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美食筆記】長棍麵包的小資情調

2021-02-07 神馬遊

在你心目中,標準的法國人是什麼樣子?浪漫?高傲?還是懶散?每個人都能輕鬆描繪出自己心目中的那隻高盧雄雞。而八十年代的美國人,則很具體地回答道:那是一個留著小鬍子的男人,頭戴黑色貝雷帽,身穿藍色海魂衫,繫著紅色小圍巾,腋下夾一條黃燦燦的長棍麵包。無論法國人對這一過氣標籤多麼深惡痛疾,他們卻無法否認一點:長棍麵包的確是他們重要的日常。論人口,法蘭西算不上泱泱大國,但吃起長棍來,卻委實來勢洶洶,一天就要有三千萬根下肚。


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人眼中的「標準」法國人形象。


如果根據問世的時間論資排輩,在法國美食的行列裡,長棍麵包只能算個小兄弟。去世於1870年的大仲馬,自命為百科全書式的「美食作家」。在其遺作《美食大辭典》中,baguette(長棍)一詞還全無蹤跡。長棍麵包的起源,眾說紛紜,而最遠也僅追溯到了法國大革命時期。1793年11月,充滿激情的雅各賓派,忽然發現傳統麵包大小懸殊,原料也千差萬別,充滿了不平等的色彩,便在打擊囤積居奇的《穀物流通法》中順便規定:麵包師必須銷售同等大小,同種麵粉(四分之三的小麥,四分之一的黑麥)製成的麵包。有專家提出,這「平等麵包」,就是長棍麵包的前身。既然長棍麵包成了法國人的象徵,把它的起源和法蘭西共和國的意識形態捆綁在一起,倒是得體。不過,這條法律,壓根沒有涉及麵包的形狀。很難想像,在「革命恐怖」的威懾之下,麵包師傅們還有閒心去研發一款全新的產品。


法國麵包的形狀與原料千差萬別。


根據更為流行的傳說,拿破崙為了加快長途行軍的速度,在部隊裡推廣長棍狀的麵包;這樣,士兵們就可以把乾糧輕鬆地掛在身後,不再讓揣在褲兜裡的圓形麵包妨礙前進步伐。也許,彈盡糧未絕之時,法軍還可以如少林武僧般,舞動著風乾的麵包撲向敵軍?不過,當年的軍旅繪畫作品,似乎無法提供任何有關長棍麵包的佐證。而且,我不大想得明白:褲兜裡的圓形麵包固然礙事,但為什麼不能把它擱在背包裡呢?


還有一種有趣的解釋。19世紀末,修建巴黎地鐵的工人,主要來自西部的布列塔尼和中部的奧威涅等地區。他們都是對內團結一致,對外兇悍好鬥的主兒,按地域分成幾派,打得你死我活。當時,由於午餐時把要切開厚重的大圓麵包,工人們身上都帶著小刀;一旦幹起架來,餐具便成了就手的武器。為了限制械鬥的規模,地鐵的工程總監Bienvenue先生(法語為「歡迎」之意)請求巴黎的麵包師向工地提供一種不需刀切的麵包。於是,可以直接掰斷撕開的長棍麵包,就隨著巴黎的現代化呱呱墜地了。


據最樸實的說法,長棍麵包誕生於社會福利體系的建立階段。一戰結束後,法國政府開始著眼於民生問題。1919年,為了改善麵包從業人員的生活狀況,國家立法,禁止麵包房在凌晨四點之前營業。這樣,傳統的麵包製作工藝受到挑戰。面對希望購買當日新鮮麵包的人群,師傅們想出一個好主意:將麵包製成細長的形狀,使焙烤更為迅速。一般來說,如果麵包師四點半前後上崗,六點時,第一撥熱騰騰的長棍也就可以出爐了。因此,持此論者認為:長棍麵包應在上世紀二十年代登上歷史的舞臺——這似乎又把它的生日推後太多了。


以上種種說法,各自有獨特的象徵性意味,使長棍麵包誕生於歷史某個重要的轉折點,以便賦予它一種神聖的含義。它們都暗示著長棍麵包的平民化起源,而這正是其共同的問題所在。以麵包史而聞名的史學家卡普蘭指出,如今價格低廉的長棍麵包,起初可是「精英主義」的高貴吃食。傳統麵包雖說千姿百態,但大多追求食用價值,外觀粗豪,麵包心(mie)厚實,像是田間壟上的質樸漢子。而法棍外形纖細,麵包皮黃酥香脆,麵包心細膩,更像香榭麗舍街頭的優雅女子。口感酥脆的麵包皮,在整個麵包中所佔比重增大,這一事實體現了雙重的「小資色彩」。首先,它意味著人們對口感的追求,超越了對果腹的考量;其次,由於酥脆口感隔夜即逝,食客必須不厭其煩,每日購買,保證食材的新鮮。用社會學的術語描述,這兩點,可不是勞動人民的「慣習」(habitus)。一直到二戰以後,長棍麵包還給人感覺是巴黎人的時髦專利,在外省並不普及。


要知道,19世紀中期,來自維也納的細長麵包,就曾在巴黎風靡一時。它口感香甜,外形優雅,並一度成為高檔麵包的代名詞。現在,若將不同類型的麵包店進行比較,帶有「維也納」字樣的viennoiserie,也仍比詞源來自"麵團"的boulangerie,要多透出一分高雅。考慮到形狀和問世時間,很難將長棍麵包的起源與它截然分開。


維也納麵包或許是法式長棍的前身。


在食物的社會史方面,永遠不能忽視上流社會(或曰「主導階層」)的飲食偏好對普通民眾的示範作用。大航海時代以前,甜食曾是歐洲貴族的專利;一旦蔗糖價格由於產量大增而平民化,歐洲的民眾就瘋狂地愛上了甜點,至今不渝。長棍麵包的發展史,或許也是如此。我推想:為了擴大銷路,某些麵包師傅調整了維也納麵包的原料配比(如:在和面時不再添加牛奶),適當增大麵團的分量,以便向希望效法資產階級生活的普羅大眾兜售這一經濟版的「精美」吃食。大工業時代的來臨,又進一步降低了麵包的生產成本。長棍麵包終於走入尋常百姓家,甚至成為普通法國人的象徵之一。


一根優質的長棍麵包,必須是內外兼修的尤物。根據1993年的法國法律規定,標準法式長棍,只能採用小麥、水、鹽和酵母四種原料,外加蠶豆粉、大豆粉和麥穗粉三種添加劑,且劑量有嚴格限制。它的表皮,應當具有初夏麥田的金黃色澤,如同成熟的麥穗一般鬆脆;表皮上的劃口,應清晰而富有質感。它的內部,應呈現攪拌後的奶油色——帶有一絲淡黃,而不是添加劑過度調出的蒼白;麵包心應有彈性,孔眼細密,且帶著縹緲的杏仁香氣。至於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長棍麵包,表皮易於剝落,內部孔眼碩大而乏味,在超市裡最易買到,卻是美食家們所不屑的。


巴黎的長棍麵包。


我們可以在清晨的霧靄中,見麵包店橘黃的燈光中,踱出手持長棍麵包的白髮老人;也可以在餐館中倚著木牆,掰著草籃裡已切成小塊的baguette,低聲交談著,等著上菜;我們可以在寒風襲過的街頭,啃著一段baguette製成的三明治,向工作的地點疾走;也可以坐在清澈的河邊,從長棍麵包上扯出一小片,投向水草中遊來的鴨群。就這樣,長棍麵包像一個芬芳的音符,跳動在法國生活的所有旋律裡。



更多信息,歡迎諮詢:contact@idtravelpro.com

(所有圖片、文字轉自公眾號:黃廣凌,由神馬遊整理編輯,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謝謝!)


歐洲深度旅遊資訊

盡在「神馬遊」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吧!


相關焦點

  • 法國長棍麵包之戀-附音頻
    長棍麵包、葡萄酒和奶酪都與法國有密切關聯,而這是有充分理由的。據估計,在法國每天要吃掉三千萬條長棍麵包。想當然,人們從麵包店帶長棍麵包回家是很常見的景象。有些與吃長棍麵包相關的風俗或許會讓人有點驚訝,至少對法國之外的人來說是這樣。
  • 法國長棍麵包在中國滯銷,法國人表示疑惑
    很多人都會想到法國巴黎吧!法國是一個極盡優雅的國家,不管是在語言人文還是在禮儀上,都帶著優雅的樣子,很多人想去巴黎也正是被它這樣的浪漫氣息所吸引。但是去到一個地方旅行,最應該注意的就是他們的吃喝住行,雖然只是短暫旅行,但也不能讓自己受委屈了,更何況很多人旅行就是為了享受才去的。
  • 法國人疑惑:我們人人愛吃的法棍麵包,為何中國人一點也不喜歡
    然而在這麼多國家當中,似乎有很多人都非常喜歡去法國巴黎,就是由於到了這個地方,不僅能夠讓我們大家品嘗到什麼叫做法式大餐,而且還可以吃到當地非常有名的蝸牛,就連這個地方的麵包甜品都特別出名。在法國這個地方最出名的甜品就是拿破崙蛋糕了,如今這樣的美食都已經成為一種網紅甜品。
  • 法棍、可頌、吐司,法國最經典麵包烘焙大全!
    身邊小夥伴買點烘焙工具,做個戚風蛋糕、黃油麵包、餅乾甚至蛋撻之類,曬個朋友圈,大家也不會驚為天人吧。但是,若哪天有人曬了自製法棍、可頌和吐司這三款法國經典麵包,你一定要點個大大的贊!因為這些麵包的烘焙技巧,可不是小白用戶能夠輕易掌握的哦:從原材料的挑選、發酵溫度和時間的控制,到手工開酥的技巧等等,不經過一定的專業培訓是很難掌握好的。
  • 義大利長棍麵包
    義大利長棍麵包By andrew1984親,這個麵包切記要頭天晚上開始發酵 這樣第二天就可以吃了原料:麵粉、水、橄欖油、酵母、鹽、糖、橄欖注意:我家是大烤箱所以可以拉四辦就行,如果你的烤箱小可以分成8塊或者十二塊第11步、每條麵包上塗一層橄欖油。放入切半的小西紅柿,橄欖,和壓碎的蒜瓣。稍微撒些鹽 一點點就夠。放少許胡椒。就可以烤了。注意,西紅柿麵包上要在每塊西紅柿上放一片蒜。蒜上面再放一兩葉百裡香第12步、烤箱預熱在250度左右。
  • 法棍麵包個頭很大,但最便宜。來過法國的人都對它印象深刻
    所以人們對法國大餐印象深刻不僅限於法國的菜 ,還有法國的麵包。它的麵包也如同米飯對中國人一樣。食者不分男女老幼 ,不分貧富貴賤。但麵包與米飯有一點不同的是 ,中國人不是一天吃三餐米飯 ,只午餐晚餐吃 ,西方的麵包可是從早吃到晚 ,頓頓都是。 中餐講究什麼菜配什麼飯 ,西餐則什麼菜都能配麵包。我們中國餐廳吃飯 ,米飯是單叫的要付費 ,不叫沒有 。
  • 【麵包配方】Baguette法棍
    比如所在地區的不同溫度、溼度的變化、原材料的變化(法國麵粉不同批次的變化)、水質的變化(ph/tds)、設備的不同、天然酵母的不同、天然酵母「心情」的不同、製作工藝的不同、操作手法的不同、烘烤溫度、時間不同等等等等
  • 法國人不解:法棍麵包我們天天都吃不膩,為啥中國人一點都不喜歡
    那麼法國巴黎是很多人去歐洲旅遊的首選地,到了法國不僅可以品嘗到「法式大餐」,還能夠吃到法國蝸牛,甚至法國的麵包甜品也是非常出名的,在國內最出名的莫過於「拿破崙蛋糕」千層酥,現在已經成為最大的網紅甜品了。
  • 法國MOF配方|與眾不同的「鬆脆法棍」,解決麵包師傅的「終極難題」!
    法棍,外觀簡單,口感特別,但它的製作卻是相當有難度的,讓麵包師做法棍,是最能檢驗師傅技術的。 法式麵包的材料很簡單,基本材料:麵粉,鹽,酵母,水;也是因為簡單,讓法式麵包的製作更加具有挑戰性。
  • 聽說烘焙的香氣,總是藏在街邊洋氣小店裡~魔都這些烘培麵包坊你去過哪家?
    在恬靜的安福路上,有一家頗具人氣的麵包坊,坐擁整幢小洋房的底層,簡約式的原木裝修風格,木質長桌,沿街寬敞的落地玻璃,外牆的色彩低調古樸,隱隱透著小資的情調。敞開式的風格,很適合周末午後小坐。麵包師是丹麥人,所以這裡經營的都是最傳統的歐式麵包。開放式的櫃檯上鋪陳著傳統的法棍、羊角、可頌等麵包,還有手工烘焙的餅乾、自製果醬和紅酒等。
  • 用來凹造型的法棍,難吃到想打人
    汽車尾氣和揚塵不必記掛,法棍不暴露在空氣中,怎麼叫正宗。 法棍的應用場景主要存在於鏡頭之下。凹造型、野餐,商業拍攝,不是重要場合,法棍都不會輕易出場。 Baguette——法式長棍麵包,當它以完整的長條形式出現的時候,人們通常不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慾。
  • 零失敗教程:長時間低溫發酵做法棍等麵包
    (點擊上面圖片進入投票界面)法棍練習題1 長時間低溫發酵法 作者:紫色布 這次的法棍練習是採用火頭工師傅的製作方法,對初練習者比較好掌握,只要按部就班也可以做出外脆內軟的法棍麵包了! 火頭工師傅的冷藏發酵法分為「起種,老面,主麵團」 三個階段(他的博客記錄的特別專業,細緻到化學公式表達的程度,不怕燒腦的直接去看。)
  • 認識麵包,從一根法棍開始
    曾在德國、法國、西班牙各地學習世界麵包文化和技術。在日本多個名店擔任主廚,並在麵包專業大賽上屢獲獎項,奪得日本麵包冠軍。個人資料 1961年福岡縣出生,大阪廚師專業學校學習糕點製作,anjou、enoteca的烘焙品牌Burdigala大阪店和東京店、巴黎知名品牌Gérard Mulot福岡店和熊本店等名店中擔任主廚。在國內競賽中多次獲獎。
  • 烘焙配方:法國最經典麵包法棍、可頌、吐司DE做法~~向經典致敬!
    身邊小夥伴買點烘焙工具,做個戚風蛋糕、黃油麵包、餅乾甚至蛋撻之類,曬個朋友圈,大家也不會驚為天人吧。但是,若哪天有人曬了自製法棍、可頌和吐司這三款法國經典麵包,你一定要點個大大的贊!佔法國麵包消耗量60%的「麵包之王」法棍;漂亮的刀口(耳朵薄而且翻起)、乳黃色的麵包心、不規則的氣孔,鬆脆並且上色均勻的麵包皮,是一個完美法棍的要求。配著正餐食用,或者塗上黃油做成撻丁,都是很好的選擇。
  • 你好,十一月 法棍、可頌、吐司,法國最經典麵包烘焙大全都在這兒了
    身邊小夥伴買點烘焙工具,做個戚風蛋糕、黃油麵包、餅乾甚至蛋撻之類,曬個朋友圈,大家還是很習以為常的。但是,若哪天有人曬了自製法棍、可頌和吐司這三款法國經典麵包,你一定要點個大大的贊!因為這些麵包的烘焙技巧,可不是小白用戶能夠輕易掌握的:從原材料的挑選、發酵溫度和時間的控制,到手工開酥的技巧等等...其實,光是想到搓揉麵團這件事已經足以令我頭皮發麻了,但是隨著天氣越發轉涼,樂葵君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在後臺留言說想學做各種麵包(當然吐司最多,緊接著的就是可頌和法棍了)所以,今天會先將和你分享由主廚Alex親測的以上三款經典麵包的優選配方(默默收藏ing...)
  • 來自法式長棍麵包的邂逅
    步行大概十分鐘就個"WEM"商城了,裡面那琳琅滿目的商品了,而且最得我心的還是那些活動商品,而且活動還特別頻繁外面的礦泉水可能兩三塊一瓶吧,如果你能搬得動,十塊錢可以買到一箱到兩箱還有那各種麵包糕點,動不動就大優惠
  • 哏兒都「小資」必去的情調餐廳之 TOP 22
    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小資餐廳融合了各種美食,無論從店內裝潢還是餐具擺盤都體現在自己獨特的風格,深受津城高逼格人士的喜愛。衝這名字也得來吃啊,哏都青年擼串的聖地。位置雖好,但是並不明顯。傳統的美食遇上創新的思維給予現代化的包裝,碰撞出全新的美食體驗感覺。但是他家並沒有因為自身特色而放鬆對美食的要求。餐廳注重傳統與現代的結合,把傳統美食文化以現代化的方式呈現帶給現代年輕人不一樣的美食體驗。
  • 廣州城內最有情調最有範兒的小資情調餐廳,閨蜜下午茶走起!
    【吃喝玩樂IN廣州】小編獨家推薦你可能不知道的小資攻略,匯聚廣州城內最有情調最有範兒的小資情調餐廳,也是你絕對不能錯過的6家餐廳,
  • 舌尖上的浪漫—法國美食
    說到法國浪漫,就讓我們來聊一聊浪漫的法國菜!!法國菜是西餐中最有地位的菜餚,是西方文化的一顆明珠。吃法國菜在視覺上、嗅覺上、味覺上、觸感上,都是無與倫比的享受… …法國美食位列世界三大美食之中,國內的名菜數不勝數,法國美食在整體上包括麵包、糕點、冷食、熟食、肉製品、奶酪和葡萄酒這幾個方面。
  • 法棍麵包到底是怎麼來的
    首先,歷史界普遍認同法棍麵包出現在18世紀,然後在19世紀被大規模推廣,至少是出現在法國大革命之後 但天亮之後法國人得買麵包當早點啊,4點之後再烤傳統圓麵包就來不及了,所以法國人就發明了易於快速烘焙的長條形麵包。 但很明顯,這不現實,下邊這照片攝於1910年,當時法國人籃子裡就已經是法棍了