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冬至,祝大家冬至快樂!
從今天開始,意味著已經進入「數九天」,這是最危險的時節,也是最容易吸收外來營養的時機。
為什麼是最危險的時節?
古人說:一二九不出手,三四九冰上走。從冬至到1月26日,是一年中最冷的36天,這個時候的人體防禦能力降到最低,心血管疾病、骨關節疾病、腸胃疾病最容易在這段時間內暴發。
我們的血管到了冬天,會像遇冷的水管一樣,變得特別脆弱。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數據顯示,我國冬季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比夏季高出四成。
原本就有骨關節炎的人群,關節對溫度和溼度都更加敏感,寒溼的天氣會加重骨關節病情。
冬天人的代謝會降低,腸胃蠕動相對較慢,食物生、冷、硬都會讓腸胃負擔過重,引發不適。
所以,冬季得特別注意照顧我們的身體。
為什麼是最容易吸收外來營養的時節?
中醫認為「冬至一陽生」「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意思就是,冬至是陰氣極盛而陽氣始生的轉折點,這個時候人體最容易吸收外來的營養,發揮滋補的功效。民間甚至有「今冬進補,明年打虎」的說法。
冬令進補的最佳時間是冬至後的「一九」到「三九」期間,也就是從12月22日到1月17日,一共3個9天。
三類人尤其需要進補
1、陽氣虛弱的人群
主要表現為畏寒怕冷,經常手腳冰涼,小便清長,夜尿頻繁,大便稀溏,食慾不佳、舌體胖大,舌邊有齒痕。
2、年老體弱人群
身患慢性疾病者,要祛邪與扶正相結合,就是在進補的同時,兼顧治療所患的慢性病,這樣經過一個冬天的進補與治療,不但疾病可以得到控制,而且亦能增強體質。
3、易在冬季或夏季發病的病人
比如老慢支、凍瘡、關節炎等容易在冬天發病,瘡瘍等易在夏天發作,患有這些季節性疾病的人群,在冬天進補能把身體調養到最佳狀態,在季節變化時疾病不易發病。
冬季進補小貼士
1、吃雞
民間一直有「進九吃雞」的說法。
雞肉性微溫,偏向於性平,適合的人群比較廣泛。雞肉湯富含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可以提高生理機能、延緩衰老、強筋健骨,預防寒涼。建議要湯肉一起吃。
3、吃蘿蔔牛腩
冬季吃蘿蔔,賽過吃人參。而白蘿蔔的絕佳搭檔是滋養脾胃的牛肉,一個性寒一個性溫,兩者一起食用正好能達到寒溫中和的效果。食神遍地的廣州,最鍾愛這道菜。
3、喝當歸羊肉湯
中醫理論認為,冬季在五臟六腑中對應腎臟,而腎臟又主封藏,是收納陽氣的關鍵,因此在數九天,補腎陽非常重要。
對一般人來說,溫補腎陽主要通過藥膳方式,而「當歸羊肉湯」就能很好地補氣補血助陽。
擦擦口水後,說說運動。
「冬天走一走,疾病全沒有;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這是前人留給我們的保健經驗。走路是一種很好的運動,使氣血運行,經絡疏通。堅持冬季走路鍛鍊的人,可大大減少貧血、感冒、扁桃體炎、氣管炎和肺炎等疾病的發生率。
最後有一個小建議:不要過度運動,也不要平躺不動,適量運動就可。
編輯:陳鬱
排版:劉衡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