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滿滿的哥哥》嘉賓組合是2020綜藝界的驚喜收穫。
大哥哥們平均綜藝感強又擅長調節氛圍,小哥哥們養眼又帶著一絲蠢萌感,兩支隊伍的搭配驚喜不斷。
不過,在大量讚美聲中,也有一些不和諧的評論出現,每個嘉賓身上似乎都能被發現「槽」點。
其中,大哥哥隊的「帶頭人」胡軍,便被不少觀眾質疑「輸不起」。
理由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其一、無視節目組原定規則,成為遊戲規則制定者。
其二、「倚老賣老」,王鶴棣因擔心前輩受傷停止攻擊,卻遭他反攻。
其三、失敗後「挑刺」,第九期被淘汰後便曾試圖「帶走」楊洋。
僅看這些質疑聲,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胡軍是職場中強勢無理的前輩,總是用資歷來「欺壓」新人。
然而,胡軍真的輸不起嗎?
輸不起OR綜藝感?
質疑胡軍的觀眾評價他「輸不起」,而享受綜藝的觀眾又覺得他「很好笑」,無論打破規則,還是與弟弟們較真,他都貢獻了很多笑點。
當較真的觀眾質疑胡軍「倚老賣老」欺負小哥哥們時,加更內容中卻是胡軍毫無前輩包袱地給小哥哥伴舞,感嘆跟他們一起變得可愛了。
有一期胡軍成了小哥哥隊隊長,在發現遊戲難度太高可能給小哥哥們帶來危險時,他也是第一個出面認輸,直接叫停遊戲。
而且,胡軍最受詬病的「制定規則」其實出現頻率並不高,嚴格來說只在第一期第一個遊戲中有明確體現。
這一段也是《元哥》的第一個爆點,對後續內容基調影響頗深。
一方面,他給出類似孫紅雷不按套路出牌的「破壞性」綜藝風格,讓節目瞬間有了不可控、意外多的觀感,這是最能吸引綜藝老饕們的調調。
與嚴格按照「劇本」安排遞進的綜藝相比,大部分觀眾更愛看無法預期走向的內容,與禮貌謙和嘉賓相比,觀眾也更看愛他們與日常不同的一面。
另一方面,作為大哥哥們的隊長兼老前輩,只有胡軍先扔下明星包袱,才能減輕其他年輕嘉賓的顧忌。
如果沒有老大哥的「倚老賣老」,花式「懟」陳學冬的吳奇隆、屢次捉弄王彥霖的王耀慶,可能便會是「倚老賣老」的指責對象。
而原本便因為晚輩身份不敢太逾越的小哥哥們,言行恐怕更加受束縛,只有「大哥」先放開,「小哥」才能跟著節奏走。
熟悉綜藝套路的觀眾會發現,胡軍給自己的定位是勝負欲強的老大哥,所謂的「輸不起」,其實只是他想要表現出的綜藝擔當罷了。
只不過,胡軍相對嚴肅的長相與不太靈敏的口才一定程度上影響他的發揮,當沒有王耀慶、吳奇隆等嘉賓抬氛圍時,便會略有嚴謹感。
但瑕不掩瑜,以胡軍粗獷北方漢子的性格而言,能夠把勝負欲式綜藝人設做到當下的效果,已經很難得。
硬漢胡軍的責任心,比觀眾想像的更強
作為實力派演員,胡軍的綜藝作品並不多,前期以常駐嘉賓身份參與的也只有《爸爸去哪兒》和《聲臨其境》。
在這兩檔綜藝裡,胡軍的表現非常積極,偶爾也會出現勝負欲強的情況,但更多不是針對簡單的輸贏,而是重視參與度。
《爸爸去哪兒》裡有一個劈叉拿早餐的小遊戲最讓七話印象深刻,這裡的遊戲無關輸贏,只會影響嘉賓個人的早餐。
作為爸爸群裡的老大哥,胡軍在劈叉在是處於劣勢的,但他並沒有敷衍應對,而是以讓好兄弟劉燁爆笑的方式努力完成了挑戰。
冒著身體的不適去拼一份稍微好一點的早餐,值得嗎?
三年之後再看《元哥》,當助力嘉賓快速解決遊戲後胡軍下意識調侃的一句「沒素材」,解答了這個問題。
努力參與讓身體不適的遊戲對他本人而言是不值得的,但對節目來說又是必需的,作為嘉賓,他有一份「要給節目組做素材」的責任心。
這是老一輩藝人普遍存在的責任感,無論接什麼樣的工作,既然做,那就一定要給出自身價值,讓節目變得更好看,而非走過場賺快錢。
他參加的《聲臨其境》第三季曾被觀眾吐槽仍在走下坡路,但節目裡胡軍與何冰兩位同學的拌嘴打鬧,卻是觀眾一致讚賞的新看點。
對於這兩位老演員來說,他們在節目現場冒著被批評「不禮貌」、「話多」、「崩人設」的風險也要積極拌嘴,絕不是為了譁眾取寵。
在與俞灝明合作配音作品時,他大膽讓對方挑戰《霸王別姬》,並通過私人關係找來大師宋小川給對方培訓,也絕不是「倚老賣老」。
他只是如很多優秀的老藝人一般,有著盡全力完成工作的責任感,即使,這份工作並非他的專長。
綜藝作品與嘉賓都在成長,部分觀眾卻陷入「挑刺」困局
從《元哥》九期的內容可以發現,節目組與嘉賓都在試圖打破慣有套路。
所以,當吳奇隆意外被保安圍堵時導演並沒有讓遊戲重來,而是保留了這個意外插曲帶來的遺憾美,成了節目高能名場面。
第九期中王彥霖拿著節目組的喇叭謊報吳奇隆出局時,節目組也沒有阻止他使用設備,才出現了讓人捧腹的烏龍笑點。
只有嘉賓沉浸式參與綜藝,努力製造意外趣點,只有節目組給嘉賓更多的發揮空間,才能持續給觀眾帶來別致體驗,這是《元哥》成功的魅力之一。
然而,綜藝製作方與嘉賓們都在成長,都逐漸掌握了優秀綜藝的正確發展方向,部分觀眾卻陷入了「挑刺」困局。
這導致每當一個爆點出現時,他們無法第一時間感受到其中的歡樂,而是下意識先去糾結其中的「對與錯」,成了規則與明星形象的監工。
長久下去,不僅自己負面情緒高漲,也會因為各種揣測惹怒正常欣賞作品的觀眾,從而讓毫無意識的爭吵佔領評論區。
我們看綜藝是為了獲取歡樂,緩解生活的壓力,而不是玩大家來找茬,《元哥》製作方與嘉賓們記得這個訴求,可不少觀眾似乎遺忘了自己的「初心」。
在綜藝內核無原則性問題、內容持續優秀的情況下,放鬆去享受作品帶來的直觀歡樂,遠遠比執著於揣測人物內心與細節問題有意義的多。
希望我們的綜藝與嘉賓在成長之時,觀眾們也能適當保留「初心」,拋開繁雜的思緒,回歸能被笑點直接取悅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