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學練太極拳的9個誤區

2021-02-08 河南東武太極研修院

   太極拳是我國世代聰明人的智慧結晶,學練的過程中,我由衷的欽佩古人傑出的創造力,同時也真切的感受到,向太極高峰攀爬的道路上,岔道何其多也。

一、與其他武術差不多的想法。 

其實,太極拳與其他門類武術相差太多了。如果你試圖用其他武術的思維方式去指導學習太極拳,就一定是離開了太極拳了。這種情況多見於一些過去多年來愛好武術,具有相當功底而改學太極拳的人,他們總是要用以前的知識做參照來理解太極拳理,這就先給自己頭腦中設定了一個尺子,這麼學太極拳,是非常辛苦而不入正途的。 


二、不求甚解,差不多就行的想法。 

有的習練者認為,自己是鍛鍊身體,不想去打人,不用去想那麼多,差不多就行。僅僅一個念頭,你就不是差不多了,而是會差很多,連路都差了。太極拳一定是以太極的道理為指導的拳種,不知道這些道理,就不能正確練習太極拳。這個理不是書上寫了就能看明白的,不是師傅說了就能聽明白的,而是要開動腦筋去思考。沒人給你講,你是弄不懂其中道理的,有人講了,你不思考不揣摩也是達不到真懂。只有不斷實現對太極道理理解的深化,才能實現太極功夫的深化。那些一知半解就不再深究的人,只能是在太極拳大門外遊弋了。 


      三、不分層次,急於求成的想法。 

太極拳的道理是分層的,初學者、老學者都要對應自己的情況去學習。有師傅的當然師傅會告訴你練什麼,沒有師傅的也要首先弄清自己掌握到什麼程度,分階段練習,穩步前進才能真正進步。超越階段,急於應用,急於練高級功夫,不僅事倍功半,而且還會弄出問題,影響身體健康。 


四、弄虛弄玄,雲裡霧中的想法。 

有的習練者,東風來往西走,西風來往東走,自己沒有成型的思路,難以走上正路。有的習練者動輒稱佛稱道,弄混了武術練習與修佛修道的界限,不知不覺走上迷途。其實,達到太極的高境界,入道入佛都順理成章,可是,八字還沒一撇,就大談修煉,未免給人哭笑不得的感覺。太極拳是一門對身體非常有益的高級武術,這是我們首先要清醒認識的。 


五、熱衷於外形,忽略內裡的想法。 

全國都練太極拳,可是很多人都在外形方面下功夫。比賽標準舞蹈化,集體練習體操化,太極理念口號化,配樂排隊娛樂化。太極拳普及的結果是卻是很多人離開了太極拳靈魂的東西。太極拳好,就是好在他是內家拳,好在通過系統的對太極內功的練習,養身而健身,從而靠機體綜合能力的提高而減輕以致根治那些常見的、不好治療的、令人非常痛苦的、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疾病。而熱衷於腿擺多高,動作多美,行雲流水,實際是在遠離太極拳實際功能。悲哀的是:全球多少億的人都在練太極拳,而真正知道怎麼練太極拳的人還是很少的。 


      六、忽視悟道,埋頭苦練的想法 

一些習練者相信「苦練出真功」,以為只要自己捨得下功夫就能練成真功,其實這是一廂情願的。功夫與道理是相連的關係,講在嘴上的是道理,用身體做出來的是功夫,不懂的道理,身體也做不出來,懂了的道理才能練到身上。苦練是需要的但是這不是唯一的,首先要明理,知道自己在練什麼,為什麼這麼練,達到什麼目的。其次要懂法,知道練習的具體方法,這個辦法不是自己想的而是有傳授的。最後才是苦練。明理、懂法都需要師傅的傳授,很多人以為靠視頻靠看書就能學到真功,這是可笑的。說一個例子,相同的藥方治相同的病,在不同的人身上的效果是不同的。練習太極功夫,各人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需要老師根據你的情況告訴你練什麼,這叫做「調」。像調鋼琴一樣。

七、沉迷於招,忽視勁的想法 

太極拳學到具體用法階段,大家都會對其巧妙的各種用法著迷,有些人就要走上練招而忽視練勁的歪路。太極拳各種五花八門的用法,其實都貫穿了棚捋擠按採咧肘靠八法的勁路的應用,體現了粘黏連隨不丟頂的太極勁的特點,其靈魂是對「勁」的系統認識、高度的敏感、隨機的變化和獨特的內功的綜合反應,一切就是念頭一動。練招與練勁,二者的分水嶺就在對「捨己從人」的理解和重視上。 


    八、爭強鬥勝,貶人誇己的想法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這麼奇妙,作為一門高級武術的太極拳,要求他的習練者不能爭強好勝,不能看不起他人,不能驕傲自大。你不信這個道理嗎,那你就練不上真正的太極功夫。其實道理並不深奧,太極拳是非常客觀的拳,他的道理建立在非常客觀的看待事物的基礎上,「無過不及」短短4個字,做到何其難,你要爭強你就過了,過了就不行,老過就練不上,就是這麼回事。還有一條,你老過,師傅不願教,別人不願理,你缺明師領路,你缺摯友扶持,盲人騎瞎馬怎麼上高山。當然,不及也不行,但是不及還會有人幫的,危害最大的是過。

九、貪多求全、以多為好的想法

太極拳界竟然有這樣的觀點,什麼是高手?陳楊吳武孫,各式太極拳都會就是高手, 有的習練者追求會很多套路,似乎各種太極拳套路都會打是一個很高的專業目標,曾見到有人為了這個目標非常刻苦的練習,甚至有很不錯的效果。但是這些人忽視了一個基本的道理——多不等於精,多了似乎不精是一定的。任何一式太極拳套路都不多,即便是聰明人有明師教,窮一生所有的精力,專門練拳也未必就能達到太極拳的高境界。實在不知道還有人能練成好多式功夫。看著這樣的習練者,興致勃勃演練著多種具有著重大缺陷的太極拳套路,我深深的敬佩他的精神,我非常可惜他的時間,如果專心練一個套路,成就會不知高過現在多少,哪怕你就練簡化太極拳。

 

* 河南東武太極拳研修院(總部)·經開館

聯繫方式:0371-86598789 / 13598876682

聯繫地址:鄭州市航海東路第二大街路口向南100米興華大廈11樓


∞∞∞∞∞∞∞∞∞∞∞∞∞∞∞∞

我快樂,因為我愛太極拳!

我健康,因為我練太極拳!

∞∞∞∞∞∞∞∞∞∞∞∞∞∞∞∞


相關焦點

  • 論太極拳與「太極操」
    二、「太極操」與太極拳的關係    l、主觀上練太極拳而練成太極操往往是練成太極拳的前奏,是過渡期。為什麼這麼說呢?是由於我們開始學練太極拳時往往達不到按照太極拳原理練,因為練太極拳要有一個學習的過程。
  • 【研究】論吳式太極拳的九大特點
    論吳式太極拳的九個特點.國際太極研究[J],2021,2(1):1-6.【按】吳式太極拳作為太極拳五大流派之一,以鬆柔、守靜、高壽而聞名,風格獨特,功效顯著,且神韻非凡。其結構嚴謹,理法兼備,意形並重,身心雙修,虛實清楚,特色鮮明,而深受國內外的廣泛歡迎。
  • 太極拳是如何打人的?怎樣練?
    接著就是一群人跟著練,沒練明白就出去跟人家打,用柔去克人家的剛,結果被人家打得鼻青臉腫,大罵太極拳不能實戰,純屬騙人。  那麼太極拳怎麼才能實戰呢?這就要深刻理解「陰在陽中取,陽在陰中求」這幾個字了。既然這幾個字是我們傳統理論的核心內容,那也一定是太極拳的核心內容。太極拳大家最熟悉的肯定是「剛柔」這兩個字,套用到理論裡面去就是剛是陽,柔是陰。
  • 學練太極拳,一般人學姿勢,聰明人都這樣學……
    打太極拳必知的規律 學任何東西都一樣,聰明人掌握規律,一般人學姿勢。學練太極拳,掌握規律非常重要。
  • 太極拳成中醫藥大學生「必修課」 留學生也要練Taichi
    馮金瑞老師指導外國學生太極拳練太極拳究竟什麼好處?據馮金瑞介紹,黃帝內經記載人體有「八虛」,剛好與太極理論相對應。所謂的八虛,「八」是指人體的八個關節,即兩肘、兩腋,兩髀、兩膕。太極拳的基本動作裡,沉肩墜肘、含胸拔背等,就能和這八個關節相聯繫,「例如腋下走的是肝經,兩肘走的是心經,髖關節走的是脾經。」
  • 楊家太極拳練法揭秘
    黃元秀老人1916年間,在杭州從田兆麟老師學習太極拳,他極力推廣中華武術,與葉大密老師、孫存周先生(孫祿堂之子)義結金蘭,亦玉成武林之雅事。黃元秀老人倡導建立浙江省國術館,擔任董事一職,分別向楊澄甫、楊少侯學習楊式大架太極拳、楊式小架太極拳,向劍仙李景林學習武當對手劍。期間陸續出版了《武當劍法大要》、《太極要義》《武術叢談》《楊家太極拳各藝要義 》等書。為武術界留下了極為寶貴的資料。
  • 太極拳握固內練之秘——神凝、鬆柔、調息
    太極拳練什麼?「外練筋骨皮,內練精氣神」,修煉精、氣、神三寶乃內練。神凝、鬆柔、調息則是達到內練之學習要秘。一、神凝:上懸神氣貫頂,管住口、耳、眼、鼻、舌。「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是太極拳理論家陳鑫特色強調的練內。《參同契》:「耳、目、口三寶,真人潛深淵,浮遊守規中」觀蜉遊雖微,也在道中。太極拳初學最難管住自己的,也就是眼、耳、口。
  • 世界第一健身品牌:太極拳
    誤區一,「太極拳是老人練的即老人拳」。由於人們親眼目睹社會上練太極者十有八九是中老年人,且眾多媒體刊登的圖片、文章均為中老年人打太極健身,估計有七成以上的人有此錯誤觀念,認為退休後慢慢學太極拳也不遲,年輕時往往易與太極拳失之交臂,錯失良機,這與太極拳極高的知名度、美譽度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造成了健身品牌資源的極大浪費。
  • 太極拳就是練氣功的拳術,毋庸置疑
    編者在上篇《練太極拳,是在練內氣功嗎》一文中,把修煉太極拳的行氣運氣規則方法與內養功也就是養氣功兩者作了比較,編者認為練太極拳之內氣與練習內養功之內氣,其練習的結果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兩者都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都能夠防病治病,都具有健康身體,益壽延年的效果,很明確地指出了,練太極拳其實也是在內氣功
  • 世界第一健身品牌-太極拳
    筆者認為,警鐘已敲響,我們要保持太極拳「世界第一健身品牌」的優勢,一定要加速中國太極拳產業化進程,只有太極拳產業化取得成功才能真正為太極拳自身的繼承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只有太極拳產業化取得成功,太極拳才能真正變為生產力,太極拳產業也將成為我國文化產業探索和發展的一個新的突破口。
  • 太極拳:世界第一健身品牌
    目前,當務之急是做好必要的「觀念」準備,首先,應迅速啟動「太極拳品牌工程」,即讓「太極拳是世界第一健身品牌」這一理念在人群中迅速傳播,並促使人們普遍達成「共識」;其次,必須讓人們轉變觀念,儘快走出以下對太極拳認識的三大誤區:  誤區一,「太極拳是老人練的即老人拳」。
  • 練太極拳三大誤區,95%的人都搞錯了!弄不明白打再多拳也沒用
    目前,在我國乃至全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估計最少有3億多愛好者練習太極拳,且大多數人因練拳而受益。但是,很多人對太極拳有不同程度的誤解,特別是一些太極拳的圈外人士,他們對太極拳的誤解更深,這對我們推廣太極國粹起到了不小的阻礙作用,今將其扼要梳理,望眾太極愛好者有所啟發:誤區一,「太極拳是老人練的即老人拳」。
  • 楊露禪所學太極拳為何與陳溝太極拳差異很大
    太極宮另一側的王堡村九世祖王仲錦也是拜太極宮道人為師學十三勢拳及六合槍棍。 據李氏家譜、拳譜及王堡槍譜載:當時太極宮的老師有博公道長、董秉乾老道。可見,明末王堡、唐村、陳溝的十三勢,來自道門是無疑的。 那麼,十三勢與太極拳是否是二回事?陳溝的老拳譜對此有說明:「太極拳,一名十三勢,一名十三折」。
  • 練太極拳「三練三不練」 打出的拳更漂亮
    其二是指在周身放鬆的基礎上,虛領頂勁,氣歸丹田,沉入湧泉,達到上盤靈、中盤活、下盤穩,落地生根;不離丹田練太極,就是以心為主宰,開合出入皆在丹田;想發時由內向外開,想合時,由外向丹田合;想發時發於丹田,想收時皆收入丹田。「標」是指以練身體某個部位的力量和硬度及招法為主要目的的練習方法。馮志強先生強調:練意不練氣,練氣則滯,練力則斷,練意則通。太極拳是內功拳,內外兼修,以練內培元為主。
  • 孫氏太極拳簡化套路
    孫氏太極拳的特點是,進退相隨,舒展圓活,動作敏捷。練之如行雲流水,綿綿不斷,故又稱活步太極拳。為了推廣武術的傳統套路,我將孫氏太極拳進行了簡化改編。改編時,儘可能去掉原套路中一些重複的和難度較大的動作,但又使之毫不脫離原套路中的身、手、步法及動作承接轉換的規則,務期完整地保留孫氏太極拳的特點。改編後的孫氏太極學,由原來的九十八式,簡化為三十五式。
  • 太極拳練的水平怎麼樣?看這一個動作就知道了!
    前輩言云手在楊式拳中作用重要,不亞於攬雀尾,故拳路中先後重複演練三次(趟),每次(趟)重複雲手勢3—4個,共計有9-12個之多。所以三次(趟)重複,在於雲手勢不但有著其他拳勢難以替代的多種勁別和技擊作用,而且還有著檢驗太極拳演練水平的功效,今嘗試一一論述。
  • 從交誼舞到學練太極拳,都經歷了什麼?60歲老人:養心才是養生
    院區裡60歲的曹阿姨說:我從退休後跳了2年的交誼舞改成了學練太極拳,不是不喜歡交誼舞,而是現在這項活動有些變質了,讓人心浮躁,而不是靜心養生了。下面我們來看看曹阿姨都經歷了什麼?讓她從交誼舞改為學練太極拳的,也許會給人們帶來一些啟示吧,看別人的故事,思考自己的人生。
  • 太極拳學習與練習——「拆開來練」的探討
    外家拳和太極拳是完全不同性質的技能,吳老師能有今天的成就,除了吳老師凡事求認真(真理)的性格之外,必還有其它的有效門路。從以上說的故事中,拆開來練是吳老師奉行不渝的方式,也是經常要求我們的練習方式,更是鄭師爺門下之中已知以拆開來練來自我要求及要求學生的唯一傳人,可見拆開來練必是吳老師學習太極拳能夠成功的重要因素,那麼拆開來練究竟為什麼有這種效果?如果從西方教育心理學的觀點恰好可以獲得應證。
  • 只有這種人才有可能練好太極拳!
    理論上講,只要一個人各方面正常,都有可能練好太極拳,但實際中真正在太極拳方面有造詣的人寥寥無幾,說明太極拳並不是那麼好練,也不是人人都可以成為高手。什麼樣的人能練好太極拳呢?  2,尊師老師,善待同門每個習練太極拳的人都是跟著老師學的(自學成才的還從來沒有見過),中國素來有尊師重道的優良傳統。拜師學藝,自然也有同門。一個人如果不尊敬老師,不善待同門師兄弟,則說明其道德品質有問題。有很多人為了追求名利,不惜背棄師門,甚至弄虛作假,捏造事實,本來是跟A學的,為了抬高輩分,非要說自己是跟A的老師學的。也有人心胸狹窄,不屑與同門為伍,甚至視同門師兄弟為仇人。
  • 太極拳修煉的階段知多少
    太極拳修煉是分階段的,太極功夫也是分層次的。有人說練太極拳分五個層次,太多了,我就分三個階段,即一是打基礎階段,二是練出松沉階段,三是修煉出輕靈的階段。    《太極拳論》講:"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這說明太極拳功夫的修煉有三個階段,即著熟、懂勁、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