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上帝的寵兒《莫扎特傳》在線視頻

2021-02-06 元墨文化
莫扎特傳 Amadeus (1984)

導演: 米洛斯·福爾曼
編劇: 彼得·謝弗
主演: 湯姆·休斯克 / F·默裡·亞伯拉罕 / 伊莉莎白·貝裡奇 / 羅伊·多特裡斯 / 傑弗瑞·瓊斯
類型: 劇情 / 音樂 / 傳記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 義大利語 / 德語
上映日期: 1984-09-19
片長: 160 分鐘 / 180 分鐘(director's cut)
又名: 上帝的寵兒 / 阿瑪迪斯 / 阿瑪多伊斯 / 莫札特傳

劇情簡介  

本片從一個宮廷樂師薩裡埃利的角度,為我們呈現了天才莫扎特的一生。薩裡埃利(F·莫裡·亞伯拉罕 F. Murray Abraham飾)是維也納音樂界裡有名的人物,自視甚高的他自從遇到了莫扎特(湯姆·休斯克 Tom Hulce飾),心裡的妒嫉之火便熊熊燃燒不能平息。莫扎特總能以他超乎常人的音樂作品贏得全場驚嘆,他的《費加羅的婚禮》等歌劇,都成了傳頌千古的經典。 
薩裡埃利對莫扎特又羨慕又嫉恨的心理已經發展到幾乎扭曲的地步。他在莫扎特的事業上一次次的從中作梗——故意縮短歌劇的上演周期,惡意刪改莫扎特的作品,在莫扎特承受著喪父之痛時給他無情的精神折磨。貧窮虛弱的莫扎特在生命最後的幾年裡,寫就遺作《安魂曲》,一代大師35歲就與世長辭,留下不朽作品。而薩裡埃利,早有等待他的宿命般的結局。 

《莫扎特傳》電影時長180分鐘,可以先收藏,有時間再看:


影片以倒敘手法,既表現了莫扎特的坎坷生平,也表現了追逐名利但卻才能平庸的宮廷樂隊指揮薩利埃裡與才華橫溢、但不諳世事的莫扎特之間的矛盾和衝突。影片中,薩利埃裡運用手中的權力,剝奪了莫扎特的演出機會,斷絕了莫扎特的經濟來源,使他陷於貧病交加的絕境,英年早逝,被葬在維也納郊區的一個公墓裡。曾經烜赫一時的薩利埃裡漸漸被人遺忘,莫扎特的作品卻成為人類音樂殿堂裡的瑰寶,在世間永遠傳唱,為世人讚頌。

 1.《唐璜》(K .527)序曲 / 電影開場   
   
  2. 第25交響曲(K.183) 第一樂章 / 薩利埃裡自殺被發現   
   
  3. 弦樂小夜曲 (K.525) 第一樂章 / 薩利埃裡為神甫彈的第三首曲子   
   
  4.  F大調快板 (K.33B)/ 幼年莫扎特先用古鋼琴後用小提琴所演奏的曲子   
   
  5. 第10小夜曲(大組曲)(K.361)第三樂章 / 莫扎特離開康斯坦察跑向音樂會   
   
  6. 第10小夜曲(大組曲)(K.361)第七樂章(終樂章)/ 莫扎特結束指揮小夜曲   
   
  7. 第10小夜曲(大組曲)(K.361)第三樂章 / 薩利埃裡查看莫扎特的樂譜   
   
  8. G大調鋼琴變奏曲(根據薩利埃裡的作品——「我親愛的阿東尼」 改編) (K.180)/ 莫扎特提到的改編的薩利埃裡作品   
   
  9.《費加羅婚禮》(K.492)中的詠嘆調「我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回事」 (Non piu Andrai)/ 莫扎特為約瑟夫二世演奏時,改編薩利埃裡的為約瑟夫二世所寫的小曲。   
   
  10.《後宮誘逃》(K.384)中的詠嘆調 「不論什麼樣的懲罰在等我」(Marten aller Arten)/ 《後宮誘逃》演出中,女高音獨唱。   
   
  11.《後宮誘逃》(K.384)中的終曲「薩利姆萬歲」 /  《後宮誘逃》演出中,4人坐船離去    
   
  12. c小調彌撒(K.427),Kyrie / 在莫扎特的婚禮上   
   
  13. 長笛和豎琴協奏曲(K.299)第二樂章 / 薩利埃裡閱讀康茨坦察帶來的莫扎特手稿時   
   
  14. 第29交響曲(K.201)第一樂章 / 薩利埃裡閱讀康茨坦察帶來的莫扎特手稿時   
   
  15. 為兩架鋼琴所寫的協奏曲(第10鋼琴協奏曲)(K.365)第三樂章 / 薩利埃裡閱讀康茨坦察帶來的莫扎特手稿時   
    
  16. 為小提琴和中提琴所寫的協奏曲(K.364)第一樂章 / 薩利埃裡閱讀康茨坦察帶來的莫扎特手稿時   
   
  17.  c小調彌撒(K.427),Kyrie / 薩利埃裡閱讀康茨坦察帶來的莫扎特手稿時   
   
  18. 第15鋼琴協奏曲(K.450)第三樂章 / 莫扎特走在回家的路上   

    
  19. 《唐璜》(K.527)開場的和弦 / 莫扎特進屋後看到了父親   
   
  20.《後宮誘逃》(K.384)中的禁衛軍合唱 / 莫扎特一家換上假面具   
   
  21. 德意志軍歌(K.539)/ 假面舞會上的背景音樂    
   
  22.《後宮誘逃》(K.384)中的二重唱「酒神頌」(Vivat Bachus)/ 莫扎特在假面舞會「受罰」彈琴   
   
  23.《後宮誘逃》(K.384)中的二重唱「酒神頌」(Vivat Bachus)/ 莫扎特以「巴赫」的風格演奏   
   
  24.《後宮誘逃》(K.384)中的二重唱「酒神頌」(Vivat Bachus)/ 莫扎特被翻轉過來演奏   
   
  25.《後宮誘逃》(K.384)中的二重唱「酒神頌」(Vivat Bachus)/ 莫扎特以「薩利埃裡」的風格演奏   
   
  26.《費加羅婚禮》(K.492)中的終曲"Ah tutti contenti" / 莫扎特邊寫作邊玩撞球   
   
  27. 第22鋼琴協奏曲(K.492)第三樂章 / 莫扎特在為皇帝舉辦的露天音樂會上   
   
  28.《費加羅婚禮》(K.492)中的終曲"Ah tutti contenti" / 薩利埃裡溜進了莫扎特的房間   
   
  29.《費加羅婚禮》(K.492)中的費加羅和蘇珊娜的二重唱" Cinque..." / 莫扎特指導《費加羅婚禮》的排練   
   
  30.《費加羅婚禮》(K.492)中的芭蕾音樂"Ecco la Marcia" / 歌劇院總監撕掉了樂譜   
   
  31. 同上 / 莫扎特得到約瑟夫二世的許可後配以音樂再次演奏   
   
  32.《費加羅婚禮》(K.492)中的終曲"Ah tutti contenti" / 約瑟夫二世打哈欠時    
    
  33.《唐璜》(K.527)第二幕終曲 / 莫扎特得知了父親的死訊   
   
  34. 同上 / 莫扎特指揮《唐璜》   

    
  35. 第20鋼琴協奏曲(K.466)第一樂章 / 薩利埃裡佩戴死亡面具的來到莫扎特住所   
   
  36.《唐璜》(K.527)開場的和弦 / 莫扎特打開房門時   

37.《安魂曲》 (K.626)  Introitus / 康茨坦察詢問莫扎特

  38. 同上 / 薩利埃裡計劃害死莫扎特  
   
  39.《後宮誘逃》(K.384)、《費加羅婚禮》(K.492)和《唐璜》(K.527)中音樂改編的喜劇音樂 / 莫扎特全家觀看演出   
   
  40.《安魂曲》(K.626), Dies Irae / 莫扎特深夜寫作時聽到了敲門聲   
   
  41.《魔笛》(K.620)序曲 / 莫扎特發瘋似的在屋中跳舞   
   
  42.《唐璜》(K.527)開場的和弦 / 莫扎特開門後見到了帶死亡面具的人   
   
  43.《安魂曲》(K.626), Rex Tremendae / 莫扎特摸出房間   
   
  44.《魔笛》(K.620)中的詠嘆調"Das Klingen.." 喝醉的莫扎特在酒館彈琴   
   
  45.《魔笛》(K.620)中的詠嘆調" Ein Madchen..." 喝醉的莫扎特在酒館唱歌   
   
  46.《魔笛》(K.620)序曲 喝醉的莫扎特在酒館與一些喝醉的女人   
   
  47.《安魂曲》(K.626), Rex Tremendae 酒後的莫扎特走在街上   
   
  48.《魔笛》中的詠嘆調」der Holle Rache" 莫扎特的嶽母訓斥莫扎特   
   
  49.《魔笛》(K.620)中的詠嘆調"Ein Madchen" / 莫扎特為《魔笛》的演出伴奏   
   
  50.《魔笛》(K.620)中的詠嘆調"Pa pa pa " / 莫扎特被薩利埃裡抬上馬車   
   
  51. 德國舞曲(K.509)/ 康斯坦察在舞會上   
   
  52.《安魂曲》(K. 626), Confutatis / 薩利埃裡協助莫扎特寫作安魂曲   
   
  53.《安魂曲》(K .626), Lacramosa / 莫扎特離世、出殯   

  
  54. 第20鋼琴協奏曲 (K.466) 第二樂章 / 薩利埃裡被推出房間,響起莫扎特的笑聲,影片結束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

元墨文化將相繼推出更多優秀的原創藝術作品

大家敬請期待!

如需合作聯繫微信:Blackhole112

業務範圍:創作 製作 原創舞臺劇

相關焦點

  • 《莫扎特傳》上帝的寵兒永遠都是上帝的寵兒
    Amadeus這個詞在拉丁文詞彙裡被翻譯為:被上帝所寵愛。莫扎特似乎就像一位墜落人間的天使,攜帶上帝的使命贈與人間美好的音樂。世人賦予它音樂神童的稱號。因為他4歲時創作第一首協奏曲、7歲時創作第一首交響曲、12歲時便能寫出一部歌劇。就像薩列裡所言:「莫扎特是被上帝寵愛的,他的音樂是上帝早就寫好放在他頭腦中的,而莫扎特只需讓它展現在世人面前,然後收穫無數讚美」。
  • 上帝的寵兒:電影《莫扎特傳》
    《莫扎特》這部電影花了我們三次課的時間來看,看完了之後,發現很值得,剝去莫扎特所賦予的一些光環,細細品味,發現電影無論是情節還是演員的演技,都特別的出彩,就連電影中的畫面、建築、服飾等都設計的別出心裁,尤其是電影中的音樂,更是影片中最閃光的一筆,很好的切合了電影的主題,配合了電影情節發展的需要,大量的古典音樂更是令觀眾幾乎成為了聽眾,仿佛不是在欣賞一部電影,而是在享受一部精彩的MTV,享受一出視聽盛宴
  • 北京人藝推《上帝的寵兒》劇本朗讀
    原標題:北京人藝推《上帝的寵兒》劇本朗讀   本報訊(記者 王潤)本周末,北京人藝將通過「一直播」APP為觀眾奉上兩場劇本朗讀活動:4月11日的《八美圖》結束後,4月12日將帶來的是曾在北京人藝上演的彼得·謝弗代表作《上帝的寵兒》。北京人藝演員傅迦擔綱本次《上帝的寵兒》劇本朗讀的導演。
  • 北京人藝推《上帝的寵兒》劇本朗讀 網上可欣賞
    本周末,北京人藝將通過「一直播」APP為觀眾奉上兩場劇本朗讀活動:4月11日的《八美圖》結束後,4月12日將帶來的是曾在北京人藝上演的彼得·謝弗代表作《上帝的寵兒》。北京人藝演員傅迦擔綱本次《上帝的寵兒》劇本朗讀的導演。
  • 愛恨交纏,難知難解 電影《莫扎特傳》闡釋天才與庸才不同的人生
    上映於1984年的電影《莫扎特傳》,是筆者身邊不少朋友進入古典音樂世界的鑰匙。影片以莫扎特的前輩及競爭者薩利埃裡的視角,回顧莫扎特短暫而傳奇的人生;這位天才音樂家的交響曲、歌劇、鋼琴協奏曲和彌撒曲等亦穿插其中,推進劇情,並襯託氣氛。片中出現的那首《十三件管樂器的小夜曲》雖不是莫扎特最出名的作品,卻尤其讓我念念難忘。
  • 美國電影《莫扎特傳》原版高清
    ·福爾曼編劇: 彼得·謝弗主演: 湯姆·休斯克 / F·默裡·亞伯拉罕 / 伊莉莎白·貝裡奇 / 羅伊·多特裡斯 / 傑弗瑞·瓊斯類型: 劇情 / 音樂 / 傳記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 / 義大利語 / 德語上映日期: 1984-09-19片長: 160 分鐘 / 180 分鐘(director's cut)又名: 上帝的寵兒
  • 帶你解讀一代音樂巨匠《莫扎特傳》
    1791年12月5日那是上帝也要垂淚的一天!維也納郊外的亂墳崗裡,悽風苦雨哀傷遍地。一具屍體被雜工們扔進了巨大的泥坑之中。接著雜工隨手丟了幾鏟用來消毒的石灰,沒有棺材也沒有墓碑。那一刻,「上帝之聲」莫扎特慘澹收場化為凡塵。32年後的一個雪夜,維也納精神病院裡陰暗悽冷。一個名叫薩列裡的老人不停地哀嚎著「原諒我吧,莫扎特!是我謀殺了你,願上帝寬恕我。」
  • 電影《莫扎特傳》
    莫扎特傳 Amadeus (1984)導演: 米洛斯·福爾曼編劇: 彼得·謝弗主演: 湯姆·休斯克 / F·默裡·
  • 譯製片:美國電影《莫扎特傳(1984)》高清中字
    譯製片:美國電影《莫扎特傳(1984)》高清中字導演: 米洛斯·福爾曼編劇: 彼得·謝弗主演: 湯姆·休斯克 / F·默裡·亞伯拉罕 / 伊莉莎白·貝裡奇 / 羅伊·多特裡斯 / 傑弗瑞·瓊斯類型: 劇情 / 音樂 / 傳記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 / 義大利語 / 德語上映日期: 1984-09-19片長: 160 分鐘 / 180 分鐘(director's cut)又名: 上帝的寵兒 / 阿瑪迪斯 / 阿瑪多伊斯 / 莫札特傳
  • 《莫扎特傳》努力在天賦面前真的一文不值嗎?
    自幼學琴的躊躇少年,從莫扎特的忠實崇拜者,變成被嫉妒之火燒昏頭腦的劊子手。他就是被愧疚折磨一生的奧地利宮廷樂師薩列裡,年邁的他向神父懺悔,他曾用卑劣的手段害死了偉大的天才音樂家莫扎特……影片以薩列裡的講述開篇,翻開了音樂家莫扎特傳奇又短暫的一生。
  • 天才與庸才的哲思——電影《莫扎特傳》觀後感
    《莫扎特傳》便是取材於莫扎特畢生經歷的電影作品,以莫扎特與他的同僚薩列裡的「千古迷案」為背景,講述一個音樂才能相對平庸的作曲家因嫉妒而設計害死了音樂天才的故事。故事雖然有虛構成分,但其中描寫的天才從小成名卻最終「隕落」的命運卻令人深思,引人唏噓。莫扎特出生於一個音樂家庭,其父親是當時頗受人尊敬的音樂家。
  • 電影《莫扎特傳》觀感:假如莫扎特遇見鍾子期
    有人說,莫扎特是上帝寵愛的天才,可為什麼又讓他35歲時英年早逝呢?這豈不是天妒英才嗎!關於莫扎特的死,有許多版本。電影《莫扎特傳》又是一個版本——薩裡埃利嫉妒莫扎特而害死了他。電影是一種藝術創作,編劇對於莫扎特之死的構想,更具有廣泛的深刻的意義。對於有才華的人,人們持有兩種態度:一是欽佩,一是嫉妒。嫉妒是人類最惡劣的品質之一。
  • 今日藍光賞析--電影《莫扎特傳》
    電影於1984年9月上映,1985年獲第5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八項大獎。中文名:莫扎特傳外文名:Amadeus劇情簡介: 影片開始於奧地利宮廷樂師薩裡埃利向神父懺悔,音樂家莫扎特的英年早逝與他不可饒恕的嫉妒和坑害有關。42年前的1782年,薩裡埃利從偏僻小鎮到了維也納,在約瑟夫二世的王宮裡當了宮廷樂師。
  • 五十部經典電影之一,《莫扎特》小說版
    莫扎特全名為"沃爾夫岡·阿瑪迪亞斯·莫扎特",片名《AMADEUS》正是取自中間的一段,拉賭指"上帝所鍾愛的人",莫扎特是上帝鍾愛的人,而薩列裡卻一手毀滅掉了他的絕世才華。上帝愛之深,庸人害之切,這是對世事的絕妙諷刺。_在第57屆奧斯卡頒獎禮上,音樂傳記片《莫扎特》一舉奪得8項大獎,轟動了全世界,這一夜也被稱為"莫扎特之夜"。影片透過宮廷樂師薩列裡的視角,折射出莫扎特的瘋狂天才。
  • 【音樂家電影】《莫扎特傳》♪
    影片敘述了莫扎特與維也納宮廷樂隊義大利作曲家安東尼奧•薩利埃裡之間的矛盾和衝突。莫扎特最終英年早逝,而薩利埃裡則在晚年趨於平庸、泯然眾人。該片曾獲1984年第57屆奧斯卡金像獎中的最佳電影獎。在劇中默裡•亞伯拉罕飾薩利埃利,湯姆•胡爾斯飾莫扎特。
  • 電影賞析《莫扎特傳》:痛苦源於內心的邪惡,而非上帝的安排
    相反,莫扎特似乎輕而易舉就能觸到上帝之手,那是因為他敢於突破重重藩籬永遠向上帝伸出手:保持孩童般的天真,堅信愛,堅信美,堅信希望。莫扎特不一樣,即使是那麼困苦艱難,貧窮潦倒的生活,在最後的那幾年,像魔笛這樣的歌劇,讓人看見的,聽見的,感覺到的,仍舊只有歡樂,甜美和幸福。有人說,莫扎特是粉色的。是,他易受感動,愛掉眼淚。他童心不泯,像孩子一樣充滿了好奇,似乎永遠長不大。
  • 音樂電影《莫扎特傳》,教科書般的音樂,把嫉妒展現的淋漓盡致
    這部電影比我出生還要早幾年,音樂電影《莫扎特傳》 雖然基本上講的是一個嫉妒的故事 ,但是84年能拍出這樣的片子 ,真是叫人吃驚 ,莫扎特傳的音樂真的是很震撼人心。教科書般的劇本,教科書般的剪輯,教科書般的表演,教科書般的音樂,一個天才的隕落。
  • 音樂天才莫扎特,是一個永遠在跳躍的音符
    劇名取自莫扎特的中間名,本意為上帝和愛,因而在中國,被譯為《上帝的寵兒》。有趣的是,儘管本劇以莫扎特為名,實際上卻是從莫扎特的對手、宮廷樂師薩列裡的角度來展開劇情的——這邊是曾寫作《戀馬狂》的英國當代劇作家彼得·謝弗,在構思《Amadeus》時的巧妙之處。
  • 《莫扎特傳》人,輸給的並不是上帝,而是自己!
    整整三小時的電影,從頭到尾,我沒有一刻因絕望而難過。大概因為,無論莫扎特的外部生存環境或肉體被怎樣損害摧毀,他的創作熱情和才華卻沒有停滯過哪怕一瞬。這是一個天才的戛然而止,不是一個天才的慢慢消失。再來說說天才。木心曾經對偉人和英雄有過一個獨到的見解「偉人是庸人的最高體現。而英雄是必有一面特別超凡,始終不太平的。」我在想,後一種說法大概也適用於天才。
  • 電影《莫扎特》:所有平庸的人們,我寬恕你們
    電影《莫扎特》——「所有平庸的人們,我寬恕你們。」 《莫扎特》反映了藝術上的創新與模仿、生活中的天真與世故、人生道路上的善與惡的衝突,揭示了人類文化發展史上因無知和缺乏鑑賞力而扼殺天才這一可悲事實。莫扎特全名為「沃爾夫岡·阿瑪迪亞斯·莫扎特」,片名《AMADEUS》正是取自中間的一段,拉丁文指「上帝所鍾愛的人」,莫扎特是上帝鍾愛的人,而薩列裡卻一手毀滅掉了他的絕世才華。上帝愛之深,庸人害之切,這是對世事的絕妙諷刺。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