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吃貨橫行、美食當道的今天,一部《舌尖上的中國》就能激發全國觀眾的味蕾,各式各樣的美食節目、美食書籍更令人眼花繚亂。
大多數人只會被「下一頓吃什麼」困擾,「要不要吃素」似乎不在人們的考慮範圍內。而倒回到計劃經濟時代,人們還在為得到的是一塊瘦肉而不是肥肉感到懊惱。
我們對於食物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的經濟、文化等環境。而不管個體的飲食選擇是怎樣,推崇素食該有比「好吃、營養」更深的思考。
【書名】《深層素食主義》 Deep Vegetarianism
【作者】麥可•艾倫•福克斯(Michael Allen Fox)
【譯者】王瑞香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5年
【標籤】素食主義,女性主義,倫理學,生態學,非人類中心主義
素食,在當今無肉不歡的主流飲食文化中略顯另類。
在通常的理解中,一個人選擇素食,要麼出於健康的原因,要麼因為宗教信仰。然而,素食的含義遠不止如此,福克斯在《深層素食主義》中,為我們展現了一幅以素食為主題的豐富圖景。
他時而訴諸理性分析,時而訴諸情感體驗,而不局限於單一的論述方式:動物保護、生態學、女性主義、非西方中心思想、非暴力哲學、土著智慧、個體及社會心理學等方方面面都在書中有所體現。
本書首先追溯了素食的歷史,繼而論證我們所吃的食物與基本價值觀的密切關係,並且囊括了支持與反對素食的各種論證,並進行深入的分析。作者的立場十分明確:素食是一種值得追求的生活方式。素食的理由各種各樣,包括健康、倫理、生態、宗教等,這些理由都是兼容的,一個人選擇素食可以成為其整體世界觀轉變的契機,形成與自然、他人及其他物種更加和諧的關係。而人類飲食習慣的改變將會對世界的未來產生影響,意義重大。
本書內容大多通俗易懂,深具啟發性。任何對素食略有好奇的人,都可以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契入點,從而發展出一種全新的視角看待自己與世界的關係。
馬潔:北京人,本科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專業,現為北京大學科技哲學方向2013級研究生,師從劉華傑教授,研究澳大利亞博物學史,愛好讀書、下廚房、種菜、遠遊。
麥可•艾倫•福克斯(Michael Allen Fox),在康奈爾大學獲得學士學位,在多倫多大學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加拿大皇后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在該校任教39年之久,2005年退休後前往澳大利亞。
福克斯主要研究19世紀歐洲哲學、存在主義、環境哲學、動物倫理學等,目前聚焦於「和平的哲學基礎(th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of peace)」,以及「家(home)」這個概念。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內容由 博物教育 推薦
了解更多精彩內容,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