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媽遊記:花蓮—太魯閣—花蓮 臺灣紀行 (六) 走世界(總137期)

2021-02-17 羽舒走天涯

        2019年8月27日,帶著貴貴從威海回到了北京。順利參加了小學一年級新生培訓。貴貴非常嚮往新的校園生活,第一天蹦蹦跳跳地走進校園,跟每個老師笑著打招呼。

     整個暑假老媽都帶著貴兒在威海度過,我偶爾出個一周兩周差,拍了片子帶回威海剪輯。小傢伙就每天到我工作室在我身邊安安靜靜做自己的事兒:看書、畫畫、寫字、聽廣播、看動畫片、上網課、做手工。。。挺忙乎。有時,我趕工緊,母親帶他下樓踢球,他會念叨著要來給我送飯。真是個小暖男。

     如今,終於上小學了,我和老媽都鬆了口氣,但又不知前方會有些什麼樣的挑戰,總之,相信孩子,支持他,鼓勵他,讓他積極和樂觀地前行吧。就像貴貴自己用作曲軟體自創的這首樂曲,明麗又充滿了未知,他給這支曲子取名《上學第一天》。

花蓮—太魯閣—花蓮   臺灣紀行  (六) 走世界(總137期) 

張凱/文

      2015年11月份的臺灣自由行,因計劃不周,只得在「夜遊」阿里山之後宿半山腰的路邊小鎮——隙頂。而這些遺憾,在驚險刺激的太魯閣之行後得以補償。      中午,我們在隙頂小鎮的山區小道乘坐全天唯一的一班公車回嘉義,然後坐火車到花蓮。花蓮的民宿是個三層樓小公寓,七八間房。我們訂的是個兒童套房,小孩睡覺的床鋪靠近天花板,上去有幾級木臺階,下來是滑溜溜梯——孫孫那個興奮啊,一個勁兒爬上滑下,直把臥室當成遊樂場。      民宿在一條僻靜的街道,附近沒見著餐館。我提議找餐館不如找超市,買些麵包牛奶方便麵水果,反正也是晚上了,簡單點好。母子倆留在房間,女兒休息,每次自助出遊她都挑大梁,夠累的;孫孫也可以在他的「遊樂場」玩個夠。出門時我拿了張民宿的名片,萬一迷路了這可是用得著的東西。                街燈很暗,才七八點鐘,街上已沒什麼行人,我朝遠處店鋪模樣的燈光信步而去。果然有超市,且不止一家。食品很豐富,很新鮮。我東挑西挑的,還不忘「貨比三家」 ,女兒他們等得不耐煩,加之也不放心我,找了來,不想卻錯過了。還是孫孫那一聲清脆嘹亮的 「外婆!」 ……集結號一般將祖孫仨匯攏。孫孫見到大包小包好吃的,高興得又蹦又跳。                 和幾位同在小公寓落腳的「鄰居」相約,包一輛小麵包車去太魯閣。途經「清水斷崖」, 好心的麵包車司機停下車等著,讓我們去參觀遊覽。雖說是世界級景點,配套設施卻十分簡約質樸。一條碎石子路通往一個小小的木質亭子,有木樓梯通海灘,樓梯幾乎直上直下,這就是所謂的觀景臺了。放眼望去,只見刀削般的巖石呈90度角屹立在藍色的大海邊,這大自然的傑作真像是一幅國畫。兩孔鐵路隧道從巖石中穿過,仿佛將火車吞進肚裡似的。一條公路在斷崖邊蜿蜒,這就是著名的蘇花公路了。記得多年前女兒接了個任務,將一部臺灣來的關於蘇花公路紀錄片臺式解說詞改成大陸的語言習慣,我曾幫著她分行斷句(一行十四個字),好給電視畫面上字幕,現在實地看到了這條公路,別有一番感觸。 可時隔幾年,我只記得小小的觀景臺上,遊客顯得格外擁擠。

      三年多過去,印象最深的是那條天然半拉子溶洞似的棧道,這就是燕子口。棧道很窄,光線很差,得戴頭盔乘坐摩託車才能過去。女兒抱著孫孫,但不能兩人同戴一頂安全帽,記得最小號的頭盔戴小傢伙頭上幾乎遮住整個小臉蛋,於是在他的抗議下,摘下頭盔。好在也沒出現什麼險情,沒有「交警」 ,你願意搏命,沒人管。在一個兩歲四個月孩子的眼中,滴水的巖石棧道、鋸齒形直插雲天的山峰、潺潺流水聲的山溪水,就是他心中最神奇的童話世界。  

       回程司機建議有一段山路值得徒步走一走,於是,我們把嬰兒推車留在了車上,出發了。剛開始乖孫兒扭著小屁股意氣風發地奮力攀登著,可還沒等我誇讚,就不行了,要求「抱抱」,無奈他媽媽只好一直背到目的地……要知道,這可是太魯閣峽谷的山道啊,要不怎麼會說「為母則剛」呢。 在遊客中心看了部描述當地土著生活的紀錄片,在陳列室觀賞了他們的服飾、生活與勞動的用具。孫孫全神貫注、目不轉睛,看著他明亮美麗的眼神,我在想:儘管因為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但即使是轉瞬即逝的印象,也是最為原初的知識,是人生寶貴的財富。   

      回到花蓮取行李,匆匆趕往下一站——九份。已定好那裡的民宿。簡直來不及認識花蓮的全貌,好在有半年後的跟團遊作補充: 2016年六月初,我們再次來到花蓮。臺灣中東部的花蓮依山傍海,盛產各種石材,據說當年國民黨主席連戰的大陸破冰之旅見面禮,一對1.9米高的紅寶石花瓶就產自花蓮,現擺放在人民大會堂臺灣廳。地陪么哥把我們帶去寶石商店,囑咐道:「好東西不要捨不得錢,多少買幾件,花蓮聚居著不少國民黨老兵,民進黨上臺有可能把給他們的津貼一刀切,就算是捐款做點好事……。」各色產品眾多,非常漂亮,相信是貨真價實的,不過價格不菲。女兒挑了件打折玉石項鍊,碧綠碧綠,折合人民幣1500元。       在花蓮改乘一段火車回臺北。我惦記著當地特產新鮮出爐的蔴薯,不顧還有八分鐘就開車,拿上我的車票(和女兒外孫各拿各的,事後證明這樣做是多麼英明)直奔約500米開外的那家名店,來不及細挑,零錢塞給店家,拿上東西回頭就跑。登上列車兩三分鐘車就開了,忙將蔴薯遞給孫孫,女兒說,太危險了,差點兒趕掉了車。這也算是旅途花絮吧,今後不會再有。還記得檢票口倆鐵路員工朝我上下打量,微笑著說,快點啊,3號站臺,車要開了。他們的友善寫在臉上。而我覺得自己在旅途中的偶爾的「出軌」更增添了幾分刺激和樂趣。 唉,這個老頑童。 

相關焦點

  • 老媽遊記:九份/基隆/野柳 臺灣紀行 (七)看世界(總138期)
    老媽幫我帶了一周貴貴,接送他上下學,督促他完成作業,我一回家,貴貴一氣兒喊了十幾個「媽媽」。老媽鬆了口氣說,「你終於回來了,再不回來,我都要頂不住了。」辛苦74歲老媽了,每次出差回來都有一種說不出的感激。好在每次出遠門回來,貴貴都好像一下子長大了很多。我不在時,老媽總會跟他說,「外婆老了,弄不動你了,你什麼都自己管好自己啊。」其實,孩子越大就越需要獨立空間,我常離開一段也好。
  • 花蓮遊記|太魯閣+賞鯨豚之旅
    星期五晚上到了花蓮,這裡的天黑的很早,由於我們還沒吃晚飯,於是在民宿做了短暫的休息,聽取主人介紹後出來市區逛逛。花蓮市很小,我們住在觀光客很少來的偏僻地方,邊走邊吃逛到市中心也花不了多少時間。星期六早上起了個大早,今天預定旅程是太魯閣+七星潭+市區。去太魯閣的話直接去花蓮火車站旁邊的客運站搭車就行,我們搭的是8點的那一班,車直接從市區到太魯閣的各個景點。搭車的時間比想像中要長,中途遠遠的瞥見七星潭,不由得對下午的旅程充滿期待。由於太魯閣的各條步道會隨季節開放,所以要去的話最好提前在網上查好信息。我們在砂卡噹步道下車,開始第一段遊覽。
  • 【帶著多拉走世界】第二次去臺灣之花蓮
    它的主人是我一個超級會玩且相當能寫的媽媽朋友,最難得的是還有個萌翻了的娃和技藝出眾的跟拍攝影師,於是看他們的遊記,就像看精美的旅行畫冊一般。大伙兒就跟隨酷酷的多拉一家,走進臺灣的娃遊世界吧。我們【娃遊達人群】的達人招募也在熱火朝天的進行中。繼上周的「美國親子遊」分享會後,達人群本周的分享主題是「東南亞春節遊」。有意入群請查看文後提示,敲門共商娃遊大計哦。
  • DAY3 遊臺灣花蓮七星潭/清水斷崖/太魯閣
    臺灣 友人提議我們去 花蓮 的網紅早餐店【廟口紅茶】廟口紅茶作為一家開店50年的 花蓮 老店,喝的都是回憶!早餐到宵夜都可以來吃來喝。店址位在 花蓮 市 成功 街、 仁愛 街轉角,旁邊就是 花蓮 城隍廟,《廟口紅茶》也因此而得名。
  • 走馬觀花的自駕臺灣行(花蓮)
    Ps:不是旅遊攻略,只是旅遊遊記這次選擇的路線是:高雄——墾丁——臺東——花蓮——臺北總以為太魯閣就是個圈起來的大公園,網上說只需要兩個小時即可。可到了人家公園管理處,詢問行程路線時,才發現,沒車想要2小時玩轉太魯閣,我只能對你呵呵一笑。即使有車,2小時,也不夠你逛完所有景點。總共16個景點,要想走完,恐怕需要些時日。而且太魯閣的景色,遠超出原先想像的樣子。
  • 遊記:臺灣花蓮!
    叫了小黃車,回到我們的臺北驛站,看電視發現果然有島國愛情動作片,誠如臺灣的朋友所說,這裡確實是情侶酒店呀今天就洗洗睡了八,明天出發去花蓮!晚安了,臺北第一夜。(如果你們也像樓主這樣是個路盲就一定要多張張嘴問問才免得走冤枉路哦,灣灣人民還是很熱情的一定會幫到你啦)上車就看到小情侶吃便當,樓主表示自己也好想吃啊~可惜早飯還沒消化,沒空隙塞了,之後還有機會路過,到時再一解口腹之慾八。
  • 臺北後花園花蓮之太魯閣
    臺灣的太魯閣已經成旅遊者必打卡之地,被人們稱讚、吐槽的都有,個人覺得,在整個中國的同類景點中,屬中下水平。當然,到了臺灣還是去打一下卡吧。照片是12年拍的,當時還沒有智慧型手機,用的是松下傻瓜機,大家說和現在的手機比,有一拼嗎。
  • 初見臺灣——花蓮
    花蓮     一聽名字就很美的地方臺灣有很多    花蓮就是其中一個離開九份我們的下一站是花蓮從瑞芳去花蓮的票比較搶手,當場買已經沒有座位了,我們選擇了無座票,自強號到花蓮全程大約兩小時。依海岸線修築的蘇花公路是世界著名的景觀公路,而清水斷崖無疑是整條公路上最美的一處,斷崖幾近90度,號稱世界第二斷崖,也是臺灣八大奇景之一。從海平面聳立而起直入雲霄,最高海拔達1200米。
  • 花蓮遊
    這是一篇遊記。遊記的發生地是臺灣的花蓮,有著美麗的名字,讓作者想到瓊瑤筆下的女主角。
  • 老媽遊記:臺灣紀行(二)士林官邸/臺北故宮博物院/國父紀念館 ——看世界(總第133期)
    2019年5月22日,《老媽遊記》的臺灣紀行終於再次更新。
  • 臺灣行記之花蓮站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骨髓庫是美國國家骨髓庫(National Marrow Donor Program,NMDP),共有460萬份造血幹細胞數據。值得一提的是,臺灣骨髓庫是由臺灣地區佛教大師證嚴上人創辦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統籌和運作的,是完完全全的民間慈善組織。
  • 沒去過洄瀾灣,不算來過花蓮[花蓮十大樂活美景]
    花蓮,曾獲選為世界第三名最宜居的城市,要說花蓮是臺灣最棒最美的樂活聖地絕對當之無愧
  • 走進臺灣 探尋南投與花蓮的雙城故事
    花蓮,第一次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心裡湧起一股淡淡的情緒,在臺灣,它不像日月潭、阿里山一樣被人津津樂道,也不像臺北、高雄一樣聞名遐邇,可是,這個名字卻足以吸引我。南投,作為臺灣唯一一個不臨海的縣,卻孕育了臺灣最美麗的湖泊,這不能不說是上天的一種補償。從這兩座城,去看不一樣的臺灣島。
  • 花蓮地震重創臺灣觀光業 退房退票形成熱潮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陳雯萱】「三天內幾乎退房淨空,花蓮震掉80億觀光財」。花蓮強震給當地觀光業造成劇烈衝擊。花蓮本是臺灣旅遊資源極其豐富的地區,有太魯閣、七星潭、花東縱谷森林等知名景點,更是入選大陸遊客評選的赴臺遊必去縣市。
  • 臺灣環島遊(中篇) -- 花蓮+墾丁
    世居於斯的少數民族們,亦如山海花蓮的豐富多彩。在花蓮,三大族群(閩南、客家、少數民族)恰恰各佔約三分之一,其中少數民族除最有名的,也是人數最多的阿美族外,另有布農、太魯閣族,和於2007年正名的臺灣第十三族-撒奇萊雅族。
  • 【臺灣特輯】3天攻略--體驗花蓮慢生活!
    這幾年,我們身邊的老街老區、街坊小店,漸成追憶。放眼寶島臺灣,城市裡的大街小巷,滿是翻新的老房子,小店café進駐,保存地方特色亦能讓本土產業百花齊放。在花蓮,遊走於日本釀酒廠改建而成的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簡稱花蓮文創園區)、入住剛翻新的日式老屋民宿,都能感受舊貌新象的創意,在這3天2夜裡,讓我們放慢腳步,感受歷史,放鬆心神。
  • 臺灣花蓮6.7級地震 大陸旅遊團調整線路
    一位在花蓮旅遊的北京遊客表示,自己乘坐的大巴車在進入太魯閣前,100多米的距離就看到3處落石,因此司機取消了太魯閣的行程。目前,大陸已有旅行社表示將涉及花蓮太魯閣的線路調整為七星潭。花蓮縣位於臺灣東部,該縣面積4628平方公裡,地形狹長,是臺灣面積最大的縣,也是臺灣原住民最多的區域,著名的太魯閣大峽谷位於該縣。花蓮下轄1市2鎮10鄉,2009年人口約34萬。據臺灣消防部門18日16時通報,此次地震已致一名馬來西亞籍朱姓男子在花蓮一處觀景步道因落石腿部開放性骨折,後腦挫傷,已無生命跡象。截至北青報記者發稿時,該男子經過搶救已在當日16時恢復心跳。
  • 芸香行走臺灣在花蓮裝裝文藝小青年
    總第五十期 喜愛,是一件發自內心的東西,如喜愛喝酒的人,不喜歡的就很難懂他樂在其趣中獲得的妙處
  • 去了花蓮 再也愛不上臺北 | 花蓮遊記
    有點不巧 我總是在敏感時期踏上敏感的土地 不管香港還是臺灣 作為遊客的我 只想拋開任何ZZ  去感受當地的氣息  尋找記憶中的TW上一次去 寫了一篇臺北的遊記 說好寫花蓮卻一直沒兌現 但也沒關係 這一次 才真正讓我有非常強烈的衝動
  • [原創手繪]臺灣親子遊(第5站:花蓮)
    花蓮位於臺灣東部,是臺灣面積最大的縣。著名的「蘇花公路」為世界著名的景觀公路,一側濱臨太平洋,看太平洋海景。一側是高聳的中央山脈,看峭壁山色。自然景觀美不勝收,無論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太魯閣、心曠神怡的清水斷崖、踏浪嬉水的七星潭,還是百花盛放的花東縱谷,都會讓你不自覺的愛上這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