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琦時代,電視購物去哪兒了?

2021-01-11 澎湃新聞

原創: 燃財經工作室 燃財經

燃財經(ID:rancaijing)原創

作者 | 蘇琦

編輯 | 魏佳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李佳琦哦買嘎。」說起這個2019年電商圈最讓人上頭的男人,不少人都會想捂緊自己的錢包。

如果將時間倒回25年前,帶貨一哥這個名號就要交給一個名叫「侯總」的男人。八心八箭、勞斯丹頓這些不知名品牌被他帶火,B站上甚至有一個專門的「史上最強廣告牛人侯總合集」,有人在底下評論:「原來每天不看一遍就睡不踏實,童年系列。」

國內最早一檔電視購物的節目播出於1992年,經過27年發展,已經經歷過一次大起大落的周期,背後造就了不少上市公司。鼎盛時期的2015年,湖南廣播影視集團與湖南衛視聯合注資成立的快樂購登陸創業板,廣電系電視購物第一股風尚購物也掛牌新三板。

但是由於虛假宣傳、暴利運營、品質拙劣等問題,加之受眾的老年化,電視購物公司的日子並不好過。2019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已經上市的三家代表性電視購物公司中,東方明珠旗下的電視購物業務營收同比增長僅0.20%,芒果超媒的快樂購和江西風尚購物的營業收入則同比分別下滑35.87%和18.04%。

隨著直播帶貨的興起,不少購物頻道也開始瞄準這塊香餑餑。芒果超媒在財報中稱,公司媒體零售業務正在積極向媒體電商轉型,進軍淘寶直播、抖音、快手、蘑菇街等流量平臺,實現帶貨銷售。北京家有購物頻道的家有淘好貨、湖北衛視美嘉購物頻道的美嘉紅人館等也紛紛加入這一賽道。

不過,從播放量來看,這些頻道開設直播的最高觀看量,遠低於頭部網紅。想要搶食網紅的飯碗,電視購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唯有套路得人心

電視購物,充滿套路。

套路一:嗓門要大,戲要做足

說到電視購物,一定要提起「戲精之王」——侯總。八心八箭、勞斯丹頓、南非真鑽,他的成名作保證讓人看過就忘不掉。

當年,一句「只要998就能買到2克拉頂級奧地利水晶鑽」席捲各大衛視,「八心八箭」這個詞也成為了推銷珠寶的必備詞彙。

看過侯總賣貨的人,才能理解什麼叫表情生動。即使操著一口臺灣普通話,說著大家根本聽不懂的介紹詞,他的表情和語氣也在詮釋什麼叫「好貨賤賣」,稱一聲影帝侯總實在是不為過。

俗話說得好,一家人一定要齊齊整整。賣貨的時候,光有主持人和廠商還不行,專家也得配齊。廣告一上來要先花兩分鐘介紹專家身份,提供各種證件,檢測報告、鑑定證書,甚至連專家的畢業證都有。下圖很好的解釋了這三個男人一臺戲的分工。

從左到右依次為主持人、專家、侯總

兩男一女賣電腦的組合,很多人也不陌生。他們用生命堅持著「觀眾腦子沒熱起來之前,自己一定要先熱起來」的方針。有業內人士稱,在他們的臺本上,會標註著「砸桌子」「跺腳」「捂臉」等動作和表情要求。

套路二:高價低促,混淆邏輯

就和所有清倉的衣服總有一個高得嚇人的吊牌價一樣,電視購物商品的價格,也往往會在主持人綜合分析市場上同類產品的價格之後,陡然來一個自殺式打折——「不是9998!不要1888!只要998!」 旁邊的廠方代表還會配合做出一個虧大了的表情。

更刁鑽的是接下來他們要設的文字陷阱,「購買998的鑽石送價值598的吊墜,相當於一個鑽石只賣400。」看到這相信很多人都會緩緩打出一個問號,但很多不明真相的觀眾一聽還真就有可能覺得自己佔了一個大便宜。

套路三:飢餓營銷,手快有手慢無

比起現實中從第一天開業就開始「清倉甩賣、最後一天」的商家來說,電視購物最刺激的環節還要數搶購。

仔細看過電視購物節目的人就會發現,電話叮零零的聲音一直作為背景音貫穿始終。當電視屏幕上開始滾動顯示全國各地觀眾的手機號碼時,產品數量越來越少,讓人恨不得馬上撥打電話。

這時主持人一唱一和,一個會說全國還有一億人在看這個節目,現在不買就搶不到了;另一個立馬幫腔「趕快打電話,現在打還來得及」。其實仔細想想,可能當年看春節聯歡晚會的都不一定有這麼多人。

估計有人想問,電視購物這些老掉牙的套路,真的還有人信嗎?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5-2020年中國電視購物行業商業模式與投資風險分析報告》顯示,在電視購物較為發達的美國和日本,電視購物行業銷售額約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12%,中國這一比例只在1%左右。

所以中國的電視購物還擁有巨大的增長空間和潛力,預計到2020年,中國電視購物市場規模將達到1467.2億元。

然而這一預測,似乎和現實情況有點出入。

電視購物風光不再

相比1981年就開始出現電視購物的美國,我國到了1992年才開始播出首檔電視購物節目——由廣東珠海電視臺推出的「美的精品TV特惠店」。

而電視購物專門成立一個頻道要到2004年4月1日,上海文廣與韓國CJ共同組建的東方CJ電視購物公司,專門推出一款家庭購物節目,在上海電視臺東方購物頻道開播。節目播出後業績快速增長,2008年全年銷售額超過20億,穩居中國電視購物第一。

2014年3月,黎瑞剛主導了「大小文廣」的整合。當時,東方購物為母公司貢獻了近一半以上的營收,達到近百億。2015年,湖南廣播影視集團與湖南衛視聯合注資成立的快樂購登陸創業板,同年,廣電系電視購物第一股風尚購物也掛牌新三板。

巔峰時期,全國的購物節目一度發展到2000多個,基本上換兩個臺就有一檔。

然而電視購物在2015年達到頂峰之後,便進入了負增長狀態。在節目數量上,截至2017年,全國獲得經營許可的單位只剩下34家,電視購物被滾滾向前的時代逐漸拋在後面。

而在具體的營業數據上,曾憑藉電視購物起家的上市公司橡果國際在2015年第一季度暫停了電視直銷渠道,到今年,已經上市的三家代表性電視購物公司顯出頹勢。

整理 / 燃財經

從表格可以看出,除了東方明珠旗下的電視購物已經趨於穩定之外,芒果超媒的快樂購和江西風尚購物的營業收入都有大幅度下滑。

電視購物進入下行周期,短期內難以逆轉,中國電視購物聯盟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行業全年總銷售額313億,維持下行態勢,未來行業繼續面臨嚴峻挑戰。

與之相對的是,電商在零售領域的滲透率不斷提升。根據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全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5萬億元,其中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7.8%,更多人選擇「足不出戶」的購物方式,視頻購物的體驗被進一步放大。

轉型淘寶直播流量慘澹

移動電商的興起,徹底分食了電視購物的蛋糕。

很多人都說,現在的直播帶貨和電視購物是一脈相承的。但細究下來,兩者有很大的差別。

其中最主要的是受眾不同。原來看電視購物的那批觀眾逐漸「高齡化」,而直播受眾主要是年輕女性為主。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電視購物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數據,2017年我國電視購物會員人數為8219萬人,部分平臺35歲以下會員人數佔比僅佔40%,錯失90後、00後這批主流受眾。

其次,電視購物是有嚴格的臺本和話術的,但是直播更多是靠現場的互動。據稱,淘寶一姐薇婭在直播時都不會預先準備文案,全靠臨場發揮,她的秘訣是像給閨蜜推薦產品一樣直播。

最後,兩者銷售產品的類型和渠道也不同。近幾年隨著監管嚴格,一些誇張宣傳和假冒偽劣產品已經被下架了,電視購物逐漸以高客單價的產品為主。而直播的產品,更多以美妝護膚、食品生活類的產品為主,單價在幾十元到一兩百元不等。相比電視購物還要電話預約,電商的一鍵下單,還能搶優惠券,看上去更具誘惑力。

事實上,相比電視購物這樣的單向傳播,電商直播確實更有互動性和即時性,評論、互動、搶券,剁手的機率也會更大。

淘寶直播被放到手淘的第一屏,可見淘寶官方對其的扶持力度之大。淘寶號稱直播要在未來3年完成5000億的銷售額。《2019年淘寶直播生態發展趨勢報告》顯示,2018年淘寶直播平臺帶貨超千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速達近400%。2018年,一共有81名主播年成交破億,超過400個直播間每月帶貨規模超過100萬元。

因此,面對公司業績下滑、 繼續虧損的風險,不少購物頻道也開始瞄準這塊香餑餑,邁出新的一步。芒果超媒在財報中稱,公司媒體零售業務正在積極向媒體電商轉型,通過明星藝人合作、挖掘和培養網紅,進軍淘寶直播、抖音、快手、蘑菇街等流量平臺,實現帶貨銷售。

芒果臺的我是大美人便入駐淘寶直播頻道,在淘寶開了直播間。此外,北京家有購物頻道的家有淘好貨、湖北衛視美嘉購物頻道的美嘉紅人館等也紛紛加入這一賽道。

然而,大美人天貓店開業狂歡僅有13.99萬觀看數,家有淘好貨的月末狂歡盛典有27.19萬觀看數,美嘉紅人館的小狗電器拜早年有15.09萬觀看數。他們最高的觀看數,還是遠遠低於一般的網紅帶貨直播觀看量,李佳琦和薇婭日常的直播觀看數都輕鬆破百萬。

對此,納斯機構相關負責人告訴燃財經,電視臺開通的PGC節目,流量入口和在淘寶直播內的重要性都沒有UGC高,所以電臺開的直播欄目效果也一般。在質量上,PGC節目相對較好,但在運作、最終呈現的視覺效果和用戶觀感體驗上,UGC肯定是更接地氣,帶貨效果更佳的。

隨著網絡覆蓋度和網速的不斷提升,購物平臺與視頻行業的融合不斷深入。調查機構的數據顯示,57.8%的用戶傾向於通過短視頻(直播)連結導購電商平臺購買商品。在網絡零售和視頻行業等新業態的高速發展下,傳統電視購物的市場份額在逐漸縮小,但同時又產生了新的發展機遇。

有業內人士表示,觀看直播和視頻正逐漸成為消費者購物行為中的一個重要環節,5G和超高清產業的發展將帶來更多機會。

*題圖來源於視覺中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你看的李佳琦直播,比你媽迷的電視購物,不知差到哪裡去了
    / 1996-2007,電視購物的風光十年/歷史發展總有離奇巧合之處,「口紅一哥」李佳琦出生的1992年,電視購物同時在中國誕生了。所以在選品嚴格把控的直播間裡,賣貨其實沒多大挑戰性,買東西的人選擇最終到哪裡去買,也是看哪個直播間更便宜,能拿到全網最低價。所以那麼多對比李佳琦和薇婭的文章中提問為什麼抓住大部分女人心的李佳琦,賣貨銷量依然不敵薇婭,這種問題其實沒多大必要。
  • 雙十一退貨大賞:為李佳琦上頭,跟著迷於電視購物也沒啥區別?
    但聊起主播,在李佳琦之前,娛sir印象更為深刻的是小時候那一句句「只要998八箭八心」。   人世間最氣人的事情,無非是老夫聊發少年狂笑。 無論淘寶快手還是拼多多,電商直播都可以算是電視直播的時代變體,少年玩的,老夫早就玩過了。
  • 不買「李佳琦」的人,去哪兒「買買買」?
    購物中心仍是人們休閒娛樂購物的超級聚客點​「看直播最怕3件事:李佳琦敲鑼,李佳琦說買它,還有李佳琦在咆哮。」雙十一來了,「李佳琦直播」頻上熱搜,就在10月21日零點雙十一預售活動正式開啟時,午夜12點仍有多達1.6億人蹲守李佳琦直播間,上演「今夜我們都是定金人」。
  • 電視購物主持人:李佳琦能瘋賣,是因為我們還沒下場
    最近有一個網絡主播李佳琦特別火,幾秒鐘內就能賣斷貨,非常神。 很多人說直播帶貨就是以前的電視購物,招式套路都很雷同。 真的是這樣嗎?直播帶貨火了以後,當年那些電視購物的主持人又過得怎麼樣呢?
  • 央視主持康輝現身直播,屢次糾正李佳琦發音,網友:好像電視購物
    11月6日,央視主持人康輝做客李佳琦直播間,和李佳琦一起帶貨,他的跨界現身迅速引來眾多網友圍觀。直播期間,有網友讓康輝糾正李佳琦的發音,康輝屢次認真地教李佳琦正確的發音,結果沒過多久,李佳琦又習慣性地讀錯了發音。
  • 央視主持康輝現身直播,屢次糾正李佳琦發音,網友:好像電視購物
    11月6日,央視主持人康輝做客李佳琦直播間,和李佳琦一起帶貨,他的跨界現身迅速引來眾多網友圍觀。 直播期間,有網友讓康輝糾正李佳琦的發音,康輝屢次認真地教李佳琦正確的發音,結果沒過多久,李佳琦又習慣性地讀錯了發音。
  • 從電視購物到直播電商,帶貨時代品牌營銷何去何從?
    直播電商只是那些初創品牌為了打開市場,判斷消費者喜好,做消費人去細分,老品牌嘗試數位化轉型,或衝一波銷量增長的權宜之計,最終品牌行為應該回歸到品牌營銷的基本面:為用戶創造價值。
  • 現在直播帶貨玩的是15年前電視購物玩剩下的
    但轉眼間,電視購物日薄西山。「直播帶貨玩的都是15年前電視購物剩下的」,這是電視購物主播們的不滿,也是一種蹉跎慨嘆。「現在直播帶貨玩的是15年前電視購物玩剩下的」提起電視購物,總有一些媒體會拿電視購物時代的主播一哥「侯總」,以及他的「八心八箭」等來打趣。
  • 阿里推淘寶電視:矛頭直指電視購物
    上周四,阿里與海爾合作的「淘寶」智能電視在世園會首度曝光,預計最快本周正式發布,這是繼愛奇藝與TCL合作推網際網路電視後的又一案例,而據最新消息,優酷可能也要推出自己的網際網路電視了。與其它網際網路電視和智能電視不同,淘寶電視不僅僅是軟體+硬體的合作,還將輸出個性化內容:「淘寶式」電視購物。
  • 深潛 | 你不相信電視購物,為什麼卻為直播賣貨瘋狂?
    到「再不下單就沒啦」,20多年前火爆的電視購物與今天動輒數千萬人圍觀的直播賣貨有什麼不同?直播賣貨到底有什麼神奇的魔力,能讓李佳琦做到直播5小時引發3000萬人圍觀、39款商品幾乎秒光? 不過,在網紅帶貨火爆的背後,人們也在擔心:在電視購物「涼涼」的今天,屢屢被曝現場「翻車」的直播賣貨會不會重蹈覆轍?
  • 頻頻翻車,直播帶貨將成下一個電視購物?
    11月20日,中消協點名汪涵、李佳琦、李雪琴,揭露其在「雙11」的直播帶貨中存在造假或者售後難等問題。直播帶貨,會不會淪落成為下一個「電視購物」?1換了馬甲?直播帶貨真的就是換了個馬甲的電視購物嗎?也可以這麼理解。
  • 直播帶貨的江湖裡,為何沒有當初電視購物的主持人?
    電視購物興衰史電視購物這種形式在1993年就正式進入中國,廣東省的珠江頻道開始播出中國大陸的第一個電視購物界面——「美的精品TV特惠店」。1996年,大陸第一個專業購物頻道從北京電視臺開播,從此電視購物開始崛起。
  • 電視購物20年,衰而不死
    彼時國內對於電視購物的監管還處於空白狀態,它到底是一則廣告,還是一檔含有表演性質的電視節目,尚未有成文的法律條文加以定義和規範管理。十二年後,隨著期間對電視購物的多種限制、監管以及網際網路電商、零售業新形態的高速發展,如今人人皆談李佳琦與薇婭。不過,令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電視購物卻並非如我們想像中那樣,黯然退出歷史舞臺。
  • 肖戰張雨綺也沒忍住的直播帶貨,有當年電視購物內味了?
    直播帶貨雖然效果好,但也引發了很多人的吐槽,因為這種看似「新穎」的購物形式,其實在很多年前就已經出現過了——電視購物。1992年,在廣東省的珠江頻道,播出了中國大陸的第一個電視購物節目,從此,電視購物開始在這片大地上風靡。
  • 肖戰張雨綺也沒忍住的直播帶貨,有當年電視購物內味了?
    直播帶貨雖然效果好,但也引發了很多人的吐槽,因為這種看似「新穎」的購物形式,其實在很多年前就已經出現過了——電視購物。1992年,在廣東省的珠江頻道,播出了中國大陸的第一個電視購物節目,從此,電視購物開始在這片大地上風靡。
  • 電視指南 | 專訪李佳琦:直播之上的奇遇人生
    直播帶貨讓商品的生產與消費之間沒有了冗長的鏈條,隨時隨地都可以來一場「線上購物」的自由之旅。某種程度上來說,直播和帶貨讓商品和消費者之間產生了一種美好的關聯,而其中身為橋梁的「李佳琦」和他們的直播間,無疑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李佳琦看來,「商品是有感情的,它並不是冷冰冰擺在那裡的貨物,其實它給你傳達的是品牌概念和歷史發展、背後故事。」
  • 廣電總局整治電視購物,「橡果國際」們要涼了?
    數年的野蠻擴張過去,電視購物賽道隨著強監管來臨而變得逐漸平靜,我們很難再聽到侯總們「只要998」的嘶吼。曾經被各大電視購物頻道洗腦的少年們長大成人,也慢慢學會了在B站鬼畜區嘲笑「八心八箭」和老人鞋。電視購物,似乎已經被時代所拋棄。
  • 直播帶貨與電視購物的區別真大
    老羅自稱中國直播帶貨界「四大天王」,另外還有三位分別是薇婭、李佳琦和辛有志。 回想一下,十多年前的電視購物,主持人在節目裡面費盡口舌,基本上打動不了消費者。為什麼,因為電視購物和消費者之間缺乏交互,消費者不能發聲,也無法獲得反饋。
  • 網紅帶鍋or網購帶禍 李佳琦到底掙了多少錢?
    例如,在李佳琦網店銷量最高的一款面膜,有人表示"用了一次就過敏"、"和之前買的面膜區別很大",也有人吐槽"售後很差,客服態度不好"等等,而對於這些質疑,明星網紅們很少會給出公開澄清或回應。其實網紅帶貨不算是新興事物,網紅帶貨,最早可以追溯到有著魔性背景音和洗腦廣告詞的電視購物。"
  • 電視購物之秋
    各大業者都試圖在經濟不景氣的當下,吸引購物人潮,拼得好業績。最近幾日,只要去市中心走一圈,就能看到大到新光三越、SOGO,小到服飾、鞋帽或美妝品牌的專門店正熱火朝天地祭出不同的降價氣勢。因為無論是大型百貨公司,還是小型零售業,再或是電商業者,都不會放過這個難得的打折季,其熱鬧程度堪比大陸的「雙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