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裡抑鬱者慎看
"And never have i felt so deeply at one and the same time so detached from myself and so present in the worId."
「我的靈魂與我之間的距離如此遙遠,而我的存在卻如此真實。」
其實,在《超脫》這部電影裡,沒有一個人不是孤獨的。
在《超脫》這部電影中,多處引用了阿爾貝•加繆(法國小說家、散文家和劇作家,存在主義文學大師,「荒誕哲學」代表人物)的這段論述,總是令人不勝感傷,即使是在觀影結束後,仍會在觀影者腦內喧囂不休。
平日看似灑脫的男主到了深夜,會一個人在歸家列車中偷偷哭泣。
內心陰暗的虐貓少年在被男主喝止其行為時,也只會冷漠地申辯道自己只是像只可憐的貓兒,被困殺現實的空間裡。而說這話的時候,少年眼神空洞,攤開的手掌滿是淋漓的鮮血。
影片中段出現的那個趴在鐵絲網前緊閉雙眼的中年教師,無論是學校還是在家中,他都可悲地淪為了不存在之物,直到被男主無意間瞅了一眼,才悻悻地恢復了和這個世界的聯繫。
而另一靈魂角色,男主的學生——極具繪畫天賦的Meredith在學校和家裡的情緒同樣是被壓抑到了極點,連自己在暗室塗鴉的一水兒黑白作品,一眼望去,戾氣分明。
百般糾結之後,男主選擇了埋藏能與他人交心的偉大天賦,隔絕了與身邊人的情感交流,寄住在男主家裡的女主Erica也被他親自送走了。而正因為這看似溫柔體貼的漠然,甚至還加速了他的學生Meredith日常生活的徹底崩壞,使得她最終選擇了踏上自殺這條不歸路。
Meredith的死讓Henry有所醒悟:其實自己只是一直在逃避現實罷了。懼怕與人過深的交往,說到底也只是不想傷害自己。在人類的軀殼之下,在血與肉的深處,藏匿著也不過是一尾同樣卑怯懦弱的靈魂。
泅遊半生苦苦追求的所謂「超脫」,「不過是尋找一種精神上的支撐,從而較能夠忍,並非不需要忍了。一切透徹的哲學解說都改變不了任何一個確鑿的災難事實。佛教教人看透生老病死之苦,但並不能消除生老病死本身,苦仍然是苦,無論怎麼看透,身受時還是得忍。"(周國平《人得救靠本能》)
……
而在接近全篇結束時,男主終於不再受困於悲傷的過去而有所釋懷。在一個午後,他又重新接回了賣春少女,在和煦的日光下,兩人再度深情相擁,看似迎來了一個明媚的結局。
1 關於電影之外,我想說的是:人生的路終歸是自己一個人的,如果也有類似經歷並為此困擾的朋友,可以認真考慮諮詢心理醫生的選項,不要拖太久。
生而為人這麼多年了,我算是勉強琢磨出一個不知道符不符合實際的道理,和各位分享下:所謂生活,還有在其中形形色色的人,其實往往都是成分複雜的混合物,而不是一塵不染的純淨物。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一元論,而是黑與白無限交織延伸的灰色地帶。有的時候,如果保持著對這個世界太過美好或者太過絕對的想法,一旦破滅的話,可能的會對人的精神有很大衝擊。
2 靈魂依附於軀殼卻獨立於軀殼,但軀殼必然依附於現實——生存、道德、倫理、評價……所以人心便在在「人性」中尋找所謂的公平與自由,好讓軀殼得以安放,可當撕心裂肺、傷痕累累後,才發現罪惡的軀體與純粹的靈魂早已漸行將遠。
教育不說,沒有意識覺醒一切都無力。
3 對於本片,心理抑鬱者慎看,而如果看後情緒洶湧乃至於一發不可收拾,個人給的建議是:
「都別瞎想了,去生活吧!」
引用是另外一部電影《楚門的世界》的一句臺詞:
(朋友),如果再也不能見到你,祝你早安,午安,晚安。
希望你有力量對抗生活的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