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我國男性一直被一個問題困擾,那就是母親和女友同時掉進水裡,你會先救誰?
這是曹禺在《原野》中的一句話,想必他也不會想到,這句話涉及範圍這麼廣,惹來廣大男性的痛恨。
其實,這種選擇題在古代就曾出現過,女子要在父親和丈夫兩者之間做選擇,做出選擇後卻遭到謾罵,甚至因為這一舉動誕生一詞語。
事情發生在春秋時期,鄭國當時有一位文韜武略異常出眾的大臣,名為蔡仲。
鄭厲公在蔡仲的輔佐下,完成了一番霸業,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
自古以來素有伴君如伴虎的例子,雖然鄭厲公是被蔡仲扶持上王位,但卻因為他權傾朝野,登基後害怕他威脅自己的地位,從而對他心存忌憚。
鄭厲公心中早就有所盤算,暗中也已經剷除了一些蔡仲的勢力,但想把他拉下馬,還差一個罪名。
奈何蔡仲謹小慎微,一貫規矩辦事,鄭厲公也拿他沒有辦法。
好在蔡仲有一個女婿雍糾,他早就看嶽父不順眼,對他平日的處事風格很抗拒,有意想跟鄭厲公聯手,意圖剷除蔡仲。
幾番試探下來,兩人一拍即合,當即策劃出了刺殺蔡仲的計劃。
雖然對嶽父不滿,但雍糾還是很愛妻子雍姬的,回家後竟然把這件事全盤託出。
雍姬聽後瞬間傻眼,立馬陷入糾結之中,如果告訴父親,丈夫必然會遭到父親責罰。但如果聽之任之,那麼就有可能失去父親。
不得已,雍姬跑到母親房間,試探母親會做出何種決定。
她並沒有告知具體情況,只是詢問母親,如果父親和丈夫必須死一個,那麼應該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對此母親給出解答,直言:「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
大概意思就是人人都能成為丈夫,但是父親卻只有一個,這兩者又怎能相提並論?
知道母親的選擇後,雍姬心中有了答案,為了不耽誤時間,火速找到父親,將刺殺一事告知。
父親聽後震驚不已,立馬找來手下前去打探,事情真相果真如此,鄭厲公果然聯合雍糾為自己設了一個局。
和設想的一樣,蔡仲果然將雍糾殺死了,而鄭厲公聽後怒不可及,大罵雍糾愚蠢,居然將這麼大的事情告知妻子。
雖然丈夫去世,但是父親卻因此得救,後世更是稱雍姬為孝女,可見當時宗族觀念有多深入人心。
正是因為這個故事,意外創造出一個成語「人盡可夫」,到現在依然被很多人使用。
這個故事記載於《左傳·桓公十五年》,史料中並沒有記載雍姬後面的結局,只一句「孝女」將其終結。
但從「人盡可夫」這個成語中就能了解到,她必定遭到了很多人痛罵,這個詞在現今的解釋視為貶義。
閱讀延伸:人盡可夫本意為女子未出嫁時,人人都可以成為丈夫,但是父親,跟自己有血緣關係,世上只有一人,不能與夫相比。
現在為貶義,形容生活作風不檢點的女子,可以和所有的男人有關係,所有人都能成為自己的丈夫。
其實這件事情,有很好的解決方法,既然兩者都是自己的親人,最好的結局就是誰都不要出事。
女子可以先開導自己的丈夫,解決她與父親之間的矛盾,一家人同心協力,共度如今的難關。
但是她並沒有這麼做,做出了令人心寒的選擇,辜負了丈夫對自己的信任,以至於被後人痛罵千年。
不管如何,這都已經成為歷史,他們之間的恩怨也已經隨著時間慢慢流逝。
我們應該感謝他們,如果沒有古人們的智慧與事跡,如何有這麼多詞語出現,供後人使用呢?
如果是你,你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歡迎留言討論!
參考資料:
《左傳·桓公十五年》
《史記》
本文聲明:以上圖片均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以上文字均為作者原創,抄襲將追究責任,望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