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挑重擔盡責任 貼心服務暖人心|清鎮市青龍街道...

2020-12-27 天眼新聞

「楊支書,天這麼冷,去我屋裡坐會,喝杯熱茶吧。」早上,我剛走到小區樓下,便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循著聲音,我走到一個賣報紙的女人面前,就著火爐感受到一股暖意湧上心頭。

眼前賣報紙的女人是多年來懸在我心頭的一塊「大石頭」。45歲的王招英,視力高度殘疾,雙眼基本看不見東西,平時靠賣報紙維持生活,借住在她弟弟家中。

楊麗琴(左二)到村民家中走訪

她的住房問題一直是我心中的一塊心病,為了解決她的住房與補助問題,我多次與上級相關部門聯繫。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11月,在辦事處黨工委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如今王招英終於有了自己的家。

回首荏苒歲月,昔日破敗的三星村如今華麗轉身,從城中村中脫穎而出。2008年我被推選為三星村村支書,懷揣著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及肩上扛起的責任,我將我的初心與汗水灑滿三星村。

我立即組織村支兩委,召開兩委會議研討村集體發展事宜。我們積極謀劃發展道路,成立三星村三變經濟發展小組,統籌全村經濟發展事業,依託城鄉三變改革,將現有村級資源資產作為三星村經濟股份合作社原始積累進行運營,動員村民以土地或資金形式入股分紅。

為取得村民的信任,讓村民放心加入到合作社,我與我的兩委成員率先將土地或資金入股村合作社,第一個入股籤字,用實際行動打消大家的懷疑和顧慮。動員了廣大村民入股村合作社,進一步發展壯大了村集體經濟,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   村民有困難支書先解決。今年九月,一場噩耗又傳來。我村貧困戶王常敏因病離世,聽到消息後我心裡一緊,放下電話,冒著大雨馬不停蹄地趕到王常敏家中。母親的離世,給本來就不幸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想辦法幫幫他們。

楊麗琴(右二)到村民家中入戶登記

我立即與街道領導聯繫,請求幫助。在今年10月雙節期間,一場充滿愛心的捐贈儀式在清鎮市青龍山街道展開,各級領導,社會愛心人士代表,村居幹部等紛紛伸出援助之手,為兩姐妹湊得155650元善款。她們姐妹終於又可以步入學堂,我的心也終於舒暢了。

4000多個日日夜夜,三星村以黨建促思想解放,用行動做發展先鋒,依靠黨組織和黨員,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如今的三星村貧困戶已全部脫貧。

這裡有著清鎮市最大的農貿市場,大型停車場、門面、商業用房等完備的城市配套設施,村集體固定資產突破一億元,並以村集體分紅及社會福利的方式,讓村民享受了民生工程,每年為村民們交上了合醫,每逢佳節也會為村裡60歲老人、殘疾老人送去節日慰問金。幫助貧困戶了解政策辦理殘疾證,給他們推薦工作崗位、開展技能培訓,讓他們能從依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

楊麗琴帶領村支兩委慰問村民

作為一名黨員、一名村支書,在脫貧致富這條「跑道」上,我從不敢有一絲懈怠。一路走來,雖然有艱辛、酸楚和委屈,但每看見村民幸福的笑臉,我就覺得一切都值得了。聽到村民說「楊支書,你們辛苦了」這句話時,我的心裡充滿了欣慰。

在扶貧道路上,我與他們共成長、共發力,是他們讓我懂得人生的意義。村民們最簡單的一句話、一個笑臉就是對我最好的肯定和讚美。我深知肩上的責任,我願意把我有限的生命奉獻到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為我村群眾奉上我的赤城之心。

張璇 支倩倩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何欣 整理見習編輯李貝多

編輯肖慧

編審王璐瑤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語重心長暖人心丨安龍縣春潭街道阿興村幫扶幹部...
    我是一名普通的鄉村小學教師。2018年8月,我到安龍縣春潭街道阿興村下雷莊組,進行學生的就學信息臺帳建立和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資料收集。此外,包保阿興村上井科組鄭純芬戶。  作為一個鄉村小學教師,走村串戶是我的基本功。
  • 「我的扶貧故事」做你貼心當家人 助你書寫好生活|鐘山區荷城街道...
    「我始終把服務人民的責任記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  我叫杜平,今年41歲,1999年6月參加工作。我在工作中從不找任何藉口、不講任何條件,立志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通過查閱資料、調研走訪、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等方式,我及時對發現的問題和不足進行反饋,提出整改意見,並就規範性填寫方法進行指導,全面落實好精準幫扶「一戶一策」的工作任務。確保中央、省、市關於精準扶貧、精準到戶到人的工作順利進行,同時加強對扶貧幹部的培訓。  守得雲開見月明,萬事磨礪而出彩。
  • 「我的扶貧故事」找準在扶貧工作中的定位丨織金縣白泥鎮三合村第...
    我叫肖章春,是貴州畢節織金縣應急管理局的一名幹部,2018年受組織委派赴白泥鎮三合村工作隊擔任第一書記。如果說新任務、新環境使我的責任更大,要求更高樂。「責任重於泰山」是我人生的座右銘,人的一生只有勇於承擔對社會、對人民、對組織、對家庭、對朋友的責任,才能問心無愧。
  • 健康扶貧暖人心——市衛生健康委健康扶貧工作紀實
    1家醫上門服務暖人心 築牢健康防線  「籤約『家庭醫生』之後,醫生經常上門服務,看病方便了很多。」蓬溪縣三鳳鎮石柱村貧困戶羅素珍高興地說,2016年,她與村醫苟輝籤訂了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協議。此後,不管是三更半夜還是寒冬臘月,只要一個電話,苟輝就會及時趕到羅素珍家中。
  • 「我的扶貧故事」志願服務是我最美好的回憶丨織金縣惠民街道辦事...
    我叫楊光耀。2018年大學畢業後,我放棄了在繁華都市就業的機會,毅然參加了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目前,我在畢節市織金縣人民政府惠民街道辦事處工作。在志願服務西部這兩年來,我認真負責的態度、熱心助人的激情深深打動了當地老百姓。
  • 助農團團丨清鎮家宴酒樓,為融媒扶貧行動加油!
    " 『貴州綠色農產品,吃出健康好味道』,我為『助農團團』貴陽融媒扶貧行動加油!脫貧攻堅,我們共同努力!"5 月 27 日,清鎮家宴酒樓老闆劉操為 " 助農團團 " 貴陽融媒扶貧行動錄製短視頻。" 百家餐飲、助力扶貧 ",持續推出貴陽本地 100 家餐飲企業,共同為 " 助農團團 " 貴陽融媒扶貧特色行動錄製宣傳短視頻,為貴州的扶貧事業貢獻一份力量,脫貧攻堅,我們共同努力!
  • 「我和我的扶貧故事」用心鋪築「扶貧路」丨清鎮市流長苗族鄉腰巖...
    我叫徐徐,是貴陽市清鎮市流長苗族鄉腰巖村的駐村第一書記。2018年,我來到清鎮市流長苗族鄉腰巖村駐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來之前單位曾徵求我的意見,我明確表示:「堅決服從組織安排,克服一切困難做好工作。」可這句話背後,是一雙嗷嗷待哺的年幼兒子的哭鬧,是妻子獨力承擔家庭重擔的艱辛,是年邁父母的擔憂……但組織的召喚、家人的支持,讓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服從安排,全身心投入到腰巖村脫貧攻堅戰中。來到腰巖村後,我認真調研,深入查找腰巖村的貧困根源。腰巖村屬國家級貧困村,存在基層黨組織渙散、基礎條件差、群眾內生動力不足等短板問題,脫貧攻堅難度大。
  • 「我的扶貧故事」與群眾同呼吸丨安順市關嶺自治縣百合街道擺布村...
    我叫胡勝陽,今年54歲,關嶺自治縣百合街道擺布村支部書記。擺布村375戶1505人,脫貧戶53戶214人。我堅持把黨建抓在手上,切實加強農村黨員的教育管理,發揮其模範帶頭作用。堅持把脫貧政策落到實處,精準實施教育、醫療、產業、就業、基礎設施等扶貧措施,壓實結對幫扶責任,確保脫貧攻堅不落一人。堅持增收作為重點,發展光伏產業,壯大集體經濟;發展特色產業,為實現穩定脫貧奠定基礎。
  • 「我的脫貧故事」從貧困戶變扶貧幹部 我理解了扶貧的責任與意義|...
    我叫羅娜,曾是毛尖鎮富溪村的村民,現在是毛尖鎮人民政府一名工作人員,脫貧攻堅一線的駐村隊員。從脫貧到扶貧,自身的經歷讓我更加理解了扶貧的責任與意義。我出生在毛尖鎮富溪村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家庭,家裡6口人,父母都是背朝黃土面朝天的農民,雖然日子過得辛苦,但一家人在一起,多苦多累都覺得是甜的日子都還有盼頭。可2016年父親意外離世,那時我還在省外就讀大三,3個弟弟妹妹都還在讀初、高中,生活的重擔一下都壓在了我母親身上。她從此沒日沒夜地工作,只為了掙夠我和弟妹的生活費和學費。
  • 「我的扶貧故事」帶著真情抓扶貧丨興義市豐都街道永安社區第一...
    我是許莉,2018年8月,我被組織委派到興義市豐都街道永安社區任第一書記,永安社區是一個較為特殊的社區,這裡既有易地扶貧搬遷的新市民,也有當地拆遷安置的群眾。用心觀察了幾天發現,她經常把鞋子穿反,還經常端著一盆洗過的衣物往小區外跑,一會又回來了;一到飯點就端著一碗飯到社區的院子裡轉悠……經過走訪,我了解到,她是從興義市則戎鎮花郎村搬遷過來的易地扶貧搬遷戶龍仁秀,家裡還有兩個兒子。
  • 「我的扶貧故事」一路奔跑的「女漢子」|仁懷市蒼龍街道扶貧站負責...
    2017年的我,24歲,那時大學剛畢業沒多久,就被分到蒼龍街道扶貧站工作。剛進去時,老前輩們就告訴我,扶貧工作要當家事來做,當事業來做,而不是完成任務,你還小,如果承受不住壓力,可以馬上寫申請調其他部門。我毫不猶豫地說:「我可以。」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文志華:當好人民的勤務員|彭洪啟...
    文志華(右二)到貧困戶家裡走訪通過深入走訪,我開始理清思路,嚴格落實市委安排,推行一個入住方案、一套服務班子、一張流程圖、一張明白卡、一份告知書、一份承諾書、一張確認表、一把鑰匙、一張照片的「九個一」工作法,規範搬遷入住流程,抓好「一站式」服務,以最貼心的服務,讓群眾順利搬進新家。
  • 市民政局赴吳樾社區開展「民政民生『輕騎兵』走進社區暖人心...
    為了更好地傾聽百姓聲音,關注百姓需求,12月29日上午,安慶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許建南率「孺子牛」志願服務隊赴迎江區宜城路街道吳樾社區開展「民政民生『輕騎兵』 走進社區暖人心」主題活動。迎江區民政局、醫保局和人社局有關負責同志參加活動。
  • 「我的扶貧故事」精準扶貧 暖民之心丨普定縣玉秀街道新和村第一...
    2017年7月,我被派駐到玉秀街道新和村擔任第一書記,開始了我的扶貧之旅。  第一次走進貧困戶楊光德家,看到破舊的老房,硬泥的地面,骯髒而單薄的衣服,這一幕窘迫的生活讓我的心猛地一顫。經過多方奔走,我為楊光德申請危房改造補助資金35000元,為老楊建造了新居。在產業扶貧方面,我們根據老楊的實際情況,鼓勵他種了兩畝花生和大豆,讓他得到國家扶貧補助。  經過一年的努力,老楊的生活條件大為改善,在2019年的人均收入核算中,人均收入已完全高於國家規定的脫貧標準。
  • 【講講法院人的扶貧故事】扶貧地秤顯真情,真心幫扶暖人心 ——記...
    【講講法院人的扶貧故事】扶貧地秤顯真情,真心幫扶暖人心 ——記洮南市那金鎮裡仁村駐村幹部王立軍 2020-12-20 18: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不僅是任務,更是一種責任|六枝特區巖腳鎮...
    我叫王含,是六枝特區巖腳鎮中心幼兒園一名普通的教師,2013年7月我踏上了工作崗位,那時的我,憧憬未來的美好,在教育道路上默默耕耘,希望自己能在三尺講臺種滿桃李之花。然而,接下來的工作讓我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其他的認識,精準扶貧任務來了!
  • 「我的扶貧故事」一聲「姑媽」溫暖了我的扶貧路丨興仁市東湖街道...
    我叫郭英英,是興仁市生態移民局的一名工作人員。2016年8月,我主動申請到新房子村開展駐村工作。  新房子村是東湖街道辦事處最遠的一個村,全村18個村民小組,共927戶4110人,其中建檔立卡戶236戶998人,為了儘快熟悉新房子村的情況,我大概花了3個月的時間,對全村23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全面深入走訪。
  • 「我的扶貧故事」四年堅守,我把異鄉當故鄉|萬山區謝橋街道石竹...
    四年前,26歲的我從三尺講臺走到扶貧一線,成為萬山區謝橋街道石竹社區的一名駐村幹部。「青春總要有些不凡,平凡的青春顯得太平靜。」這是我開展駐村工作以來,時常勉勵自己的一句話。謝橋街道石竹社區位於謝橋街道南邊,共有17個村民小組,889戶2389人。其中建檔立卡戶93戶269人、低保戶23戶53人、特困戶10戶12人、殘疾人53人、無勞動力戶13戶21人、獨居老人戶13戶21人、危改戶149戶,困難群眾很多。
  • 種下希望 收穫幸福——清鎮市白泥村黨支部書記梁志偉致力脫貧攻堅...
    他說:「我們是百姓選出來的,就一定要服務好全村群眾,絕不能利用職權謀取私利。希望大家做事一定要公開、公平、公正。我誠心誠意接受大家和全村群眾的監督。」當天的會上,梁志偉決定,白泥村的貧困戶,由村支「兩委」幹部結對幫扶。他的幫扶對象是葉從順。村主任羅學兵幫扶的,則是貧困戶彭清龍家。
  • 「哭臉」向「笑臉」的幸福轉變——清鎮市扶貧「情緒牆」跟蹤服務...
    我們提出扶貧『情緒牆』跟蹤服務的重要舉措,目的就在於更加直觀體現、動態掌握貧困戶的情況,以便解決貧困戶生產生活上的難題。」清鎮市委副書記、組織部部長廖梓陽在介紹扶貧「情緒牆」時說道。清鎮市幫扶幹部幫助村民栽種辣椒扶貧「情緒牆」工作開展以來,清鎮市幫扶幹部將已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戶主名單及信息列入「情緒牆」,根據每月走訪情況張貼「笑臉」或「哭臉」表情。「笑臉」則表示該戶生產生活無大問題,對扶貧工作較為滿意,反之則是遇到困難問題,有「不開心」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