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苑|《十六歲的花季》重回螢屏

2021-01-09 上海徐匯

30年前,一部中國最早校園青春劇《十六歲的花季》在上海誕生,「白雪」「陳非兒」等一群花季少年給人留下了難忘印象。日前,修復版《十六歲的花季》重回螢屏,在東方影視頻道假日劇場播出,集數由原來的12集變為14集,這讓打造這部電視劇的編導富敏、張弘夫婦十分高興。這對伉儷還拍攝了《天夢》《窮街》《上海人在東京》《走過花季》等多部電視劇,多次榮獲飛天獎、金鷹獎。

作為兩位導演的老朋友,借著這部電視劇的重播,我又一次訪問了兩位老師。

「你以為這是故事,那麼你錯了。你以為這是生活,那麼我錯了。這是綜合成千上萬個十六歲的孩子的經歷編織的一曲歌、一首詩、一個夢。」

 

看過這部電視劇的人,對這段開場白應該十分熟悉。如此感性又富有詩意的話語,再也沒有在屏幕上出現過。上世紀90年代初,這部關於反映中學生校園題材的電視劇,火遍大江南北,令許多少男少女們為之痴迷,成為一代人永恆的記憶,影響了一代人的成長。富敏和張弘夫婦告訴我,其實這部電視劇是他們女兒張迎促成的。

「女兒小的時候,一放假就看《排球女將》,著迷於小鹿純子。」富敏說。有一天,女兒對媽媽說,「你和爸爸都做電視劇,能不能給我們中學生也拍一個電視劇,讓我們暑假的時候看?」

富敏和張弘覺得女兒的主意挺好,就答應了下來。可是真要走進中學生的生活,還真是不容易。於是兩人騎著自行車,背著食物,到學校去採訪,僅中學就到過三十多所。還把女兒的同學請到家裡來做採訪,由此積累了大量的素材。「於是我們有了創作《十六歲的花季》的靈感和欲望。」張弘還看到從新疆返滬子女們的艱苦生活,頗有感觸,後來將此融入到劇本創作中。關於中學生的「早戀」內容,張弘開了先河,但劇中用正確方式對中學生加以引導,引起很大反響。

《十六歲的花季》播出後,來自全國各地的信像雪片一樣地飛來。至今他們家裡還專門有個箱子保留了400多封觀眾的信,「拍了這部劇,感覺這輩子活得挺值得的。」

「就連《十六歲的花季》這個劇名,也是女兒起的。」富敏十分懷念已過早逝去的女兒,說,「『花季』的夢,永遠不敗。那群少年,永遠都是我們的孩子。我們每年春節都會聚幾次。」

 

面對時下並不景氣的青少年電視劇市場,兩位很清醒。富敏說:「現實是,青少年劇的商業價值沒有那麼大,拍攝周期又比較長,還有誰肯來投資?另一方面,現在能靜下心坐下寫劇本,能背著包啃著麵包去學校體驗生活的人就更少。這使原本困難的青少年電視劇創作更加困難。」所以,張弘呼籲:「國家有關部門應專項扶持少年兒童劇,鼓勵創作,在政策上給予一定的傾斜。詩人席慕蓉說,『十六歲的花只開一季』,但青少年需要精神食糧,才能開得更絢麗多彩。」

來源:徐匯報

作者:馬信芳

編輯:羅時珎

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微信

相關焦點

  • 修復版《十六歲的花季》重回螢屏,這些是你的青春和回憶嗎?
    修復版《十六歲的花季》重回螢屏,這些是你的青春和回憶嗎?這是綜合成千上萬個十六歲的孩子的經歷,編織的一曲歌、一首詩、一個夢。」30年來凡是看過《十六歲的花季》的觀眾都不會對每集開頭的這段念白感到陌生1990年,由中央電視臺、上海電視臺共同攝製,富敏、張弘執導,吉雪萍、池華瓊、楊曉寧、何威等主演的電視劇《十六歲的花季》首播。
  • 修復版《十六歲的花季》重回螢屏,這些是你的青春和回憶嗎?
    這是綜合成千上萬個十六歲的孩子的經歷,編織的一曲歌、一首詩、一個夢。」1990年,由中央電視臺、上海電視臺共同攝製,富敏、張弘執導,吉雪萍、池華瓊、楊曉寧、何威等主演的電視劇《十六歲的花季》首播。當年起意拍攝《十六歲的花季》是因為正處叛逆期的女兒每年寒暑假就愛看《排球女將》,問他們為什麼不拍一部中學生能在寒暑假看的劇。決定拍攝後,兩人就開始了素材收集工作,他們騎著自行車、背著食物,跑了幾十所學校採訪,還把女兒的同學請到家裡來做採訪,積累了大量的素材。
  • 時隔30年《十六歲的花季》重回熒幕,當年的他們現在如何
    時隔30年《十六歲的花季》重回熒幕,當年的他們現在如何 2020-08-23 10: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十六歲花季」,三十年後「重來」
    相信很多中年人都記得1990年播出的青春題材電視劇《十六歲的花季》,這部講述幾個十六歲少男少女高中校園生活的作品但現實中歐陽嚴嚴的扮演者楊曉寧還是比較坎坷的,拍完《十六歲的花季》後,他本想往影視方向發展,也接拍了幾部戲,可後來的一次遭遇,讓他對這個圈子徹底絕望了。楊曉寧如今在一家證券公司擔任交易部主管。為什麼「棄演從商」?他透露,演完《十六歲的花季》,他就辭去了銀行的工作去東北拍戲,在那兒病倒了,那部戲的製片主任為了趕進度,串通醫生說他的病已經好了。
  • 最早的青春校園劇《十六歲的花季》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電視螢屏上,經典的青春校園劇不算多。聊起印象深刻的青春校園劇,90後的記憶是《十八歲的天空》、80後難忘的是《十七歲不哭》,而70後最難忘的一定是《十六歲的花季》。這就是國內第一部青春校園劇《十六歲的花季》的主題歌。
  • "十六歲的花季"主創25年後再聚首 楊昆感慨多
    "十六歲的花季"主創25年後再聚首 楊昆感慨多2015年09月09日 11:08:17來源:新華娛樂    近日,演員楊昆在微博曬出一組照片,並配文「1990年,一部叫「十六歲的花季」的電視劇,我們結緣並相親相愛了25年。」
  • 一代人的青春戀歌:《十六歲的花季》
    好有電影的感覺啊)1990年的時候,我十三歲。但當時就被《十六歲的花季》迷住了。包括童老師、包括白雪、包括韓小樂、包括陳菲兒……《十六歲的花季》之後,國內出了一系列的校園影視劇,《萬歲,高三二2班》《校園先鋒》《花季·雨季》《第三軍團》《男生賈裡》等,其實也都各有特色,有些我還真是很喜歡看的。但無可爭議的是,這些作品都沒有企及《十六歲的花季》的高人氣和藝術成就。
  • 修復版《十六歲的花季》將重播
    30年前,一部上海出品的《十六歲的花季》,讓「花季」一詞成為十五六歲青少年的專屬代名詞,影響了幾代人的青春回憶。在上海電視藝術家協會和SMG影視劇中心共同編排下,8月22日起經SMG版權資產中心修復後的《十六歲的花季》將在東方影視頻道假日劇場進行重播。
  • 修復版《十六歲的花季》將重播
    30年前,一部上海出品的《十六歲的花季》,讓「花季」一詞成為十五六歲青少年的專屬代名詞,影響了幾代人的青春回憶。在上海電視藝術家協會和SMG影視劇中心共同編排下,8月22日起經SMG版權資產中心修復後的《十六歲的花季》將在東方影視頻道假日劇場進行重播。
  • 時隔30年《十六歲的花季》重回熒幕!引發70、80後集體記憶
    相信許多人都會選擇《十六歲的花季》。1990年,由中央電視臺、上海電視臺共同攝製,富敏、張弘執導,吉雪萍、池華瓊、楊曉寧、何威等主演的電視劇《十六歲的花季》首播。該劇講述了上世紀80年代末,上海一所中學裡白雪、陳非兒、歐陽嚴嚴和韓小樂等十六歲的少男少女的青春故事。
  • 時隔30年《十六歲的花季》重回熒幕!引發70、80後集體記憶
    相信許多人都會選擇《十六歲的花季》。這是綜合成千上萬個十六歲的孩子的經歷,編織的一曲歌、一首詩、一個夢。」30年來,凡是看過《十六歲的花季》的觀眾,都不會對每集開頭的這段念白感到陌生。經過高畫質化格式轉換等技術處理,修復後的《十六歲的花季》於本周末登錄東方影視頻道,與長大了的觀眾見面了!
  • 想當年|《十六歲的花季》:逝去的不僅是青春
    這是綜合成千上萬個十六歲的孩子的經歷編織的一曲歌、一首詩、一個夢。」凡是觀賞過《十六歲的花季》的朋友,都不會對這段出現在每一集開頭的念白感到陌生。如此感性又富有詩意的話語,再也沒有在熒幕上出現過。只是,當年坐在電視機前的觀眾裡,又有誰會想到這一點呢?
  • 三十年前的導演闡述,為你揭開《十六歲的花季》的創作細節
    》在螢屏亮相,轟動一時白雪、歐陽嚴嚴、陳非兒、原野和韓小樂……這些恣意飛揚的少年面孔和他們身上的故事成為許許多多人無法抹去的青春記憶30年後的這個夏天高清修復版《十六歲的花季》在上海電視藝術家協會和SMG
  • 1990年3月6日電視劇《十六歲的花季》首播
    每當這段熟悉的開場白響起,「白雪、歐陽、陳非兒、韓小樂」這些青春陽光的螢屏形象,那花季般的歲月仿佛又出現在眼前。這部由上海電視臺和中央電視臺合拍的電視劇是當時國內最長的一部青少年題材作品,共有十二集。故事以一所上海重點中學為背景,生動細緻地描繪了八十年代學生色彩斑斕的生活。該片由張弘、富敏夫婦共同執導。在拍攝《十六歲的花季》前,他們的製作班底已經拍攝過眾多引起社會強烈反響的作品,如《窗臺上的腳印》、《窮街》等。
  • 修復版《十六歲的花季》將播,這部劇的名字原來是她取的
    這是綜合成千上萬個十六歲的孩子的經歷編織的一曲歌、一首詩、一個夢。」30年前,由中央電視臺影視部、上海電視臺聯合拍攝電視劇《十六歲的花季》一夜間俘獲了螢屏前一大批莘莘學子,也成為無數人青春回憶中無法抹去的一段印記。白雪、陳非兒、原野、歐陽嚴嚴和韓小樂等這些恣意飛揚的少男少女,讓所有人都從中看到自己飛逝的花季。
  • 修復版《十六歲的花季》將播,這部劇的名字原來是她取的
    這是綜合成千上萬個十六歲的孩子的經歷編織的一曲歌、一首詩、一個夢。」 30年前,由中央電視臺影視部、上海電視臺聯合拍攝電視劇《十六歲的花季》一夜間俘獲了螢屏前一大批莘莘學子,也成為無數人青春回憶中無法抹去的一段印記。 白雪、陳非兒、原野、歐陽嚴嚴和韓小樂等這些恣意飛揚的少男少女,讓所有人都從中看到自己飛逝的花季。
  • 花季不敗!修復版《十六歲的花季》即將播出,主創30年後再聚首
    30年前,一部上海出品的《十六歲的花季》,讓「花季」一詞成為十五六歲青少年的專屬代名詞,影響了幾代人對青春的回憶。張弘和富敏夫婦,既是《十六歲的花季》編劇也是導演。當年起意拍攝《十六歲的花季》是因為正處叛逆期的女兒每年寒暑假就愛看《排球女將》,問他們為什麼不拍一部中學生能在寒暑假看的劇。決定拍攝後,兩人就開始了素材收集工作,他們騎著自行車、背著食物,跑了幾十個學校採訪,還把女兒的同學請到家裡來做採訪,積累了大量的素材。
  • 花季不敗!修復版《十六歲的花季》即將播出,主創30年後再聚首
    30年前,一部上海出品的《十六歲的花季》,讓「花季」一詞成為十五六歲青少年的專屬代名詞,影響了幾代人對青春的回憶。上海電視藝術家協會和SMG影視劇中心共同編排的《十六歲花季》,該劇經SMG版權資產中心精心修復後,將於8月22日起,在東方影視頻道假日劇場播出。
  • 三十年前的導演闡述,為你揭開《十六歲的花季》的創作細節▸講述...
    原創 富敏 張弘 上海文聯30年前的1990年中央電視臺影視部、上海電視臺聯合拍攝的都市青春劇《十六歲的花季》在螢屏亮相,轟動一時白雪、歐陽嚴嚴、陳非兒、原野和韓小樂……這些恣意飛揚的少年面孔和他們身上的故事成為許許多多人無法抹去的青春記憶《十六歲的花季》片頭曲起首旁白相信很多人張口能背30年後的這個夏天高清修復版《十六歲的花季》在上海電視藝術家協會
  • 28年前「青春校園偶像劇」鼻祖《十六歲的花季》曾火爆螢屏!如今演員境遇現狀大不同!
    當時《十六歲的花季》播出之後,大受歡迎,簡直可以用萬人空巷來形容!不但成為當時人們熱議的話題,全國各地報刊更是發表近百篇消息!此後,幾乎每年的寒、暑假該劇都在全國各電視臺重播!其中作為主演之一,曾扮演「陳菲兒」的池華瓊,今年已經43歲,當時拍攝《十六歲的花季》時,池華瓊只有14歲!之後,年少成名的池華瓊陸續拍攝了不少作品!其中《承諾》《孽債》《劉胡蘭》等都非常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