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練太極拳,一般人學姿勢,聰明人都這樣學……

2020-12-23 騰訊網

打太極拳必知的規律

學任何東西都一樣,聰明人掌握規律,一般人學姿勢。學練太極拳,掌握規律非常重要。

(一)掌握規律:

1、中正安舒,八面支撐。

2、運勁如抽絲,邁步如貓行。

3、運勁要有摺疊,進退要有轉換。進步必跟,退步必撤。

4、腰為旗杆,手為旗幟。

5、其根在腳,主宰於腰(實際是胯),形於手指。練胯、腰腿間求之。

(二)主要問題:

1、概念:摟膝拗步(掌),是太極拳標誌性的動作,最具有代表性。「掌」是李雅軒專門加上的。我們平時往往是摟腰,因襠打不開。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上下相隨,協調,右腳左手稱「拗步」。手足到位,腰為軸,手為車輪。

2、動作要領:接手揮琵琶式。

(1)先旋腰右轉,再打開手(肩肘手)成前後平衡狀。

(2)重心下沉出左胯膝足,左腳跟落地。

(3)腰從右後方向左前方旋沉肩、肘、手,隨腰落成摟膝拗步掌。

3、定型:左弓步狀、左手指第二關節與左膝尖平、跟膝於左邊一拳遠,右手與胸部同高向前一掌。

4、要領:腰要旋,並帶動肩肘手;腰要沉,用上肢下沉於兩腿根上(胯)使腿根處向兩邊脹開。前7後3為標準(矛盾樁稱歇步,前3後7)。

(三)太極拳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打基礎:動作形似階段。主要是在熟記動作名稱、順序、方向及外形規範、姿勢正確上下功夫。身體要中正,不偏不倚,不前仰後翻、挺胸凸肚、彎腰駝背。力求做到「鬆柔綿緩、圓活連貫、上下相隨、左右協調、重心平穩、步法輕靈」。「外部勢正招圓,內部舒適自然。」或者說,一招一式都適合於自己個人的身體條件,不要為追求「完美無缺」而與自己的身體條件過不去。

四川李雅軒傳的楊式大架裡的基本功,目的達到紮實的腿功,練出的勁有彈性。24、40、42、、48、85式等根據傳統套路結合所謂陳吳武孫四家精華編制而成,以楊式傳統套路為主。

第二階段:氣息順暢階段。第一階段的呼吸,一般說來是自然呼吸:「順應自然,吸滿當呼,呼盡當吸,力求呼吸均勻。」第二階段則要求「起吸落呼,開吸合呼」。或者說:肺部舒展的時機要吸,肺部緊縮的時機要呼。例如:兩臂上伸外展、擴胸展體時吸;相反則呼。

一般說來,太極拳有開必有合,有起必有落,有伸必有縮,有蓄必有發;動作的次序,總是與人的正常呼吸相配套的。每個動作的開合、起落、伸縮、蓄髮,都是一個完整的呼吸過程。一般說來,開、起、升、退、蓄、虛、柔的動作是吸,合、落、降、進、發、實、剛的動作是呼。

第三階段:求意自然階段。意是意念,是對太極拳內涵的「悟」性和深刻理解。「若言體動何為準,意氣是君骨肉臣」。動作是否正確,主要決定於意念和氣息,骨架和肌肉搭建的外形,是完全服從體內的意念和氣息的。

例如:太極拳的功防意識,要求是「意在先,身在後」「神為主帥,身受驅使」「意動氣隨力到」。例如:海底針的意念是吸氣,並用左手把對手捋向身邊,再轉腰俯身,用右手攻擊對手的檔部,同時呼氣。意念、呼吸、動作,都是配合默契的過程。

(四)學習過程:

1、推手:減掉了單推,直接進入雙推(四正推手),掤捋擠按,達到渾圓的彈簧勁(掤)即向外撐的勁。

2、做好開合、勁的均勻,最難勻,特別是轉彎處斷續。合(收)時,百會、會陰上下一條線;開(出)時,中軸線變粗,向外膨脹。

3、傳統的練法,從推開始(三年)——對拔(三年)——渾圓(三年)——虛無(一年),太極十年不出門。實際上方法恰當,直接進入渾圓階段,不需要三年,進入虛無階段。

4、每個人起步有高低,不要一下子期望過高,只與自己比、與最接近的人去比較。

5、求實態度,不唯名人唯真理,太極拳不在架式在氣勢,不求形骸似,但求神意足。

三、習練太極拳時的身體姿勢要求

頭──保持「虛領頂勁」,有上懸意念,不可歪斜搖擺,眼要自然平視,嘴要輕閉,舌抵上顎;

頸──自然豎直,轉動靈活,不可緊張;

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聳、前扣或後張;

肘──自然彎曲沉墜,防止僵直或上揚;

腕──下沉「塌腕」,勁力貫注,不可鬆軟;

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內縮;

背──舒展伸拔,稱為「拔背」,不可弓駝;

腰──向下松沉,旋轉靈活,不可前弓或後挺;

脊──中正豎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

臀──向內微斂,不可外突,稱為「溜臀」、「斂臀」;

胯──松正含縮,使勁力貫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

腿──穩健紮實,彎曲合度,轉旋輕靈,移動平穩,膝部松活自然,腳掌虛實分清。

本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處理或刪除

▼點此領取

相關焦點

  • 試論學練太極拳的9個誤區
    全國都練太極拳,可是很多人都在外形方面下功夫。比賽標準舞蹈化,集體練習體操化,太極理念口號化,配樂排隊娛樂化。太極拳普及的結果是卻是很多人離開了太極拳靈魂的東西。太極拳好,就是好在他是內家拳,好在通過系統的對太極內功的練習,養身而健身,從而靠機體綜合能力的提高而減輕以致根治那些常見的、不好治療的、令人非常痛苦的、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疾病。
  • 從交誼舞到學練太極拳,都經歷了什麼?60歲老人:養心才是養生
    院區裡60歲的曹阿姨說:我從退休後跳了2年的交誼舞改成了學練太極拳,不是不喜歡交誼舞,而是現在這項活動有些變質了,讓人心浮躁,而不是靜心養生了。下面我們來看看曹阿姨都經歷了什麼?讓她從交誼舞改為學練太極拳的,也許會給人們帶來一些啟示吧,看別人的故事,思考自己的人生。
  • 王宗師晉讓八十自述學太極拳的經過
    因為陳清萍中年以後居住在趙堡鎮,所以亦稱趙堡架,我家住在徐堡鎮,距趙堡鎮廿裡,距陳家溝廿五裡,都在我們莊的東南方。清平老門徒甚廣,照我的師承系統來說:陳清萍傳李景延、李景延傳楊虎、楊虎(字書文)傳陳應德。陳應德老師是民國十四年八月起到舍下教拳,每月一次,每次約以一周為限,這樣的我們學了三年。
  • 楊露禪所學太極拳為何與陳溝太極拳差異很大
    太極宮另一側的王堡村九世祖王仲錦也是拜太極宮道人為師學十三勢拳及六合槍棍。 據李氏家譜、拳譜及王堡槍譜載:當時太極宮的老師有博公道長、董秉乾老道。可見,明末王堡、唐村、陳溝的十三勢,來自道門是無疑的。 那麼,十三勢與太極拳是否是二回事?陳溝的老拳譜對此有說明:「太極拳,一名十三勢,一名十三折」。
  • 馬保國:傳武先健身再防身,網友:想學你這臉皮怎麼練的
    隨後各種吐槽的網絡段子層出不窮什麼「馬老師倒下的姿勢像他的人一樣正直」、「民間大師不管練什麼拳的,最後只有兩種結果——要麼110,要麼120……對於網絡的吐槽與質疑,馬大師於今天中午11點作出回應。馬大師之前說的馬家功夫沒有套路只有實戰,現在改口稱「渾元形意太極傳統功夫的定位為:先健身養生、後修心養性、再防身自衛。」
  • 楊家太極拳練法揭秘
    家先(提供者接:指楊少侯)現在練的,都是打人法則。」其意若曰,倘若在平穩靜水之中,尚不能遊泳,欲涉驚濤駭浪之江海可乎?有如習騎馬,粗淺之慢步未有把握,而欲跳躍障礙物可乎?近日一般學者(非徒弟之列,指普通學者),往往求速求快,最好將太極拳五六步功夫、數十年學力,在一兩個月內學成。故近年學太極拳者,由北而南,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浸至於珠江流域,不下數十萬人。即以浙江省而論,十幾年來,亦有數千人。至今能稍有成就者,寥如晨星。即以普通能在推手上,將擁、捋、擠、按四字分得清楚者,亦不多見。其原因何在耶?一在求速,二在無恆,好高騖遠者,決難成就。
  • 學練禪密功陰陽合氣法的體會,真能讓人越活越年輕
    近十年來,我學練過好幾種氣功,後來堅持練禪密功,特別是其中五步功之一的陰陽合氣法成為每晨的必修課,在實踐中稍有體會,略述如下:意念和姿勢相結合本功法的要點是「展慧中,松會陰」。眉開眼笑,自然就從姿勢上出現展慧中,會陰也就真正松得起來,達到一松無有不松,正是「體舒、心融、樂陶陶」的氣功態。再如本功法築基方面的四動(又稱水火勢或動靜功),從存神於髓,上下往來,自然地帶出脊柱的湧動、擺動、扭動、蠕動,這也是意念和姿勢的結合。使學練者身心飄然,得到氣功的效應。
  • 只有這種人才有可能練好太極拳!
    理論上講,只要一個人各方面正常,都有可能練好太極拳,但實際中真正在太極拳方面有造詣的人寥寥無幾,說明太極拳並不是那麼好練,也不是人人都可以成為高手。什麼樣的人能練好太極拳呢?  2,尊師老師,善待同門每個習練太極拳的人都是跟著老師學的(自學成才的還從來沒有見過),中國素來有尊師重道的優良傳統。拜師學藝,自然也有同門。一個人如果不尊敬老師,不善待同門師兄弟,則說明其道德品質有問題。有很多人為了追求名利,不惜背棄師門,甚至弄虛作假,捏造事實,本來是跟A學的,為了抬高輩分,非要說自己是跟A的老師學的。也有人心胸狹窄,不屑與同門為伍,甚至視同門師兄弟為仇人。
  • 太極拳是如何打人的?怎樣練?
    這個問題其實十分簡單,楊無敵當年打的可不是一般的人,那可都是武林高手,而且都是他出了名以後還不服的。這就已經說明了問題!楊澄甫是楊露禪的孫子,肯定是學會了這套拳,不敢說是無敵,功夫鐵定是不弱,這在武學界也是公認的事情。
  • 太極拳練不好就成了太極操!如何避免這個問題?
    這樣您每天就可以繼續第一時間免費收到精彩文章了~在中國,太極拳可謂家喻戶曉,太極文化是隱藏在太極拳中的文化核心。若是將太極拳看成或者當做是只練練拳腳的事,就肯定偏離了太極文化的根本。太極拳一旦不再表現太極文化,練太極拳的人沒有用太極文化武裝自己的頭腦,那就只能給太極拳改個名字叫太極操了。
  • 話說太極拳|想不到!太極拳是這樣傳到香港的?!(連載)
    當時在座的都是北京武術界的高手,每人都各有專長,要讓這些名家一招而分勝負,那必須是功夫高得不得了。陳發科並不是狂妄無知的人,而是在討論到武術真諦時不經意的流露。陳發科認為真正的武藝應當是如此高的,不但跟不懂武術的人打笨架不同,跟一般練武術的人水平也大不相同,才是真正的「武的藝術」。後來,李劍華也跟陳發科學習陳式太極拳。
  • 真正的楊家太極拳
    這些套路除練招式用法之外,它們在太極拳的五大要素中,中架為靈敏;提腿架、大架為體質;快架為速度;撩挎八卦掌、四玉(隅)捶、四路炮捶、十三路炮捶為力量;小架為技巧;散手、一時短打是五大要素在實戰中的具體實現。它們的具體練法如下:中架:姿勢高低與動作幅度適中,故稱中架。是初學太極拳的入門架子。該拳架分為陰手陰腿、陰手陽腿、陽手陽腿、陽手陰腿四個拳架。
  • 楊澄甫 「不跟你講這句話,你三輩子學不到的」
    太極拳說難,就是難在自己擋住自己,不肯松,如果真正把這個松字能了解,那便是好極了。無論如何,要放鬆。要松到什麼程度呢?人家打我,再有力量,也到不了我身上,所以力量再大也沒有用,都空掉了,甚至你自己跌成重傷,那我打人家呢?把一個整個的人打出去好幾丈外,這又是什麼道理呢?這是太極拳的一種高深理論,它有一種哲理在裡頭,而且是一種合乎科學的杆槓力量。不但是哲理與科學合而為一,它能將各種自然原理合併來應用。
  • 成人學鋼琴、學音樂,該如何去學?
    小時候沒有音樂班,家裡條件不允許,現在已經是成人了,我還能不能學鋼琴?聽說鋼琴很吃童子功,成人該如何學鋼琴?我還需要練拜厄那些嗎?這篇文章為你排憂解答。勤能補拙所有的器樂的學習都離不開一個:練,只不過練習的方式不一樣。你不練習,沒有人有辦法能讓你學會。
  • 「太極拳怎樣練才能防病治病」?很多人都沒有明白!
    我通過詢問推測他是由於習拳不得法而造成的,通過觀其師之習練拳架,進一步證實了我的觀點。故囑其停止習練原學的太極拳。後來他說,不打太極拳反覺舒服些,所以我覺得不按規範行拳,有時會令習練者誤入歧途。今年他到我這裡,認真習練趙堡和式太極拳。
  • 楊氏太極拳88式
  • 【太極拳故事】陳家拳,楊家傳,太極拳風行京津
    太極拳真正得到發展和普及,成為婦孺皆知的一個拳種,還是因為陳長興打破門規,將陳氏家拳傳給了外姓人楊露禪。在太極拳的發展上,楊露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    關於"楊露禪陳家溝偷拳"的故事在中國民間流傳很廣,從民國時的傳奇小說《金蟬盜技》、建國後的連環畫《偷拳》到上個世紀80年代的電影《神丐》都是以這個故事為藍本的。如今在陳家溝,與太極拳相關的最重要的遺蹟也是"楊露禪學拳處"。"
  • 吉他學了好幾年,感覺剛入門,其實要從頭這樣練!好文
    學吉他四年,感覺才剛入門,網友問了這個問題,這也是很多學吉他的人遇到的問題!說實話,這個問題,的確是個問題。有時候,可能你彈了五年,如果只停留在彈唱兩首歌上,那就相當於剛入門,因為吉他的水太深了,要學的東西太多了,要練的東西太多了,看著簡單的吉他,其實他包含了太多的技巧,要心,腦,手感覺配合好。然後,再學好基本功,這樣才能有提升。到底該怎麼才能提升自己的演奏水平呢?
  • 520情侶照姿勢大全,麻煩男朋友們學一學!
    趕在這波恩愛高潮來臨之前,我為各位社會人整理了這篇「情侶照拍照姿勢大全」,男朋友們可以學一學!沒有男朋友的女朋友可以先分享,或者@一下他!請各位社會人仔細閱讀!朋友圈裡的情侶照我大致分兩類:一類是假裝很「低調」,偶爾曬一些不露臉的照片;另一類則是「高調」露臉照,幸福的照片能閃死別人喔!OK,我們先從「低調」說起!
  • 拍形象照如何擺姿勢?應學要領而非學招式!
    拍形象照如何擺姿勢?應學要領而非學招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