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機構已達139家《長沙醫療美容機構名錄》發布

2021-01-11 華聲在線

長沙醫療美容協會會長肖徵剛接受華聲在線記者採訪

華聲在線7月25日訊(記者 龐琦 戴仲輝)為淨化醫美市場生態,規範行業發展秩序,今日下午,長沙醫療美容協會公開首發《長沙市醫療美容機構名錄》,同時發布《三個行業公約》。據了解,此次活動是今年1月長沙醫療美容協會成立以來,行業機構首次聯合發聲。

高速增長 :

長沙合法醫美機構已達139家 市場規模破34億

近年來,我國醫療美容行業發展迅猛,2015年市場規模為870億元,2016年為1250億元,2017年突破1800億,預計2018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2450億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30.99%。作為朝陽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據長沙醫美協會會長肖徵剛介紹,截至2018年6月,長沙市持合法有效證件的醫美機構共有139家,其中醫療美容醫院共十家(雅美、愛思特、美萊、亞韓、半島、藝星、華韓華美、瑞瀾萬象美域院、瑞瀾瀏陽院、麗都),醫療美容門診部107家、醫療美容診所22家;從業人員總數約6000人,醫美行業醫護人員總數約2500人;2017年度產值約34億元人民幣。

長沙醫療美容行業機構首次聯合發聲。

監管加碼:

發布《名錄》 助推「行業公約」落地生根

近年來,醫美行業亂象叢生,為規範市場,2017年6月,國家衛計委等7部門聯合部署嚴厲打擊非法醫療美容專項行動。跟隨國家的步伐,2018年1月20日,長沙市醫療美容協會正式成立。截至6月,協會共吸納112家醫美機構入會,行業覆蓋率達90%。

今天會上發布的《長沙市醫療美容機構名錄》,首次對長沙主要正規機構進行展示;與會機構代表齊聲宣讀《聯合抵制非法醫療美容公約》、《聯合打擊醫鬧行為公約》、《會員機構用人公約》等三項公約;長沙醫美從業人員通過視頻以及集體籤名的形式,展示聯合抵制非法醫美、打擊醫鬧,打造健康、陽光、安全、規範醫美的決心。

與此同時,長沙醫療美容協會還將切實加強醫療美容科普宣傳,提升消費者辨別能力,引導公眾理性認知,聯合媒體加大行業信息披露力度,讓「行業公約」真正在湖南落地生根。

參會嘉賓在《三個行業公約》捲軸上簽名。

提純生態:

打建並舉 重建醫美行業規則

長沙市衛生與計劃委員會副主任厲衛東強調,會員單位要堅守「五不三確保」原則,即:不能觸碰法律、不能草菅人命、不能破壞環境、不能見利忘義、不能違背良心、確保辦院方向正確、確保依法依規執業、確保醫療秩序井然。

據悉,除了公示《長沙市醫療美容機構名錄》,制定《聯合抵制非法醫療美容公約》、《聯合打擊醫鬧行為公約》、《會員機構用人公約》三大公約,長沙醫療美容協會還創新了監督方式,包括建立通報機制和舉報渠道,與執法部門保持常態化溝通,移交非法醫療線索,建立醫鬧黑名單、不良從業人員黑名單,通過信息互通,維護消費者和正規醫美機構的合法權益。

湖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稽查局隊長韋力表示,嚴打非法醫療美容的高壓態勢將繼續保持,希望能通過政企聯手、信息共享、及時移送等機制的建立,為廣大求美者築起安全防線。

肖徵剛在接受華聲在線記者採訪時表示,長沙醫療美容協會的成立搭建起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橋梁紐帶,是實現政企聯合、打建並舉、健全長效溝通機制的一個重要舉措,此舉不僅能進一步規範市場亂象,也將減少市場惡性競爭。

會員單位代表宣誓。

整合資源 :

打造中南地區醫美產業新高地

長沙擁有以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湖南中醫藥大學為代表的科研機構,以湘雅醫院整形美容中心、湖南省人民醫院整形醫療美容科為代表的眾多公立醫院,以及139家民營醫美機構,人才、機構、市場、資金等在長沙聚集,發展醫美產業,長沙頗具優勢。

有業內人士表示,長沙醫美產業集群已開始萌芽,通過協會整合資源,布局醫美產業集群,長沙將成為中南部領先醫學美容消費的城市。

「為整合內部資源,加強交流,提升行業整體技術水平,長沙醫療整形協會積極組織會員單位『走出去』參與各類高峰論壇,並與『中國醫師協會鼻整形專業委員會』聯合承辦 『規範化操作專家講習團』等活動,為會員提供一個交流、合作、資源共享的平臺。」肖徵剛告訴記者,「為切實維護會員合法權益,應對各種幹擾機構發展的因素,我們將主動傾聽機構心聲,了解行業實況,為會員提供法律諮詢培訓等援助,與媒體建立溝通機制,共同營造規範化、健康化的醫美新局面。」

溫馨提示:

如果您在醫美消費過程中遇到非法醫療等行為,可撥打長沙市醫療美容協會投訴,您也可以登錄華聲在線《湘問·投訴直通車》欄目(https://ts.voc.com.cn)發帖投訴,我們將聯合協會及相關職能部門維護您的合法權益。

相關焦點

  • 瑞昌僅一家醫療美容機構獲批 卻有多家美容院宣稱可做醫美
    瑞昌市衛生計生綜合監督執法局(以下簡稱衛計執法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當地只有 1 家醫療美容機構通過了審批,確實有不少美容院打擦邊球,宣稱可以開展醫療美容,也因此引發了糾紛。接下來,該局將展開調查,加大執法力度。
  • 我市醫療美容機構專項整治取得初步成效
    為進一步規範醫療美容服務質量,保障醫療安全,我市開展了為期一年的醫療美容專項監督整治活動。為確保專項整治取得實效,市衛生執法監督所舉辦了全市醫療美容機構培訓班,向醫學美容從業者普及防控院內感染、消毒隔離、醫療廢物處理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知識。
  • 長沙一童星培訓機構收錢後人去樓空 曾被列為異常經營名錄
    (原標題:長沙一童星培訓機構收錢後人去樓空 曾被列為異常經營名錄)
  • 逆時光整形 黃戰醫美……大同8家醫療美容機構違法違規
    大同8家醫療美容機構存在違法違規為進一步加強全市醫療美容機構的監督管理,打擊和整治醫療美容行業亂象,淨化就醫環境,大同市衛生健康委就前期檢查發現問題的8家醫療美容機構具體情況進行通報,旨在鞏固專項檢查成果、提高醫療美容執業人員法律意識
  • 金融機構違規推廣更縱容騙貸風險:醫療美容分期貸混水誰來清?
    原標題:【追蹤】金融機構違規推廣,更縱容了騙貸風險:醫療美容分期貸這潭混水究竟誰來清?  去年12月27日至30日,上觀新聞連續發布《整形醫院內設「銀行營業點」?醫療美容分期貸款「疑點重重》、《專家:醫美分期貸款諸多隱患值得高度警惕》、《「坐診」整形醫院的諮詢師、網紅……手術方案為何由你們定?》等稿件,關注醫療美容分期貸款市場的亂象。
  • 長沙久喜醫療美容 通過審核參與「醫美行業自律聯盟在行動」活動
    2020年8月8日,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發布通知:為進一步規範醫療美容行業,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國家衛健委等八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綜合監管執法工作的通知》(國衛辦監督發[2020]4號),要求積極發揮行業組織自律作用,加強行業會員自律自查和培訓指導。
  • 《中國醫療美容機構經營院長》新書發布:當代醫美進階管理必讀書籍!
    背景:後疫情時代,中國醫療美容機構的經營管理者該如何把握新的市場變革?聯合麗格集團攜手中國經濟出版社,推出行業進階實戰型專著《中國醫療美容機構經營院長》,並於8月份出版發行與讀者見面,這也是聯合麗格集團對中國醫美行業的又一次獻禮!
  • 瑞昌醫療美容行業亂象叢生 多家美容院打擦邊球……
    瑞昌市衛生計生綜合監督執法局(以下簡稱衛計執法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當地只有1家醫療美容機構通過了審批,確實有不少美容院打擦邊球,宣稱可以開展醫療美容,也因此引發了糾紛。接下來,該局將展開調查,加大執法力度。讀者反映 街頭美容院冒充醫療美容機構執業近日,不少讀者向記者反映,瑞昌市多家生活美容院冒充醫療美容機構執業。
  • 廣州20家醫美機構和11家牙科機構
    南都訊 記者米春豔 南方都市報2015年「廣州年度最佳醫美企業」評選及「廣州最值得信賴權威牙科機構」評選結果出籠,有31家機構被納入候選名單,其中醫美機構20家,牙科機構21家。    據悉,此次評選為廣州本土醫療美容機構和牙科機構搭建一個與消費者溝通交流的互動平臺,也是消費者的消費指引。
  • 生活美容店鋪變身專業醫療平臺 「美團機構」的坑到底有多難躲
    在整個行業的快速膨脹之下,各類不符合資質的醫美機構的大量湧入,這無論對於行業生態還是消費者的健康來說都是一個大的威脅。然而,近期央廣網、21世紀經濟報導等多家業內知名媒體的記者在對美團醫美等平臺進行調查後發現,本應當承擔起機構合規性審查職能的平臺方,很多都在私下裡偷偷「放水」,甚至想方設法規避監管,而這也帶來了大量本不必出現的醫療糾紛及醫療事故。
  • 醫美「黑洞」:毛利率超茅臺 僅14%的機構合法
    根據《醫美市場趨勢洞察報告》,2020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預計達1975億元,受疫情影響雖然增速下挫,但年複合增長率預計仍將超過15%。2023年中國醫美市場預計將突破3000億元。從宏觀視角來看,整個醫療美容行業的用戶增長和需求都進入高速增長的上升階段,未來潛在醫療美容用戶市場或將高達4億人次。這不僅包括女性用戶,也包括男性用戶,同時用戶群體還呈現年輕化的趨勢。
  • 2020擁抱新醫美 長沙醫美行業年度盛典舉行
    《醫療美容法律法規彙編手冊》為行業提供合法經營指南我國醫美行業經過二十餘年的快速發展,現已成為以民營資本為主導的具有優勢競爭力的服務行業。但在行業迅速發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部分醫美機構管理相對欠規範、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等一系列問題,依法規範管理成為醫美機構生存和發展最重要的課題。
  • 長沙一女大學生隆胸失敗,維權無果反被整形機構告上法庭,機構...
    去年 8 月,就讀於長沙某高校的小青,經表姐介紹來到位於長沙市開福區營盤路姬妍星願醫學美容機構隆胸。結果令小青並不滿意。她稱,手術之後,除了胸部大小不一,左手臂也受了損傷。在這種情況下,表姐發來的信息除了辱罵,還有威脅。此外,今年初,姬妍星願醫學美容有限公司更名為華姝醫療美容有限公司,但醫院內的工作人員還是以前的那批。無奈之下,小青於今年 4 月選擇向媒體尋求幫助。
  • 東營市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I站)名錄
    為規範機動車排放檢測,強化機動車汙染治理,根據市生態環境局、市交通運輸局《關於建立實施的通知》(東交發〔2019〕103號)要求,經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I站)排放檢驗超標的在用機動車,應到具有資質能力的機動車維修機構(M站,M站名錄由市交通運輸局定期向社會公布)維修、治理,然後再到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進行復檢
  • 女子在蘭州亞美亮睛睛醫療美容整容失敗 機構換老闆了不知如何維權
    金女士在皋蘭路一家醫療美容機構進行鼻子綜合手術,術後鼻子出血,該美容機構建議取出假體。假體取出後大半年時間,金女士並未完全恢復,而當時接待她的醫生多次推脫稱是恢復期沒到。一年時間裡,金女士與家人多次找到該美容機構,但問題一直沒有解決。目前,該醫療美容機構已經轉讓能他人,金女士不知該如何維權。
  • 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
    艾瑞核算:2019年中國具備醫療美容資質的機構約13,000家,在合法的醫療美容機構當中,依然有15%(超過2000家)的機構存在超範圍經營的現象,屬於違規行為;行業黑產依然猖獗,經過估算全國依然有超過80,000家生活美業店鋪非法開展醫療美容項目,屬於違法行為。
  • 素氧醫療美容機構招募整形代言人?陷阱!貴州多人為此欠下巨額貸款
    2019年12月12號,佳佳來到了貴陽市觀山湖區的藝齡醫療美容。該醫療美容機構告訴佳佳,可以免費做整形手術,但是前提是要當他們的整形代言人,醫院每個月會發給3000元代言費,為期兩年。而代言人需要做的就是給醫療美容機構做宣傳,主要是發發朋友圈,將意向者的微信名片推薦給工作人員即可。看到佳佳心動了,該醫療美容機構向佳佳推薦了「某分期「貸款平臺,讓她貸款39800元。
  • 濟南優萊美整形美容醫院被立案調查!
    法院審理查明,被告人黃某曾從事醫療美容業務工作,熟知行業銷售提成規則。為謀取非法利益,2017年10月起,黃某先後註冊了湖南某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長沙某醫療美容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並以免費做美容的名義採取多種方式公開宣傳、推廣。
  • 代刷醫保卡,這家醫療機構被拉黑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2月15日訊(全媒體記者 李卓 通訊員 管輝)開福區在湖南率先出臺醫保基金監管制度「十條」,欺詐騙保不僅會上「黑榜」曝光,還將受多部門聯手懲處。今日,開福區醫保工作會議通報了「十條」監管實效,截至本月,共追回及拒付違約違規金額399486.6元,21家診所、藥店被暫停、解除協議做停機處理,其中兩家醫療機構被曝光「拉黑」。 今年10月,開福區醫保局在稽查全區門診協議醫藥機構過程中,發現該區某口腔門診部有幾張大額刷卡票據與門診部名稱不一致。
  • 東莞又有11家醫療機構上「黑名單」!
    近日,東莞市衛生健康局更新了違法違規執業醫療機構名單(簡稱「黑名單」),「黑名單」上新增11家醫療機構。其中,8家為門診部,違法原因集中在「使用未取得衛生技術資格或者職稱的人員獨立從事醫療衛生技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