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有這樣一個段子,說的是情侶在戀愛期間,女孩幾乎都會問男朋友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我和你媽媽同時掉進了水裡,你會先救誰?」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如果回答先救女朋友,就意味著不孝;如果先救媽媽,那女朋友估計也會跑了。
這個問題在西方人眼裡不是一個問題,因為西方人傾向婚姻家庭是最重要,那麼配偶就是第一人倫關係,即先救女朋友。可在東方,則偏向血親家族是社會的主要單位,那麼血親就是第一人倫關係,即先救母親。無獨有偶,女孩也可能會面臨這樣一個問題,「丈夫和父親必須死一個,怎麼選?」
春秋時期,祭仲的女兒雍姬就面臨著上面這個問題,可她的母親回答得非常睿智,結果還出現了一個成語,「人盡可夫」。《左傳桓公十五年》詳細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祭仲專,鄭伯患之,使其婿雍糾殺之。將享諸郊。雍姬知之,謂其母曰:『父與夫孰親?』其母曰:『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遂告祭仲曰:『雍氏舍其室而將享子於郊,吾惑之,以告。』祭仲殺雍糾,屍諸周氏之汪。公載以出,曰:『謀及婦人,宜其死也。』夏,厲公出奔蔡。」
意思是說,鄭厲公想除掉祭仲,於是私下指使祭仲的女婿雍糾,結果被雍姬知道。此時雍姬面臨著一個選擇,是立即向父親告密,還是站在丈夫這一邊。雍姬很是為難,於是他請教母親,「父親和丈夫誰更重要?」母親回答的很乾脆,「人人都可以成為你的丈夫,但是父親只有一個,你明白該怎麼做了吧?」
雍姬立即向父親告密,結果祭仲就殺掉了雍糾,鄭厲公則帶著雍糾的屍體逃走了,還留下了一句話,「絕密大事被女人獲知,你雍糾死得活該。」丈夫死後,雍姬心態如何,她的後半生是如何度過的,史書上沒有記載。然而,雍姬選擇犧牲丈夫的舉動,也讓她頗受爭議。
不過,從孝道的角度來看,雍姬確實是一個大孝女。比如宋朝人就稱讚雍姬「可憐姬告母,父孰與夫親?能置此一問,未為愚婦人。」中國傳統文化裡,女性一旦出嫁後,就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要求夫唱婦隨。
史書《儀禮·喪服》就對女性有「三從」的要求,「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故父者,子之天也。夫者,妻之天也。婦人不貳斬者,猶曰不貳天也,婦人不能貳尊也。」無論如何,雍姬在兩千年前就做出了一個選擇,這個勇氣還是值得稱讚的。
參考資料:《儀禮·喪服》、《左傳桓公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