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小愛好者」這個公眾號一直專注於給大家分享各種有趣的歷史知識,小編也是一位歷史小愛好者,就希望每天能把更多的歷史知識分享給更多的歷史小愛好者們,各位看官朋友如果覺得這個公眾號有意思的話可以點個關注哦,各種有趣的歷史知識都是小編精選的喲。
晚清四大中興名臣,指的是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
曾國藩一生最大的功勞,是參與攻滅了太平天國。為了獎勵曾國藩,清廷將他封爵為一等毅勇侯,世襲罔替。在晚清中興名臣中,曾國藩的爵位最高。
左宗棠一生最大的功勞,是率部萬裡西徵,收復了面積達100多萬公裡的新疆,創造了晚清中國領土失而復得的奇蹟。為了獎勵左宗棠,清廷將他從一等恪靖伯晉升為二等恪靖侯。李鴻章因此參與進攻太平天國,獲得了一等肅毅伯爵位。當李鴻章於1901年病逝後,清廷將他晉升為一等肅毅候。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都有爵位,只有張之洞生前、死後都沒有獲得爵位。
清朝時期,朝廷對爵位賞賜管理得非常嚴格。對於漢人來說,只有參加過戰爭、獲得過戰功的文臣武將,才有機會獲得爵位。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3 人都是在戰場上衝鋒陷陣,經歷過生死考驗,且立下有目共睹的戰功,這才得到清廷的封爵。我們來看一下張之洞的簡歷,發現他多次與戰爭擦肩而過。張之洞生於1837年9月,1863年考中進士,在殿試中考得一甲第三名的好成績。在這期間,中國發生了兩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張之洞年紀太小,沒有參加這3場戰爭。
從1863年到1880年,張之洞當了17年京官。在這期間,中國進入一段較長時期的和平時期(平定捻軍和收復新疆規模較小)。張之洞作為「清流」裡的後起之秀,在朝廷裡揮斥方遒,激揚文字,經常對時政發表犀利的觀點,逐漸進入慈禧太后的視野。1881年,慈禧太后任命張之洞為山西巡撫。這是張之洞第一次擔任封疆大吏。從1881年到1884年,張之洞一共當了3年山西巡撫。在最後一年任期內,發生了著名的中法戰爭。
中法戰爭主要發生在越南北部以及中國東南沿海,與山西巡撫張之洞本無半點關係。由於張之洞力主抗戰,被清廷從山西巡撫任上調任兩廣總督,督戰中法戰爭。不過,張之洞所駐守的廣州,與中法戰爭前線尚有很遠的距離,張之洞沒有到戰場上衝鋒陷陣的機會,與這場戰爭擦肩而過。另外,對於清廷來說,中法戰爭是「不敗之敗」,顏面盡失,當然不可能在戰後來論功行賞。從中法戰爭到1894年,張之洞歷任兩廣總督、湖廣總督,任內主持洋務運動,搞得風風火火,效果顯著,不管是廣度還是深度,都超過了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可這些對於加爵沒有任何幫助。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清廷將張之洞從湖廣總督任上調到江寧(今江蘇省南京市)來,署理兩江總督。兩江地區遠離一線,沒有戰事。張之洞只是負責籌措兵餉、調度軍械,但他沒有置之度外,而是向清廷和李鴻章提出了許多建議。比如提醒清廷注意加強盛京、天津等地的防守;建議李鴻章「購兵船、借洋款、結強援」;當日軍圍困旅順後,建議李鴻章、李秉衡緊急救援旅順……可惜的是,這些建議沒有被當事人接納,不了了之。1896年,張之洞回任湖廣總督。其後,張之洞積極支持維新變法,並在「戊戌變法」失敗後試圖營救他的得意門生楊銳,卻沒有成功。1900年,發生了八國聯軍侵華事件,慈禧太后命令各路大軍進京勤王。張之洞沒有搭理,而是與兩江總督劉坤一、兩廣總督李鴻章、閩浙總督許應騤等東南地區的總督、巡撫一起,籤定了《東南互保章程》,與各參戰國達成協議。
八國聯軍侵華事件是張之洞生平經歷過的最後一次戰爭。這時候,清廷對全國的控制力進一步削弱,張之洞有沒有獲得爵位,已經不重要了。1909年10月4日,張之洞病逝於白米斜街寓所(今北京西城區什剎海湖畔白米斜街11號院),享年73歲。清廷追贈張之洞「文襄」諡號,這個諡號,與左宗棠一模一樣。在清朝時期,「文襄」諡號通常授予給具有大學士背景又有軍功在手的大臣。左宗棠獲得「文襄」諡號在情理之中,張之洞為什麼能獲得這個諡號呢?這是否說明清廷對張之洞一生勞苦功高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