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武將最高可以獲得封王的爵位,那文官能夠獲得怎樣的爵位呢?

2020-12-20 鮮花暢談歷史

縱觀古代歷史,文臣武將建功立業的功臣有很多,並且能夠獲得不同的爵位,當然不同歷史時期,他們能夠得到的爵位也是不同的,相對而言武將往往可以封王,這樣的事情在古代主要王朝都是存在這種情況的,當然這裡說的是異姓功臣,比如漢初韓信、彭越等諸侯王,東漢的曹操獲封魏王,曹魏的司馬昭獲封晉王,唐初的羅藝是燕王,杜伏威是吳王,中唐的郭子儀是汾陽郡王等等,就是宋朝也有童貫封王,成為古代宦官爵位最高的人,明朝的話主要是追封郡王,主要是明初的開國功臣徐達常遇春等人,至於清朝的話,也有吳三桂等藩王,可見這些異姓封王的人都是武將,所以在古代武將最高可以獲得封王的爵位,那麼文官有能夠獲得怎樣的爵位呢?

其實,理論上古代王朝異姓功臣官方最高的爵位就是封侯,並不是封王,因為各大王朝對於王爵的授予是非常嚴格的,就算是開國功臣也不一定能夠獲得,比如漢朝開國功臣蕭何、張良、曹參等人都是封侯的賞賜,東漢延續西漢劉邦定下的規矩,那就是「非劉姓不能封王」,所以我們能夠看到「雲臺二十八將」都是封侯的獎勵,唐朝開國功臣也是如此,只不過此時他們獲得的爵位是國公,也是異姓功臣的最高爵位了,明朝的情況也是如此,而像徐達和常遇春、李文忠等人都是開國六大國公,可以說明朝時古代對於王爵控制最嚴格的王朝,拋開南明不談,無論功臣多麼大的功勞,最高也只能冊封國公爵位,而王爵只能是去世後追贈而已,也就是說這是古代的常規操作,不過這份常規操作並不是僅僅指的是武將,其實也包含文臣,所以文官理論上最高的爵位就是封侯以及公爵。

而武將能夠超高規格獲得王爵,其實往往都是王朝處於特殊時期,比如說開國初期籠絡地方割據勢力,或者王朝中後期出現重大叛亂,漢朝劉邦為了聯合各地諸侯王反抗項羽,所以才會存在漢初的八大異姓諸侯王,也就是韓信、彭越、英布等人,唐朝初期為了籠絡地方割據勢力,冊封了羅藝為燕王,江淮杜伏威為吳王等等,安史之亂爆發後,對於平定叛亂的武將們給予郡王爵位,比如郭子儀被冊封為汾陽郡王,李光弼為臨淮郡王等等,也就是說在國家出現重大危機的時候,武將們才能夠挽救國家社稷,自然也就能夠得到超高規格的待遇,至於文官的話,就算是參與到軍事行動中,擔任的往往也是軍師的角色,或者是負責後勤糧草的工作,他們並不能夠像武將那樣拼殺在戰場上,所以自然也就不能夠被破格賞賜爵位了。

縱觀古代的歷史,我們能夠看到不同歷史時期,文官們的最高爵位就是封侯以及冊封公爵,也就是國家標準制度中的最高爵位了,下面我們分析一下不同歷史時期文官最高爵位的變化吧!

先秦時期文官理論上能夠獲封公爵,比如周朝實行分封制,冊封的諸侯有不同層次,最高等級的諸侯國是公爵,但是這些諸侯國往往都是宗室,功臣的話爵位最高只能做到侯爵,比如姜尚是武王伐紂的首席功臣,在周朝建立後冊封為齊侯,而在戰國時期,文官最高也是侯爵,最明顯的就是秦國相國呂不韋,可以說是權傾朝野的人物,可是爵位方面只是文信侯而已,當然武將們能夠獲得的爵位往往和軍功密切相連,想要在爵位上做到最高等級其實比較困難,比如白起最高只做到大良造,武安君而已。

而在漢朝的時候,延續的是秦朝的軍功制度,也就是功臣最高爵位是徹侯,也就是列侯,不過列侯也是有等級劃分的,最開始在西漢時期無論是上萬戶還是數百戶都是縣侯,也就是說西漢時期萬戶侯才是最高等級的爵位,當然武將們往往更容易獲得這樣的爵位,不過蕭何和張良都是萬戶侯,也就代表著文官能夠達到的極致了,而到了東漢徹侯有分為縣侯、都鄉侯、鄉侯、都亭侯和亭侯等等,這種制度延續到西晉,最常見的就是三國時期,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這個爵位就是縣侯。

而張飛為西鄉侯,關羽是漢壽亭侯等等,也就是說這一個歷史時期,文官能夠做到最高的爵位也就是縣侯了,蕭何、張良甚至諸葛亮都是這個時期爵位的最高峰,當然漢朝也有特殊情況,那就是王莽設立了公爵,位在徹侯之上,不過因為新朝在歷史上存在時間太短,又因為東漢建立後實行西漢的制度,所以徹侯也就成為漢朝功臣最高爵位,只不過東漢末年曹操再一次恢復公爵,並且自立為魏公進而晉封魏王,其實暴露了他想要取代漢朝的野心了,因此才會出現荀彧反對曹操稱魏公的原因了,不過公爵在這個時期屬於特殊情況,屬於權臣的標配,並不具備普遍意義上的作用。

等到隋唐時期,國公成為功臣們的最高爵位,我們能夠看到歷史上有名的功臣都是唐朝的國公,比如秦瓊是胡國公,程咬金是盧國公,尉遲敬德是鄂國公,長孫無忌是趙國公,房玄齡是梁國公,魏徵是鄭國公,可見長孫無忌、房玄齡和魏徵等人都是文官,而這也是唐朝文官爵位的最高峰了,只不過唐朝比較特殊,文官被封王的情況也出現了,這個事件就是「神龍政變」,後面張柬之等人被冊封為郡王,這也是古代異姓文官功臣最高的爵位了。

其他歷史時期的話,宋朝和明朝的情況基本上都是如此,文官能夠做到最高的爵位就是公爵中的國公,宋朝的開國功臣,有著「半部論語治天下」稱號的趙普的爵位是許國公和魏國公,主持變法的王安石的爵位是荊國公,歐陽修死後被封為楚國公等等,顯然這也是宋朝文官爵位的常規操作,就是秦檜這位權臣也不能夠例外,生前被冊封為秦國公和魏國公,也只是死後才被封為申王,而明朝也是基本操作,李善長是明朝開國六國公第一名,就是力挽狂瀾的于謙,也沒有得到爵位,張居正也是如此,可見在明朝文官想要獲得爵位也是很困難的,不要說文官了,就是武將即便是立下大功勞,想要獲得國公爵位也是不容易的,比如平定東南倭患的戚繼光一輩子也沒有得到爵位,鎮守山海關的吳三桂是平西伯,可見在明朝爵位是相當有價值的了。

至於清朝的爵位還是有些不一樣的,開國武將們能夠得到王爵的賞賜,比如平西王吳三桂是親王,不過除了清朝初期的異姓封王,其他時期即便是武將們取得了極高的成就,依舊不能夠封王,最明顯的就是平定太平天國的曾國藩僅僅獲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被封為二等恪靖侯,理論上文官最高的爵位是一等公,只不過文官想要獲得這樣高的爵位真的太難了,所以我們能夠看到曾國藩是一等侯爵,左宗棠是二等侯爵,至於漢族大臣獲得配享太廟的張廷玉僅僅是二等伯爵而已,所以文官想要在清朝獲得最高爵位,尤其是漢族大臣更是難上加難了。

也就是說文官在古代除了機器特殊的情況發生,比如張柬之因為發動政變讓李唐皇室重新獲得皇位,從而獲封郡王的爵位,至於其他王朝侯爵和公爵就是頂峰,只不過每個王朝獲得這份爵位的難易程度不同而已,相對而言,明清對於文官的爵位管理是非常嚴格的,相對而言唐朝的爵位對於文官更加有利,也更加榮譽獲得,從這一點上講的話,無論是文官還是武將,唐朝的爵位都是相對更加容易獲得,而唐朝的發達自然也就離不開文臣武將的貢獻了!

相關焦點

  • 哈裡王子晉封公爵,英國爵位的公侯伯子男和中國古代爵位一樣嗎?
    那麼英國的爵位體系和咱們中國古代是一樣的嗎?如果不是那麼兩者的有什麼不同呢。公爵是第一等世襲貴族,公爵是僅次於國王或親王的最高級貴族,類似於中國古代的分封諸侯,英國君主分封王室宗親並授予公爵爵位,如威廉王子是劍橋公爵,之後逐漸也授予王室宗親以外的功勳卓著的重臣。和中國古代一樣,不同的爵位服飾截然不同。在正規場合,公爵穿深紅色的絲絨外套,帽子上鑲四條貂皮,其冠冕上有一個金環,上飾八枚金葉片。第二等為侯爵,侯爵一詞最初指威爾斯邊疆的領主。
  • 晚清四大中興名臣裡,為何只有張之洞沒有獲得爵位?
    「歷史小愛好者」這個公眾號一直專注於給大家分享各種有趣的歷史知識,小編也是一位歷史小愛好者,就希望每天能把更多的歷史知識分享給更多的歷史小愛好者們,各位看官朋友如果覺得這個公眾號有意思的話可以點個關注哦
  • 《三國志14》爵位有哪些 全爵位效果匯總分享
    導 讀 爵位是三國志系列中我們可以授予武將的官職,當武將的條件達到要求後,我們就可以在內政中給予武將當前最高可以擔任的職位,三國志14中依然不例外,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三國志
  • 大清比正一品官職還高的爵位職位多了去了!
    其他倆「殿」是文化殿大學士和武英殿大學士,此文官正一品大員。三殿三閣,三閣分別是文淵閣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和東閣大學士。 您千萬記住,紀曉嵐永遠沒做過正一品大官兒。電視劇裡紀大學士紀大學士,那都是胡說的。
  • 漢末三國為什麼喜歡給文官派武將的官職
    諸葛亮最初的職位是軍師中郎將 其實文官擔任武職的大有人在,甚至可以這麼說,幾乎所有人都任過武職。那麼為什麼漢末三國喜歡給文官派武將的官職呢? 首先,我認為文官職數受到了嚴格的限制,使得派文官職位不方便。文官最高的職位應屬三公之列的司徒、司空,中央有文職,州郡縣也有文職,但是不多,比如州所屬文官有治中、別駕。正是因為受到了職數的限制,地方割據勢力要給部下派發文官職位還真不好辦。武將職位卻很多,尤其是進入亂世以後,突破了和平時期武職不超過雜號將軍的限制,變成遍地都是雜號將軍的情況。
  • 清朝正一品最高嗎?錯,有9種爵位比正一品還高
    古代社會做官最重要的就是品級,品級越高代表手中的權力越高,喜歡看清朝題材影視劇的小夥伴經常會看到正一品官員的身影,這些人雖然在朝廷佔據一席之地,但卻不能算是清朝品級最高的官,清朝雖然沿用了漢人的九品十八級制度,但實際上在他們們眼中,有一些爵位比官位更高。
  • 正一品官職最高嗎?在清朝,這9種爵位比正一品都要高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時期,官員的等級有著深嚴的規定,官員的品級則代表了他們的權力和責任有多大,同時也用來量化定義官階大小及俸祿多少。而從漢朝以來,中國各大王朝一般都實行九品十八級制度,即使是清朝入關後,也沿用了這樣的官職部署。
  • 弗格森教練的爵位是爵士,貝克漢姆的級別封號是什麼呢?
    按照弗格森爵士的話語,如果沒有維多利亞的出現,貝克漢姆如果能夠專注於足球場上,貝克漢姆的生涯會更加的偉大。是的,如果按照弗格森的設想發展,或許貝克漢姆追求爵士封號就不會如此的辛苦。SO,問題來了,弗格森教練的爵位是爵士?那貝克漢姆的級別封號是什麼呢?那啥,還請諸君聽我往下細細道來。貝克漢姆的爵位是什麼呢?
  • 明朝文官權勢滔天,與文官制衡的宗室、勳貴是如何被擊垮的?
    從明朝開國功臣和明初封爵就可以看出,明代爵位分為公、候、伯三等,明代開國六公只有韓國公李善長一人是文官,而後世極度誇讚的劉伯溫只是誠意伯,爵位屬於最低的伯爵。明太祖朱元璋當過乞丐,當過皇上,是中國大一統王朝開國皇帝中出身最低的人,朱元璋重視的人都是有實幹能力的人,對誇誇其談,眼高手低的文人並不看重。
  • 古代軍功制有哪些?有哪些爵位封號?為什麼後來沒有這些封號了?
    從酒杯到爵位,關鍵的轉化期,那就是秦的軍功爵制。春秋末期,舊的飲酒賜爵的禮儀方式,由於用作戰後獎勵,就漸漸演化成一種身份的區分。《儀禮》有「賜爵祿於大廟」的說法,即按照殺敵的數目,賞賜不同等級的酒杯(爵)。《左傳》記載:「平陰之役,先二子鳴。莊公為勇爵。」勇爵就是「設爵位,以命勇士」。這可以算作是軍功爵制的雛形。
  • 漢朝有哪些爵位?關羽的漢壽亭侯是什麼級別?
    所以秦國自「商鞅變法」後推出了「二十等爵」制度,即將爵位從高到低劃分出二十個等級,讓底層群眾也可以通過戰場立功獲得相應爵位,由此極大調動了人們的積極性。漢武帝劉徹登基後,徹侯因避武帝名諱而改為通侯,亦稱列侯。爵位在漢朝初期代表著很高的榮譽,封侯更是文臣武將們畢生的夢想。
  • 最被雍正重視的胤祥,死後晉封鐵帽子王,這個爵位傳承了幾代呢?
    說到九子奪嫡,人們印象最深的除了雍正胤禛、八阿哥胤禩,剩下的莫過於十三阿哥胤祥,主要原因除了他也是九子奪嫡中的一員以外,還因為他是九子奪嫡中為數不多能夠善終的一人,甚至還榮寵至極,是雍正繼位最信任的第一人。
  • 一篇文章,讓你讀懂英國貴族爵位體系!
    那麼這些明目繁多的爵位和貴族有什麼關係呢?看似複雜的爵位等級究竟是如何區分的?對於不同的爵位又該如何稱呼呢?除了皇室以外,英國貴族分世襲貴族(公爵、侯爵、伯爵、子爵與男爵)和終身貴族(不能世襲,所有的終身貴族都是男爵爵位);另外還有兩種封號:從男爵與騎士,他們屬於平民,而非貴族。
  • 跨服約戰 爵位之爭《熹妃傳》新版本今日上線
    導 讀 古風宮鬥手遊《熹妃傳》今日迎來全新版本,跨服玩法「決戰紫禁之巔」震撼登陸,全服爭奪限量爵位封號,開啟後宮侯爵朝代;武官們的戰場上風雲湧動,文官也不曾落下陣來
  • 除了錢多,他們還可以買到貴族爵位
    原創 P仔 青年橫財發展會前兩天在逛高精尖人才必備的知乎,看到有個答主推薦了個網站說可以買爵位。爵位還可以買?好奇心驅使我打開電腦搜索了一下「西蘭公國」,這一搜,就打開了我的新世界大門。
  • 不入八分輔國公這個爵位是怎麼來的?為什麼要設置這樣的爵位呢?
    鎮國公、輔國公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多次,但一直都是作為公爵的「額外加碼」存在的,並沒有成為常設爵位。明武宗朱厚照就曾經自己給自己封了一個鎮國公,可明王朝的爵位體系中壓根兒就沒有鎮國公這個爵位……直到清王朝,鎮國公、輔國公才作為常設爵位形成了定製。
  • 中國古代有個封號,威武霸氣,2000年來只有4人獲得,卻無一善終
    貴族爵位在古代時是一種尊貴的身份象徵,爵位的所有者能夠享受到與之爵位對應的政治和經濟權利。在古代中國,延續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貴族等級制度就是從商周時期確立的五等爵位制度,五等爵獎分為公、侯、伯、子、男這五個等級。五個等級的貴族按照嚴格的等級分別使用不同的禮器。
  • 為什麼古代臣子的最高待遇是封侯,而不能封王呢?
    比如在周朝,周天子就是周王,周王以下,就是公侯伯子男這些爵位,像什麼齊桓公、晉文公之類,這些都是諸侯。只是到了春秋時期,禮崩樂壞,周王室權威掃地,諸侯們在自己封國內開始為所欲為,有的膽大的竟然就敢稱王了。再到戰國年間,連諸侯們都被扔一邊了,卿大夫階層開始掌權,以前那些老規矩早就不講了,所以各國的國君基本都稱王了。
  • 跨服約戰 爵位之爭 《熹妃傳》新版本今日上線
    古風宮鬥手遊《熹妃傳》今日迎來全新版本,跨服玩法「決戰紫禁之巔」震撼登陸,全服爭奪限量爵位封號,開啟後宮侯爵朝代;武官們的戰場上風雲湧動,文官也不曾落下陣來,科舉大賽每周日開考,尋找跨服最博學小主。更有裝備系統全新升級,時裝搜索、派系任務預設等等多達十數處優化更新。跟上腳步,為你揭秘《熹妃傳》11.24更多驚喜更新。
  • 多羅貝勒——從軍政首領到宗室及外藩爵位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後,仿照金國制度,以三子一之侄為自己之下最高軍政首領,稱「四大貝勒」,在自己的號令下,處理國事、兼管軍事。這個時候,「貝勒」是後金最高等級的官職兼爵位。(四大貝勒:大貝勒代善,努爾哈赤次子;二貝勒阿敏,努爾哈赤之侄;三貝勒莽古爾泰,努爾哈赤第五子;四貝勒皇太極,努爾哈赤第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