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孫凰《梁祝協奏曲》二胡演奏特點

2021-02-22 國樂園丁學堂

二胡協奏曲《梁祝》是由陳剛、何佔豪創作於1959年,以浙江的越劇唱腔為素材,按照劇情構思布局,綜合採用交響樂與中國民間戲曲音樂的表現手法,深入而細膩地描繪了梁祝相愛、抗婚、化蝶的情感與意境,用奏鳴曲式寫成,取材於民間故事《梁祝》中的「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和「墳前化蝶」三個主要情節分別作為樂曲的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的內容。其美妙旋律與忠貞的愛情故事,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

一、呈示部

在輕柔的弦樂顫音背景上,竹笛吹出了優美動人的鳥鳴般的華彩旋律,以柔和抒情的引出主題音調,取自越劇的過門音樂。展示出一副風和日麗、春光明媚、草橋畔桃紅柳綠、百花盛開的畫面。

   主部(相愛),在古箏、琵琶的伴奏下,孫凰採用的小提琴原調從柔和樸素的A弦開始,在明朗的高音區富於韻味的地奏出了詩意的愛情主題。在音色渾厚的G弦上,樂曲轉入A微調,革胡以瀟灑的音調與二胡獨奏形成對答(中段)。後樂隊全奏愛情主題,充分揭示了梁祝真摯、純潔的友誼及相互愛慕之情。

   孫凰在獨奏的自由華彩的連接樂段後,樂曲進入副部。這個由越劇過門變化來的主題,由二胡奏出,與愛情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

第一插部為副部主題動機的變化發展,由木管與二胡模仿小提琴弦樂而成。

第二插部更輕鬆活潑,孫凰二胡用E微調模仿古箏,豎琴與弦樂模仿琵琶的演奏,演奏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國民族樂器的演奏技巧來豐富交響樂的表現力。

這段音樂以輕鬆的節奏,跳動的旋律、活潑的情緒生動地描繪了梁祝三載同窗、共讀共玩、追逐嬉戲的情景。它與柔和抒情的愛情主題一起從不同角度上反映了梁祝友情與學習生活的兩個側面。

   結束部,音樂採用惋惜的慢板,由愛情主題發展而來,作曲家在結束部巧妙地運用了兩個休止符,抒情而徐緩(B微調,4/2拍子)現在已經是斷斷續續的音調,細膩地描繪出英臺面對前來送行的山伯感慨萬分、欲言又止的複雜心情。纏綿的旋律,緩慢的速度,帶著無限的傷感與惋惜,使人宛如看見梁、祝十八相送、長亭惜別、戀戀不捨的畫面。而在顫音背景上出現的「梁」、「祝」對答,清淡的和聲與配器。真是「三載同窗情似海,山伯難捨祝英臺」。

二、展開部

突然,音樂轉為低沉陰暗。陰森可怕的大鑼與定音鼓驚慌不安的二胡,把我們帶到這場悲劇性的鬥爭中。抗婚,嗩吶以嚴峻的節奏、陰沉的音調,奏出了封建勢力兇暴殘酷的主題。(F微調,4/4拍子)二胡獨奏以戲曲散板的節奏,敘述了英臺的悲痛和驚惶。這是展開部的第二主題。此主題中的樂句採用強烈的切分節奏,同時配合很強的力度,表現了英臺誓死抗婚的場面。作曲家此處運用恰當的節奏、力度,使音樂內容得到深化,以達到更富感染力的效果。展開部的第一、第二主題交替出現,並不斷激化,接著樂隊以強烈的快板節奏,襯託二胡果斷的反抗音調,形成了抗婚的悲壯場面,掀起了全曲矛盾衝突的第一高潮。終於,強大的封建勢力佔據了優勢,音樂突然轉入了慢板,二胡模仿小提琴出如泣如訴的音調,樂曲由此轉入「樓臺相會」部分。

接著樂隊以強烈的快板前奏,襯託小二胡果斷的反抗音調。它成功地刻畫了英臺誓死不屈的反抗精神。

其後,上面兩種音調形成了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它們在不同的調性上不斷出現,最後達到一個鬥爭高潮--強烈的抗婚場面。當樂隊全奏的時候,似乎充滿了對幸福生活的嚮往與憧憬,但現實給予的回答卻是由銅管代表的強烈封建勢力的重壓。

樓臺會,B微調、4/4拍子。纏綿悱惻的音調,如泣如訴;二胡與低音胡的對答,時分時合,把梁祝相互傾訴愛慕之情的情景,表現得淋漓盡致。哭靈控訴,音樂急轉直下,弦樂的快速切分節奏,激情而果斷,獨奏的散板與樂隊齊奏的快板交替出現。這裡加了板鼓,變化運用了京劇倒板與越劇囂張(緊拉慢唱)的手法,深刻的表現了英臺在墳前對封建禮教的血淚控訴的情景。

哭靈投墳:音樂突然急轉直下,弦樂採用快速的切分節奏,激昂而果斷,二胡以散板的節奏與樂隊齊奏的快板交替出現,運用了京劇倒板和越劇緊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描繪了英臺撲倒在山伯的新墳前呼天號地泣訴的情景。此處,二胡吸取小提琴的演奏手法,和聲、配器及整個處理上更多地運用戲曲的表現手法,將英臺悲痛欲絕的心情刻畫得入木三分。接著,鼓、板、鑼、缽齊鳴,英臺縱身投墳,向黑暗的封建勢力做出了最後的反抗。

這裡,二胡吸取了民族樂器的演奏手法,和聲、配器及整個處理上更多運用了戲曲的表現手法,將英臺與悲傷的心情刻畫得非常深刻。她時刻呼天嚎地,悲痛欲絕,時而低徊婉轉,泣不成聲。當樂曲發展到改變節拍(由二拍子變為三拍子)時,英臺以年輕的生命,向蒼天作了最後的控訴。接著鑼鼓齊鳴,英臺縱身投墳,樂曲達到最高潮。

三、再現部

化蝶竹笛以美妙的華彩旋律,結合古箏的級進滑奏,把人們帶到了神仙的境界。在加弱音器的弦樂背景上,二胡與低音樂器重新奏出了那使人難忘的愛情主題。然後,色彩性的在高音區輕柔地演奏五聲音階的起伏的音型,並多次移調,仿佛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們忠貞不渝的愛情。

----

培訓項目:二胡、古箏、竹笛、洞簫和葫蘆絲

微信號:13999287425

qq號碼:674814722

聯繫方式:15999113649

相關焦點

  • 一提一胡完美演繹《梁祝》二胡演奏:宋飛
    《梁祝》演奏:宋飛2.梁祝 二胡演奏:孫凰二胡協奏曲《梁祝》是由陳剛、何佔豪創作於1959年,以浙江的越劇唱腔為素材,按照劇情構思布局,綜合採用交響樂與中國民間戲曲音樂的表現手法,深入而細膩地描繪了梁祝相愛、抗婚、化蝶的情感與意境,用奏鳴曲式寫成,取材於民間故事《梁祝》中的「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和「墳前化蝶」三個主要情節分別作為樂曲的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的內容
  • 太湖雅韻——孫凰二胡獨奏音樂會完美落幕
    音樂會分上下半場進行,七首樂曲中除了兩首民族管弦樂作品,其餘五首為二胡協奏曲,均由孫凰擔任二胡獨奏。經典作品與新作品交織,作品結構的宏偉龐大與音樂內涵的深厚豐沛,是對演奏家身心的雙重考驗。從樂曲演奏過程中觀眾的沉默,到曲畢的熱烈歡呼,不難看出這場音樂會堪稱完美。
  • 二胡與管弦樂隊《夜靜簫聲》演奏:孫凰 協奏:上海愛樂樂團
    二胡與管弦樂隊《夜靜簫聲》孫文明 曲 沈葉 編配演奏:孫凰指揮:張亮協奏:上海愛樂樂團選自:2016首屆上海二胡藝術周閉幕音樂會二胡曲《夜靜簫聲》,是孫文明的代表作之一。全曲均在內弦上演奏。演奏使用虛弓、輕指及泛音替使用,再配合以洞簫的揉弦、顫音,惟妙惟肖地模擬出夜靜簫聲的圓潤音色,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虛弓是指運弓的力度似虛非虛、輕而不浮)旋律在核心音調的重複、展衍性變化中形成並發展。通過運用「魚咬尾」及「句末填充」等手法,使樂曲一氣呵成,旋律連貫起伏、環環相扣。加花裝飾、緊縮、擴充以及運用變宮音而引起的「離調」是使音樂獲得發展的主要手法。
  • 【夜聽:2021.3.1】小提琴協奏曲《梁祝》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作者為何佔豪和陳鋼。何佔豪,1933年8月出生於浙江省諸暨何佳山村。幼時熱愛音樂,後考入浙江省文工團當演員。1957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在小提琴演奏的民族化方面進行探索和實踐。1959年與同學陳鋼合作創作了基于越劇音調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後,從此成為中國樂壇上的著名人物之一。繼《梁祝》之後,又創作了弦樂四重奏《烈士日記》、弦樂與合唱《決不忘記過去》、交響詩《龍華塔》、《別亦難》、《草原女民兵》、《孔雀東南飛》等一大批音樂作品;其作品除了注重戲劇性、抒情性外,還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格。陳鋼,1935年生於上海。
  • 新版-鋼琴協奏曲《梁祝》欣賞
    《發燒音樂欣賞》節目 FM93.6 AM999 廣東廣播電視臺南方生活廣播 7月4日21:30-22:00首播 7月5日 21:30-22:00重播 點擊欣賞精彩片段 ※【慶祝「梁祝
  • 孫凰對二胡音色的追求
    例如《二泉映月》、《江河水》、《新婚別》、《漢官秋月》等作品均體現了這一特點。而我認為,二胡的真正魅力在於它豐富的表現力和極富內涵的韻味,而這「韻味」,是要通過多交的音色來體現的。好的音色不外乎一個「美」字,要給人以悅耳、動聽之感。而這「好聽」的音色卻並非一威不變的。中國二胡藝術網首先,它取決於人的心境,所謂「樂如其人」,即什麼樣的心態決定了什麼樣的音色。
  • 青春與夢想的協奏 深圳實驗學校交響樂團舉辦協奏曲專場賞析音樂會
    &nbsp&nbsp&nbsp&nbsp4月1日,深圳實驗學校交響樂團在遠徵維也納並奪得金獎後,以「青春與夢想的協奏」為主題,成功在深圳音樂廳演奏大廳舉辦了協奏曲專場賞析音樂會。
  • 《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賞析
    《第一鋼琴協奏曲》代表著他對民族甚至對全世界的關切,體現了他個人的藝術高度,值得我們每一個人賞析。柴可夫斯基是一位獨樹一幟的作曲家,是一位偉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具有強烈的戲劇性,震撼人的心靈。他的音樂是沁人心扉的,充滿著對生活的感悟和熱情。他的音樂注重對情感的表達,《第一鋼琴協奏曲》是他作品的巔峰,無論過去多少年,都不會被人遺忘,只會被人不斷的欣賞、讚嘆。
  • 莫扎特《G大調第三小提琴協奏曲》的藝術賞析丨協奏曲賞析系列⑩
    往期協奏曲主題:協奏曲賞析系列①丨柴可夫斯基和他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一次聽完貝多芬的五首鋼琴協奏曲丨 協奏曲賞析系列②;是愛情激發蕭邦寫下了《第二鋼琴協奏曲》丨協奏曲賞析系列③;莫扎特《第十二鋼琴協奏曲》的藝術特徵及演奏技巧丨協奏曲賞析系列
  •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三大經典名版CD-俞麗拿/沈榕/呂思清
    據不完全統計,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在中國的唱片發行量超過億萬張。上世紀90年代初,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獲「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金牌殊榮。>演奏:俞麗拿/沈榕/沈西蒂/林英榮/林恩蓓上海音樂學院女子重奏組這是百利(香港)唱片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而推出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LPCD特別版。
  • 宋飛:中國江南音樂風格二胡作品演奏特點述要
    其演奏要領中梳理闡述了音律、潤腔、技術技巧特徵與句法等特點,發現並提出演奏中技術技巧相互之間組合的規律,注重與地方語言、人文內涵相關的音樂聲腔及風格,以「性格化」、「擬人化」把握作品並提取信息等。進而闡述在演奏中建立「用中國音樂文化詮釋二胡作品」的表演美學觀念。 中國江南音樂風格的二胡作品,在我們的教學和演奏中,可以說有著非常重要、也是不可或缺的地位。
  • 名家演奏《梁祝》,小提琴、鋼琴、古箏三個版本,太美了!
    點擊上方「民歌中國」可以訂閱哦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由我國著名作曲家陳鋼與何佔豪
  • 全套《梁祝》,大飽耳福,餘音繞梁!
    碧草青青花盛開,彩蝶雙雙久徘徊千古傳頌生生愛,山伯永戀祝英臺 今年,小提琴協奏曲1958年,上海音樂學院25歲的何佔豪從越劇團到此進修23歲的陳鋼正在學習作曲當時全國都在為建國10周年準備獻禮音樂界決定用西洋樂器演奏中國樂曲於是,提出寫小提琴協奏曲
  • 俞麗拿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及中國小品
    俞麗拿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及中國小品》(上海交響樂團協奏陳燮陽指揮),正反兩面膠木唱片,正面是由她首演的《梁山伯與祝英臺》,次面是其演奏的小提琴中國小品:牧歌、在西北草原上、夏夜、良宵、新春樂、二泉映月。「梁祝」家喻戶曉。
  • 二胡+大提琴版《梁祝》、民樂重奏《野蜂飛舞》、爵士搖滾味《百鳥...
    二胡+大提琴版《梁祝》、民樂重奏《野蜂飛舞》、爵士搖滾味《百鳥朝鳳》……這場跨界融合創新的音樂會,… 2019-12-09 09: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視頻 二胡演奏康婭妮-巴赫【a小調協奏曲】
    康婭妮:女,青年二胡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2]  。2014年被中央電視臺評為「新十大二胡演奏家」。  國籍:中國  民族:滿族  籍貫:江蘇  職業:二胡演奏家  院校:中央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  康婭妮:女,青年二胡演奏家,6歲起師從著名二胡演奏家陳耀星老師學習二胡,在校期間,曾參與了中央少數民族樂團在北京音樂廳,國圖音樂廳,中山音樂堂為國家領導人等進行演出,2000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師從步振勇老師,2006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師從著名二胡演奏家薛克教授
  • 相見時難別亦難—何佔豪的二胡協奏曲《別亦難》析
    由於這首歌曲的成功,作曲家又藉此擴展成一首氣勢宏偉的二胡協奏曲。在以此首歌曲壓陣,引申出前面一大段富於想像的龐大樂章來。首先,在樂隊輝煌的短小引子推動下,獨奏二胡以較為鏗鏘激越的音調,拉開了樂曲的序幕:
  • 【視頻】《江河水》--二胡演奏:張尊連
    曾悉心研學了民間、傳統、流派及創作的廣泛而大量的音樂作品,較全面地掌握和繼承了宗師們的藝術風骨,並在長期的藝術實踐和教學中傳承並發揚,成為當今這兩大弓弦流派最具實力的傳言人之一,形成了古樸深邃、內在含蓄、典雅細膩、熱情豪邁的演奏風格。  張尊連在音樂舞臺上的熱情,表現出了他全面的藝術追求,其精準的把握傳統音樂的風骨和創造性的演繹現代作品的個性,彰顯了他醇厚而富有張力的演奏風格。
  • 談二胡演奏中的音準問題
    音準是衡量二胡演奏質量的重要標誌之一,演奏者如果音準控制得不好,儘管其技術手段都很到位,其演奏也不能算是完美的。由於沒有任何固定的品位,演奏時按音手指必須在無指板的琴弦上平衡張力狀態,這給二胡的音準控制帶來一定的困難。
  • 高韶青與桃園市國樂團演奏版本 | 二胡與樂隊《二胡隨想曲第二號 蒙風》​
    作曲 高韶青二胡 高韶青指揮 顧寶文《蒙風》是當今中國二胡優秀的創新演奏家高韶青所創作的一首描寫草原風格的二胡隨想樂曲這首樂曲以內蒙音樂風格為基調,以鮮明、豪放的節奏為特色,以簡練的旋律為樂思,加上高難度的二胡演奏技巧發展而成。技巧很豐富,轉調半音,可以說把二胡現在可以演奏出來的想法全部體現在這首樂曲中了。作為二胡學習者想要再次提高整個演奏水平,可以選擇這首曲目可以很好的提升演奏技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