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到,怎麼安全度過最危險的「數九天」?提醒:3類人不妨進補

2020-12-23 家庭醫生在線網

今天是冬至,祝大家冬至快樂!

從今天開始,意味著已經進入「數九天」,這是最危險的時節,也是最容易吸收外來營養的時機。

為什麼是最危險的時節?

古人說:一二九不出手,三四九冰上走。從冬至到1月26日,是一年中最冷的36天,這個時候的人體防禦能力降到最低,心血管疾病、骨關節疾病、腸胃疾病最容易在這段時間內暴發。

我們的血管到了冬天,會像遇冷的水管一樣,變得特別脆弱。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數據顯示,我國冬季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比夏季高出四成。

原本就有骨關節炎的人群,關節對溫度和溼度都更加敏感,寒溼的天氣會加重骨關節病情。

冬天人的代謝會降低,腸胃蠕動相對較慢,食物生、冷、硬都會讓腸胃負擔過重,引發不適。

所以,冬季得特別注意照顧我們的身體。

為什麼是最容易吸收外來營養的時節?

中醫認為「冬至一陽生」「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意思就是,冬至是陰氣極盛而陽氣始生的轉折點,這個時候人體最容易吸收外來的營養,發揮滋補的功效。民間甚至有「今冬進補,明年打虎」的說法。

冬令進補的最佳時間是冬至後的「一九」到「三九」期間,也就是從12月22日到1月17日,一共3個9天。

三類人尤其需要進補

1、陽氣虛弱的人群

主要表現為畏寒怕冷,經常手腳冰涼,小便清長,夜尿頻繁,大便稀溏,食慾不佳、舌體胖大,舌邊有齒痕。

2、年老體弱人群

身患慢性疾病者,要祛邪與扶正相結合,就是在進補的同時,兼顧治療所患的慢性病,這樣經過一個冬天的進補與治療,不但疾病可以得到控制,而且亦能增強體質。

3、易在冬季或夏季發病的病人

比如老慢支、凍瘡、關節炎等容易在冬天發病,瘡瘍等易在夏天發作,患有這些季節性疾病的人群,在冬天進補能把身體調養到最佳狀態,在季節變化時疾病不易發病。

冬季進補小貼士

1、吃雞

民間一直有「進九吃雞」的說法。

雞肉性微溫,偏向於性平,適合的人群比較廣泛。雞肉湯富含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可以提高生理機能、延緩衰老、強筋健骨,預防寒涼。建議要湯肉一起吃。

3、吃蘿蔔牛腩

冬季吃蘿蔔,賽過吃人參。而白蘿蔔的絕佳搭檔是滋養脾胃的牛肉,一個性寒一個性溫,兩者一起食用正好能達到寒溫中和的效果。食神遍地的廣州,最鍾愛這道菜。

3、喝當歸羊肉湯

中醫理論認為,冬季在五臟六腑中對應腎臟,而腎臟又主封藏,是收納陽氣的關鍵,因此在數九天,補腎陽非常重要。

對一般人來說,溫補腎陽主要通過藥膳方式,而「當歸羊肉湯」就能很好地補氣補血助陽。

擦擦口水後,說說運動。

「冬天走一走,疾病全沒有;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這是前人留給我們的保健經驗。走路是一種很好的運動,使氣血運行,經絡疏通。堅持冬季走路鍛鍊的人,可大大減少貧血、感冒、扁桃體炎、氣管炎和肺炎等疾病的發生率。

最後有一個小建議:不要過度運動,也不要平躺不動,適量運動就可。

編輯:陳鬱

排版:劉衡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冬至丨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
    冬至節氣 知多少2020 WINTER時至冬至,標誌著即將進入寒冷時節,民間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民諺:「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冬至日是「數九」的第一天。關於「數九」,民間傳的歌謠是這樣說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 今日冬至!數九第一天
    數九第一天 2020-12-21 16: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日冬至,數九從什麼時候開始呢?是冬至數九還是「逢壬」數九?
    導讀:節日冬至,數九從什麼時候開始呢?是冬至數九還是「逢壬」數九?今天是傳統節日冬至,這一天被譽為是:冬至大如年。北方地區今天的習俗當然是吃餃子。各式各樣的餃子擺上了餐桌,成為冬至必不可少的美食。冬至吃餃子由來已久,村裡老人在冬至會經常的念叨,冬至一定要吃餃子,不吃餃子的話就會把耳朵凍掉。但很多人冬至其實並不吃餃子,但也沒有看到誰的耳朵被凍掉,這也是一種民間說法而已。只不過餃子的模樣跟耳朵確實很像,所以吃餃子保護耳朵的說法,就成為了一種習俗。冬至之後就開始了數九寒天的季節。
  • 冬至|今起「數九」,別忘了用《九九消寒圖》
    黑夜最長白晝最短所以這一天被叫做:日短至。它在「大雪」和「小寒」之間又叫數九、冬節、長至節、亞歲從這一天開始每九天是一個「九」一直到「九九」一共八十一天於是冬至一到數九寒冬就算正式開始了「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到此時
  • 冬至數九天更寒!
    冬至一到,冬天就開啟了數九寒天!進入冬至後,天氣就進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階段,從冬至第一天,就進九了。即憤被稱的三九年寒開始了! 而被稱之為「數九」的說法又是如何呢?2020年1月9日—1月17日四九:2020年1月18日—1月26日五九:2020年1月27日—2月4日六九:2020年2月5日—2月13日七九:2020年2月14日—2月22日八九:2020年2月23日—3月
  • 冬至進補,中醫專家推薦這「三寶」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古人說「氣始於冬至」,冬至之後,白晝一天比一天長,所以古人認為,冬至是陰陽轉換之時,也是陽氣開始回升的時節,大地萬物生命由衰轉盛、由靜轉動,人體內也是「陰極陽生」,此時最容易吸收外來的營養。「正所謂『冬藏』,這是人們養精蓄銳、儲藏能量的最佳時間,所以冬至是進補的最好時機。」
  • 21日冬至,數九開始,不出手的「一九」晴冷相伴
    揚子晚報網12月20日訊(記者 於丹丹)如果說大雪節氣是代表著天氣會越來越冷、入冬後初雪臨近的話,那冬至就意味著寒冬真的來了。21日午18時02分,今年的冬至節氣正式到來了。從這一天起,民間俗稱的「進九」開始,市民們也可以看著日曆「數九」了。
  • 今日冬至,數九從今天開始嗎?為何有「冬至逢壬才數九」的說法?
    今天是冬至節氣,冬至又被稱為日短至、亞歲等,這是因為在冬至這一天,是北半球白天時間最短、夜晚時間最長的一天,在古代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儘管立冬節氣代表著冬季的開始,但是寒冬卻是從冬至節氣開始。因為冬至節氣代表著寒冷冬天開始的意思,所以在民間還有用「數九」來計算寒天的說法。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句童謠「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 【科普周周講】今日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
    冬至以後,隨著地球在繞日軌道上運行,陽光直射地帶便逐漸北移,使北半球白天漸增長,夜晚逐漸縮短。冬至日太陽高度最低,日照時間最短,地面吸收的熱量比散失的熱量多,冬至後便開始「數九」,每九天為一個「九」。到「三九」前後,地面積蓄的熱量最少,天氣也最冷,所以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 冬至,全年最短的一天該怎麼過?
    冬至,全年最短的一天該怎麼過?自冬至開始我們正式進入「數九」天正所謂: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冬至期間您需注意1、居民家庭燃氣爆炸火災事故時有發生,要引起高度重視,加強對燃氣管線、用具的檢查維修,防止燃氣意外洩漏引發火災事故。2、發現燃氣洩漏,要迅速關閉燃氣閥門,並敞開門窗通風。嚴禁觸動電器開關和使用明火,應到室外安全區域撥打報警電話,疏散周邊人員。
  • 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明日冬至,又是一年數九與寫九消寒的開始
    所以希望一開始數九最好就能冷下去,否則拖拖拉拉的雨雪,可能會一直延續到九九。第二種方式是冬至節氣的次日開始數九。宋代《歲時雜記》的記載:鄙俗,自冬至之次日數九,凡九九八十一日。裡巷多作九九詞,又云:九盡寒盡矣。
  • 今年啥時候是冬至和數九?按照農村的說法,2021年是盲春年?
    導讀:今年啥時候是冬至和數九?按照農村的說法,2021年是盲春年? 隨著大雪節氣的來到,冬至的腳步也就越來越近了,冬至是全年日照最短的一天,也是氣溫降低到最低點的開端。在冬至這一天,北方地區的習俗就是吃餃子。老人會跟孩子說,這一天如果你要不吃餃子,耳朵就會被凍掉。
  • 今年最冷的日子在什麼時間?冬至數九還是逢壬日數九,農民這樣說
    明天就是12月21日,農曆的冬月初七,為傳統的冬至節。今年的冬至比較特殊,因為恰逢了雙春鼠年,再加上屆時會出現木星和土星的重合,特別值得期待。人們對冬至的期待,不僅僅將其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更重要的是,在農村已演化成傳統的節日,祭祖團聚,十月系冬,充溢著滿滿的人文關懷。冬至時晝短夜長,達到全年的頂峰,但同時陰盛而轉衰,陽氣漸生,春天也一步步走來。
  • 冬至到「數九寒天」正式開啟 宜早睡晚起合理進補
    12月21日進入冬至節氣,這一天是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也意味著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來臨,「數九寒天」正式開啟。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氣候大不同,北方地區多流傳這樣的數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久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 明日冬至開始「數九」,冷空氣暫時停歇「一九」初期有點暖
    本周伊始受較強冷空氣影響遼寧天氣進入冰凍模式還沒開始數九就提前體驗了「三九」天的寒冷在冷暖空氣的博弈中本周末冷空氣暫時停歇在這段冷空氣的「空窗期」裡暖空氣迴轉氣溫呈現穩步回升的態勢同時,陽光繼續「控場」天氣預報明天進入冬至
  • 冬至,宜進補
    冬至,宜進補 2020-12-21 09: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年冬至什麼時候到來?數九從什麼時候開始?今年是雙春年嗎?
    而大雪節氣過後,冬至也將接踵而至。那麼冬至什麼氣候到來?人們開始的數九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日照數九冬至天,清霜風高未辭歲。又是一個平衡日,子線從南向北回。」一首鬼谷子的《冬至》把冬至這天的天氣變化表現得淋漓盡致。今年的冬至到來是2020年的12月21日,也就是農曆十一月初七。
  • 今日冬至 | 願你三冬暖
    自冬至開始我們正式進入「數九」天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各地有不同版本的「九九歌」但都生動形象地記錄著冬至到來年春分的物候變化「數九」總要先數到最冷的日子再開始回暖其實,這白雪皚皚的天地間正厚積著生命的力量凜冽的寒冬
  • 後天冬至,這3白2黃1紅要多吃,數九寒天溫潤冬燥,安全過寒冬
    這幾天翻看天氣預報,氣溫驟降程度很大,直逼歷年最冷的冰點溫度,這才恍然大悟,這馬上就要進入冬至了。冬至,是我國重要的節氣,意思是真正的寒冷冬天來了,冬至過後,就要進入嚴格意義上的數九寒天。俗話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 「冬至」,各地農俗解讀、農事動態和提醒
    #日南至極,日短之至,白天最短,夜晚最長,數九之始,漫天飛雪,踏雪尋梅,山意衝寒,陽氣始生……今年12月21日冬至(常年為21~23日),是指太陽到達黃經270(冬至點)時,北半球白晝最短,開始進入「數九」寒冷天,即人們常說的「進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