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選科,為什麼這個組合的班級考得這麼好?聽聽老師怎麼說

2020-12-24 教育是一場修行

2020年山東省第一屆新高考完美收官,之前對於第一次選科走班的種種擔心也都塵埃落定。毋庸置疑,這一屆考生畢竟是第一次選科走班,各種因為經驗的不足導致的選科失誤也在所難免。但是,對於後面的考生來說,如果不吸取他們身上的經驗和教訓,重蹈覆轍恐怕也不是不可能。

通過和已經畢業的這一屆高三老師深入交流,李老師發現,這一屆考生傳統的理科生組合如物化生發揮的很不理想,很多班級考得可以說很差,反倒是很多傳統的文科班,政史地組合班級發揮的非常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平時理科比較好,文科一般的學校,最後理科反倒成了犧牲品?

李老師之前寫過一篇文章,題目是:學霸選課不慎也會成為炮灰。這篇文章在各大平臺備受推崇,很多看過這篇文章的地方學校、老師紛紛請求轉載,這裡包括北京四中等一些名校。

為何學霸選科不慎也會成為炮灰呢?山東省今年的高考其實就是一個例子。一些平時比較出名的中學最後發揮的非常一般,甚至某千萬人口大市全省前50名考生一個也沒有,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

就其根源,高中第一次選科沒有給全體學生提供科學的指導是一個重大失誤,很多學校對於學生選科完全放開,或者完全不放開。我說的完全放開就是不管不問,學生想怎麼選就怎麼選,和不適合都同意。而有些學校則是認為進行組合限制,學生沒有選擇的自由。

這種缺乏統一的選科指導下的弊端,不是影響一個人兩個人,而是一個地市的整體成績,所以高考這個試金石就做了很好的檢驗。盲目跟風選科,學霸扎堆選科等各種風氣盛行,最終的結果必然是吃大虧。

由於實行等級賦分制度,可以考滿分的學生有了一定的比例限制,也就是說,如果不是真正的學霸,不是真正的強校,而是本地的所謂強校,在這種情況下往往很吃虧,大頭都讓更強的名校剝奪了。所以,李老師說,一般地方「名校」的學霸們其實稍有不慎就會淪為炮灰。

這篇文章,李老師不想多講學霸,而是想多談談普通學生為什麼選了政史地卻發揮得很好。李老師目前帶的這一屆學生當中,政史地組合的學生在連續幾次考試中依然是發揮的最理想的,按理說選擇政史地的考生都是成績一般的學生,為什麼到了政史地班級反倒考得好?

一、時間很充分

選擇政史地基本上就保證了學習的時間,為什麼這麼說呢?眾所周知,對於文科生來說,數學是最頭疼的事情,如果選擇物化政等類似組合,由於物理很難,化學也很難,那麼政治學科就沒有時間保證,而政治學科恰恰需要大量時間背誦,同時數學也會因為物理和化學被消耗掉大部分時間而無暇顧及,所以,政史地學生基本上就不會有這個問題,可以保證數學時間,也可以保證其它學科時間。

二、賦分優勢大

由於實行賦分制度,不同於以往的原始分,選政史地的優勢也就出來了。過去大文大理時代,很多人包括家長之所以瞧不起文科,就是因為文科考不出高分,歷史、政治聽得懂,不會做,做了不得分這是很多人的共識,一場考試下來物理可以考100分,政治想考80都很難,某地市一次一模考試,全市政治最高分原始分才84分,這怎麼和物理比?賦分就不同了,這個84分最終就是100分,在以往這根本不可能。

三、競爭壓力小

對於第一次實行新高考的地區的考生來說,第一年選科往往都是帶有一定盲目性的,選擇物化生、物化地的估計扎堆嚴重,因為大家都考慮了物理的重要性,所以扎堆物理組合往往就意味著競爭壓力巨大,這一點即使到了後來的高考志願填報也是如此。政史地組合競爭壓力相對小,因為成績稍微好一點的考生去選擇偏理組合了,對政史地的傳統偏見反倒對選這個組合的考生來說變成了機遇。

如果你數學還不錯,如果你不討厭政史地,如果你真的不怕吃苦,李老師告訴你,選擇政史地組合其實挺好的。不要覺得政史地將來就業難,志願填報難,被人瞧不起等等,但是我想說,能有個大學上這是第一位的,物理再好,不合適也不能勉強,偷雞不成蝕把米,最後啥也沒得到,何苦呢?

相關焦點

  • 高考「3+1+2」選科,「物地生」真是最佳組合嗎?聽聽老師怎麼說
    高一期末考試將要來臨,伴隨著是高一學生面對選科問題,河南、安徽、江西、四川等地高中學校是文理分科,學生比較容易選。為了更好地選科,找出對孩子最有利的科目,很多家長也去聽了一些教育專家的演講會,希望能汲取到更好的建議;然而最近有位家長問老師:「選擇物理+地理+生物真的是最佳組合嗎」?
  • 為什麼文靜聽話的女生,到了高中後容易「抑鬱」?聽聽老師怎麼說
    ,這個優勢優勢男生比不了的。 近年來教育界出現比較嚴重的「重理輕文」現象,所以為順應發展潮流將來有一個好工作,也有不少女生學理科,或者是在選科的時候選的偏理科一些,但是因為思維方式的弱勢,女生的成績並不是很理想,初中排名前幾的女生,到了高中後成績突然一落千丈,尤其是那些文靜、乖巧的女生。
  • 新高考選科失敗真實案例:硬選物理,高中3年飽受打擊
    山東的一位家長,孩子物理經常考滿分,今年又給兩名高考成績不太好的考生報了高考志願。所以他根據自己經驗,得出一個很重要的結論:不選物理,考生高考報志願時會後悔。並由此得出一個更重要的結論:「新高考前沿」作為一名物理老師與高中班主任,阻止學不會物理卻硬選物的學生們,就是在誤人子弟胡說八道。
  • 聽聽老師怎麼說
    聽聽老師怎麼說 當前高中科目設置情況 當前,普通高中課程文化課包含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9大課程。其中語數英是主科,高考分值佔比大,學生學習時間長。比如數學,一周一般6節課或者7節課,高考數學150分。其餘6科被稱為副科。學生的課程安排相對較少,比如物理,一般3節課或4節課。
  • 進入高中後依賴心理諮詢的學生怎麼樣?老師說的是實話,不要走什麼...
    高一第一一次月考後,班級一名40多名的學生家長,跟我請假,周末要給孩子進行輔導,我問她為什麼要輔導?要輔導什麼?輔導老師的水平怎麼樣?她一律答不上來,就是覺得孩子考得不好,需要輔導,而這個孩子,初中就是依賴輔導,只要考得不好,就參加輔導,靠著這種輔導,考上了重點高中。
  • 考上一流的學生,高中有什麼特點?高中班主任說努力是基礎
    高中什麼特徵的學生,可以考上「雙一流」大學?聽聽班主任怎麼說特徵一:邏輯思維能力強在初中時期,因為課程並不是很難,基本上學生們好好學的話,就可以考得很好。但是高中之後就完全不一樣了,智商更加高、邏輯思維能力更加強的學生,自然成績會更好。
  • 新高考文理分科取消,如何選科?老師:一個科目吃香一個科目吃虧
    從未來選專業的角度來看,老師給出了這樣的看法:一個科目吃香一個科目易吃虧!「新高考」為何選科?首先,我們來說說「新高考」為何要進行選科。專業傾向:提前做好對未來專業的考慮,針對自己想學專業的選科要求進行選擇;或者依據選科組合對專業的覆蓋面積考慮,儘可能選擇專業路徑較寬的選科組合。
  • 聽聽老師怎麼說
    文/紅麗說教育說到英語這一科,很多學生都很犯愁,因為入門的學生不管怎麼考試,他都是可以拿到高分的;但如果對英語沒有天賦的學生,是不管怎麼學,在考試的時候都及不了格的。所以最近幾年有很多人都喊話趕緊取消英語這一科的,雖然這個想法有很多支持,但其實它是很不切合實際的。畢竟存在這麼多年,它存在絕對是有它存在的道理的。這個時候就有人好奇,雖然英語這一科取消不可能的,那麼把它從主科去除,變成副科可不可以呢?今天小編就帶著這個問題,去問一下有著資深多年經驗的老師吧!
  • 高中選日語班真的好嗎?
    孩子們在日語班上認真的同時也是活潑的,我可以給他們最大的發揮自己能力的空間,班級裡的事物能讓他們做的儘量分配給他們做,比如:出黑板報,把日語班級布置得有濃厚的學習氛圍。我也會儘量給每個人安排一些任務,讓他們各司其職,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因而讓他們感受到日語班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 為什麼校園霸凌中,好學生很少會成為「目標」?聽聽老師怎麼說
    為什麼學霸很少會被霸凌呢?聽聽一線老師怎麼說吧!第一、成績差的學生與好學生之間很少有交集大部分的校園霸凌都是發生在成績不好的學生群體中,而好學生之間很少會有校園霸凌事件的發生。成績差的學生不愛學生,整天在學校裡各種瘋玩,所以很容易產生矛盾,而好學生整日忙於學習,很少會有矛盾的產生,沒有矛盾又哪裡會有霸凌的出現呢?學校霸凌的主要群體就是成績不好的學生,而好學生與成績差的學生之間很少會有交集的,我們都知道一般都是好學生與好學生玩,成績差的與成績差的一起玩。
  • 8省市新高考選科數據來了,物理火爆,這些組合真的無人選擇?
    想必各位家長最關心的就是這幾個省市區的學生究竟選了哪些組合,哪些組合人數比較多,哪些組合沒人願意選,具體數據是什麼樣的。下面李老師就獲得的相關信息做一個匯總,以饗讀者。看得出,江蘇省大部分考生放棄化學最終看樣子都選了生物。遼寧省和湖南省分別排在第二和第三位,佔比分別是71.5%和69.8%。而8省市選生物的考生總體佔比65%之多,這個比例已經很高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李老師分析這跟生物學科的學習難度較低有很大關係。
  • 高中老師:搞清這一點最為重要
    說實話,很多初中優秀的學生到高中後,第一次月考都非常不理想,預期的班級名次會與實際相差很大,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高中聚集了各初中的學霸,曾經優秀的學生在眾多學霸中就不那麼顯眼了,另一方面可能是剛進高中還無法適應高中的學習節奏或生活習慣等。
  • 新高考選科,高中科目對應大學哪些專業?高中生一定要知道!
    目前,天津實行新高考,而新高考和傳統高考最大的不同就是取消了文理分科,實施「3+3」的選科模式。 而且科目的選擇直接跟大學的專業掛鈎,所以了解各科目本身的特性和其與大學專業的對應關係是選科前必做的功課。
  • 新高考選科失敗案例第四季:隨波逐流,鸚鵡學舌四不像
    那麼,新高考到底該如何選科,才能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優勢,同時兼顧大學專業,成了每個家長關心與糾結的問題。想選物理,可報專業多,可是又怕孩子學不會;想選物理、化學、生物這個最熱的組合,又怕學霸太多,競爭太激烈,淪為「炮灰」。我們「前怕狼,後怕虎」,歸根結底在於對孩子未來職業生涯規劃的迷茫。
  • 高中選科最佳方案因人而異,建議結合這5個方面進行選擇
    高中選科是影響今後高考成績以及志願填報的重要關鍵環節,在某種程度上說,選科的好與否直接決定著未來人生的發展軌跡。首先高考成績高低與選科直接相關,選的不好,有可能高考發揮不好,原本成績好好的,結果高考時成績一落千丈。其次選科跟今後專業選擇密切相關,如果沒有選擇特定的科目,你就沒法報考想學的專業。因此,高中選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高中分科是選文還是選理?多半學生都「棄文從理」,原因基本一致
    文/紅麗說教育對於學生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學習,尤其是年級越高的學生,學習的壓力就會越大,所以必須要從小學習好各個科目的課程,不然的話,高中是考不上985大學的。這個時候就不得不提到「文理分科」了,相信很多人對這件事情都不陌生吧!這是每一位學生都必經的道路,一直以來它都是老師、家長和學生關注的焦點。
  • 「考得好怪我咯?」13歲女孩考年級第一,遭老師質疑後池塘溺亡
    每一位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在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畢竟這優異的成績裡,有學生自身的刻苦努力,也有老師付出的心血和精心的培養。學生考得好,老師臉上也有光。可是,在安徽安慶卻發生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一個13歲的初中生小怡因為在月考裡考了全校第一名,特別是道法這一科的考試考了滿分100分。這樣的好成績,老師本應該高興至極,因為班裡出了個學校「狀元」學生,然而老師的第一反應卻是質疑小怡同學成績的真實性。
  • 作為普通學校普通班的家長,為什麼不能把孩子寄希望於老師的管教
    所以來上學,對他們來說,就是互相炫耀的時候,你昨天得了什麼好裝備,打到了什麼好排位,互懟互樂,其樂無窮。而對於普通學校的老師,面對一個班級30個左右甚至更多的學生,能夠儘量維持好課堂秩序,把教學進度規規矩矩的完成,就已經很不錯了。一個班級中,總是有各種各樣打斷教學的事情發生,這是常態。
  • 高中畢業後,有哪些學生會去看望老師?班主任:越是考得好越不來
    --[蘇] 瓦.阿.蘇霍姆林斯基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們對教育也是越來越重視,很多家長都希望可以望子成龍,所以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抓起,這也是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學生時期陪伴我們比較久的就是老師和同學,也許同學之間關係非常好會經常聯繫,但是回校看望老師的人卻不多。今天筆者就來和大家聊聊,高中畢業後有哪些同學會回去看望老師?
  • 「考得好怪我嗎?」13歲女孩考第一被老師質疑,後不幸溺亡
    據小怡的姑姑李女士介紹:小怡有個雙胞胎姐姐小樂,兩人在同一個班級,平時成績都還不錯。元旦當天,天氣寒冷,姐妹倆上午 10 點多起床,吃了點零食又回到二樓房間寫作業,直到下午 2 點才下樓吃午飯,其間家人未發現異常。午飯後,小樂回到二樓房間睡覺,小怡獨自一人出了家門,留給奶奶的最後一句話是:"姐姐去哪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