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說難》智慧解讀

2021-02-23 國學經典研習

韓非(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今禹州市人。他是戰國後期著名思想家、散文家、法家代表人物之一。韓非作《說難》、《孤憤》、《五蠹》等10餘萬言。秦始皇對《孤憤》、《五蠹》十分讚賞,於是急攻韓,迫使韓非入秦。不久,因心懷妒忌的李斯等人在秦始皇面前說韓非的壞話,秦始皇下令將韓非治罪。李斯便暗中以毒藥逼韓非自殺。其留有《韓非子》55篇。他的散文邏輯嚴謹,結構嚴密,說理透徹,筆鋒犀利。文中多用寓言,增加了形象性和生動性。

【《說難》】

韓非子曾寫過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叫《說難》,把說服君王的套路上升到理論的空前高度,遺憾的是,自己卻因為「說服」的原因,被秦王幹掉。

司馬遷說:「餘獨悲韓非子為《說難》而不能自脫耳。」雖然韓非不能自脫,然而《難言》、《說難》二篇,無微不至地揣摩所說者的心理,以及如何趨避投合,周密細緻,無以復加,是學習權謀之道、認識人性之複雜難測的良好素材。

韓非子這篇被奉為遊說經典之作《說難》,到底講了哪些東東?

1、說服,最困難的是洞悉被說之人內心的真實想法。

他說:「凡說之難,在知所說之心。」他舉例子說,如果說服的對象,是一個愛好名聲的,你卻用利益來遊說,那麼,肯定要完蛋。如果說服的對象,表面上是一個愛好名聲,私底下卻是一個重視利益的人,那麼,你用名聲來說服,表面上,他會任用你,實際上,他卻不理你。如果你用利益來說服,那麼,表面上,他不會任用你,實際上,他卻會採用你的主張。

2、說服,首要的任務是取悅說服對象,而不是說真話。

他說:「凡說之務,在知飾所說之所矜(自誇其賢)而滅其所恥。」意思就是,你要先迎合說服對象,知道投其所好,取得得信任。他舉例子說,如果說服對象,有私慾,你就要表明這一做法是符合公共利益的,並鼓勵他去幹。

3、說服,只有當取得說服對象的完全信任之後,才能「明割利害以致其功」。

他說:「周澤既渥,深計不疑,引爭而不罪,則明割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飾其身,以此相持,此說之成也。」簡單的說,就是,等到說服對象,給你優渥的待遇,並對你深信不疑,也不會因為不同觀點之爭而降罪於你,你就可以講真話,幫助他取得成就,直接給他指明是非對錯,指引他的行為。

4、說服,懂得道理並不難,難的是如何妥善表達轉化。

他說:「繞朝之言當矣,其為聖人於晉,而為戮於秦也,此不可不察。」意思就是,繞朝這個人的言論是有道理的,他在晉國被當做聖人對待,但在秦國卻被殺掉了,為什麼,是因為「非知之難也,處知則難也」。就是揣測聖意,並不困難,難的是,如何根據具體情況,尤其是說服對象的特殊情況,而妥當處理。

他舉了一個例子,說宋國有一個富人,有一天下大雨,家裡的牆被衝垮了。他的兒子說,要趕緊叫人來修,否則可能晚上就會有人來偷東西,他鄰居一個老人家,也這麼說。後來,真的有人來東西了,富人就說他兒子聰明,而懷疑是鄰居老人家幹的。簡言之,知道牆倒會被偷這個道理,並不苦難,困難的是,在把這個事情告訴富人時,如何讓他愉悅接受並認可你。

5、說服,還要知道人是會變化的,要懂得辨別說服對象的「愛憎之變」。

他舉了一個例子,說以前一個叫彌子瑕的人受到衛國君的寵信。當時,根據衛國的規定,偷駕君王的馬車,是要刖刑(砍腳)的,但是彌子瑕母親生病,他為了趕回家,就偷駕了衛國君的馬車回家,衛國君不僅沒有懲罰他,還誇他孝順。還有一次,彌子瑕陪衛國君遊果園時,他隨手摘了一顆桃子,吃了一半,發現非常好吃,便直接遞給了衛國君吃。衛國君沒有責怪彌子瑕把剩下的桃子給他吃,還說這是彌子瑕關愛他,知道好東西要跟他一起分享。

但是,等到彌子瑕色衰愛弛,得罪衛國君時,衛國君就責怪他:「是故嘗嬌駕吾車,又嘗啖我餘桃。」彌子瑕並沒有變,但是之前見賢,之後獲罪。是因為衛國君「愛憎之變也」。簡單說,就是愛了,怎麼看怎麼順眼;不愛了,怎麼看,怎麼不順眼。

6、說服,還要謹記,不要去觸碰說服對象的逆鱗。

他舉了一個例子,巨龍這種動物,如果被馴服了,你可以騎它。但是,它的喉下有「逆鱗徑尺」,你觸碰了,他就會殺人。他說,君主也是有逆鱗的,說服者,切記去觸碰。

巨龍脖子下都有巴掌大小的一塊白色鱗片,呈月牙狀,即俗稱逆鱗(漢語拼音:nì lín)。從解剖學角度來看,血液從巨龍心臟的主血管湧出在白色鱗片這裡分散到各支血管。脾氣再好的巨龍一旦被觸及逆鱗,立刻就會象火山爆發一樣散發出無限龍威。

實際上,韓非子的《說難》強調的是遊說君王之說。常言道,伴君如伴虎。是故遊說君王,當然是有風險的,而且還是生命危險。然而,在平常的說服之中,雖然,我們通常沒有生命之憂,卻也要講究方式方法,準確辨別人物心理、場合、時間等等要素。

《說難》不僅僅是一篇遊說、說服的教科書,更是修習權謀之道、揣摩人心的良好教材。

相關焦點

  • 韓非子與《說難》
    (《韓非子·難三》)在《定法》篇中,韓非子又寫道:「術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執也。法者,憲令著於官府,刑罰必於民心,賞存乎慎法,而罰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師也。」很顯然,韓非子所指的法即是法律條文,術則指「術權」或「權謀」,它們是君主統治的必備手段。有了「法」與「術」,再藉助於「權力之勢」,則國必能治也。
  • 韓非子領導智慧的天龍八部
    相反地,我們可以看到許許多多平凡人們的影子,一生庸庸碌碌者多埋於事,疏於法;一生有所作為者,必然中行法道。法家思想,站在統治者的立場,以社會與體制為本體,以「管理與實效」為根本。這,對於任何企業管理或者個人管理,都是大有裨益的。
  • 《韓非子》經典名言——感悟法家智慧!
    今天分享一下《韓非子》的經典名言,與大家共同感受一下法家的智慧:一,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
  • 《韓非子》中的經典故事,流傳千年的法家智慧
    後來韓非的著作如《孤憤》、《五蠹》等傳到秦國,秦始皇讀後十分欣賞韓非的才識,說:「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為此秦始皇使用兵力威逼韓國,韓王命韓非出使秦國。韓非到秦後,不久遭到李斯的陷害,在獄中服毒而死。但韓非的政治主張卻為秦始皇所實踐。韓非思想主要保留在《韓非子》一書中。
  • 《韓非子》裡的十句智慧名言
    出自先秦《韓非子·說難》事情因縝密而取得成功;言語因洩漏了而招致失敗。2、一手獨拍,雖疾無聲。出自先秦《韓非子·功名》。出自先秦《韓非子·功名》。右手畫圓形,左手畫方形,不可能同時成功。4、狡兔盡則良犬烹,敵國滅則謀臣亡。出自先秦《韓非子·內儲說下六微》)
  • 《韓非子》中的經典故事,流傳千年的法家智慧!(深度好文)
    後來韓非的著作如《孤憤》、《五蠹》等傳到秦國,秦始皇讀後十分欣賞韓非的才識,說:「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為此秦始皇使用兵力威逼韓國,韓王命韓非出使秦國。韓非到秦後,不久遭到李斯的陷害,在獄中服毒而死。但韓非的政治主張卻為秦始皇所實踐。韓非思想主要保留在《韓非子》一書中。
  • 《韓非子》十句名言,精闢現實耐尋味
    韓非子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著有《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等文章,後人收集整理編纂成《韓非子》,由五十五篇獨立的論文集結而成,核心學說是法術勢結合的思想,主張依法治國,文字犀利,邏輯嚴密。
  • 《韓非子》經典名言20句,不能錯過的智慧經典
    【感悟】出自《韓非子·難一》篇。大意是,欺騙性的自我吹噓,不要很長的時間就會被識破;掩蓋真相弄虛作假,不要多久就會被揭穿。 這是對自我吹噓、弄虛作假的至誠忠告。如果違反客觀事實自我吹噓,弄虛作假,必定會被事實揭穿,被民眾識破。雖然時代更替,歲月流逝,但韓非的思想今天聽來仍然振聾發聵。
  • 韓非子
    據《漢書·藝文志》著錄《韓非子》五十五篇,《隋書·經籍志》著錄二十卷,張守節《史記正義》引阮孝緒《七錄》(或以為劉向《七錄》)也說「《韓非子》二十卷。」篇數、卷數皆與今本相符,可見今本並無殘缺。著作中許多當時的民間傳說和寓言故事也成為成語典故的出處。內容提要《韓非子》是法家學派的代表著作,共二十卷。
  • 《韓非子》經典名言10句,精闢透徹,飽含人生智慧
    出自先秦《韓非子·飾邪》。釋,放棄。規、法,皆指法律、法令。任,任憑、聽任。惑亂,迷惑混亂。之,的。道,途徑。也,句末語氣助詞。放棄法律、法令而靠一些所謂的巧與智,這是造成國家迷惑混亂的根源。詩句話說明治國一定要依法行事,絕不可憑一己之智巧。2、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出自先秦《韓非子·有度》。
  • 韓非子的「理想民」
    讀《韓非子》,很容易發現,韓非子這個人,是反智的。
  • 韓非子精選語錄20則
    【感悟】出自《韓非子·難一》篇。大意是,欺騙性的自我吹噓,不要很長的時間就會被識破;掩蓋真相弄虛作假,不要多久就會被揭穿。這是對自我吹噓、弄虛作假的至誠忠告。如果違反客觀事實自我吹噓,弄虛作假,必定會被事實揭穿,被民眾識破。雖然時代更替,歲月流逝,但韓非的思想今天聽來仍然振聾發聵。
  • 《韓非子》經典名句20句
    【感悟】出自《韓非子·難一》篇。大意是,欺騙性的自我吹噓,不要很長的時間就會被識破;掩蓋真相弄虛作假,不要多久就會被揭穿。 這是對自我吹噓、弄虛作假的至誠忠告。如果違反客觀事實自我吹噓,弄虛作假,必定會被事實揭穿,被民眾識破。雖然時代更替,歲月流逝,但韓非的思想今天聽來仍然振聾發聵。
  • 李曉偉:韓非子,諸子百家的終結者
    他人生的閃光點,不在於他出身貴族,不在於他學識淵博,不在於他的論述精闢,不在於他的政治智慧,而在於他得到了秦王嬴政——也就是後來的秦始皇的青睞。當時,秦王嬴政不知從何處看到了韓非所著《孤憤》、《五蠹》之書,曰:「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得恨矣」。意思是說:寡人若能見到此人,與他交遊,便是死也沒遺憾了。
  • 《韓非子》經典名言三十句
    【感悟】自出《韓非子·說難》。這兩句大意是:事情由於保守機密而成功,說話不慎、洩露機密會導致失敗。 保守機密,慎之又慎。無論是政治決策、經濟情報還是軍事機密、科技成就,一切應該保守機密的事情都應該嚴守機密,謹防洩露,一旦洩密,特別是關係到國計民生方面的重大洩密,將給事業帶來不可估量的巨大損失。
  • 《說難》
    韓非著有《孤憤》《五蠹》《內儲說》《外儲說》《說林》《說難》等文章,後人收集整理編纂成《韓非子》一書。*^_^**^_^**^_^**^_^**^_^**^_^**^_^**^_^**^_^*《說難》凡說之難:非吾知之有以說之之難也,又非吾辯之能明吾意之難也,又非吾敢橫失而能盡之難也。
  • 紅林悟道《韓非子-五蠹》 第二十五章 仁寡
    韓非子說完人性後再說一個社會現實,世俗社會的特質,就是人人都屈服於「權勢」,很少能被仁義感化的。我們從出生到學校,再到走向社會參加工作,總是生活在某個集體與組織中,就算是自由職業者,你也是生活在國家之中,所以,你總是遵守集體與組織的規則才能生存生活。而這種遵守,你說是「屈服」也行,而「權勢」本就是國家作為人類社會最高形式組織先天本有的,這裡的權勢不是仗勢欺人的「權勢」。
  • 論功行賞《韓非子·八說》
    論功行賞《韓非子·八說》:「計功而行賞,程能而授事。」「論功行賞」指按功勞的大小給予獎賞。論,按照。在消滅項羽以後,劉邦建立了漢朝,成為皇帝。面對曾經幫助他打拼天下的功臣,劉邦準備封賞他們。有的大臣表示不服氣,不滿地說:「我認為頭功當屬曹參,他衝鋒陷陣奮勇殺敵,攻下諸多城池,身上更有七十多處傷口,論功勞應該排在第一位。」聽到群臣各執一詞誰也不服誰,關內侯鄂千秋走到前面,把劉邦想說的話說了出來:「曹參轉戰沙場,為大王攻下諸多城池,雖然功不可沒,卻只是一時的。大王與楚軍相持的五年中,常常因為戰爭失掉軍隊,也有好幾次隻身逃走。
  • 《韓非子》經典20句,看穿人性,讀懂人心!
    【感悟】出自《韓非子·難一》篇。大意是,欺騙性的自我吹噓,不要很長的時間就會被識破;掩蓋真相弄虛作假,不要多久就會被揭穿。 這是對自我吹噓、弄虛作假的至誠忠告。如果違反客觀事實自我吹噓,弄虛作假,必定會被事實揭穿,被民眾識破。雖然時代更替,歲月流逝,但韓非的思想今天聽來仍然振聾發聵。
  • 韓非子和李斯,到底誰更厲害,韓非子的死和李斯有多大關係
    韓非子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可以說是現在四大鐵中的同過窗了,可是在最後韓非子卻死在了李斯的手上,這讓後人對他們的關係產生了很多的質疑,這兩人到底是什麼關係,是心心相惜還是心懷嫉妒,甚至都想至對方與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