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導「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晚清洋務大臣張之洞

2020-12-22 薩培喇談藝錄

張之洞是清末洋務大臣,他出生於官宦家庭,他的父親任過知府。張之洞有兄弟五人,他排行老四,在諸位兄弟中他最為勤奮。張之洞13歲入縣學,15歲參加鄉試,26歲會試高中探花。少年天才,青年得志,中舉之後的張之洞被派去翰林院擔任編修。翰林院編修這個職務很有前途,清政府的歷任大學士幾乎從這個職位升遷上來的。

初入官場的張之洞還是比較有正義感的,他和大臣中的清流官員交往較多,喜歡參與一些文人舉行的雅集活動。張之洞在40歲之前,偶爾還要靠妻子典當衣服首飾才能改善生活。這一時期的張之洞,更符合世人印象中清官的形象。

1877年,中原地區出現災荒,朝中有遠見的大臣紛紛奏請慈禧太后派遣有能力的大臣體恤民情,幫助災民解決實際問題。這個時候張之洞在四川任職,由於川蜀一帶地勢險要交通不便,來此做官的大部分官員都是橫徵暴斂,導致百姓生活十分困苦。張之洞上奏朝廷,請求徹查四川官員。慈禧太后接受了張之洞的建議,處死了一批貪官汙吏。

張之洞從此之後連連擢升,到了1882年他去山西赴任,擔任巡撫一職,自此他就成為一名封疆大吏。在山西任上,他做了一些好事,再次受到慈禧太后的嘉獎,升遷為兩廣總督。兩廣總督的權力很大,負責廣東廣西兩地的軍政要務。清末時期這兩個地方十分重要,海外侵略者常常通過這兩個地區發動侵略。張之洞的態度很明確,那就是關心民族利益,打擊一切侵略者。同時在這一時期,張之洞的逐漸向洋務派官員靠攏,成為晚清洋務派的一位重臣。

張之洞早年為了謀求名聲和朝廷中的清流人士關係密切,當清流人士遭到打壓之後,張之洞轉而靠攏洋務派。這樣的轉變讓張之洞遭受了很多詬病。客觀地講,人的行為個性是十分複雜的,官場中人很難用忠臣、奸臣,這樣「二元化」的標準去簡單劃分。從張之洞的所作所為來看,他有主張正義的一面,從他的後期行為來看,也有投機取巧的一面。

總體而言,張之洞還是一位有作為的官員,他開辦學堂,普及教育,在政治上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他開辦了漢陽鐵廠、湖北槍炮廠,為晚清中興貢獻了才智。

拓展閱讀

枯筆淡墨描繪世外桃源,清代戴本孝繪《清溪閒話》

把閨怨題材寫出新意,李白名作《長幹行》

歷經三次亡國、四朝為官,顏之推與《顏氏家訓》

林木華滋,奇峰壯美,清代畫聖王翬繪《山川渾厚》

相關焦點

  •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來源於易經?弄錯了,清朝的衰落無可挽救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句口號,在晚晴洋務運動時期,作為整個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可謂是火遍了大半個中國。由晚晴名臣張之洞所倡導,清政府大力推廣,他在後來的《勸學篇》中有詳細敘述,在當時的西方被譽為「唯一的希望」。
  •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清朝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為什麼斷了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清末洋務派的指導思想,也是清朝政府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初為林則徐的學生馮桂芬提出,張之洞在《勸學篇》中加以論述。只是轟轟烈烈的洋務派運動失敗了,為什麼會這樣?「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說到底,是主張在維護清王朝統治下,採用西方技術發展工業,造槍炮、修鐵路,辦報紙,建學校等辦法來挽救時局危機。只是清朝的思想家也有歷史局限性,不像我們現在這樣一目了然。「體」像是核心材料,比如金銀銅鐵鋁。
  •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晚清中興四大名臣為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還有種說法是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本期盤點為大家介紹他們的功與名!曾國藩十九世紀中國最受人敬仰、最偉大的學者型官員曾國藩(1811年-1872年),宗聖曾子七十世孫。
  • 晚清四大中興名臣裡,為何只有張之洞沒有獲得爵位?
    晚清四大中興名臣,指的是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曾國藩一生最大的功勞,是參與攻滅了太平天國。為了獎勵曾國藩,清廷將他封爵為一等毅勇侯,世襲罔替。在晚清中興名臣中,曾國藩的爵位最高。左宗棠一生最大的功勞,是率部萬裡西徵,收復了面積達100多萬公裡的新疆,創造了晚清中國領土失而復得的奇蹟。為了獎勵左宗棠,清廷將他從一等恪靖伯晉升為二等恪靖侯。
  • 張之洞:對上不行賄,對下不攤派
    他由科舉步入仕途,歷任學政、巡撫、總督、大學士、軍機大臣,是晚清政壇上活躍了半個世紀的風雲人物。張之洞的一生,勤於政事,一身正氣,用權不結黨,用人不謀私,始終做到心正、言正、行正、身正。「公在晉三年,勞頓過度,心忡氣喘,鬚髮多白。」「勤於政務,無片刻暇,詩文皆輟筆。」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忠誠勤勉的本色始終沒有改變。
  • 晚清老照片:骨瘦如柴的欽差大臣,美麗清秀的小腳女子!
    這是晚清時期一位戴著眼鏡的廣東地方大臣的留影舊照,老照片中的晚清大臣穿著尚且不算華貴,可見其官品不高。清廷對朝中大臣所穿著的朝服和頂戴花翎非常有講究及區分,通常大臣們的官級階品通常以朝服上的補子來辨認。
  • 晚清洋務大臣盛宣懷外孫回憶:我在巢縣勞改隊造汽車
    晚清洋務大臣盛宣懷外孫回憶:我在巢縣勞改隊造汽車 2019-06-29 10: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晚清第一怪才辜鴻銘罵重臣李鴻章,罵人不帶髒字
    辜鴻銘是晚清學貫中西第一怪才、大學者,供職晚清名臣、湖廣總督張之洞門下,任張之洞的外務秘書和幕僚。在洋務運動發揮重要作用。 辜鴻銘 李鴻章,晚清重臣、曾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政治家,洋務運動的發起人之一,中國近代好多不平等條約都是他籤訂的,戲稱自己為大清朝的裱糊匠
  • 日本的明治維新,中國的洋務運動與戊戌變法,是誰阻礙了中國變強
    對於晚清政府所留下的一系列恥辱,我們不得不承認,又不得不反思。日本可以通過明治維新走上強國之路,為何中國的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兩次變革都沒有使中國變強呢?到底是誰阻礙了中國變強呢?中央以恭親王奕訢和文祥為代表,地方上有李鴻章、張之洞、曾國藩、左宗棠等湘淮集團為代表人物,洋務運動以「自強」和「求富」為口號。他們認為想要使國家富強,必須學習西方的資產階級,興辦西學,創辦新式軍工廠,生產新式的武器,改革軍隊,迠立新軍。不可否認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同時有效地抵禦了外國資本主義的大量輸出。
  • 張之洞的漢陽造有多厲害?生產的數量,擺起來能繞地球兩圈
    導語:張之洞的漢陽造有多厲害?生產的數量,擺起來能繞地球兩圈我們知道,清朝的張之洞這號人物曾經也是傳遍過大江南北的,人人稱之為「張香帥」,曾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正是因為他在政治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影響,讓他得以主持創辦出大批軍民用工業,其中最受眾人所敬佩的便是他主持創辦的漢陽兵工廠。
  • 怒懟李鴻章失敗後,成為張之洞的幕僚,成就了張,更成就了自己
    晚清維新派代表人物譚嗣同對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的張之洞評價非常高說:「今之袞袞諸公,尤能力顧大局,不分區域,又能講求實際者,要惟香帥一人」。但張之洞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與一人有很大的關係,這個人就是1884年因彈劾如日中天的李鴻章而差點被殺頭的梁鼎芬,梁鼎芬被降低五級後,心灰意冷地辭了官,張之洞讚賞其魄力,將其收進了幕府,逐漸發展成為張之洞的左膀右臂。
  • 百年招商局,洋務運動碩果僅存的遺產,中國最牛央企
    於是乎,以李鴻章、張之洞為首的一批清朝大臣們,在清政府的支持下。以富國強兵為目標,以師夷長技以制夷為指導思想,開啟了一場西學己用的自救運動,史稱洋務運動。其大體主要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引進西方先進的武器裝備、用以強大國防,其以北洋水師為典型,其在19世紀八十年代,乃是世界排名第九,亞洲排名第一的艦隊。
  • 晚清老照片:朝廷大臣後院妻妾成群,布衣男子坐在屋頂上發呆!
    其中不但有晚清時期朝廷大臣的後院妻妾成群留影,而且亦是可以一窺晚清時期的布衣男子坐在屋頂上神情哀傷發呆的真實場景。彼時的晚清廣州地方父母官是一位名叫德壽的大臣,德壽為官還算清正廉明,深受百姓們的敬重。廣東錢局於1889開始正式建立,其全局不但有熔化爐72座,而且張之洞還花重金安裝了鑄幣機90臺,之後由晚清的藩司兼任督辦日常工作。
  • 晚清老照片:頂戴花翎的大臣,擺pose拍照的年輕女子
    兩位大臣合影。我們通常所說的「頂戴花翎」,就是他們頭上的那一套東西。頂戴,就是大臣戴的帽頂。花翎,是皇帝特賜的插在帽上的裝飾品,一般賞給有功的人或對朝廷有特殊貢獻的人。張之洞半身肖像照。張之洞的這張照片由美國道奇照相館製作而成,沒有具體拍攝時間,我們推斷應攝於他任職兩廣總督期間(1884年5月至1889年8月)。
  • 有鬼子六之稱的恭親王奕訢為晚清都做了些什麼?
    道光帝第六子,鹹豐帝異母弟,生母為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道光帝遺詔封「恭親王」。鹹豐年間,奕訢於鹹豐三年(1853年)到鹹豐五年(1855年)之間擔任領班軍機大臣。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奕訢授命為全權欽差大臣,負責與英、法、俄談判,並且籤訂了《北京條約》。鹹豐十一年(1861年),鹹豐帝駕崩,奕訢與兩宮太后聯合發動辛酉政變,成功奪取了政權,被授予議政王之銜。
  • 聽李太白吟唱,觀張之洞嘆息,駕駛宋PLUS走山西
    大唐李白為黃河高歌吟唱。在黃河由西向東的數千公裡河道中,壺口瀑布最為壯美。「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裡觸龍門!」 當黃河之水從黃土高坡行至此處時,500米寬的河道突然收窄,在不足30米寬的狹長山澗奔湧而出,聽之如萬馬奔騰,視之如巨龍鼓浪!由於秦晉大峽谷的落差,壺口瀑布兩岸蒼山對峙,山川相逼,道路下陡上緩,彎道頗多。
  • 晚清老照片:李鴻章自己撐傘沒了官威,官府衙役摁倒犯人打板子
    旗人貴婦合影。 這些人來自官宦之家,個個盛裝華服,打扮精緻,她們代表了晚清上流社會的女性形象。最後一排中間那位女士穿洋裝,顯示出她對外來事物有著濃厚的興趣,敢於領風氣之先。
  • 從史上最「勇敢「的女人一詔戰十一國,看晚清國運
    西太后,先是把翁同龢罷官,趕出政治圈,讓光緒失去智囊。接著同一天讓死dang榮祿為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掌管北京兵權,深知槍桿子裡出政權的道理。然後一聲令下囚禁小皇帝,砍了六君子。譚嗣同們只能「我以我血薦軒轅,去留肝膽兩崑崙」。理想很豐滿,現實留白骨。譚嗣同其實是高幹子弟,他老爹是一品大員,封疆大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