能保持著超脫的態度冰冷的處理這件事情?因為他是孤獨而痛苦的,他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去救贖別人,因為自己也深陷痛苦中不能自拔。第三條線是胖女孩梅麗迪斯,她體形肥胖,內心公正、勇敢。
  • 電影《超脫》紐約首映 劉玉玲布羅迪黑衣亮相
    3月13日(周二),電影《超脫》(Detachment)在紐約舉行首映,男、女主角亞德裡安-布洛迪和劉玉玲都以黑色裝扮亮相,非常酷。  該片講述主人公亨利-巴赫特(阿德裡安·布洛迪 飾演)是一個有著與學生進行某種情感交流天賦的老師,但是他卻選擇了埋藏這種天賦。
  • 《超脫》:生活是無法逃離的囚籠,需要自我救贖
    在社會中,往往電影造夢,而消費時代尤甚,物質與精神的雙重壓力需要出口釋放,信仰缺失的人們寄託目光於電影,從中窺探自己遙不可及的生活與夢想,從這一點上可以說,電影造就了當下的神話。今天要分享的電影叫《超脫》,這部電影還有一個譯名叫《人間師格》。這兩個名字是從兩種不同的視角來解讀電影的中心思想,我認為都對。連續看了兩遍這部充滿陰鬱色彩的電影,而更多看到的,是其中呈現的一些奇怪的教育現狀。整個電影的劇情一直很壓抑。在影中負能量無處不在,主角那唯一的正能量在劇中顯得那麼的微不足道。
  • 《超脫》▏用偽紀實的拍攝手法,塑造強烈的悲劇感
    電影《超脫》劇照我們當中的大部分人,只能在這種絕望中,慢慢枯萎、死亡。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致鬱系電影——託尼·凱耶導演的《超脫》,豆瓣8.9高分,是本魚反反覆覆刷了四五遍的一部電影。電影的最後,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亨利去接雛妓回家……但,男主真的超脫了嗎?或者你和我真的超脫了嗎?
  • 當生活給你重壓時,請學會彼此擁抱——電影「超脫」這樣告訴我們
    電影「超脫」,會讓人想起喜歡的另一演者尼古拉斯,和他主演的"離開拉斯維加斯"。片中深入骨髓的獨孤絕望,生生把人拉入谷底。從沒看過這麼悲情,沒有一點點希翼和色彩的電影。相比較而言,「超脫」多了溫暖和救贖。
  • 《超脫》:深海孤獨中的沉浮
    今天二刷《超脫》,和前幾年一刷時相比,這次被深深打動了。
  • 2019,5500名影迷推薦的10部必看電影,哪一部讓你超脫?
    從成立以來,禪說電影已經說了300多部電影,包含影迷們禪說的近100部電影,但每一部電影的「說回首2019,在5500名群友的共同關注下,我們推薦10部覺醒類的電影;2020,讓我們一起看別人的故事,超脫自己的劇本:
  • 《超脫》,這裡沒有英雄,有的只是在孤獨中尋找超脫的芸芸眾生
    點開《超脫》,是被平臺9.1分的推薦所吸引。顯然,課堂上不同尋常的開場便昭示著亨利不同於其他教師,他更懂得如何和這些難纏的孩子打交道,也更懂得如何讓這些內心封閉的孩子敞開心扉……當我以為這是一部如同《放牛班的春天》般救贖靈魂的影片時,卻發現,在這裡,沒有英雄,有的不過是所有迷茫中意圖尋找超脫的芸芸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