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以來,清鎮市聚焦困難群眾問題在哪裡、基層組織作用發揮在哪裡、解決辦法在哪裡的思路,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以建檔立卡貧困戶較多的村為重點,將貧困戶跟蹤服務與扶貧「情緒牆」有效結合起來,實現貧困戶跟蹤服務精準化、貧困戶信息詳細化、工作情況簡潔化、成效體現直觀化,切實補齊「兩不愁三保障」短板,進一步提高脫貧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意度。 扶貧「三位一體」 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貧困戶雖然已脫貧,但在『兩不愁三保障』上還或多或少存在短板和不足,還有其他生產生活上的困難和問題,因此貧困戶是有『情緒』的,可能是『笑臉』也可能是『哭臉』。我們提出扶貧『情緒牆』跟蹤服務的重要舉措,目的就在於更加直觀體現、動態掌握貧困戶的情況,以便解決貧困戶生產生活上的難題。」清鎮市委副書記、組織部部長廖梓陽在介紹扶貧「情緒牆」時說道。
情緒牆
清鎮市積極推動黨建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將民情走訪、臺帳管理和扶貧「情緒牆」有機結合起來,建立起「三位一體」的扶貧服務格局,實現管理有臺帳、牆上有「情緒」,詳細展示貧困戶「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實情況和跟蹤服務動態,精準做到建檔立卡戶生產生活有保障、穩定脫貧不返貧。 「把貧困家庭的安危冷暖時刻放在心上,用服務和真誠讓貧困群眾感受到黨的陽光和溫暖,時常『照鏡子』,檢視我們工作中的短板和問題,把貧困群眾的『哭臉』變成『笑臉』且一直微笑下去,是我們的職責和使命。」流長苗族鄉黨委書記曹興亮說。 訪貧戶問「情緒」 建立扶貧工作導向「晴雨表」 「我們是楓漁居的駐村幹部,今天來你家走訪,想了解一下搬過來後生活情況如何,有什麼問題和困難沒有。」在站街鎮楓漁居搬遷戶馬啟勇家,駐村第一書記劉青松向其詳細詢問道。經走訪得知,搬遷戶馬啟勇生活窘困,因孩子戶口還在流長鄉公用戶上,面對孩子即將上學問題,夫妻雙方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因此在4月份「情緒牆」上被貼了「哭臉」。駐村工作組將走訪發現的問題納入跟蹤服務臺帳,想辦法、出實招,協調力量進行親子鑑定後,在當地派出所幫助下成功落戶,破解上學難題。
清鎮市幫扶幹部幫助村民栽種辣椒
扶貧「情緒牆」工作開展以來,清鎮市幫扶幹部將已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戶主名單及信息列入「情緒牆」,根據每月走訪情況張貼「笑臉」或「哭臉」表情。「笑臉」則表示該戶生產生活無大問題,對扶貧工作較為滿意,反之則是遇到困難問題,有「不開心」的情緒。通過表情對比,一目了然地知道哪些群眾當前還存在生產生活上的困難和問題,哪些是需要重點關注和幫助的困難對象。 「載灣子組這家之所以是『笑臉』,那是經走訪了解到,易海迪戶現在浙江省溫州市務工,每月工資有4000元,『兩不愁三保障』落實到位,沒有什麼重症大病,生活上沒得多大的問題和困難,只要定期進行回訪跟蹤就行了。」暗流鎮蔣家院村駐村幹部陸誠志指著扶貧「情緒牆」說道。目前,全市3709戶建檔立卡戶已全部納入跟蹤服務臺帳和扶貧「情緒牆」,實現底數清、「情緒」明、方向定。 聚力量紓民困 提升困難群眾幸福感獲得感 「在得知建檔立卡貧困戶閔保華家勞動力缺乏,幾個孩子年幼,無力進行辣椒種植的情況後,我們便立刻加入鄉政府組織的幫扶閔保華家活動中去,和大家一道搬種子、鋪地膜、挖坑窩,一顆一顆地將辣椒樹苗栽種完畢,終於將閔保華戶的煩心事操心事給解決了。」王莊鄉小坡村黨支部書記陳權利指著扶貧「情緒牆」說到。小坡村「情緒牆」上體現該戶4月份是「哭臉」,在5月份已轉變為「笑臉」。 脫貧攻堅成效好不好,要看群眾是哭還是笑。「情緒牆」是一個直觀展示脫貧攻堅工作情況及成效的「新平臺」。對於「情緒牆」反映出來的問題和短板,清鎮市幫扶幹部通過深入找原因、定目標、強措施,整合各方資金力量,幫助解決貧困戶生產生活上的問題和困難,解決一項備註一項,並根據問題辦理情況對「情緒表情」進行更新,實行動態跟蹤管理,實時展現群眾滿意情況以及幫扶工作成效。 「貧困戶李龍元以前沒有固定職業,以打零工為生,收入低,家庭生活困頓。我們通過走訪了解到其身體條件較好,有勞動能力,便經多方協調,現安排他到右七村從事保潔工作,負責大水衝組至高田組保潔工作,月固定收入1400多元,加上其他收入,現該戶每年純收入超過3萬元,生活有保障。」紅楓湖鎮右七村駐村第一書記李柏山介紹道。 訪貧戶、查問題、幫落戶、抓生產、助就業……這是幫扶幹部服務工作的一個個縮影,他們用心用力紓民困、真心實意解難題,用實際行動和辛苦付出落實扶貧「四個不摘」要求,幫助每一個貧困戶實現從「哭臉」到「笑臉」的幸福轉變。 自扶貧「情緒牆」開展以來,清鎮市幫扶幹部入戶走訪6663人次,解決脫貧戶生產生活問題614個,切實打通服務群眾、助力脫貧的「最後一公裡」。 接下來,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徵途上,幫扶幹部將繼續用好扶貧「情緒牆」這一創新載體和平臺,助力打贏攻堅戰、建成全面小康。 楊維 曾慶強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馬紅梅
編輯 孫蕙
編審 付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